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辉瑞和默沙东,这两家全球顶尖的制药巨头,在2009年分别完成了对惠氏和先灵葆雅的收购,实现了超级并购。如今,两家公司已经整合完毕,开始展示合并后的第一份季报,业绩销售均呈现显著增长,但盈余和未来预测却存在较大差异,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辉瑞,作为全球第一大药企,在完成惠氏收购后,业绩销售均有所提升。然而,其盈利能力却未能达到预期。在最新的财务报告中,辉瑞第四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188%,达到165亿美元,但每股盈余却略低于预期,仅为49美分。这主要归功于惠氏的并入,但辉瑞对未来业绩的预测却相对保守,预计2010年除去一次性财务入账项目外,收入将在670~690亿美元之间,每股盈余为2.10美元至2.20美元,低于市场预期。
与辉瑞相比,默沙东的业绩表现则更为亮眼。在完成先灵葆雅收购后,默沙东的销售额和利润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在最新的财务报告中,默沙东第四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近3倍,达到64.9亿美元,每股盈余为2.35美元。默沙东对未来业绩的预测也相对乐观,预计2010年净收入将达到97亿美元,每股盈余在2.27美元左右。
从两家公司的业绩表现可以看出,辉瑞和默沙东在并购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盈利能力却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与两家公司的业务结构和产品线有关。辉瑞的产品线较为分散,涉及多个领域,而默沙东则专注于几个核心领域,这使得默沙东在并购后能够更快地实现整合和盈利。
此外,两家公司对未来业绩的预测也存在差异。辉瑞对未来业绩的预测相对保守,主要考虑到美元汇率走强可能对其海外销售产生不利影响。而默沙东则对未来业绩持乐观态度,主要得益于其核心产品的强劲增长。
总之,辉瑞和默沙东的并购为全球医药行业带来了新的格局,两家公司在并购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两家公司需要继续加强整合,提升盈利能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近年来,全球医药行业并购浪潮不断,国际巨头纷纷通过并购实现瘦身强体。其中,葛兰素史克(GSK)与诺华、拜耳与默克等巨头间的并购案例,都体现了这一趋势。然而,这次并购潮与以往不同,其目的并非单纯的规模扩张,而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导向。
对于国内药企而言,国际巨头的并购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国内药企可以通过并购提升自身实力,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国内药企也可以积极参与国际并购,获取优质资源和市场份额。
然而,国内药企在并购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国内药企在研发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国外巨头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国内药企在并购过程中也面临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压力。
为了应对挑战,国内药企需要积极提升自身实力,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国内药企也需要加强与国际药企的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此外,国内政府也需要加大对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国内药企开展研发和创新;可以加强与国际药企的合作,促进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总之,国际医药巨头的并购潮为国内药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内药企需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转型升级,为我国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药品流通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商务部发布的《2011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药品流通市场需求旺盛,行业购销稳步增长,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值达到9426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国家基本药物销售增幅尤为显著,为药品流通行业提供了强劲的市场动力。
报告指出,2011年国家基本药物配送总额达到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4%,增速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医改政策的推动,以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使得基层医疗机构能够以更低的价格采购到优质药品,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用药负担。
此外,报告还显示,2011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市场集中度呈进一步上升趋势。以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华润医药控股等为代表的全国性药品流通企业集团,正在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外资企业也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加大在华投资力度。
然而,药品流通行业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药品零售连锁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扩张速度较慢;药品批发企业对公立医疗机构的应收账款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现金流。
展望未来,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和行业管理的不断完善,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行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提速,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药品流通企业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广药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杨荣明作为大会嘉宾,出席了第62届全国药品交易会的开幕仪式。本次药交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多家医药企业,展示了丰富的医药产品和技术。广药集团在本次药交会上设置了特设展位,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杨荣明董事长在开幕式上表示,广药集团将充分利用药交会这一平台,加强与各方的合作,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广药集团旗下主要企业的一把手也悉数出席了本次大会,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本次药交会上,广药集团还举办了“落实医改 携手共赢”全国医院终端及商业渠道客户交流会,与各渠道供应商、药店终端零售商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落实新医改政策,做好药品配送、学术推广等工作。
广药集团还向西藏墨脱人民捐献了35万元药品,展示了其“责任广药”的形象。此外,广药集团还对今年超亿元产品销售冠军及销售100强客户进行了表彰,感谢他们对广药集团的信任和支持。
广药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杨荣明在会上表示,面对金融危机,广药集团将积极拓展市场,加强与国内外医药企业的合作,推进市场创新战略,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瑰宝,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中药材的支撑。中药材的养护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关键环节。随着硫磺熏蒸养护法的禁用,药农和药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选择科学有效的养护方法,保证中药材的品质。
