当前位置:首页>

酱油的最重要指标是氨基酸态氮

酱油的最重要指标是氨基酸态氮
发表人:医者仁心

酱油作为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评判酱油的质量呢?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呢?

一、氨基酸态氮:评判酱油质量的关键指标

氨基酸态氮是酱油的特征性指标之一,它代表了酱油中氨基酸含量的高低。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鲜味越浓,质量也越好。在行业标准中,酱油的质量等级主要是依据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确定的。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要求分别为:≥0.80、≥0.70、≥0.55、≥0.40g/100ml。国家强制性标准GB2717-19966《酱油卫生》标准中规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0.40g/100ml。

造成氨基酸态氮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生产企业为了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而不惜牺牲产品的质量。有的企业为了使生产的劣质酱油合法化,在企业标准中制定了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氨基酸态氮指标,这显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相关规定。

二、其他影响酱油质量的指标

除了氨基酸态氮,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也会影响酱油的质量。

1. 全氮

全氮表示酱油中蛋白质、氨基酸、肽含量的高低,是影响产品风味的指标,不属于强制性指标。推荐性标准中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要求分别为≥1.60、≥1.40、≥1.20、≥0.80g/100ml。产品工艺不同,要求略有差异。

2.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指的是酱油中除水、食盐、不溶性物质外的其他物质的含量,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肽、糖类、有机酸等物质。是影响风味的重要指标。推荐性标准中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要求分别为≥20、≥18、≥15、≥10g/100ml。产品工艺不同,要求略有差异。

3. 总酸

总酸指酱油中全部的有机酸折合成乳酸的量。主要反应了生产发酵过程的工艺水平,一般来说是由于菌种不纯或在工艺过程中引入杂菌所致。总酸过高,使用产品有酸味,影响产品的内在质量。

4. 铵盐

铵盐是考核发酵工艺、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焦糖色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制曲过程中杂菌生长过多会产生铵盐,劣质酸水解液和劣质焦糖色都会带入铵盐。也有可能人为加入铵盐(化肥)以提高氨基酸态氮的含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杂醇油中毒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橄榄油作为一种健康食用油,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市场上涌现的橄榄调和油却让消费者产生了认知误区,以为橄榄调和油和橄榄油差不多,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橄榄调和油和橄榄油的区别。橄榄调和油是将橄榄油与其他植物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产品,而橄榄油则是直接从油橄榄鲜果中榨取的天然油。由于橄榄调和油中橄榄油的比例并不固定,因此其营养价值也相对较低。

    其次,新国标的出台虽然对橄榄油产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进行了规定,但并不能完全杜绝掺假现象。例如,厂家可以通过添加精炼橄榄油或果渣油来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从而达到符合新国标的要求,但消费者却无法从外观上判断其是否为真正的橄榄油。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橄榄油时,还应关注以下问题:

    • 查看产品标签,了解橄榄油的比例和来源。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 注意区分初榨橄榄油和精炼橄榄油,初榨橄榄油营养价值更高。
    • 不要过度迷信橄榄油,其他植物油如茶油、麻油、大豆油等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总之,消费者在购买橄榄油时,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费,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健康。

  •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而食用油作为烹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其选择和搭配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要了解不同类型食用油的特点和营养成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食用油有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玉米胚芽油等。花生油和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大豆油和玉米胚芽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有积极作用。

    在家庭烹饪中,建议根据不同食材和烹饪方式选择合适的食用油。例如,煎炒肉类食材时,可以选择花生油或橄榄油;而炖煮蔬菜或鱼类食材时,则可以选择大豆油或玉米胚芽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菜肴的口感,还能确保营养的全面摄入。

    此外,合理搭配食用油对于维持膳食平衡至关重要。建议在一个月内尽量购买多种食用油,如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玉米胚芽油等,以丰富家庭的食用油种类,满足不同家庭成员的营养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橄榄油、玉米胚芽油等高品质食用油营养价值较高,但并非保健品。脂肪的摄入量在膳食结构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各类食物协同作用才能真正起到保健作用。

    最后,提醒大家在购买食用油时,要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确保食用油的安全和卫生。

  • 你知道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烹饪用油的选择和使用方式,对我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错误的用油习惯,可能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几个常见的炒菜用油误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科学用油。

    误区一:高温炒菜

    许多人炒菜时喜欢用高温爆炒,认为这样可以让菜品更加美味。然而,高温油不仅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丙烯酰胺等,增加患癌风险。正确的做法是先将锅烧热,再倒入适量的油,待油温升高至5成热左右时,再进行炒菜。

    误区二:完全拒绝动物油

    有些人认为动物油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因此完全拒绝动物油。实际上,动物油中也含有一些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D、E等。适量食用动物油,可以补充这些营养成分。但要注意,动物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过多食用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误区三:长期只吃单一品种的油

    不同的食用油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和烹饪特点。长期只吃单一品种的油,会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建议根据不同的烹饪方式和食材,选择不同的食用油,如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等,以获得更全面的营养。

    误区四:血脂异常人群无需控制用油量

    血脂异常人群,如高血脂、高血压等,需要更加注意饮食中的油脂摄入。虽然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但过多食用也会增加热量摄入,导致体重增加。因此,血脂异常人群的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20-25克,并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

    误区五:用油量与烹饪方式无关

    不同的烹饪方式对用油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煎炸食物需要较多的油,而蒸、煮、炖等烹饪方式则相对较少。因此,在烹饪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烹饪方式和食材,合理控制用油量。

    总之,正确的用油习惯对维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自己的烹饪用油方式,选择健康的食用油,为家人带来美味与健康。

  • 酱油作为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评判酱油的质量呢?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呢?

