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童佝偻病 治疗5大方法

儿童佝偻病 治疗5大方法
发表人:医疗数据守护者

儿童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迅速的婴幼儿时期。佝偻病的起因是缺乏维生素D和钙。钙是造骨头的主要养料,维生素D是帮助钙消化吸收的。缺少维生素D,钙就吸收不了。因此,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必须保证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

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佝偻病的防治方法。隋代巢元方在《养小儿候》中就指出:“广令母将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硬密。”这说明了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日光照射对预防佝偻病的重要性。

佝偻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一般治疗

主要包括喂养、护理和加强体格锻炼。如果饮食中缺钙,可以适当补充乳酸钙或葡萄糖钙,但每日摄入量不得超过1克。如果同时缺乏钙和磷,可以使用磷酸钙与维生素D同服,并多摄入蔬菜、水果和蛋黄等食物。此外,加强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也是非常重要的。

2. 维生素D治疗

维生素D治疗是佝偻病治疗的关键。治疗方法包括:

① 普通疗法

口服维生素D浓缩制剂(包括浓缩鱼肝油)每日0.5万一2万国际单位。持续一个月后改投预防剂量。夏天口服鱼肝油可以减量,但不宜完全停止。剂量和疗程可以根据地区和病情适当调整。

② 突击疗法

对于晚期或重症患儿,或者有长期腹泻、黄疸等疾病的患儿,必要时可以使用浓缩维生素D制剂进行大剂量突击治疗。口服或注射均可,剂量可以根据病情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突击疗法只是一种应急措施,不可长期使用。治疗前后应给予钙剂,以防止钙缺乏。

3. 钙剂治疗

在给予维生素D的同时,可以服用适量的钙剂或骨粉。例如,葡萄糖酸钙每天1一3克,口服;或元素钙每天500一600毫克。钙剂需要长期服用,一般持续数月或数年。中药龙牡壮骨冲剂也可以配合使用。

4. 人工紫外线疗法

天然日光是维生素D最经济的来源,但受季节气候的限制。必要时可以使用人工紫外线(如水银石英灯)治疗。每周照射3次,每次5一20分钟。一个疗程为4一6周。如果出现皮肤不良反应,可以暂停治疗。

5. 矫形疗法

经过上述治疗后,病情较轻的患儿,骨骼畸形多能自行恢复,无需矫形。晚期佝偻病较重的畸形不一定能完全恢复,需要在佝偻病停止进展后考虑手术矫形。为了预防胸部畸形,可以将患儿置于俯卧位,使其头部抬起,每天2一3次。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佝偻病疾病介绍:
佝偻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以钙磷代谢异常、骨生成障碍、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生于儿童生长发育期,患儿症状以颅骨软化、方颅、鸡胸、X型腿、O型腿等骨骼改变为主。该病治疗主要是增加维生素D摄入量,若存在明显的X型腿、O型腿等严重骨骼畸形者需手术矫正治疗。本病无法根治,但大部分患者及时治疗后,一般恢复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小儿无甲状腺性克汀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等症状。为了准确诊断和鉴别该疾病,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长发育监测:注意观察婴儿和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生长速度的减慢往往是第一个诊断线索。

    2. 甲状腺功能检查:一旦怀疑小儿无甲状腺性克汀病,应立即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T3、T4、TSH等指标,以明确诊断。

    3.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佝偻病、大脑发育不全、先天性巨结肠等。佝偻病主要表现为骨骼畸形、肌肉无力等症状;大脑发育不全表现为智力障碍,但生长发育相对均衡;先天性巨结肠则表现为便秘、腹胀等症状。

    4. 治疗方案:确诊小儿无甲状腺性克汀病后,应及时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促进生长发育和智力改善。

    5. 日常护理:家长应关注患儿的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 宝宝夜间踢被子,是许多家长都遇到过的问题。了解宝宝踢被子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改善睡眠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宝宝踢被子原因,供家长们参考:

    1. 睡前过度兴奋:宝宝睡前玩耍过度,导致精神兴奋,难以入睡,自然会踢被子。

    2. 睡前进食油腻:晚餐进食油腻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宝宝睡不安稳。

    3. 被子过厚:被子过厚,会让宝宝感到闷热,不舒服,因此会踢被子。

    4. 睡眠环境不舒适:睡眠环境过于嘈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5. 蛲虫感染:蛲虫感染会导致宝宝肛门瘙痒,影响睡眠。

    6. 佝偻病或贫血:佝偻病或贫血会导致宝宝出汗、烦躁,影响睡眠。

    7. 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会导致宝宝睡眠不安稳。

    8. 需要排尿:宝宝需要排尿,但不会像大人一样自己起来,因此会踢被子。

    针对以上原因,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宝宝睡眠:

    1. 调整宝宝的作息时间,避免睡前过度兴奋。

    2. 控制晚餐进食量,避免油腻食物。

    3. 选择合适的被子,避免过厚。

    4. 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

    5. 及时治疗蛲虫感染。

    6. 积极治疗佝偻病或贫血。

    7. 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8. 及时把尿。

  • 佝偻病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骨骼发育异常疾病,尤其在1个月大的宝宝中较为常见。其主要症状包括睡眠不安、多汗、摇头、枕部秃发以及骨骼变化等。佝偻病的发生与维生素D的缺乏密切相关,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物质。