中药材的养护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清洁养护法、除湿养护法(通风法和吸湿防潮法)、密封养护法、对抗贮存法、低温养护法、高温养护法、干燥氧护技术、气幕防潮养护技术、蒸气加热养护技术、气体灭菌养护技术、Co-γ射线辐射杀虫灭菌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包装防霉养护法。
通风法利用自然气候调节库房温湿度,起到降温防潮作用。吸湿防潮法通过通风、除湿机或干燥剂降低湿度。对抗贮存法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相互克制防虫、防霉。低温养护法将中药材贮藏于冷藏库中,防霉、防虫、防色变和走油。高温养护法采用高温(如曝晒或烘烤)防止虫害。远红外加热干燥养护法利用远红外线辐射干燥。气调养护法通过控制氧气浓度,杀虫、防霉、保持药材品质。
选择合适的养护方法对保证中药材质量至关重要。药农、药商应根据自身情况和药材特点,选择合适的养护方法,走好“中药养护”这步棋,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和中医传承贡献力量。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药品质量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的理念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制药界的共识。QbD强调,药品的质量并非检验出来的,也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设计时所赋予的。这一理念在我国新版药品GMP中也得到了体现,旨在提高我国药品制造的质量,并为企业带来更多商机。
QbD的实施,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对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控制策略,确保药品质量的可控性。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药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追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QbD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工程的方法:将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实现药品质量的系统提升。
2. 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及在制药工程中的实施:将QbD理念贯穿于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全过程,确保药品质量。
3. QbD - 仿制药案例研讨:通过案例研讨,深入探讨QbD理念在仿制药研发、生产中的应用。
4. QbD理念在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应用:详细介绍QbD理念在各个环节的具体应用,帮助企业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QbD。
5. FDA有关‘质量源于设计’的初步实施情况介绍:介绍FDA在QbD领域的实施情况,为我国企业提供参考。
6. 实施‘质量源于设计’的五个关键因素:分析实施QbD的五个关键因素,为企业提供指导。
7. 质量源于设计,营销始于研发:强调QbD理念在药品研发、营销中的重要性。
8. 质量源于设计--将创新的过程分析技术应用于生产工艺:介绍如何将创新的过程分析技术应用于生产工艺,提高药品质量。
9. 从CGMP的视角看QbD:从CGMP的角度分析QbD的实施,为企业提供参考。
10. 从PAT的视角看QbD:从PAT的角度分析QbD的实施,为企业提供参考。
11. 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介绍如何进行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在2018年4月28日,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于美丽的龙城——山西省太原市盛大开幕。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药学专家,共同探讨“转型发展、协同创新”的主题。会议期间,众多专题报告精彩纷呈,其中,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多层次挖掘构建的人工智能个体化用药模型——“iPharma”引起了广泛关注。
“iPharma”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健教授团队研发,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体化用药指导。该系统包括治疗药物监测分析和药物基因组检测分析两个模块,通过新华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及北京诺道认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研发,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用药方案。
新华医院,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自行设计建设的首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儿科学、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等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新华医院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携手阿里巴巴共同打造“智慧医院”,在药学信息化建设、不良反应研究、个体化用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张健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iPharma”系统的研发背景和功能。该系统基于真实世界用药大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体化用药指导。在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基因组检测方面,iPharma1.0版本支持的药物包括万古霉素和华法林,可提升临床药学服务水平,促进药学学科发展。
“iPharma”系统具有“实时化”、“智能化”、“增量学习”等特点。实时化指的是系统可以快速提取患者的临床数据;智能化指的是系统可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给出个体化用药方案;增量学习指的是系统可不断从新的样本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精度和“经验”。
未来,“iPharma”系统将启动多中心验证,部署在更多医院,采集更多用药数据,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用药方案。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制药装备行业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东富龙作为制药装备领域的佼佼者,其冻干机产品在市场保有量和出货量方面常年位居首位。在新版GMP到期、客户总量下降的背景下,东富龙账上拥有20亿元现金,正在积极寻求并购机会,以拓展业务领域。
东富龙并购负责人表示,公司将以制药装备为主,医疗器械为辅,重点关注生物制品材料、消毒、灭菌、感控等领域的企业。冻干机作为东富龙的核心产品,其市场占有率和出货量持续增长,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然而,东富龙并未满足于此,而是积极引进国外技术,从冻干机生产拓展到系统供应商和工程方案解决商,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冻干机领域,东富龙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逐步降低了冻干机在销售比重中的占比,而是将重心转向冻干系统设备、净化工程及设备等领域。这些领域的收入占比逐年上升,为东富龙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除了冻干机领域,东富龙还关注生物工程企业、动物细胞培养、发酵罐、灭活系统等领域,以拓展其业务范围。同时,东富龙还积极布局口服制剂领域,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在医疗器械领域,东富龙选择范围相对较窄,较为谨慎,注重业务匹配性和协同效应。过去一年,东富龙通过收购典范医疗、参股建中医疗涉足医疗器械领域,并判断一些诊断试剂项目。
