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挪富:老是睡不够?赶快做睡眠监测!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挪富:老是睡不够?赶快做睡眠监测!
发表人:跨界医疗探索者

睡眠是人体恢复和调节的重要过程,然而,许多人却面临着睡眠不足的困扰。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张挪富主任指出,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症状表现为夜间呼吸暂停,白天嗜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睡眠呼吸暂停的常见症状

1. 白天嗜睡:患者白天经常感到困倦,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2. 打鼾:夜间睡眠时,患者会出现打鼾现象,鼾声如雷。

3. 夜间觉醒:患者夜间睡眠过程中会频繁醒来,睡眠质量差。

4. 醒后头痛:患者夜间睡眠过程中,因呼吸暂停导致缺氧,醒来后会出现头痛症状。

二、如何判断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

1. 嗜睡评分:国外嗜睡评分是一种常用的主观性嗜睡评价方法,通过8个问题让患者回答,每个问题按照频度来打分,总分越高,睡眠呼吸暂停的可能性越大。

2. 睡眠监测:多导睡眠图监测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通过监测患者在睡眠过程中的口鼻气流、鼾声、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脑电图等指标,观察夜间呼吸暂停、缺氧状况、心脏节律和脑电图等,从而做出诊断。

三、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2. 口腔矫正器:对于轻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佩戴口腔矫正器,改善呼吸道通畅。

3. 呼吸机治疗:对于中度至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进行呼吸机治疗,改善夜间呼吸。

四、预防睡眠呼吸暂停的措施

1.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避免饮酒、吸烟:饮酒、吸烟可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症状。

3. 控制体重:肥胖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的重要因素之一。

4. 避免过度使用镇静剂:镇静剂可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嗜睡疾病介绍:
嗜睡症,是一类罕见病,主要以白天出现无法抑制的睡眠需求,或陷入睡眠,甚至猝倒为症状。嗜睡症的定义在历史上曾出现变化。2014年出版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ICSD-3)将“嗜睡”归于“中枢性嗜睡障碍”,而能称为“嗜睡症”的是其中的若干种疾病,包括1型发作性睡病、2型发作性睡病、特发性嗜睡症、Kleine-Levin综合征。嗜睡症多数情况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症状,少数患者可自行缓解[1,2]。
推荐问诊记录
嗜睡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精神状态不佳、经常感到困倦的情况。这种现象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嗜睡和精神状态差的原因。

    1、高热:高热是导致嗜睡和精神状态差的常见原因之一。当人体感染细菌或病毒时,免疫系统会启动,导致体温升高。高热会干扰大脑的正常功能,使人感到困倦和注意力不集中。

    2、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也会导致嗜睡和精神状态差。缺乏必要的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影响大脑的正常运作。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嗜睡和精神状态差。例如,长时间处于昏暗、安静的环境中,容易使人感到困倦。此外,缺乏运动和社交活动也可能导致精神状态不佳。

    4、脑部疾病:脑部疾病,如脑炎、脑肿瘤和脑动脉硬化,也可能导致嗜睡和精神状态差。这些疾病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认知障碍和情绪问题。

    5、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嗜睡和精神状态差。例如,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会影响人的情绪和认知功能,导致精神状态不佳。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嗜睡和精神状态: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注意饮食均衡,补充必要的营养素。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4.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5. 如果出现严重的嗜睡和精神状态差,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 女性朋友们是否经常感到困倦,即使在白天也难以保持清醒?这种情况让很多男性朋友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抓狂。为什么女性朋友总是犯困呢?让我们一起探究女性瞌睡过多的原因。

    首先,女性瞌睡过多可能与生理因素有关。例如,女性在月经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容易出现疲劳、困倦的症状。此外,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身体负担加重,也容易出现瞌睡的情况。

    其次,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女性瞌睡过多。例如,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出现困倦、疲劳的症状。

    此外,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女性瞌睡过多。例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身体能量代谢异常,出现瞌睡的症状。

    为了改善女性瞌睡过多的症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3. 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4. 如果出现瞌睡过多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找出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总之,女性瞌睡过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我们需要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 新生儿时期,宝宝的表现和行为往往让新手爸妈感到困惑。其中,新生儿嗜睡不爱吃奶是一个常见问题,让家长们倍感焦虑。本文将为您解析新生儿嗜睡不爱吃奶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新生儿嗜睡不爱吃奶的原因

    1. 感染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的侵袭。产前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或脐带感染等都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嗜睡、不爱吃奶的症状。

    2. 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常见的代谢问题,表现为嗜睡、不吃奶、活动减少、不哭闹等。低血糖的原因包括哺乳不足、摄入不足、药物影响等。

    3. 缺氧缺血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胎儿宫内缺氧或出生后窒息等原因导致。表现为嗜睡、不吃奶、肌张力低下等。

