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手把手教你呵护新生儿

手把手教你呵护新生儿
发表人:绿色医疗倡导者

新手爸妈们对初生宝宝的日常护理和身体变化感到困惑是正常的。许多新爸妈都面临过类似的问题,比如宝宝头顶软软的、尿布中出现粉红色黏液、宝宝长时间睡觉、小男婴阴囊肿胀、吐奶与溢奶的区别等等。这些现象有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有的是疾病的征兆,如何区分呢?本文将为您解答这些疑问,帮助新手爸妈更好地照顾宝宝。

新生儿护理要点:

1. 温度和光线:保持室内温度在25℃~28℃,光线适宜,避免阳光直射眼睛。

2. 衣物和尿布:选择柔软、吸水的棉织品,衣服宽松易穿脱,尿布勤换勤洗。

3. 睡眠和睡姿:保持新生儿睡眠充足,睡姿以仰卧或侧卧为宜,避免压迫胸肺部。

4. 哺乳和喂养:母乳喂养越早越好,注意哺乳姿势和卫生。

5.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

6. 五官护理:注意面部、外耳道、鼻孔等处的清洁,避免挖鼻孔。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

1. 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一周左右消失,无需特殊处理。

2. 乳腺肿大:出生后4-5天出现,2-3周消失,无需挤压。

3. 溢乳:新生儿胃容量小,容易溢乳,注意拍嗝。

4. 湿疹: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刺激性物质。

5. 脱水热:出生后3-4天出现,补足水份后可恢复正常。

新手爸妈们,多观察、多学习,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疸病疾病介绍: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不同[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现象,许多新手父母对此感到担忧。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成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

    一、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成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所引起的一种生理现象。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后产生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被肝脏分解并排出体外。然而,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善,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弱,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从而引发黄疸。

    二、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和眼睛发黄,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发黄。此外,新生儿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安、发热等症状。

    三、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治疗

    1. 一般治疗:早期喂养和充足的奶水供应,可刺激肠道蠕动,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减少肠肝循环,有助于减轻黄疸。

    2. 药物治疗:益生菌、肝酶诱导剂等药物可以帮助机体代谢和排除胆红素。

    3. 光疗法:光疗法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治疗方法,利用蓝光将血清中的一部分胆红素转化为容易排出的形式,然后排出体外。

    四、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预防措施

    1. 孕妇需要进行孕前体检,注意围生期保健,避免早产。

    2. 避免使用镇静剂、麻醉剂等药物。

    3. 避免吸烟、饮酒和吸毒。

    4. 早产儿应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待能吃奶、顺利增重、身体状况稳定时再出院。

  • 丁型病毒性肝炎,又称丁肝,是一种由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常常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共同感染,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

    丁型肝炎的症状主要包括消化道不适、黄疸、发热、乏力等。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油腻感、肝区不适、腹胀等在早期尤为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皮肤和黏膜黄染,即黄疸,这是由于肝脏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所致。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全身肌肉疼痛等症状。

    在慢性丁型肝炎中,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丁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保肝治疗。目前,针对丁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主要依赖于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保肝治疗则包括使用保肝药物、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预防丁型肝炎的关键在于接种乙肝疫苗,这不仅可以预防乙型肝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丁型肝炎。此外,避免接触丁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也是预防丁型肝炎的重要措施。

    丁型肝炎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肝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但有些宝宝却会患上黄疸,使得皮肤呈现土黄色。那么,新生儿黄疸高怎么办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状况。

    一、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和症状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其病因主要包括:

    1.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

    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由于感染、溶血、遗传等因素导致的胆红素代谢异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包括:

    1. 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

    2. 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3. 大便颜色变浅、小便颜色变深

    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1. 光照治疗:通过蓝光照射皮肤,促进胆红素分解和排泄。

    2. 换血治疗:适用于严重黄疸或伴有其他并发症的宝宝。

    3. 药物治疗:如茵栀黄口服液等,可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

    三、新生儿黄疸的日常护理

    1. 保持宝宝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2. 适量喂养,避免过度喂养。

    3. 定期监测黄疸指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空气污染。

    四、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1. 产前做好孕期保健,预防胎儿感染。

    2. 产后注意观察宝宝黄疸情况,及时就医。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及时发现、正确治疗,宝宝很快就能恢复健康。

