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何预防佝偻病

如何预防佝偻病
发表人:王茹

佝偻病,俗称缺钙,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但其发病率仍然较高。孩子缺钙的主要症状包括多汗、夜惊、烦躁、枕突和各种骨骼的改变。其中,夜间睡熟后的多汗被称为“盗汗”或“夜汗”,是典型的缺钙症状。然而,白天吃奶或活动时出汗增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属于缺钙。

以下六类宝宝更容易缺钙:

  • 早产儿和出生体重较低(低于3公斤)的宝宝;
  • 孕期缺钙的妈妈所生的宝宝;
  • 哺乳期缺钙的妈妈所哺育的宝宝;
  • 少晒太阳的宝宝;
  • 生长发育过快的宝宝;
  • 吃奶少的宝宝。

预防佝偻病的关键在于预防骨骼变形。1岁以内的婴儿是预防的重点对象,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需要多晒太阳和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是指皮肤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每天照射时间约为0.5-1小时。冬天可以接受阳光照射的部位为脸、小手、小脚和屁股等。家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把握照射的时间和方式。

此外,孩子出生后2周即可开始服用维生素D进行预防,建议每日口服400-800IU至周岁。在夏季接触日光充足时,可以暂停服用。鱼肝油需要每天服用,一直坚持到1岁半左右。鱼肝油和晒太阳需要互相结合和互补,例如,若长时间阴天,孩子晒不到太阳,那么可以每周吃9粒鱼肝油。

有条件的家庭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哺乳期间妈妈需要补充适量的钙剂和鱼肝油,多晒太阳,并每天喝牛奶。在服用维生素D进行预防时,母乳喂养的宝宝无需额外补充钙剂。但对于6个月后断母乳的婴儿、人工喂养、食欲较低下、生长发育过快或有急性慢性疾病的孩子,可适当补充钙剂。

选择钙片时,需要综合考虑钙的成分、含量、吸收率、剂型和口味等因素。常见的钙有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磷酸钙、碳酸钙和鳌合钙等。钙元素含量不需要太多,一般100毫克左右即可满足孩子的需求。

特别提示:给孩子补充钙剂最好是在吃奶后30分钟左右。不要在孩子吃完植物性食物后补钙,这样会降低钙的吸收率。此外,钙和锌的补充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需求定量,并且不要同时补充,最好相隔4个小时以上分开补充,否则两种元素会互相拮抗,影响吸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佝偻病疾病介绍:
佝偻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以钙磷代谢异常、骨生成障碍、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生于儿童生长发育期,患儿症状以颅骨软化、方颅、鸡胸、X型腿、O型腿等骨骼改变为主。该病治疗主要是增加维生素D摄入量,若存在明显的X型腿、O型腿等严重骨骼畸形者需手术矫正治疗。本病无法根治,但大部分患者及时治疗后,一般恢复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手爸妈在面对婴儿时期各种生长发育问题时常感到困惑,其中肋骨外翻就是常见的一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肋骨外翻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帮助新手爸妈更好地呵护宝宝的健康。

      一、肋骨外翻的成因

      肋骨外翻的成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营养不良:维生素D和钙是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素,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导致骨骼软化和变形,从而出现肋骨外翻。

      2. 疾病因素:一些疾病,如佝偻病、先天性成骨不全等,也可能导致肋骨外翻。

      3. 姿势不当: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姿势,如趴睡、抱姿不当等,也可能导致肋骨外翻。

      二、肋骨外翻的症状

      肋骨外翻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胸部两侧不对称,一侧肋骨向外凸起。

      2. 胸部疼痛,活动时加剧。

      3. 肩胛骨突出,肩部肌肉紧张。

      三、肋骨外翻的治疗方法

      肋骨外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营养补充:补充维生素D和钙,帮助骨骼生长发育。

      2. 物理治疗:通过按摩、拉伸等物理治疗方法,改善肌肉紧张和骨骼变形。

      3. 日常护理: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趴睡或抱姿不当。

      四、肋骨外翻的日常护理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摄入。

      2. 注意宝宝的睡姿,避免长时间趴睡。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肋骨外翻。

      五、总结

      肋骨外翻是一种常见的婴儿生长发育问题,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了解肋骨外翻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呵护宝宝的健康。

  • 我在互联网医院咨询了成人佝偻病的治疗问题。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我的情况,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首先询问了我的年龄和身体情况,然后询问了我的胸部是否有弯曲。在我描述了我的症状后,医生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指出了我的症状可能是成人鸡胸,但并不需要干预。医生还询问了我的体重和提出要求看胸部侧面的照片,以便更好地了解我的情况。最后,医生非常细心地提醒我服务已结束,并且强调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   佝偻病,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营养缺乏病。它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特别是3个月到2岁的宝宝。佝偻病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四肢短小,头部较大:佝偻病患儿的四肢通常比正常儿童短小,头部相对较大,前额突出明显。

      2. 行为异常:佝偻病患儿常常表现为不安、易哭闹。出汗较多时,头部痒,会不自觉地用头部蹭枕头,导致枕秃现象。

      3. 胸部骨头异常:佝偻病患儿的胸部骨头发育异常,表现为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等。

