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用药得懂点“规矩”

用药得懂点“规矩”
发表人:医疗数据守护者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药品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为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与此同时,药品不良反应问题也日益凸显。近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第11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加替沙星、阿昔洛韦、利巴韦林三种药品榜上有名,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使用这些药品时需谨慎。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三种药品的常见不良反应。

1. 加替沙星:加替沙星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然而,其容易引发糖代谢异常,如低血糖或高血糖。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者和老年人属于高危人群。

2.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等疾病的治疗。但研究发现,该药具有明显的致畸或杀胚胎的毒性作用,育龄期妇女需谨慎使用。

3. 阿昔洛韦:阿昔洛韦是治疗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等疾病的一线药物。但研究发现,该药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老年人、孕妇、儿童等高危特殊人群应慎用。

那么,如何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药品。

2. 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药品,不要擅自调整剂量或用药时间。

3. 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

4. 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5. 对于高危人群,在使用相关药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药物不良反应疾病介绍:
药物热是患者治疗疾病时因,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引起的发热,是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后发热可消失。发热原因不明确,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时,应考虑为药物热。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较为常见。抗菌药物是导致药物热最常见的药物,其次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和心血管药物。服药后出现发热的平均时间为7~10天,可合并过敏性皮炎的表现。停药后一般情况下,体温在48~72h内自行恢复正常。体温恢复正常后,无需特殊处理。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健康的,直到那天我和妻子在一起时,才发现我有了早泄的困扰。起初我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锻炼、改变生活习惯等,但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我的妻子也很着急,总是安慰我说没关系,然而我知道这对我们的感情和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

    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早泄的信息,最后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注册账号后,我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在线的男科医生。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问诊,医生询问了我的症状、生活习惯以及是否有过敏史等。由于我之前没有去过医院检查过,所以医生建议我先进行一些基本的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因素。然后,他给我开了28片一盒,共三盒的药物,并详细解释了如何使用和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我和妻子也进行了一些调理。我们开始尝试新的性生活方式,包括延长前戏时间、使用情趣用品等。同时,我也注意了自己的饮食和作息,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这些方法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善。

    几个月后,我再次和妻子在一起时,发现我的早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我们都非常高兴,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和他们的专业服务。现在,我不再为这个问题而感到焦虑和窘迫,生活也回到了正常轨道。

  • 感冒发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然而,当发烧持续不退,甚至出现反复治愈困难的情况时,就需要引起警惕了。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药物热”,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滥用抗生素等药物。

    药物热并非普通的发烧,而是由药物引起的发热反应。这种发热反应可能是由于患者对药物过敏,或者药物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干扰。长期滥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药物热,还容易引发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困难。

    以上海一名28岁的小伙子为例,他因为高烧不退,连续使用了多达13种抗生素,但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最终,医生发现他患有“药物热”,并建议他停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经过治疗,小伙子的发烧症状得到了缓解。

    专家提醒,药物热不容忽视,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不要自行滥用抗生素。对于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更应警惕药物热的发生。

    除了药物热,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其他不良反应,如肝肾损伤、听力下降等。因此,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谨慎行事,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为了预防药物热和其他不良反应,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严格遵守医嘱,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

    2. 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3. 关注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4. 如果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5. 积极进行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

  • 药物的服用间隔对于其吸收效果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间隔一小时服用同一种药物通常不会对吸收和效果造成影响,也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然而,如果频繁这样服用,可能会降低药物在胃肠道的浓度,影响其吸收效果和治疗作用。特别是对于需要饭后服用的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频繁的间隔服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效果。此外,服用药物时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酒,以免刺激胃肠道。在日常生活中,保证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我国将于9月1日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据悉,自2001年11月起,我国便建立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该制度旨在针对已经批准生产销售的药品在使用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信息通报,以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用药水平,提醒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加强对其生产品种的追踪监测,为药品监督管理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截至目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发布了三期通报,涉及19个品种,但发布范围仅限于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有关药品生产企业。

    此次《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公开发布,意味着公众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公众可随时登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站(www.cdr.gov.cn)进行查询,从而提高自身用药安全意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司长白慧良指出,公众应正确看待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能治病也可能引起有害反应,这种有害反应被称为药品不良反应。任何药品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即使是一些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仍会在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具有不良反应的药品并不一定就是假冒伪劣药品,通报一种药品可引起某种不良反应也不意味要停止其生产、销售和使用。