东富龙的并购策略和业务拓展,体现了其在制药装备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持续发展的决心。未来,东富龙将继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为我国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族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更是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据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将达6.5%-7%,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所购买的药品价值中民族企业占80%以上,耗材和器械价值中民族企业占50%以上。
为推动民族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国家提出了多项行动计划。其中,发展健康产业行动计划明确表示,将抓住国家振兴重点行业的机遇,把医改促内需与相关行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健康领域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国家将定期发布相关产业政策,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使其与国家财政、税收、资源与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相协调。
《报告》指出,将振兴民族医药产业,保障质优价廉药品的供给。鼓励、扶持、造就一批通过国际cGMP认证的国内优势企业;研发一批质优价廉,方便安全的基本药物;自主创新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技术,迅速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除了药物之外,医疗器械产业也将得到扶持。《报告》指出,将调整和振兴医疗器械产业,拉动相关产业增长。重点开发和配置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适宜技术;面向基本医疗需求,重点研发综合性医院常用的大型医用设备和高值耗材;面向未来,研发具有重大科技创新,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科技项目。
《报告》强调,将设立210个专项基金。其中,100个项目资助医用耗材的研发,每个项目0.2亿元;100个项目资助医疗器械的研发,每个项目0.5亿元;10个项目资助大型医疗仪器的研制,每个项目3亿元。
考核指标显示,至2020年,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所购买的药品价值中民族企业占80%以上,耗材和器械价值中民族企业占50%以上,较目前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
未来几年,我国将完善医疗机构经济补偿政策,规范、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探索医院收付费方式改革,调动医疗机构自觉控制费用的积极性,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的增长。
其中的工作重点包括,理顺医药价格体系;实行差别差率,鼓励医疗机构使用质优价廉的药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在探索支付制度改革方面,将探索改变医院的收(付)费方式,研究按病种收(付)费,探索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其他收付费方式等。
针对药品供应保障和合理用药,《报告》也重点提及,指出将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药物临床使用的监测和信息反馈制度;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推行《国家处方集》,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并将对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比例,抗菌药物占药品总收入比例、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设立考核指标。
在药品现代流通体制方面,未来几年将按照更为严格的药品流通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和标准体系,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改革现有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完善药品流通的法律法规。
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原料药企业对欧盟的出口业务日益重要。然而,近年来,欧盟对原料药进口的新规定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011年,欧盟通过了一项新的原料药进口指令,要求出口欧盟的原料药必须符合欧盟GMP标准。这一规定对中国的原料药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原料药企业开始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一方面,企业加大了对GMP标准的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企业也在积极寻求与欧盟监管部门的沟通,争取获得认证。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会议,明确将为符合条件的原料药企业出具证明文件,这将有助于企业顺利进入欧盟市场。
这一举措将对中国原料药企业产生积极影响。首先,证明文件将有助于企业降低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次,证明文件也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的形象。
然而,企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证明文件的获取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GMP标准;其次,企业还需要应对欧盟市场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
总之,中国原料药企业出口欧盟的挑战依然存在,但国家药监局的举措无疑为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原料药企业将在欧盟市场取得更好的成绩。
近年来,牛皮癣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牛皮癣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其中,一种名为ON-ERCEPT的药物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悉,该药物由瑞士SERONO公司研发,基于魏兹曼研究院生物化学系瓦拉赫教授的研究成果。该药物通过抑制一种名为瘤坏死素(TNF)的荷尔蒙分泌,有效改善牛皮癣患者的症状。
牛皮癣,又称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复杂,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据统计,全球约有450万至570万人患有牛皮癣,其中约10%的患者会发展为银屑病关节炎。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和光疗等,但效果往往有限。
ON-ERCEPT作为一款新型药物,在治疗牛皮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临床实验显示,经过12周的治疗,54%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12%的晚期患者也取得了同等程度的疗效。此外,该药物的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副作用。
ON-ERCEPT的成功研发,为牛皮癣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随着更多新药的研发,相信牛皮癣患者的病情将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除了ON-ERCEPT,目前市场上还有其他一些治疗牛皮癣的药物,如阿普斯特、卡泊三醇等。这些药物在治疗牛皮癣方面也有一定疗效,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牛皮癣患者来说,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同时,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