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血糖仪也当年年“检”!

血糖仪也当年年“检”!
发表人:AI医疗先锋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便携式血糖仪逐渐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利器”,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血糖。然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血糖仪也需要定期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近期,卫生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强对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临床使用管理。一方面,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校准,每半年至少一次;另一方面,生产厂商也应定期对血糖仪进行质控。这意味着,血糖仪也需要像车辆一样,进行年检,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然而,调查发现,在我国,虽然血糖仪的使用率很高,但校准率却很低。很多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血糖仪时,往往只关注其是否可以正常工作,而忽略了定期校准的重要性。这无疑给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事实上,血糖仪的测量误差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如果血糖仪将偏低的血糖测成正常,医生可能会错误地调整用药,导致患者陷入低血糖昏迷。因此,定期校准血糖仪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判断血糖仪是否需要校准呢?首先,生产厂家通常会随仪器赠送一些血糖校准液,患者可以自行进行校准。其次,患者可以将自测血糖的结果与医院静脉血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相差较大,就说明血糖仪需要校准了。

总之,血糖仪是糖尿病患者的‘利器’,但需要定期校准,以保证其准确性。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血糖仪更好地为糖尿病患者服务,帮助他们战胜病魔。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身上出现红斑的情况,这引起了患者的担忧。那么,糖尿病患者身上的红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本文将从病因、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糖尿病患者身上出现红斑可能与皮疹有关。皮疹可能是由于过敏反应或接触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不适宜的物质引起的。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皮肤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引发皮肤感染,从而出现皮疹。皮疹的表现形式多样,可能是小红点、红斑、水疱等。

    其次,红斑可能与皮肤感染有关。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低,皮肤感染的风险增加。常见的皮肤感染包括毛囊炎、脓疱疮等,这些感染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红斑、脓液等。如果发现皮肤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此外,血糖刺激也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身上出现红斑。当血糖水平过高时,皮肤会受到刺激,出现红斑等症状。因此,控制血糖水平对于预防皮肤病变至关重要。

    针对糖尿病患者身上出现的红斑,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日常护理: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每三个月测量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注意预防低血糖。

    2. 饮食调节:控制总热量,少吃高热量食物,多吃高纤维食物,饮食清淡。

    3. 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调整饮食,定期锻炼,每天至少做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太极拳、羽毛球等。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4. 医院就诊:如果发现皮肤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5. 科室选择:皮肤科是糖尿病患者在出现皮肤问题时需要咨询的科室,医生会根据病情给出专业建议。

  •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主要见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高血糖,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从而引发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早期表现为间断性微量蛋白尿,中期为持续性微量蛋白尿,后期出现大量蛋白尿,最终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内出现高灌注、高滤过状态,进而引发肾小球基膜增厚、系膜扩张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尿蛋白,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ACEI、ARB等,但临床证据有限。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戒酒等。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积极预防和治疗。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需要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然而,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胃转流手术、切除手术、胃束带手术、胆胰分流手术等。

    其中,胃转流手术通过改变食物的流经途径,避免营养物质直接进入小肠,从而减少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细胞增殖,恢复胰岛功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除了手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合理的饮食可以控制血糖,减轻胰岛负担。

    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玉米、海带、魔芋等。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定量和定时,避免暴饮暴食。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饮食调整、运动等,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之一就是皮肤瘙痒。那么,为什么老年人患有糖尿病会出现皮肤瘙痒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老年人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皮肤也会随之出现老化现象。皮肤老化会导致皮脂腺分泌减少,进而引发皮肤干燥。此外,糖尿病本身也会影响皮肤的健康。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皮肤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皮肤瘙痒。

    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主要表现为湿疹、丘疹、局部瘙痒和红肿等症状。尤其在出汗较多的情况下,瘙痒症状会更加严重。以下是老年人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几个主要原因:

    1. 衰老:衰老是导致老年人皮肤瘙痒的一个重要因素。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都会导致皮肤干燥,从而引发瘙痒。2. 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脂腺分泌减少会导致皮肤干燥,进而引发瘙痒。糖尿病等疾病也会影响皮脂腺的分泌。3. 皮肤干燥:皮肤干燥是导致瘙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秋冬季节,人体皮脂分泌减少,皮肤更容易出现干燥现象。

    针对老年人糖尿病皮肤瘙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缓解:

    1. 注意皮肤保湿:使用润肤剂、保湿霜等护肤品,保持皮肤滋润。2. 避免抓挠:抓挠会加重瘙痒症状,甚至导致皮肤感染。3. 饮食调整:避免摄入高蛋白、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4. 避免使用碱性肥皂:碱性肥皂会加重皮肤干燥,引发瘙痒。

    如果老年人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进行缓解。此外,老年人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皮肤瘙痒的发生。

  • 春季,万物复苏,正是我们关心父母,为父母进行疾病防治,关心父母健康的时节。然而,春季也是一个疾病高发的季节,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一些常见疾病更容易在这个季节侵扰他们的健康。

    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如感冒、流感等。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容易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此外,春季也是甲肝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我们要加强防范,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

    其次,春季气温回升,人们户外活动增多,也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春季更要加强自我管理,按时服药,避免情绪激动,注意饮食和休息。

    为了预防春季疾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
    • 按时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例如,感冒可以通过服用感冒药、休息、多喝水等方式缓解;高血压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按时服药、适量运动等方式控制;糖尿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按时服药、定期检查等方式控制。

    总之,春季是一个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健康的季节。我们要关心父母,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让他们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天。

  •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那么,脑梗塞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它呢?