    他提醒公众,服药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注意其用法用量等事项;一旦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立即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并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或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 前列腺肥大,一种在中老年男性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虽然其本身并不严重,但若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治疗前列腺肥大时,激素类药物是常用的选择之一。乙烯雌酚作为一种激素类药物,对于缓解前列腺肥大的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然而,长期服用乙烯雌酚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尤其对于肝肾功能不佳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在治疗前列腺肥大时,患者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虽然乙烯雌酚可能对前列腺肥大有一定疗效,但盲目用药可能导致身体受损,甚至影响性功能。因此,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谨慎,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而产生副作用。对于病情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总之,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乙烯雌酚进行治疗,但需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同时,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和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一针疫苗而陷入恐慌和焦虑。作为一名小说家,我总是习惯于用文字来描绘别人的故事,但这一次,我却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3月27日,我去接种新冠疫苗的第一针。起初,一切都很顺利。然而,5个小时后,我的身体开始出现不寻常的反应。浑身发抖,伴随着无力和怕冷的感觉。我试图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不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并没有减轻。相反,它们变得越来越严重。

    我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有更严重的后果。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我联系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通过在线问诊的方式,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症状。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并且告诉我这可能是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而不是过敏。他们建议我不要再接种第二针,以免引发更大的反应。

    我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总是想象各种可能的结局,但这一次,我却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然而,医生的建议让我感到安心。他们告诉我,只打一针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并且宫颈癌疫苗的成分与新冠疫苗完全不同,所以我可能不会有同样的反应。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也让我意识到在线问诊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专业的医疗帮助。即使我们身处偏远地区,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无法亲自去医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来获得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新冠疫苗不良反应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常见症状包括发抖、无力、怕冷等。这些症状可能在接种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并且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只会有轻微的不适,而有些人则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反应。 推荐科室 如果您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建议尽快就诊于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院的感染科。 调理要点 1.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接种疫苗,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2.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例如退烧药、止痛药等。 3. 保持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情绪。 4.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5. 在接种疫苗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健康状况,以便医生能够做出更合适的建议和处理方式。

  •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在遇到轻微不适时,往往倾向于自行购买非处方药(OTC药物)进行自我治疗,而忽略了家庭用药的潜在风险。

    OTC药物虽然方便快捷,但并非绝对安全。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家庭不合理用药现象占比超过30%,其中非处方药中毒和不良反应是主要原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庭用药误区:

    1. “老毛病”现象:患者根据以往经验自行用药,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病情恶化。

    2. 随意增减药物用量:用药不规范,容易导致耐药菌增多,引发二重感染。

    3. 自诊不明,模仿他人用药:忽视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可能导致用药不当。

    4. 多药并用:增加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风险。

    5. 家庭药品久备不常用:药物过期、变质,导致浪费。

    6. 忽略过敏体质:药物过敏反应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7. 认为中药没有不良反应:中药也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需谨慎使用。

    如何正确使用OTC药物:

    1.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注意药品标识。

    2. 了解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3. 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规定剂量用药。

    4. 注意药物禁忌证。

    5. 妥善保管药品,避免误服。

    6. 如症状未缓解,及时就医。

  • 2024年9月5日,下午2点17分,武汉市的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孩子来到京东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孩子最近服用了一种药物,但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症状,包括耳朵红肿、牙龈出血和心跳加速。母亲非常担心,这些症状是否与药物有关?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评估,医生认为这些症状可能与药物无关,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医生建议母亲带孩子去当地的儿科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确定具体的原因。同时,医生也给出了关于如何正确使用药物的指导和建议。

    在整个过程中,医生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他们不仅仅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家庭环境。这种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让母亲感到非常安慰和感激。

  • 昨天下午,我带着孩子去了医院看病。孩子一直发烧不退,脸上还长了很多红点,我很着急。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找到了一位医生,他非常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病情,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告诉我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建议我再去医院复诊一下。虽然担心,但我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及时处理孩子的病情。

    今天早上,我又带着孩子去了医院复诊。医生再次仔细检查了孩子,确认了诊断,并给出了治疗方案。虽然孩子还在发烧,但医生告诉我这是正常现象,不用过于担心。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细心关怀感到非常满意。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决定继续观察孩子的病情,不再盲目调整用药。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孩子很快就会康复。感谢医生的耐心和关怀,让我在焦虑的时刻感受到了温暖和安心。

  • 近年来,随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不断完善,公众对药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然而,据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最新数据显示,广东地区多数药品生产企业存在瞒报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这引发了公众对药品安全问题的担忧。

    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份,广东省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754份,其中745份来自医疗机构,而来自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报告寥寥无几。这一现象与广东省庞大的医药产业规模、人口数量和用药人群相比,显得尤为突出。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然而,许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甚至个别管理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不良反应必然是药品质量问题,导致责任推卸,不敢上报或采取私了等不负责任的态度。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表示,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将依据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瞒报不良反应的企业进行处罚,包括通报批评、警告以及1000元至3万元的罚款。

    为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全省药品生产企业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并于6月20日前上报机构人员名单。

    此外,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还提醒公众,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疗机构报告,并保留相关药品信息,以便及时反馈给监管部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