      4. 'O'型腿或'X'型腿:佝偻病患儿在1岁左右行走或站立时,可能出现'O'型腿或'X'型腿。

      5. 骨骼发育迟缓:佝偻病患儿的骨骼发育迟缓,牙齿萌出时间晚,身高增长缓慢。

      6. 精神神经症状:佝偻病患儿可能表现出表情冷漠、反应迟钝、语言发育迟缓等症状。

      佝偻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维生素D补充剂和钙剂,同时加强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光照。此外,家长应关注宝宝的营养摄入,避免挑食、偏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素的摄入。

      为了早期发现佝偻病,家长应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佝偻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家长应重视婴幼儿的营养和保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 龙牡壮骨颗粒是一种常用的儿童补钙保健品,其主要成分包括党参、黄芪、山麦冬、醋龟甲、炒白术、山药、醋南五味子、龙骨、煅牡蛎、茯苓、大枣、甘草、乳酸钙、炒鸡内金、维生素D2、葡萄糖酸钙等。以下将详细介绍龙牡壮骨颗粒的相关信息:

    【疾病防治】

    龙牡壮骨颗粒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儿童佝偻病和软骨病,同时对于儿童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药品成分】

    龙牡壮骨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党参、黄芪、山麦冬、醋龟甲、炒白术、山药、醋南五味子、龙骨、煅牡蛎、茯苓、大枣、甘草、乳酸钙、炒鸡内金、维生素D2、葡萄糖酸钙等。这些成分相互作用,共同发挥补钙、强筋壮骨、健脾和胃等作用。

    【用法用量】

    龙牡壮骨颗粒的用法用量如下:二岁以下儿童一次5克(1袋),二岁至七岁儿童一次7克(1.4袋),七岁以上儿童一次10克(2袋),一日3次。预防剂量请酌情服用。使用龙牡壮骨颗粒时,无需额外补充维生素D类药物。

    【副作用与禁忌】

    龙牡壮骨颗粒的副作用尚不明确。以下情况应慎用或禁用龙牡壮骨颗粒:1. 对龙牡壮骨颗粒成分过敏者;2. 感冒发热者;3. 婴幼儿及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注意事项】

    1. 服药期间应多晒太阳,多食含钙及易消化的食品;2. 服药期间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3. 本品含维生素D2、乳酸钙、葡萄糖酸钙,请按推荐剂量服用,不可超量;4. 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请及时就医。

    【贮藏】密封。

    【有效期】36个月。

  • 香菇,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营养价值丰富,被誉为‘山珍’。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压、降血脂、抗肿瘤等多种保健作用。

    一、香菇的营养价值

    1. 蛋白质:香菇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是人体必需氨基酸的良好来源。

    2. 维生素:香菇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3、B5、B6、B9、C等,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 矿物质:香菇中含有钙、磷、铁、锌、硒等矿物质,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4. 抗癌成分:香菇中含有香菇多糖、香菇素等抗癌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5. 降血压、降血脂:香菇中的香菇素、香菇多糖等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二、香菇的食用方法

    1. 炒菜:香菇可以用来炒菜,如香菇炒肉、香菇炒菜心等。

    2. 炖汤:香菇可以用来炖汤,如香菇炖鸡汤、香菇炖排骨汤等。

    3. 烧菜:香菇可以用来烧菜,如红烧香菇、香菇烧肉等。

    4. 蒸菜:香菇可以用来蒸菜,如蒸香菇、蒸香菇鸡肉等。

    5. 蘑菇酱:将香菇磨成酱,可以用来拌面、拌饭等。

    三、香菇的食用禁忌

    1. 肾功能不全者:香菇中含有较多的钾,肾功能不全者应适量食用。

    2. 过敏体质者:部分人群对香菇过敏,过敏体质者应避免食用。

    3. 脂肪肝患者:香菇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脂肪肝患者应适量食用。

  • 我带着孩子去了互联网医院,向医生咨询孩子体重轻的问题。在医生详细阅读了孩子的病情描述后,给出了专业的医疗建议。医生非常耐心地与我沟通,解答了我的疑惑,并建议我关注孩子的饮食营养和母乳质量。医生还提醒我需要持续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并保持良好的喂养习惯。我非常感谢医生的专业建议和耐心沟通,这次线上问诊让我对孩子的健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们似乎一刻都不能停歇,动不动就大汗淋漓。家长们不禁担心,这是体虚还是缺钙引起的呢?

