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起床后别着急做八件事

起床后别着急做八件事
发表人:医者荣耀

早晨醒来,我们常常急于开始新的一天,但有些习惯却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早晨起床后八项不宜做的事情,帮助大家拥有健康的一天。

一、醒后立即小便

夜间饮水过多或尿频、尿急症状,导致凌晨憋醒。此时,人体处于睡眠状态,生理机能下降,突然起身排尿容易诱发低血压和排尿性晕厥。建议起床后先在床边坐几分钟,再慢慢走向厕所。

二、醒后立即起身

睡醒后,人体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立即起身容易导致头晕、眼花等不适,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建议起床后先做些简单的活动,如干洗脸、按摩头部、轻捶腰背部等,让身体逐渐适应。

三、醒后立即工作

醒来后立即投入工作,大脑供血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还容易感到疲劳。建议起床后先在床上思考一天的计划,让身体逐渐清醒,再缓慢起身。

四、醒后剧烈运动

早晨进行剧烈运动,会刺激交感神经,打乱自主神经节律,导致一整天紧张焦虑。建议早晨进行轻柔和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五、醒后马上进食

早晨胃处于“半梦半醒”状态,唾液和胃液分泌量较少,立即进食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建议起床后先喝一杯水,过段时间再进食。

六、醒后立即叠被子

起床后立即叠被子,容易导致尘螨和有害物质积累,危害健康。建议起床后将被子翻转,打开门窗通风。

七、醒后赖床不起

赖床不起会导致四肢发沉、精神萎靡,不利于人体阳气宣发。建议养成不赖床的好习惯,尽量早起,留出时间进行晨练。

八、起床不拉开窗帘

起床后不拉开窗帘,身体无法接受阳光信号,导致褪黑激素分泌过多,影响清醒度。建议起床后先拉开窗帘,让阳光照射进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低血压疾病介绍: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简称血压)低于正常的状态,多见于体质比较瘦弱的青中年女性、老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是指成人收缩压<90mmHg(12.0kPa)和舒张压<50mmHg(6.6kPa)。急性、病理性低血压常有头昏、晕厥、视野模糊、恶心等症状。生理性低血压状态一般无需治疗,继发性低血压应着重治疗原发病,一般预后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长期低血压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可能导致视力模糊和听力损伤,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本文将详细探讨长期低血压的危害,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头晕失眠、内分泌功能障碍、生殖功能受损以及抑郁症等,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视力模糊和听力损伤

    长期低血压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影响视觉和听觉神经的血液供应,导致视力模糊和听力损伤。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失明和耳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心脑血管疾病

    低血压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此外,长期低血压还可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三、头晕失眠

    低血压患者常常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晕厥。同时,低血压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多梦等。

    四、内分泌功能障碍

    长期低血压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血糖异常、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五、生殖功能受损

    女性长期低血压可能导致月经不调、闭经等问题;男性则可能出现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

    六、抑郁症

    低血压还可能引发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食欲下降等症状。

    七、预防和治疗

    1.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饮食均衡,避免过量摄入高盐、高糖食物。

    2. 适当补充水分:每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3. 佩戴腹带:腹带可以增加腹部压力,有助于提高血压。

    4.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一些升压药物来维持血压稳定。

    5. 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等。

  • 血液透析间低血压(IDH)是血液透析(HD)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门诊患者中约为15%至50%,在住院患者中更为常见。IDH的发生会导致血管通路血栓形成、HD过早终止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为了预防和治疗IDH,透析前输注白蛋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然而,关于输注白蛋白的疗效,不同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近期,一项发表在Critical Care杂志上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证据。

    这项研究纳入了65名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3 g/dl)且在住院期间需要HD的AKI或ESKD患者。研究人员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每次透析前输注100 ml的0.9%氯化钠,另一组输注25%白蛋白。研究结果显示,白蛋白组患者的IDH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化钠组(7% vs. 15%),最低透析间收缩压也明显升高(90mmHg vs. 83mmHg)。此外,白蛋白组患者的总超滤率也更高,提示输注白蛋白可能有助于改善HD的安全性,并实现体液平衡。