    4. 遗传代谢性疾病

    遗传代谢性疾病是一组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代谢障碍性疾病。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表现为嗜睡、黄疸、腹泻等症状。

    5. 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新生儿嗜睡不爱吃奶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喂养方式不当、睡眠环境不适等。

    二、新生儿嗜睡不爱吃奶的应对措施

    1. 及时就医

    当发现新生儿出现嗜睡、不爱吃奶等症状时,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以便及早发现病因,进行治疗。

    2. 保证营养摄入

    对于因喂养不足导致的低血糖,应及时调整哺乳方式,增加哺乳次数,确保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

    3. 注意保暖

    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 改善睡眠环境

    为新生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5.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三、预防新生儿嗜睡不爱吃奶的措施

    1. 加强孕期保健

    孕期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并发症,如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

    2. 注意孕期营养

    孕期注意营养摄入,保证母体和胎儿的营养需求。

    3. 产后护理

    产后加强新生儿护理,注意保暖、喂养、脐部护理等。

    4. 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培养新生儿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总之,新生儿嗜睡不爱吃奶是一个需要引起家长关注的问题。通过了解病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睡眠障碍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将详细介绍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症状、诊断标准以及预防措施。

    一、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症状

    1. 入睡困难:老年人入睡时间延长,入睡后易醒,睡眠质量下降。

    2. 睡眠呼吸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表现为夜间打鼾、憋气、白天嗜睡等。

    3. 嗜睡:老年人白天过度嗜睡,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4. 睡眠节律紊乱:老年人睡眠时间不规律,昼夜颠倒,影响身体健康。

    5. 睡眠质量问题:睡眠浅,易醒,多梦,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二、老年人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1. 睡眠时间不足: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2. 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睡眠不深。

    3. 白天困倦:白天过度嗜睡,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4. 睡眠呼吸监测:多导睡眠图(PSG)显示睡眠呼吸暂停次数增多。

    5. 睡眠相关疾病: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睡眠节律紊乱等睡眠相关疾病。

    三、老年人睡眠障碍的预防措施

    1.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2.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避免睡前过度兴奋:睡前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吸烟等。

    4. 适度运动:白天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5.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总之,老年人睡眠障碍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了解其症状、诊断标准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爱老年人的睡眠健康。

  • 睡眠是人体恢复活力的重要环节,然而,现代生活中打鼾现象却十分普遍。许多人对此并不重视,认为这只是睡眠质量不佳的表现。然而,打鼾背后隐藏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

    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重要表现之一。据调查,我国OSA患者人数高达数千万,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OSA患者夜间睡眠时会出现呼吸暂停,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引发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呼吸衰竭等。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OSA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症状:夜间打鼾声音响亮,持续时间长;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晨起头痛,口干舌燥;记忆力减退等。如果您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

    OSA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减肥、戒烟限酒、避免仰卧位睡眠等。药物治疗如使用呼吸机治疗。手术治疗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腭咽成形术等。

    除了治疗,日常保养也很重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灰尘过敏;定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等。

    总之,打鼾并非小事,它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关注睡眠健康,从关注打鼾开始。

  •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但很多人却感到四肢无力、昏昏沉沉,提不起精神。这种春困现象,究竟是身体自我调节的自然反应,还是疾病在作怪?本文将为您揭秘春困的真相,并提供缓解春困的有效方法。

    一、春困的成因

    1. 人体生理调节:春季气温逐渐回暖,人体为了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会通过增加嗜睡时间来调节身体机能,从而出现春困现象。

    2. 睡眠质量: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人体疲劳、精力不济,从而引发春困。

    3. 疾病因素:一些疾病,如感冒、贫血、甲减、肝病、脑缺氧、糖尿病等,都可能导致春困现象。

    二、缓解春困的方法

    1. 保证睡眠: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缓解春困。

    2. 饮食调理:春季饮食宜清淡、新鲜、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3.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机能,缓解春困。

    4.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有助于缓解春困。

    5. 避免过度用脑:避免长时间用脑,适当休息,有助于缓解春困。

    三、春困相关疾病及防治

    1. 感冒:感冒后出现嗜睡现象,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2. 贫血:贫血会导致嗜睡,应及时补充铁剂,改善贫血状况。

    3. 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导致嗜睡,应及时就医,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和治疗。

    4. 肝病:肝病会导致嗜睡,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和治疗。

    5. 脑缺氧:脑缺氧会导致嗜睡,应及时就医,进行脑部检查和治疗。

    6.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嗜睡,应及时就医,进行血糖检查和治疗。

  • 嗜睡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患者常常感到白天过度嗜睡,影响工作和生活。本文将从疾病原因、治疗方法、日常保养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如何缓解嗜睡症。

    一、嗜睡症的原因

    1. 睡眠不足:长时间缺乏睡眠,导致身体和大脑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引发嗜睡。