  • 黄疸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水冲击疗法、药物治疗和日常保养等。

    1. 水冲击疗法: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大量饮水或输入维生素葡萄糖溶液,促进体内水分代谢,帮助清除沉积在肝脏和血液中的胆红素,缩短黄疸周期。此外,水冲击疗法还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如瘙痒、乏力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黄疸性肝炎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利胆药、降酶药、抗病毒药等。利胆药可以帮助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红素水平;降酶药可以降低转氨酶水平,减轻肝脏炎症;抗病毒药可以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病情发展。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3. 日常保养:黄疸性肝炎患者需要加强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注意饮食调节,多吃新鲜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等,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其次,要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此外,患者还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4. 医院和科室选择:治疗黄疸性肝炎需要选择正规医院和经验丰富的医生。一般来说,肝脏疾病的治疗属于消化内科的范畴,患者可以前往当地知名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

    5. 治疗周期:黄疸性肝炎的治疗周期因人而异,一般需要3-6个月。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在出生后几天内较为多发。然而,如果黄疸的程度过高,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高胆红素脑病。

    高胆红素脑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会对婴儿的颅脑组织造成严重损害。这种损害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遗症,如脑瘫、癫痫、语言功能障碍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等。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家长们需要了解黄疸的两种类型: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现象,通常无需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则可能需要及时就医,通过详细检查和诊断,明确具体原因和类型,才能给予科学规范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家长应该加强喂养,保持婴儿排便通畅,并注意饮食卫生。对于感染性黄疸,需要严格隔离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此外,新生儿黄疸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 注意饮食营养,补充微量元素和优质蛋白质。

    如果病情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新生儿科会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总之,新生儿黄疸虽然常见,但家长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及时治疗和做好日常保养,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婴儿的健康。

  • 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巩膜、粘膜等部位发黄。成年人也可能出现黄疸症状,尤其在肝胆疾病、急性传染病、代谢性疾病、血液病等情况下。那么,如何在家初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黄疸呢?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方法:

    1. 观察皮肤和巩膜:将手背放在白纸上,观察皮肤颜色是否出现异常。若巩膜(眼球白色部分)发黄,则可能是黄疸症状。

    2. 注意消化系统症状:黄疸患者常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若出现这些症状,应考虑是否患有黄疸。

    3. 注意尿液颜色:黄疸患者的尿液颜色通常呈深黄色或茶色,与正常尿液相比颜色更深。

    4. 注意粪便颜色:黄疸患者的粪便颜色可能变浅,甚至呈灰白色,这是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所致。

    5. 注意全身症状:黄疸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发热、皮疹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能初步判断是否患有黄疸,不能确诊。若怀疑自己患有黄疸,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专业检查和诊断。

    以下是一些与黄疸相关的疾病、药品、治疗建议、日常保养等方面的知识,供您参考:

    1. 疾病:肝胆疾病、急性传染病、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先天性疾病等。

    2. 药品:退黄药、保肝药、抗病毒药等。

    3. 治疗建议: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4.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5. 医院科室:肝病科、感染科、血液科、儿科等。

  • 酒,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过量饮酒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引发各种疾病。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解酒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目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酒药。虽然市面上有许多宣称具有解酒功效的药品,但它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醉酒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酒精对人体的伤害。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解酒呢?除了避免过量饮酒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缓解醉酒症状:

    1. 喝水:酒精会使人脱水,因此,喝足够的水可以帮助身体排出体内的酒精。

    2. 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可以加速酒精在体内的代谢,减轻肝脏的负担。

    3. 喝牛奶:牛奶中的脂肪可以减缓酒精的吸收,减轻醉酒症状。

    4. 休息: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减轻醉酒症状。

    此外,中医认为,根据不同的体质,可以选择不同的解酒药膳方来缓解醉酒症状。

    例如,金型人可以喝蜂蜜萝卜;木型人可以喝葛花菊花蜜饮;水型人可以喝高良姜粥;火型人可以喝枳椇子葛花饮;土型人可以喝草豆砂仁荷叶饮。

    总之,解酒并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关键在于避免过量饮酒,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缓解醉酒症状。

  •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失,最晚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能需要2-4周时间才能消退。以下是一些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科普知识。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善,无法有效处理胆红素,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这种黄疸通常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严重影响,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消退。

    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血型不合溶血、感染、遗传性疾病等。病理性黄疸的症状较重,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对新生儿的大脑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包括:

    • 药物治疗:如白蛋白、肝酶诱导剂等,可以帮助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
    • 光疗:通过蓝光照射皮肤,将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从而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 换血治疗:适用于严重病理性黄疸,可以快速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 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变化,如黄疸持续加重或消退缓慢,应及时就医。
    • 保证新生儿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 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受凉。
    •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总之,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消退。家长应关注新生儿黄疸的变化,及时发现并治疗病理性黄疸,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 儿童面色发黄是家长们常常关心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本文将围绕儿童面色发黄的原因、调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儿童面色发黄的原因

    1. 营养不良:儿童摄入的营养不均衡,导致体内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铁、维生素B12等,从而引起面色发黄。

    2. 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导致儿童面色发黄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血红蛋白含量不足,血液颜色变淡,使得面色呈现黄色。

    3. 肝胆疾病:肝胆疾病如肝炎、胆结石等会导致胆汁分泌异常,使得胆红素代谢受阻,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引起面色发黄。

    4.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代谢尚未完善,加上肠道菌群尚未建立,容易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引起黄疸,表现为面色发黄。

    二、儿童面色发黄的调理方法

    1. 饮食调理: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B12等食物,如猪肝、瘦肉、牛肉、鱼类、豆制品等。同时,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

    2. 药物调理: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以纠正贫血。对于肝胆疾病引起的面色发黄,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3. 日常保养: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观察病情:密切关注儿童的面色变化,如发现病情加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预防措施

    1. 均衡饮食: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营养,避免偏食和挑食。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纠正贫血等问题。

    3. 避免感染:加强儿童的个人卫生,避免感染性疾病。

    4. 关注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出生后,密切关注黄疸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时治疗和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针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饮食原则和建议,供家长参考。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是一种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导致脑细胞受损的疾病。胆红素是人体代谢产物,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的分解。在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通过肝脏转化为胆汁,并排出体外。但当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完善时,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就会在体内积累,进而导致胆红素脑病。

    二、饮食原则

    1. 控制热量摄入: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者需要控制热量摄入,以减轻肝脏负担。建议采用低糖、低脂肪、高蛋白质的饮食方案。

    2. 适量补充水分:充足的水分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出。建议每天饮水量为150-200毫升。

    3.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柑橘、猕猴桃、草莓等。

    4. 适当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胆红素的排出。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燕麦、玉米、芹菜等。

    5. 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肝脏负担,应尽量避免。如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

    三、食疗方法

    1. 芦笋玉米须粥:取芦笋50克,玉米须200克,薏苡仁50克,粳米50克。先将鲜芦笋、玉米须洗净,与薏苡仁、粳米同放入沙锅,快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30分钟,粥黏稠即成。早晚两次分服,食粥,嚼服薏苡仁、芦笋。

    2. 茵陈蛋汤:取茵陈100克,加适量水,浓煎取汁300毫升,打入鸡蛋两个,加醋20毫升搅匀,煮沸食用。每日一次,可清热利湿退黄。

    3. 牡蛎肉玉米须汤:取鲜牡蛎肉100克,玉米须150克。先将玉米须洗净,切成小段,放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备用。再将鲜牡蛎肉洗净,用快刀斜剖成片,与玉米须药袋同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快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煨煮。待牡蛎肉熟烂后,取出药袋,滤尽药,加葱花、姜末、精盐、味精各少许,拌匀,再煨煮至沸即成。此汤分两次服食,有清热退黄之功效。

    4. 蒲公英稠米汤:取鲜蒲公英500克,稠米汤200毫升。将鲜蒲公英捣烂后,用洁净纱布包裹,绞压取汁,对入米汤中,搅拌均匀。早晚两次分服;或当饮料,分数次饮用。可清热解毒,消退黄疸。

    四、适宜黄疸儿吃的食物

    1、西瓜

    患黄疸者小便发黄,宜多吃西瓜,或每日2~3次,每次饮西瓜汁1碗。西瓜能清热解毒,利小便。

    2、梨子

    梨子能清热、解毒、消痰。它含有维生素C1、B1、B2、烟酸和糖,据马文飞《食物疗法》中介绍:“治黄疸病:雪梨,洗净切片,浸入食醋中,每次吃梨2个,1日3次。”

    3、猕猴桃

    性寒解热,适宜阳黄者服食。崔禹锡《食经》云:“和中安肝,主黄疸。”

    4、山楂

    据《福建中医药》杂志1966年2期介绍,用北山楂治疗黄疸17例,均收到良好的退黄效果。具体方法是:全部采用单味北山楂肉,开始1~2日内,日用量为60克,第3天起减少,以开水浸泡当茶饮服。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