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期吃避孕药女性卒中风险高

长期吃避孕药女性卒中风险高
发表人:未来医疗领航员

近年来,女性卒中发病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其脑卒中风险比未服用避孕药的女性高出4倍。本文将深入探讨女性卒中风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如何降低卒中风险。

一、女性卒中风险因素

1. 避孕药:避孕药中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血管壁增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 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女性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可能导致血液凝固,增加卒中风险。

3.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女性高血压患者卒中风险更高。

4. 糖尿病:糖尿病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卒中风险。

5.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卒中风险。

6. 吸烟:吸烟可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二、预防措施

1. 停止服用避孕药:建议有血管危险因素的女性避免长期服用避孕药,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2. 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避免卒中发生。

3.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降低卒中风险。

4. 控制血脂:高脂血症患者应积极控制血脂,降低卒中风险。

5.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卒中风险,建议戒烟限酒。

6.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降低卒中风险。

7.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增强体质,降低卒中风险。

8.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三、降低卒中风险的关键

1. 早期识别卒中症状:掌握F-A-S-T口诀,及时发现卒中症状,尽快就医。

2. 时间就是生命:卒中治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尽快就医,争取最佳治疗时间。

3. 长期管理: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卒中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风病疾病介绍: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并引起损伤或坏死脑组织所支配的躯体功能异常表现的疾病。该病的发作与年龄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药物因素、原发疾病因素等有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等。临床上有药物和手术疗法,及早治疗非常关键。预后情况总体而言不容乐观,若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则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卒中面积的增大,继发脑疝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接受医学干预后部分轻症患者可治愈且无后遗症。重症患者不能完全治愈,且可能会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该病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完全康复有一定的难度。影响正常生活质量。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心脑血管常见疾病的互联网医院问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线上平台寻求医疗帮助。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并探讨如何在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中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

    1.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它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在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中,医生可以通过视频通话或文字聊天的方式为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

    2. 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获取专业的心脏健康指导。

    3.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疾病。在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中,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紧急的急救指导。

    4. 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大脑突然缺血或出血,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在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中,医生可以帮助患者识别早期症状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5.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全身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中,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计划,以控制血糖水平。

  •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除了关注肢体和语言障碍外,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认知损害)也不容忽视。

    认知功能障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进程,因此,进行认知训练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关于脑卒中认知康复的要点:

    1. 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见症状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空间障碍等。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 认知康复的重要性

    认知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认知训练,患者可以改善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等,从而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3. 认知康复的方法

    认知康复的方法包括:

    • 认知训练:通过训练游戏、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方法,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 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4. 认知康复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认知康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 坚持训练,循序渐进
    • 保持积极的心态
    •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5. 认知康复的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认知康复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丰富。未来,认知康复将为更多脑卒中患者带来福音。

  •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持续攀升,已超过3.3亿,其中绝大多数属于H型高血压。这种高血压类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导致脑卒中风险显著增加。

    研究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约75%伴有Hcy水平升高。高Hcy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当高血压合并高Hcy时,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除了遗传因素外,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Hcy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例如,中国人习惯煎炒蔬菜,较少生食,这会破坏蔬菜中的叶酸,导致体内叶酸缺乏,进而引起Hcy水平升高。

    为了降低Hcy水平,预防脑卒中发生,补充叶酸至关重要。荟萃研究显示,补充叶酸可以降低23%的血浆总Hcy水平,如果合用维生素B12,则可以降低30%。

    目前,全球51个国家已采用在面粉中添加叶酸的方法,为全民补充叶酸。但在我国,这一方式却难以实施。因此,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服用降压药与叶酸的合剂,或每天服用适量叶酸片作为补充。

    此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煎炒烹炸等烹饪方式,以降低Hcy水平,预防脑卒中发生。

    总之,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而言,关注Hcy水平,积极补充叶酸,调整饮食习惯,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研究发现,蔬菜水果的摄入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探讨蔬果摄入不足如何增加脑卒中风险,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来降低这一风险。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蔬果摄入不足为何会增加脑卒中风险。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脂等多种生理功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而蔬果摄入不足,则会导致这些有益成分的缺乏,从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表明,每日摄入5个水果或5份蔬菜的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比不爱吃水果蔬菜的人群低约26%。这表明,增加蔬果摄入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那么,如何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来降低脑卒中风险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增加蔬果摄入量:每天摄入至少300-500克蔬菜,选择颜色深的绿叶蔬菜,如菠菜、胡萝卜、西红柿等,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柠檬等。

    2. 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红肉、油炸食品等。

    3.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蛋、豆制品等。

    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5.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总之,蔬果摄入不足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而调整饮食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则可以有效降低这一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预防脑卒中。

  • 中风,中医称为中风或类中风,是现代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包括外风和内风,主要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等症状。中风患者康复过程中,饮食调理尤为重要。那么,中风患者适合吃哪些水果呢?