    一、氨基酸态氮:评判酱油质量的关键指标

    氨基酸态氮是酱油的特征性指标之一,它代表了酱油中氨基酸含量的高低。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鲜味越浓,质量也越好。在行业标准中,酱油的质量等级主要是依据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确定的。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要求分别为:≥0.80、≥0.70、≥0.55、≥0.40g/100ml。国家强制性标准GB2717-19966《酱油卫生》标准中规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0.40g/100ml。

    造成氨基酸态氮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生产企业为了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而不惜牺牲产品的质量。有的企业为了使生产的劣质酱油合法化,在企业标准中制定了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氨基酸态氮指标,这显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相关规定。

    二、其他影响酱油质量的指标

    除了氨基酸态氮,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也会影响酱油的质量。

    1. 全氮

    全氮表示酱油中蛋白质、氨基酸、肽含量的高低,是影响产品风味的指标,不属于强制性指标。推荐性标准中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要求分别为≥1.60、≥1.40、≥1.20、≥0.80g/100ml。产品工艺不同,要求略有差异。

    2.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指的是酱油中除水、食盐、不溶性物质外的其他物质的含量,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肽、糖类、有机酸等物质。是影响风味的重要指标。推荐性标准中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要求分别为≥20、≥18、≥15、≥10g/100ml。产品工艺不同,要求略有差异。

    3. 总酸

    总酸指酱油中全部的有机酸折合成乳酸的量。主要反应了生产发酵过程的工艺水平,一般来说是由于菌种不纯或在工艺过程中引入杂菌所致。总酸过高,使用产品有酸味,影响产品的内在质量。

    4. 铵盐

    铵盐是考核发酵工艺、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焦糖色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制曲过程中杂菌生长过多会产生铵盐,劣质酸水解液和劣质焦糖色都会带入铵盐。也有可能人为加入铵盐(化肥)以提高氨基酸态氮的含量。

  •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茶油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其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那么,如何选择安全茶油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了解茶油的营养价值

    茶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其营养价值非常高。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血脂、抗氧化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区分压榨油和浸出油

    茶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压榨法提取的茶油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而浸出法提取的茶油则可能含有一定量的溶剂残留,对健康有一定影响。

    三、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购买茶油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如大型超市、专卖店等,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四、注意包装和保质期

    购买茶油时,要注意查看包装是否完好,是否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同时,要注意保质期,避免购买过期产品。

    五、关注食品安全信息

    消费者要关注食品安全信息,了解最新的食品安全动态,避免购买存在安全问题的产品。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已成为家家户户的日常必需品。然而,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竟然在食用油中做手脚,导致消费者购买到的食用油出现“短斤缺两”的现象。

    近日,市质监局为了打击这种违法行为,开展了一次夜间突击检查。在一家企业,执法人员查获了1200多瓶净含量不足的食用油。这些食用油中,标注净含量5升的实际上只有4.8升,标注净含量900毫升的实际上才达到了750毫升,标注净含量450毫升的实际上约为400毫升。

    这家企业为了躲避检查,专挑晚上生产不合格的产品。白天,执法人员来检查的话,就正儿八经的生产合格产品。然而,执法人员早已盯上了这家企业,故意白天检查让企业老板放松警惕,晚上再来个“回马枪”。

    据悉,今年以来,市质监局已对全市范围内的流通领域进行了食用油计量专项整治,先后检查商场、超市100多家,立案查处59宗,查获“短斤缺两”瓶装食用油2500瓶。市质监局表示,将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不定时间、不定频次的抽检,让类似的企业彻底打消逃避监管的侥幸心理。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食用油时要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避免购买到“短斤缺两”的食用油。

  • 食用油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其品质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对于孕妇这一特殊群体,食用油的选择更为重要。不同的食用油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各不相同,那么孕妇应该选择哪种食用油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1. 大豆油:助力胎儿发育的黄金食用油

    大豆油是从大豆中提炼出来的,富含亚油酸、卵磷脂等多种营养成分。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卵磷脂有助于消化吸收,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十分有益。

    2. 花生油: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

    花生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等,具有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孕妇适量食用花生油,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

    3. 橄榄油:抗氧化、提升免疫力

    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物质等,具有抗氧化、提升免疫力的作用。孕妇适量食用橄榄油,有助于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胎儿出生缺陷的风险。