    这项研究为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对于这类患者,输注白蛋白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预防IDH的方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输注白蛋白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除了输注白蛋白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预防和治疗IDH:

    • 调整透析方案,如延长透析时间、增加透析频率等。
    • 合理饮食,控制水分摄入。
    • 加强运动,提高体质。
    • 定期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总之,IDH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合理治疗和日常保养,患者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IDH,提高生活质量。

  • 老年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退化,血管弹性降低,血压调节能力减弱,从而导致低血压的发生。

    老年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痛、乏力、心悸、出汗、恶心等。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晕厥、摔倒等严重后果。

    老年低血压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 药物因素,如降压药、抗抑郁药、抗过敏药等。
    • 其他因素,如脱水、贫血、营养不良等。

    针对老年低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调整降压药剂量、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 对症治疗:针对低血压症状进行治疗,如补充水分、增加营养、改善生活方式等。
    • 中医治疗: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为了预防老年低血压,我们建议: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 脉搏,作为心脏跳动的直接反映,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当脉搏跳动慢而无力时,可能预示着身体存在某些健康问题。

    长期劳累过度、饮食营养不均衡以及体弱多病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气血不足,进而引发脉搏跳动慢而无力。这种情况下,建议患者加强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脉弱,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补血益气药物进行调理。例如,大枣、太子参、党参、人参和黄芪等都是常用的中药材,它们具有很好的补血益气功效。此外,贫血患者还可以通过补充红细胞和铁来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脉搏无力的症状。

    除了气血不足外,慢脉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通常发生在大量运动或长期繁重体力劳动的人群中。如果没有伴随头晕、发黑等症状,则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脏停搏或心跳脱落等问题。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心脏起搏器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心电图检查才能确诊,因此,反复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以上因素外,以下原因也可能导致脉搏跳动微弱和虚弱:

    1. 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当锁骨下动脉及其远端分支、肱动脉或桡动脉出现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时,会导致远端血供减少,进而引起脉搏跳动减弱。

    2. 低血压:低血压会导致外周动脉灌注压相对降低,从而使脉搏跳动越来越弱。

    3. 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房颤时,患者会出现短慢、脉搏节律不规则、脉搏强度不一致等症状。

    4.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输出量减少,器官和组织的灌注压降低,这可能导致外周脉搏跳动减弱。

  • 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循环问题,表现为血压持续低于正常水平。长期低血压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除了药物治疗外,合理的饮食调理也是治疗低血压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提升血压的食物:

    1. 桂枝茶

    将桂枝和肉桂切成薄片,与炙甘草一起泡水饮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血压。

    2. 红枣母鸡汤

    将母鸡与红枣一起炖煮,可以补充气血,提高血压。

    3. 猪心汤

    猪心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有助于提升血压。将猪心与远志、酸枣仁、茯神等食材一起炖煮,效果更佳。

    4. 牛奶粳米粥

    将粳米与牛奶一起煮成粥,具有补中益气、提升血压的作用。

    5. 山药莲子粥

    山药、莲子、糯米等食材煮成粥,可以补脾益肺,提升血压。

    6. 生姜

    生姜具有温中散寒、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提升血压。

    除了以上食物外,以下食物应避免食用,以免降低血压:

    芹菜、山楂、冬瓜、西瓜、绿豆、大蒜、苦瓜、海带、洋葱、葵花子等。

  • 孕期睡姿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然而,正确的睡姿对于胎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大多数孕妇在孕期前期的睡眠习惯可能会采取仰卧位,这种睡姿在孕前并不会带来太大影响。然而,随着孕期的进展,子宫逐渐增大,仰卧位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

    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会向后压迫脊柱前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受压会导致盆腔血流量减少,进而影响子宫和胎盘的血液供应,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此外,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会导致下肢和盆腔静脉血回流受阻,引发水肿、静脉曲张,甚至与孕期痔疮的形成有关。

