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城乡对口支援有章可循

城乡对口支援有章可循
发表人:老年健康守护者

近年来,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缩小城乡医疗差距,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项目应运而生。据悉,该项目有望成为一项制度安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自实施以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已投入6.84亿元。管理办法要求,支援、受援双方应签订对口支援的书面协议,明确支援目标、任务、内容、方式及双方的责任、权利等有关内容。

对口支援项目区域内所有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机构等级、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应服从安排。每批支援医生轮换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在支援期间由支援单位和受援单位共同管理,以受援单位管理为主。

此外,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专项资金主要补助支援单位,用于补贴医生的交通、伙食,为受援卫生院配备生活设施,解决对口支援期间医生的生活需要等。支援单位负责发放支援医生的工资,确保其支援期间的福利待遇、岗位、职务、职称等不低于支援前。

通过城乡对口支援,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也为广大农村居民带来了福音。未来,这一制度有望得到进一步完善,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其他特指医疗照顾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其他特指医疗照顾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医保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大多数有医保的民众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障。然而,对于“三无”病人,即那些没有身份证明、责任承担机构和抢救治疗经费的患者,他们往往面临着高昂的医疗费用负担,甚至可能因为费用问题而放弃救治。

    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接收的酒精中毒患者为例,该患者入院时意识昏迷,身上无证件,最终以“无名氏”身份住院,抢救费用高达3万余元。虽然医院最终找到了患者的亲友,但亲友却以经济困难为由,拒绝支付全部医疗费用。

    “三无”病人往往需要紧急救治,他们往往没有经济能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据统计,全国医院一年“三无”病人欠费约30亿-40亿元。这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三无”病人医疗救治问题的关注。

    面对“三无”病人的医疗救治问题,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医院可以采取减免医疗费用等方式,为“三无”病人提供救治。其次,政府可以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用于救治“三无”病人。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会捐助等方式,为“三无”病人提供救治。

    除了物质上的帮助,我们还需要关注“三无”病人的心理问题。他们往往因为身份不明、经济困难等原因,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总之,“三无”病人的医疗救治问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为“三无”病人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的医疗保障。

  • 深圳市在构建分级医疗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得益于其合理布局医疗资源、三医联动和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

    深圳市通过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将二级以上医院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相结合,形成分级诊疗体系。据统计,深圳市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比例达到54.49%,二级以上医院就诊比例为45.51%,其中三级医院就诊比例仅为12.91%。这一数据优于全国同等指标,体现了分级诊疗体系的初步成效。

    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在2015年中国医院竞争力论坛上分享了深圳分级诊疗体系的成功经验。他指出,深圳通过整合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医疗服务架构,构建新型城市两级医疗服务体系。区域医疗中心以二、三级公立医院为主体,民营医院为补充,强化专科服务,实现大病不出深圳;基层医疗机构主打全科医疗,实现小病社区解决。

    深圳市采取“政府主导,院办院管”的管理体制,政府提供社康中心的基本建设、业务用房租赁、全科医师培训等经费,医院负责举办和管理社康中心,实现一体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连锁式运营管理。这种机制有效发挥了大医院的管理、人才、技术和后勤保障优势,促进社康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并形成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制度。

    深圳市实行医保强制社区首诊和差别付费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二、三档医保参保人首诊必须要社康中心,否则不予报销费用。同时,深圳实行分级收费和分级补助制度,引导大医院以诊疗大饼和重病为主,减少小病和常见病诊疗。

    深圳市还推进医疗机构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内的公立医院集团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分级医疗、结果互认。同时,深入推动医疗机构联网组团运营,落实各联网组团的牵头单位和指导机构的职责。此外,深圳市还进一步发展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家庭医生服务,鼓励发展全科医学诊断,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家庭医生培训和认证制度。