    对于1个月大的宝宝,佝偻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睡眠不安稳,出汗后在枕头上摇头,导致枕部头发脱落,形成枕秃。此外,佝偻病还会引起骨骼的变化,如颅骨软化、方颅等。6个月以下的宝宝更容易发生颅骨软化,甚至出现方颅。

    为了预防佝偻病,家长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 补充维生素D:足月新生儿出生后12天左右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日剂量约为400-800国际单位。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需要更早开始补充,剂量也更大。

    2. 多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因此每天至少让宝宝晒太阳2小时,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时。

    3. 适量摄入钙和磷: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要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和磷,可以通过添加强化钙的配方奶粉或辅食来补充。人工喂养的宝宝需要选择富含钙和磷的奶粉。

    4. 观察宝宝的行为:如果宝宝出现多汗、摇头、枕部秃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佝偻病的可能性。

    5. 定期体检: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佝偻病。

  • 宝宝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主要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该病多发于3-18个月的小儿,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常见,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更高。

    佝偻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日照不足、喂养不当、小儿生长迅速、胎儿期维生素D储备不足、慢性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肝胆道疾病等。

    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激期和恢复期。早期表现为易激惹、夜惊、夜哭、多汗、烦躁、食欲减退等症状;激期表现为明显的串珠、郝氏沟、手镯、O型或X型腿、颅骨软化等症状;恢复期症状和体征可减轻或部分消失。

    预防佝偻病的关键在于补充维生素D。孕妇在妊娠期间应多晒太阳、多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并补充每日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奶,并从出生后两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每日400国际单位,直至18个月。此外,新生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一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每日800国际单位,直至两岁。

    在饮食方面,应保证宝宝摄入充足的钙和磷,可以选择富含钙和磷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豆制品等。同时,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如果宝宝患有佝偻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主要包括补充维生素D、钙剂和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预防佝偻病的关键在于补充维生素D和保证宝宝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家长要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佝偻病。

  • 小儿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营养性疾病,其能否自愈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

    小儿佝偻病的发生与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维生素D是人体合成钙和磷的重要物质,对于骨骼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当婴幼儿或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时,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进而引发骨骼病变。

    小儿佝偻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肌肉张力变化以及神经兴奋性变化。初期可能表现为易激惹、烦躁、夜间啼哭、汗多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骨骼软化、方颅、前囟闭合延迟、出牙延迟、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肋膈沟、手足镯、下肢畸形、脊柱侧弯、肌肉松弛、乏力、肌张力低下等症状。严重病例还可能合并语言发育延迟、神经系统发育延迟等。

    针对小儿佝偻病的治疗,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轻度患者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已经出现严重骨骼畸形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外科手术矫正治疗。

    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关键在于均衡营养,鼓励母乳喂养,并及时补充维生素D。同时,要关注婴幼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避免过量导致中毒。此外,鼓励婴幼儿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关注婴幼儿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确保其获得充足的营养和阳光照射。如果发现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小儿佝偻病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得到良好的预后。

  • 宝宝哭闹是家长们常常遇到的问题,这既是宝宝表达需求的方式,也可能意味着宝宝身体出现了不适。本文将为您解析宝宝哭闹的9大原因,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

    1. 饥饿

    饥饿是宝宝哭闹最常见的原因。当宝宝感到饥饿时,他们的哭声通常有力而短促,并伴有吮吸动作。家长们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进食规律,及时喂奶来缓解宝宝的饥饿。

    2. 尿布湿了或拉便便

    尿布湿了或拉便便会让宝宝感到不适,导致他们哭闹。家长们需要及时检查宝宝的尿布,保持宝宝屁屁的干爽。

    3. 环境温度不适

    宝宝对温度的调节能力较弱,过热或过冷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家长们需要根据天气和宝宝的身体状况,适时调整宝宝的衣物和室内温度。

    4. 意外伤害

    宝宝好奇心强,活动范围广,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家长们需要时刻注意宝宝的安全,避免宝宝受到伤害。

    5. 疾病

    宝宝哭闹也可能是疾病的信号。家长们需要观察宝宝的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等,及时就医。

    6. 环境刺激过多

    宝宝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过多的环境刺激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家长们需要给宝宝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7. 缺钙

    缺钙会导致宝宝哭闹、睡眠不安、出汗等问题。家长们需要通过饮食和晒太阳等方式,为宝宝补充钙质。

    8. 精神紧张

    宝宝的精神紧张也可能导致哭闹。家长们需要给宝宝提供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避免宝宝精神紧张。

    9. 感觉不适

    宝宝对某些气味、声音或光线可能敏感,导致感觉不适。家长们需要观察宝宝对这些刺激的反应,避免给宝宝带来不适。

    总之,宝宝哭闹的原因多种多样,家长们需要细心观察,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宝宝持续哭闹,或者伴随其他症状,请及时就医。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素食主义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然而,素食饮食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尤其是婴幼儿。本文将探讨素食饮食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并强调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案例:小布朗的悲剧