    一、脑梗塞的病因

    1. 血管病变: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脑梗塞的风险。其他原因还包括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动脉夹层、脑血管畸形、烟雾病等。

    2. 心脏病变: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律失常、二尖瓣脱垂、心脏粘液瘤、严重心功能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也可能引发脑梗塞。

    3. 血液病变:各种原因导致的高凝状态,如血小板增多、凝血因子异常等,也可能引发脑梗塞。

    4. 其他原因:遗传性脑血管病、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罕见疾病也可能导致脑梗塞。

    二、脑梗塞的预防

    1. 一级预防:是指在未发生脑梗塞前进行预防,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控制慢性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

    (2)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量运动、保持健康饮食。

    (3)药物治疗:使用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2. 二级预防:针对已发生过脑梗塞的患者,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复发风险:

    (1)病因治疗:针对心脏病、血液病等进行治疗。

    (2)抗血小板治疗:使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3)卒中后康复: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心理干预等。

    三、脑梗塞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了解脑梗塞的早期症状,如突然出现的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脑梗塞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脑保护治疗等。

  • 尿频,作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常常让人联想到“肾虚”。确实,中医理论中,肾虚会导致肾气不固,从而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然而,尿频并不一定就是由肾虚引起的,许多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尿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尿频的常见病因。常见的尿频病因包括:

    1. 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尿道或膀胱炎症,刺激膀胱神经,引起尿频。

    2. 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前列腺的正常功能,导致尿频。

    3.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导致尿量增加,进而引起尿频。

    4.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等,可能导致尿频。

    5. 情绪因素: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也可能导致尿频。

    了解尿频的病因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尿频。

    1.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泌尿系统感染。

    2. 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

    3. 如果出现尿频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4. 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尿频症状加重。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总之,尿频并不一定就是由肾虚引起的,我们需要了解尿频的常见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合理选用抗糖尿病药物至关重要。本文将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介绍其治疗方案和常用药物。

    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应立即开始胰岛素治疗,同时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口服药物仅作为辅助治疗。而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首先应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干预,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对于早期轻、中度Ⅱ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尚无障碍或障碍轻微,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因此首选的药物为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对于中度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障碍加重,空腹血糖常超过10mmol/L,此时可以联合应用磺酰脲类药物。而对于重度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障碍明显,常常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并在必要时添加胰岛素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但更重要的是要控制血糖,防止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当口服药物无法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增加药物剂量、更换药物或添加胰岛素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这些都有助于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患者应与医生密切配合,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启动,标志着我国医疗行业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互联网医院以实体医院为依托,打通医疗服务全流程,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在线复诊、在线处方、药品配送、慢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

    互联网医院的建设,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通过这些技术,互联网医院可以实现患者信息的实时共享,医生可以远程诊断、治疗患者,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

    互联网医院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诸多便利。患者可以在家中在线咨询医生,无需排队等候;医生可以通过远程会诊,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药品配送上门,患者无需亲自前往药房取药。

    除了为患者提供便利,互联网医院还可以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可以下沉到基层,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只是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 低血糖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了解其发病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引发低血糖的常见原因:

    1. 胰岛B细胞瘤(胰岛素瘤):这种肿瘤会自主分泌胰岛素,导致血糖过低。

    2. 胰岛外肿瘤:某些肿瘤细胞会分泌胰岛素样物质,引发低血糖。

    3. 外源性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过量使用这些药物会导致血糖过低。

    4. 严重肝病:肝脏功能受损会导致糖原储存减少,糖异生减少,引发低血糖。

    5. 乙醇:过量饮酒会导致血糖过低。

    6. 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这些腺体分泌的激素对血糖调节有重要作用,功能低下会导致低血糖。

    二、餐后低血糖的常见原因:

    1. 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胃排空加快,葡萄糖吸收过快,导致餐后早期低血糖。

    2. 2型糖尿病早期:特别是肥胖患者,胰岛素分泌峰落后于血糖高峰,导致餐后晚期低血糖。

    三、低血糖的发病机制:

    低血糖会导致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兴奋,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提高血糖水平。但持续低血糖会导致脑细胞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引发昏迷甚至死亡。

    四、预防与治疗:

    1.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低血糖症。

    2. 严格遵医嘱,合理使用胰岛素和降糖药。

    3. 适量饮酒,避免过量饮酒。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

    5.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就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