    首先,柚子是中风患者的理想选择。柚子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P、钙、磷、镁、钠等营养成分,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等作用,对预防中风有很好的效果。

    其次,柠檬也是中风患者的佳选。柠檬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P,能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预防高血压,缓解心肌梗死症状。此外,柠檬中还含有一种近似胰岛素的成分,有助于降低血糖。

    此外,橘子、橙子也是中风患者的理想水果。橘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C等,能减少胆固醇吸收,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橙子富含维生素C和P,能软化血管,降血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患心脏病风险。

    除了水果,中风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同时,要规律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总之,中风患者可以通过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预防中风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 2024年9月4日,20:35:16,红桥区的张先生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平台上与一位经验丰富的神经内科医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张先生描述了自己在狭窄空间走路时的不适,表现为僵硬、挪不动等症状。医生仔细询问了张先生的病史和用药情况,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和调整用药的方案。张先生表示感激,并承诺会按医嘱进行治疗和定期复诊。

    在交流过程中,医生展现了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医生不仅对张先生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还耐心地回答了他的各种疑问。医生还强调了定期复诊和注意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体现了其对患者的关心和责任心。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张先生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也感受到了医生的人文关怀。这种高效、便捷、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模式正是京东互联网医院所追求的目标。

  •     夏季高温天气,人体血管扩张,血压自然会有所下降,许多高血压患者误以为血压降低就是病情好转,从而放松了治疗。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高血压患者夏季血压降低并不意味着病情痊愈,反而更容易在秋冬季节气温下降时血压突然升高,引发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专家指出,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夏季虽然血压有所降低,但高血压患者仍需保持警惕,不可忽视治疗。特别是清晨和傍晚这两个时段,血压容易出现波动,患者更需格外小心。

        每天早晨醒来后,人体血压会达到一天中的峰值;而每天傍晚五六点,血压也会出现一个小高潮。高血压患者在这两个时段中需要特别注意血压监测,避免血压过高引发脑卒中。

        专家建议,高血压患者应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

        此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自身血压变化情况。
    •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总之,高血压患者夏季血压降低并不意味着病情好转,仍需保持警惕,坚持治疗,预防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预防中风,是中老年人健康保健的重要课题。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等都是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通过消除这些高危因素,可以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生率。

    然而,在预防中风的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以下列举了8个常见的误区,帮助大家正确认识中风预防和保健:

    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

    事实上,血压正常或偏低的人群也可能发生中风。这是因为脑动脉硬化、血脂、血糖等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脑动脉狭窄或斑块形成,进而引发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小中风无关紧要

    小中风是脑血栓的前兆,如果不引起重视,可能会导致偏瘫等严重后果。因此,一旦出现小中风症状,应及时就医。

    误区三:药吃多少跟着感觉走

    药物的用量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不能随意调整。否则,可能会导致药物效果不佳或出现副作用。

    误区四:用药品种越多越好

    滥用药物会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用药应遵循“能少则少,能不用则不用”的原则。

    误区五:只管服药不检查

    定期检查是确保药物疗效的重要手段。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六:少服几次药没关系

    忘记服药或重复服药都会影响药物效果。建议患者将药物分装并标注服用时间,以避免遗忘。

    误区七:瘦人不会发生中风

    瘦人也可能发生中风。因此,无论胖瘦,都应重视中风预防。

    误区八: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

    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应重视身体健康,积极预防中风。

  •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董可辉主任指出,脑卒中主要分为脑出血和脑梗死两种类型。脑出血是由于脑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而脑梗死则是由于脑内血管堵塞造成的缺血。

      脑卒中的危害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脑卒中的死亡风险是冠心病的三倍,每年我国约有160万人因脑卒中而失去生命。因此,了解脑卒中的症状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脑梗死呢?董可辉主任提醒,以下三个症状可能是脑梗死的先兆:

      1. 面瘫:照镜子时,嘴角可能向下耷拉。

      2. 偏瘫:平伸双手时,一侧肢体可能无法保持平衡。

      3. 语言功能障碍:说话不清楚,无法理解他人言语。

      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除了上述症状,短暂性的肢体无力或语言障碍也可能提示脑梗死的发生。虽然这种症状可能很快恢复正常,但仍是脑梗死的先兆,不容忽视。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从10岁孩童时期起,血管就开始出现动脉粥样硬化,30岁之前仅是沉积,40岁之后才可能发病。因此,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应积极进行身体检查,及早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建议如下:

      1. 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4.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的心理压力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 怀疑心脑血管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大脑血管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发现并进行适当的治疗至关重要。

    那么,怀疑自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后,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1. 心电图(ECG):通过记录心脏的电信号来评估心脏功能。这是诊断心脏病的最基本检查之一。

    2. 血压测量:定期测量血压可以帮助识别高血压,这是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3.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帮助评估心脏健康状况。

    4. 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 Monitor):在日常生活中连续记录24小时的心电图,有助于捕捉到短暂的心律失常。

    5. 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MRI,用于评估脑部结构和功能,以及可能存在的中风迹象。

    6. 血液检查:包括血脂水平、血糖水平、肝肾功能等,有助于评估整体健康状况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7. 心脏负荷试验:如运动试验或药物负荷试验,通过增加心脏负担来检测心脏功能。

    8. 眼底检查:虽然不是直接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但眼底检查可以提供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信息,而糖尿病是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重要因素之一。

    9. 颈动脉超声检查:用于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这是导致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怀疑心脑血管疾病时可能需要做的检查项目。当然,具体的检查项目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咨询您的医生或在线医疗平台的专业医师。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