  • 在繁忙的急诊科,每一位医生都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沈燕医生,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急诊科的骨干力量,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爱心的医生。她不仅医术精湛,更有一颗善良的心,曾多次为遭遇紧急情况的患者垫付医疗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2015年5月6日,一位突发寒战、发热、腹痛剧烈的老年女性患者来到东方医院急诊科。沈燕医生接诊后,初步判断为急性肝功能衰竭合并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胆管炎。为了尽快确诊,沈医生为患者安排了一系列检查,却发现患者家属所带现金不足。为了不延误病情,沈医生毫不犹豫地垫付了部分款项,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完成检查。

    在沈燕医生的职业生涯中,她曾多次为患者垫付医疗费。无论是普通工人、公司文员,还是被110送来的“流浪”病人,只要是她接诊的患者,她都会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她说:“我觉得每一个医生遇到患者暂时无法支付医疗费的情况,都会倾囊相助的。”

    急诊科是一个高强度、高风险、低收入、昼夜翻班的科室。沈燕医生坦言,刚来到急诊科时也感到不适应,但渐渐地,她发现急诊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科室。在这里,她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敏感,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除了精湛的医术,沈燕医生还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她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用温暖的话语安慰患者,让患者在紧张的治疗过程中感受到关爱。她说:“我会一直坚持在急诊行业里的,这里虽然忙碌,但很有意思;‘凭良心做人,凭仁心救人’,当我还有能力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病人时,说明我还是幸福的。”

  •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国家更是给予了高度重视。2017年2月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正式启动了“全国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极光计划)”,旨在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该项目自2016年起,已在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安徽、四川、重庆等7个试点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邀请国内知名医院管理专家进行培训,组织专家团队到县级医院指导临床工作,选派骨干医师赴基地医院进修,以及支援医用设备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2017年,该项目将继续扩大规模,并着重以下四个方面:

    1. 慢性病综合防控:提升县域医疗机构对脑卒中、心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筛查干预能力,以及癌症早诊早治能力。

    2.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推进县级医院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儿科、消化内科、肿瘤科等专科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

    3. 人才培养:以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儿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和药学专业为重点,培训县级医院临床骨干医师,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4. 健康扶贫:利用项目资源,促进三级医院优势专科与贫困地区县级医院形成帮扶关系,加强远程培训和设备支援,助力健康扶贫工程实施。

  •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流动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消息,人社部、卫生部、财政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公布《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该《办法》旨在解决流动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变动时,医保关系无法转移接续的问题,保障他们的基本医疗保障权益。

    《办法》规定,自2010年7月1日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流动就业时,将能够连续参保,基本医疗保障关系将能够顺畅接续。这意味着,无论流动就业人员在哪个城市就业,他们的医保关系都可以得到保障,不再担心因医保问题而影响正常就医。

    《办法》明确,城乡各类流动就业人员按照现行规定相应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得同时参加和重复享受待遇。各地不得以户籍等原因设置参加障碍,确保流动就业人员能够顺利参保。

    《办法》还提出,要逐步将身份证号码作为各类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唯一识别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及时记录更新流动人员参保缴费的信息,保证参保记录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业内人士认为,这项新政策的出台,将有效解决流动就业人员的医保问题,减轻他们的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将推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 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保障。安徽省作为我国的重要省份,也积极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让城乡居民共享优质医疗服务。

    为了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安徽省制定了九大惠民卫生服务目标。其中包括:

    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2. 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服务,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3. 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传染病。

    4. 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5. 为3岁以下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提供规范的儿童保健服务。

    6. 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

    7. 定期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关注老年人健康。

    8. 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9. 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管理,关爱精神健康。

    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降低疾病负担,促进社会和谐。

    为实现这些目标,安徽省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加大投入,完善服务体系。例如,马鞍山市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淮北市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蚌埠市政府买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让更多居民受益。