      孩子出汗过多,被称为“汗宝宝”。这其实是由于孩子新陈代谢旺盛、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以及活泼好动导致的生理现象。一般来说,这种生理性出汗不需要特别治疗。

      然而,如果孩子出汗过多,伴随有烦躁、哭闹、消瘦、胃纳差、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就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由于缺钙、佝偻病、表虚不固、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或脾胃湿热等原因引起的。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多接触阳光。

      2.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补充水分。

      3. 注意增减衣服,睡觉时被子不宜盖得过严、过厚。

      4. 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之,对于“汗宝宝”,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就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许多家庭在考虑是否要生二胎的同时,也面临着孩子由谁来带的问题。许多年轻的父母选择让年迈的父母帮忙带孩子,一来可以减轻家庭负担,二来也能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然而,老人带孩子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特点,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1. 溺爱倾向明显

    老人带孩子时,往往容易溺爱孩子。他们可能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导致孩子过于自我中心,形成自私、任性的性格。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老人往往采取顺从的态度,这使得孩子的错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越来越严重。

    2. 错误的育儿观念

    老人生活的时代与现在不同,他们的育儿观念可能与现代育儿理念存在差异。例如,一些老人可能不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甚至对孩子的好奇行为进行限制,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 过度喂食

    老人认为孩子吃得越多,长得越好,因此会不断给孩子喂食,甚至用零食哄孩子吃饭。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排斥心理,宁愿吃零食也不愿吃饭,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4. 过度包办代替

    老人带孩子时,可能会过度包办代替,例如孩子玩具洒落一地时,老人会帮忙整理;孩子会走路时,老人仍会抱着或背着。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事事依赖他人。

    5. 老人的行为可能伤害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感官功能逐渐衰退,例如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等。这可能导致老人在带孩子时,无意中伤害到孩子,例如看电视时声音过大、距离过近等。

    6. 老人缺乏活力导致孩子内向

    现在晚婚晚育的人越来越多,家里的老人也大多年事已高。老人年纪一大,自然就不会像以前一样好动,也不爱说话。孩子如果缺乏运动,与外界交流少,很容易形成内向的性格。

    总之,老人带孩子虽然可以减轻家庭负担,但孩子的自身发展比什么都重要。父母应该与老人沟通,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 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骨骼疾病,主要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它能促进肠道吸收钙和磷,帮助骨骼正常生长发育。佝偻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主要通过阳光照射皮肤产生,此外,也可通过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获得。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引发佝偻病。

    2. 日照不足:紫外线照射皮肤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日照不足会导致维生素D生成不足,增加患佝偻病的风险。

    3. 生长迅速: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钙和磷的需求量较大。若钙磷摄入不足,容易发生佝偻病。

    4. 某些疾病和药物: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及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物)也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诱发佝偻病。

    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 抽搐:佝偻病患儿常出现夜间抽搐,表现为四肢抽动、面部肌肉抽搐等。

    2. 夜啼:患儿夜间哭闹不止,难以安抚。

    3. 出汗:患儿头部、颈部、背部等部位出汗较多,尤其在睡眠时。

    4. 方颅:患儿头部骨骼发育异常,呈方形。

    5. 枕秃:患儿头部头发稀疏,甚至出现枕秃。

    6. 易怒:患儿情绪不稳定,易怒、烦躁。

    7. 脊柱畸形:患儿脊柱发育异常,出现驼背、侧弯等畸形。

    8. 膝内翻或膝外翻样下肢畸形:患儿下肢骨骼发育异常,出现膝内翻、膝外翻等畸形。

    佝偻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 补充维生素D:根据病情轻重,可口服维生素D或肌肉注射大剂量的维生素D。

    2. 补充钙和磷:通过饮食或药物补充钙和磷,以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3. 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奶制品摄入,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

    4. 坚持户外运动:增加日照时间,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

    5. 矫形治疗:对于残疾儿童,可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矫正骨骼畸形。

    佝偻病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病因,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补充维生素D,而继发性佝偻病则需治疗原发疾病。

    佝偻病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可显示血清磷浓度正常或降低,血清钙浓度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升高。检测血清25-D3浓度是早期诊断营养性佝偻病最可靠的指标。

  • 夏天来临,许多新手妈妈都会遇到一个头疼的问题:宝宝出汗过多。宝宝出汗,既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身体发出异常信号的标志。那么,如何判断宝宝出汗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又该如何应对宝宝出汗过多的问题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一、宝宝出汗的原因

    1. 生理性出汗:宝宝新陈代谢旺盛,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善,通过出汗调节体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 病理性出汗:宝宝出汗过多,可能与以下几种情况有关:

    (1)佝偻病: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磷吸收不良,骨骼发育受阻,出现多汗、枕秃等症状。

    (2)结核病:表现为夜间盗汗、低热、消瘦、乏力等。

    (3)心脏、糖尿病等疾病: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出汗过多。

    (4)体质虚弱:宝宝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多汗、面色苍白、手脚冰冷等症状。

    二、如何应对宝宝出汗过多

    1. 生理性出汗: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宝宝穿着过多,注意保暖即可。

    2. 病理性出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补充维生素D、抗结核治疗等。

    三、护理要点

    1. 及时擦干宝宝身上的汗液,避免着凉。

    2. 及时更换衣物,保持宝宝皮肤干燥。

    3. 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防止脱水。

    4. 定期晒被褥,保持清洁卫生。

    5. 加强宝宝体质锻炼,提高免疫力。

    总之,宝宝出汗过多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妈妈们要了解宝宝出汗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