    2. 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差,白天容易感到困倦。

    3. 睡眠节律紊乱:生物钟紊乱,导致睡眠时间不规律,白天易感困倦。

    4. 精神心理因素: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嗜睡。

    二、缓解嗜睡症的方法

    1. 规律作息:每天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2. 睡眠环境:保持睡眠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3. 睡眠呼吸治疗:对于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通过使用呼吸机等方法进行治疗。

    4. 光疗:对于生物钟紊乱的患者,可通过光疗调整生物钟。

    5. 心理治疗:针对心理因素导致的嗜睡,可通过心理治疗缓解症状。

    6. 适量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缓解嗜睡症状。

    7. 饮食调理: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

    8.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三、注意事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4. 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 新生儿的成长过程中,睡眠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然而,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两个月宝宝出现了吃奶量减少和嗜睡的情况,这让家长们感到十分担忧。那么,两个月宝宝吃奶少嗜睡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可能的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两个月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于食物的摄入量相对较少。如果宝宝吃奶量减少,可能是由于身体内缺乏锌元素所导致的。锌元素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缺乏锌元素会影响宝宝的食欲和睡眠。

    其次,喂养时间不规律也是导致宝宝吃奶量减少和嗜睡的原因之一。宝宝的胃肠道的消化酶分泌是有时间性的,如果消化液已分泌而不进食,消化液排出后,食欲就过去了,时间长了孩子便会食欲不振。

    那么,如何改善宝宝吃奶少和嗜睡的情况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定时定量喂养:培养宝宝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有助于促进宝宝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蠕动,提高食欲。

    2. 减少外界刺激:在喂养宝宝时,尽量避免周围环境的干扰,如电视、玩具、噪音等,让宝宝专心进食。

    3. 洗澡促进食欲:宝宝玩耍消耗热量后,情绪仍处在兴奋状态,此时洗澡可以帮助宝宝舒缓情绪,提高食欲。

    4. 增强宝宝体质: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帮助宝宝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改善食欲和睡眠。

    5. 营养均衡:保证宝宝的营养均衡,适当补充锌元素,有助于改善宝宝吃奶少和嗜睡的情况。

    总之,两个月宝宝吃奶少嗜睡的情况,需要家长从喂养、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整,同时关注宝宝的营养摄入和健康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建议,是保障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体重,减肥药也因此成为了热门话题。然而,减肥药并非万能,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本文将为您盘点几种常见的减肥药不良反应,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些药物。

    一、腹泻和肠胃不适

    腹泻和肠胃不适是减肥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这是因为减肥药中的成分会抑制肠胃道脂肪的吸收,导致身体无法充分利用脂肪,从而引起腹泻。此外,减肥药还会刺激肠胃,导致肠胃不适、胀气等症状。

    二、失眠和焦虑

    部分减肥药中含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如安非他明等,这些成分会刺激大脑,导致失眠、焦虑、情绪波动等症状。长期服用这类药物,还可能导致依赖性,戒断过程十分痛苦。

    三、心脏问题

    某些减肥药,如芬芬,可能会对心脏造成损害,导致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肺高压等问题。因此,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慎用减肥药。

    四、电解质紊乱

    减肥药会影响人体对电解质的吸收和代谢,导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口渴、肌肉痉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晕厥、抽搐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五、其他副作用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副作用外,减肥药还可能引起头痛、皮肤过敏、视力模糊、脱发等不良反应。

    总之,减肥药并非适合所有人。在服用减肥药之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药物成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充足的睡眠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然而,许多人却陷入了贪睡的陷阱,认为偶尔睡懒觉、补补眠对身体并无大碍。事实上,贪睡的坏习惯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首先,贪睡会扰乱“生物钟”。人的作息规律与体内激素分泌密切相关,长期贪睡会打乱激素水平,导致白天精力不足,夜间难以入睡。

    其次,贪睡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清晨卧室内空气混浊,细菌、灰尘等污染物较多,贪睡者更容易感染病原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贪睡还会打乱胃肠功能规律,导致消化不良、胃炎、溃疡等疾病。同时,贪睡还会导致肥胖,因为睡眠时间过长会导致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积累在体内。

    那么,如何预防贪睡带来的危害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其次,要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此外,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以下几种情况提示你可能存在贪睡的倾向,需要引起注意:

    • 贪睡且面色苍白:可能存在贫血,需要补充铁剂。
    • 贪睡且反应迟钝:可能存在大脑缺氧,需要改善工作环境和进行有氧运动。
    • 贪睡且皮肤发黄:可能存在肝脏问题,需要少吃油腻食物。
    • 贪睡且难以睡醒:可能存在糖尿病,需要定期检查血糖。
    • 贪睡且鼾声如雷:可能存在睡眠性呼吸障碍,需要改变睡姿或寻求医生帮助。
    • 睡醒也非常疲劳:可能存在心脏病,需要控制体重、戒烟、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 经期嗜睡:可能存在身体虚弱,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改善饮食习惯。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