    此外,安徽省还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通过这些措施,安徽省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 当人们不幸患上重大疾病,高昂的医疗费用往往成为患者和家属的巨大负担。然而,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患者们可以享受到一项特殊的福利——大病救助基金。这一由医院内部设立的专项基金,为贫困患者提供了及时的帮助,为他们带来了希望。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设立的大病救助基金,名为“广东省一心公益基金会省二医大病救助基金”,是全国首家由医院内部设立的大病救助专项基金。该基金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广东省一心公益基金会共同管理,旨在帮助贫困患者减轻医疗负担,提高治愈率。

    与以往的大病救助基金相比,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大病救助基金具有以下四大优点:

    1. 救助对象范围缩小

    该基金主要面向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就医的贫困患者,缩小了救助对象范围,便于管理和跟踪。

    2. 救助对象范围扩大

    该基金覆盖了肿瘤、白血病、器官移植、严重创伤烧伤等多种重大疾病,为更多患者提供了帮助。

    3. 公开透明

    基金使用情况每半年公布一次,让捐助者放心。

    4. 管理严格规范

    基金管理严格规范,审批流程透明,确保资金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患者。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大病救助基金,为贫困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 随着九月的到来,我国医疗保险领域迎来了一系列新规,这些新规将直接影响广大参保人员的生活。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规内容:

    一、医保转移更加便捷

    新规规定,参保人员跨地区转移医疗保险关系将更加便捷。参保人员只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即可完成医保关系的转移,避免了以往繁琐的手续和等待时间。

    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为进一步方便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新规明确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范围和流程。参保人员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就医,可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无需垫付后再报销。

    三、医疗费用报销范围扩大

    新规规定,医疗费用报销范围将扩大,包括部分罕见病、重大疾病等。这将使更多患者受益,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四、药品使用更加规范

    新规对药品使用进行了规范,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等。这将有助于提高药品使用安全,保障患者健康。

    五、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为适应医疗市场变化,新规对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这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国家卫计委要求到2017年底,全国医疗费用增长幅度降到10%以下。然而,2009年至2014年,全国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幅度接近20%。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医疗费用的上涨?造成我国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本文将结合朱士俊少将的观点,为您解析。

    朱士俊指出,医疗费用增长分为合理增长和不合理增长。合理增长是由于医疗技术发展、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因素导致的。而不合理增长则是由于药价虚高、过度医疗等原因造成的。

    要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关键在于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按服务项目付费方式对费用控制性较弱,容易刺激费用上涨。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则能更好地实现医保、医院、患者三者利益的平衡,有效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

    此外,朱士俊还提出了多项控费建议,包括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统一的疾病诊疗标准临床路径等。

    总之,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院、患者等多方共同努力。

  •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医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合肥市卫生局近日发出通知,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医实施优惠政策,旨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特殊群体的就医权益。

    根据通知,7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残疾人在合肥市各医疗机构就诊时,将免收普通挂号费和急诊挂号费,并享有优先就诊权。此举旨在减轻特殊群体就医负担,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合肥市卫生局要求各医疗机构在挂号室、就诊室、收费室、输液室、药房、住院处等窗口设置“老年人、残疾人优先”等标志,对老年人、残疾人实行优先照顾。医疗机构还要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和老年人免费提供担架、推车等工具,并引导就医,减少就医环节,为其提供便利。

    为了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就医,合肥市各医疗机构还提供了一系列便民措施。例如,老年人持《安徽省老年人优待证》或居民身份证,残疾人凭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在各类医疗机构优先就诊、化验、检查、交费、取药,需要住院治疗的优先安排床位。对于生活困难的非参保残疾人,经街道、乡镇证明,医院按20%减免注射费、护理费、床位费,单项检查费用在100元以上(含),按20%减免。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同时,合肥市各医疗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例如,部分医院开设了专门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的门诊,提供更加细致、贴心的服务。此外,医疗机构还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合作,为特殊群体提供更为全面、连续的医疗服务。

    总之,合肥市卫生局此次出台的优惠政策,体现了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尊重。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特殊群体的就医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