    此外,孕妇在仰卧位时,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可能导致下腔静脉内的血液不能顺利返回心脏,造成心脏负担加重,甚至引发妊娠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这种情况下,孕妇会出现血压下降、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此,孕妇应避免仰卧位和俯卧位,而采取侧卧位。侧卧位可以减轻对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压迫,确保胎儿获得充足的血氧供应,有利于胎儿的健康成长。同时,侧卧位也有助于预防子宫后位,避免由此引起的不良影响。

    孕妇在调整睡姿时可能会感到不习惯,但只要坚持,很快就会适应。此外,孕妇也可以在身体一侧垫一条小裤子,帮助调整睡姿。

    除了睡姿,孕妇还应关注日常保养,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保障母婴健康。

    总之,孕期睡姿对于胎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孕妇应重视睡姿的调整,并注意日常保养,以确保母婴健康。

  • 手术后低血压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恢复造成一定影响。针对手术后低血压,可以采取多种治疗措施。

    首先,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过程中出血、出汗等因素导致血容量不足,通过静脉输液补充生理盐水、706代血浆等液体,可以有效增加血容量,从而改善低血压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溶液,避免空气进入血管。

    输血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手术过程中出血过多导致的低血压,输血可以迅速补充血容量,使血压恢复正常。值得注意的是,输血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

    除了输液和输血,药物治疗也是治疗手术后低血压的重要手段。对于因麻醉药物导致的血管张力减退、血管扩张等引起的低血压,可以给予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等,以提高血管张力,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低血压症状。

    术后低血压患者往往体质虚弱,营养支持疗法尤为重要。适当增加食盐摄入量,多喝水,有助于增加血容量,提高血压。同时,加强营养摄入,多吃有利于调节血压的食物,如人参、黄芪等。适量饮用低度酒也有助于提高血压。此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有助于改善低血压症状。

    总之,手术后低血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以促进身体恢复。

    在治疗手术后低血压时,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 遵医嘱进行治疗,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3.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将围绕高血压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高血压。

    一、高血压的成因

    1. 肥胖: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体内脂肪过多会导致血管狭窄,进而引发高血压。因此,控制体重对于预防高血压至关重要。

    2. 熬夜:长期熬夜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血压调节,从而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3. 易怒:情绪波动过大,尤其是易怒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如此会引发高血压。

    4.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

    5.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二、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1.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

    2.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

    3. 适量运动:坚持规律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要戒烟限酒。

    5.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

  • 蹲下或坐姿突然站立时出现头晕,这可能是由于体位性低血压或美尼尔综合征引起的。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人在突然改变体位时,血压下降,出现头晕、头痛、眩晕等症状。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高温中暑、急性胃肠炎导致的脱水、出血、烧伤、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情况下。此外,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大量服用脑血管扩张剂、利尿剂、降压药或抗抑郁药物,也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美尼尔综合征是一种前庭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眼前发黑、恶心呕吐,尤其在站立时出现严重的头晕感。

    为了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和美尼尔综合征的发作,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 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改变。

    2. 保持清淡饮食,适当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

    3.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4.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5. 保持规律的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

    6. 选择安静的环境休息,避免光线和噪音的刺激。

    7. 如果患有耳石症,在改变姿势时要特别注意。

    8. 如果头晕,应避免过度活动,并注意休息。外出时,要有人陪同,以免摔倒。

  • 姿势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尤其在由卧位或坐位转变为站立位时容易发生。这种状况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短暂的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跌倒、骨折等意外。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功能逐渐退化,自主神经反应速度减慢,导致血压调节能力下降。此外,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长期服用的利尿剂、降压药等,都可能导致姿势性低血压的发生。

    为了避免姿势性低血压带来的潜在风险,老年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 起身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站立。
    • 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
    • 适当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低血压的药物。
    • 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体质。
    •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如果出现频繁的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意外发生。

    姿势性低血压虽然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老年人应引起重视,积极预防和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