      小布朗因营养不良在6周大时不幸去世。他的父母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只给他饮用豆奶和苹果汁。这个悲剧案例引发了人们对素食饮食与婴幼儿健康的关注。

      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人类为了生存、繁殖和成长,是天然的杂食者。传统素食菜单,如印度菜,也含有奶制品和鸡蛋等营养丰富的食物。然而,完全素食饮食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B12、维生素A、维生素D和钙、锌等营养素的缺乏。

      蛋白质缺乏的危害

      蛋白质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动物蛋白含有适量的必需氨基酸,而植物蛋白,如大豆,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不如动物蛋白。蛋白质缺乏会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

      维生素B12、维生素A、维生素D和钙、锌等营养素主要存在于肉类、鱼类、鸡蛋和黄油等荤食中。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导致婴幼儿智力发育迟缓、佝偻病等问题。

      素食父母的饮食选择

      素食父母在给孩子选择饮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可以选择豆类、坚果、种子等植物性蛋白质来源。

      2. 补充维生素B12,可以选择强化谷物、营养酵母等食品。

      3. 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和钙、锌等营养素,可以通过维生素补充剂或营养丰富的食物摄入。

      4. 关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总结

      素食饮食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尤其是婴幼儿。为了确保婴幼儿的健康,父母应关注营养均衡,并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需求进行合理的饮食安排。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虚拟世界,被称为“宅童”。然而,这种生活方式却可能导致他们患上佝偻病。据NHS最新数据显示,英国儿童佝偻病患病率在过去的十年中比维多利亚时代高出四倍。这主要归因于孩子们缺乏户外活动,家长过度担心皮肤癌以及缺乏维生素D摄入。

    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疾病,会导致骨骼软化、变形甚至骨折。阳光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而宅童们长期待在室内,接触阳光的机会大大减少。此外,过度依赖电脑和手机等电子设备,也使得孩子们缺乏运动,进一步影响了维生素D的合成。

    除了阳光,维生素D还可以通过食物摄入,如鱼肝油、蛋黄、牛奶等。然而,许多宅童的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足够的维生素D来源。此外,家长过度担心皮肤癌,害怕孩子晒太阳,也限制了他们接触阳光的机会。

    为了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至少20分钟的日晒时间。同时,可以适当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如鱼肝油、维生素D滴剂等。此外,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确保他们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来源。

    除了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家长还应该关注宅童的心理健康。宅童长期沉迷于虚拟世界,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沉迷于网络。

    总之,宅童患上佝偻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家长应该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罗圈腿,医学上称为O型腿,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骨骼发育异常情况。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患有罗圈腿,以及相关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一、罗圈腿的判别方法

    1. 观察外观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双腿外观来判断是否患有罗圈腿。一般来说,2岁以下的宝宝可能会有一些O型腿,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下肢还没有完全发育。但如果宝宝在5岁以后站立时膝盖之间仍有较大的间隙,则可能患有O型腿,建议及时就医。

    2. 尺子测量

    用直尺测量宝宝是否有O型腿,让宝宝的腿紧贴在一起,然后用尺子测量两腿之间的间隙。如果间隙小于3cm,则为生理正常现象;如果间隙大于3cm,则视为O型腿。

    二、罗圈腿的治疗方法

    1. 营养补充

    有些宝宝的双腿畸形是由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引起的。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以改善症状。常见的补钙药物有牡蛎钙片、乳糖酶生片等。

    2. 手术治疗

    如果宝宝罗圈腿严重,影响行走姿势,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通常,手术适用于3岁以上的宝宝。

    三、罗圈腿的预防方法

    1. 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给宝宝提供均衡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

    2. 避免过早站立和行走

    不要让宝宝过早站立或行走,以免造成骨骼过度受力。

    3. 定期检查

    定期带宝宝去医院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罗圈腿等问题。

    总之,罗圈腿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骨骼发育异常情况。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外观、尺子测量等方法判断宝宝是否患有罗圈腿。如果宝宝患有罗圈腿,要及时进行治疗和预防,以保证宝宝的正常发育。

  • 婴儿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营养性疾病,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进而引发骨骼发育障碍。

    婴儿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枕秃、夜间烦躁不安、啼哭、惊跳现象明显等。其中,枕秃是最为典型的表现,由于多汗导致宝宝头部摩擦枕头,形成圆形的脱发区域。

    除了维生素D缺乏,日光照射不足、不良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导致婴儿佝偻病。预防佝偻病的关键是保证婴幼儿每天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和适当的日光浴。

    对于已经患有佝偻病的婴幼儿,应及时就医,进行药物治疗和日常保养。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等。日常保养则包括加强营养、增加户外活动、避免过度劳累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关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注意观察是否有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以下是一些预防佝偻病的方法:

    • 保证婴幼儿每天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可以通过母乳喂养、添加维生素D强化食品、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等方式实现。
    • 增加婴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宝宝充分接触阳光,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 注意宝宝的饮食营养,保证钙、磷等矿物质摄入充足。
    •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宝宝的睡眠质量。

    总之,婴儿佝偻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家长应引起重视,做好预防工作,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