    4. 核桃油:健脑益智、增强抵抗力

    核桃油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磷脂等,具有健脑益智、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孕妇适量食用核桃油,有助于胎儿大脑发育,提高胎儿智力。

    5. 玉米油: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

    玉米油富含亚油酸、维生素E等,具有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孕妇适量食用玉米油,有助于满足胎儿对营养的需求,提高自身免疫力。

    总之,孕妇在选择食用油时应注意营养均衡,多样化选择,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求。同时,孕妇在烹饪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高温油炸,以免破坏食用油中的营养成分。

  • 油炸食品是许多人喜爱的美食,然而,油炸过程中反复使用的食用油却可能暗藏健康隐患。近年来,关于食用油反复使用导致致癌物质增加的讨论愈发激烈。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探讨食用油反复使用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并给出相关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食用油反复使用会导致哪些危害。研究表明,食用油在反复煎炸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为丙二醛的致癌物质。丙二醛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损伤,甚至诱发癌症。一项实验表明,食用油反复使用7次后,丙二醛含量可升高约三十倍,这无疑增加了致癌风险。

    那么,为什么食用油反复使用会导致丙二醛含量增加呢?这是因为食用油在高温煎炸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自由基和氧化产物。这些物质进一步与食用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应,生成丙二醛。此外,食用油中的杂质、水分和油脂氧化产物也会促进丙二醛的生成。

    既然食用油反复使用存在如此大的健康风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尽量避免使用反复煎炸的食用油。在烹饪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新鲜的食用油,并控制好油温。其次,不要过度依赖油炸食品,多选择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式。最后,定期体检,关注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除了食用油反复使用,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食用油的健康。例如,食用油的生产过程、储存方式、烹饪温度等都会影响食用油的质量。因此,我们在购买食用油时,应选择正规渠道,注意食用油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此外,食用油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总之,食用油反复使用会增加致癌物质含量,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为了我们的健康,请尽量避免使用反复煎炸的食用油,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并关注食用油的质量。

  • 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地沟油事件频发,让消费者对食用油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那么,如何辨别地沟油?如何在外就餐时保障自己的饮食安全?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

    一、地沟油的危害

    地沟油是指从下水道、垃圾堆等地方提炼出来的劣质油。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

    • 致癌风险:地沟油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苯并芘等,长期摄入会增加癌症风险。
    • 消化系统疾病:地沟油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消化道黏膜,导致消化不良、胃痛、腹泻等症状。
    • 心血管疾病:地沟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二、如何辨别地沟油

    1. 观察油的颜色和气味

    新鲜食用油颜色清亮,气味清香。地沟油颜色浑浊,气味刺鼻。

    2. 观察菜肴的口感

    地沟油炒制的菜肴口感油腻,粘度大,难以洗净。

    3. 观察油脂凝固情况

    将油滴在手指上,搓动后感觉黏腻,说明可能含有地沟油。

    4. 观察菜肴打包后的变化

    将菜肴打包后放入冰箱,过几个小时取出,如果油脂凝固或半凝固,说明油脂质量低劣。

    5. 观察身体反应

    排除食物过敏情况,如果就餐后出现嗓子不适、胃痛、腹泻等症状,可能是地沟油引起的。

    三、如何避免地沟油

    1.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用油

    购买食用油时,要选择正规渠道,确保食用油的质量。

    2. 注意烹饪方式

    尽量使用清蒸、水煮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减少油炸食物的摄入。

    3. 亲自下厨

    亲自下厨可以保证食物的安全,避免食用地沟油。

    四、总结

    地沟油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我们要提高警惕,学会辨别地沟油,保障自己的饮食安全。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有些消费者在购买花生油时发现,油中竟然出现了白色絮状物,甚至还有凝固现象,这让消费者十分担忧。那么,花生油中出现的这些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储存花生油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花生油在低温下出现絮状物凝固是正常的物理现象,并不意味着油的质量存在问题。这就像水在0℃下会结成冰一样,当植物油的储存温度低于一定的点后,也会出现凝固现象,这个温度点被称为油的凝固点。

      花生油中大约含有20%的饱和脂肪酸,其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大约为3:4:3,凝固点约为0℃。也就是说,在0℃以下,花生油就会出现絮状物,油液变得浑浊。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渐变过程,并非所有花生油都会在低温下出现凝固现象。

      那么,如何正确储存花生油呢?专家建议,冬季购买花生油后,最好将其放在15℃以上的室内,这样可以避免油出现凝固现象。此外,为了避免花生油氧化变质,建议将其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并密封保存。

      当然,也有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在花生油中掺入其他植物油,如棕榈油或猪油。这两种油的凝固点较高,通常在25℃以上,因此在室温下会凝固。如果购买的花生油在温暖的室内也出现絮状物,那么很可能就是掺入了棕榈油或猪油。

      总之,消费者在购买花生油时,要注意观察油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避免购买质量不合格的油品。同时,正确储存花生油,确保其品质和安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