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警!十类女性禁吃避孕药

警!十类女性禁吃避孕药
发表人:医学奇迹见证者

避孕药作为一种常见的避孕方式,在已婚育龄妇女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并非所有女性都适合使用避孕药,以下十类女性群体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避孕药。

1. 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女性:避孕药需要在肝脏代谢,并经肾脏排泄,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

2. 患有心脏病或心功能不良的女性: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导致体内水钠滞留,加重心脏负担。

3. 有高血压的女性:少数女性使用避孕药后,血压可能会升高。

4. 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家族史的女性:避孕药可能导致血糖轻度升高,对糖尿病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5.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女性:在没有治愈前,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

6. 乳房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以及各种恶性肿瘤患者:避孕药可能会对肿瘤产生不良影响。

7. 过去或现在患有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塞、脉管炎等女性: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增加血液凝固性,加重心血管疾病病情。

8. 患有慢性头痛特别是偏头痛和血管性头痛的女性:避孕药可能会加重头痛症状。

9. 过去月经过少者:长期使用避孕药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萎缩,减少月经量。

10. 哺乳期妇女:避孕药可能减少乳汁分泌,降低乳汁质量,并对哺乳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女性朋友们在考虑使用避孕药时,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避免盲目使用,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血压疾病介绍:
肾动脉狭窄,是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的肾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如果不早期干预,3年病死率达50%以上,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约18%和5%。其致病因素较多,比如先天性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高脂血症等。本病一般临床无特异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治疗方案随病因不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对于患侧肾长径大于9cm且残留肾功能较好,狭窄的肾动脉已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患者通过介入或外科手术后预后良好,重建血管后,残留肾功能可以稳定,甚至部分改善。对于患侧肾长径小于7.5cm或患者血清肌酐大于35.4umol/L者,则预后较差[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了解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以下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调节能力减弱,导致高血压发病率上升。

    2. 饮食:高盐、高脂、高糖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

    3. 体重:肥胖者更容易患高血压。

    4. 遗传:家族中有人患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

    5.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噪音、高压力等不良环境,容易引发高血压。

    6.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避孕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类、钙通道阻滞剂等。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等。手术治疗适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高血压。

    预防高血压的关键在于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建议中年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血压检测,及时发现高血压并进行干预。

  • 脑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大脑无法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导致大脑组织受损。了解脑供血不足的注意事项,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一、生活方式调整

    1. 饮食:脑供血不足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清淡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适当摄入鱼类和鱼油,有助于改善脑供血不足症状。

    2.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

    3. 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受伤。

    二、药物治疗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扩血管药物、神经保护药物等。具体药物选择需遵医嘱。

    三、定期检查

    脑供血不足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以及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监测病情变化。

    四、就医与咨询

    脑供血不足患者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

    五、预防措施

    1.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避免病情加重。

    2. 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4.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 叶酸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误以为叶酸可以降低血压,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医生建议部分高血压患者服用叶酸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高Hcy血症患者患脑梗死的风险明显高于Hcy正常值的高血压患者。

    叶酸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H型高血压是指既有高血压,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Hcy)≥10umol/L的患者。在我国,近八成的高血压患者都属于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其增多会导致血管粥样硬化。

    充足的叶酸可以帮助维持Hcy在正常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应激作用,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减缓H型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进展。

    目前,欧美国家已经推出了叶酸强化食品政策,将叶酸成分强化到日常饮食中。但我国目前尚未实施类似政策,因此需要额外补充叶酸。考虑到我国高血压患者众多,且一大半高血压患者存在Hcy偏高的情况,许多高血压患者都在服用叶酸片。然而,叶酸片的功效并不在于调节血压。

    叶酸的服用与否与患者体内叶酸含量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服用叶酸片(3~6个月)后,建议去医院抽血检查。如果Hcy已处于正常范围内,又无缺乏的表现,可以尝试停药1~3个月再复查。

    多数患者经过1~3次服药-检查后,基本可以停止服用叶酸片。最重要的是要增加绿叶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每天进食8两~1斤蔬菜即可。那种怎么补体内叶酸都不达标的情况很少见。

  •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人数逐年攀升。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那么,血压有点高应该怎么办?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帮助您了解如何控制血压。

    一、高血压的病因与危害

    高血压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二、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干预**

    (1)合理饮食:控制食盐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2)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高血压病情。

    (4)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ARBs等。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3.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4. **监测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高血压的预防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2.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高血压。

    3.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4. 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应积极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压,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在炎炎夏日,高血压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血压波动和头痛症状。高血压并伴有头痛,可能是血压过高或过低引起的。一些降压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头痛。因此,定期监测血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至关重要。

    对于高血压伴头痛的患者,何医生建议:

    • 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血压波动。
    • 根据血压水平和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长效降压药物副作用较小,更适合长期服用。
    • 注意观察头痛症状,如有加重,应及时就医。

    何医生还强调,降压药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建议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血脂、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心超等,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注意以下预防措施: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 保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总之,高血压伴头痛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并采取预防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由于饮食与血压控制密切相关,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

    关于糖分摄入,吃糖并不会直接影响血压水平。然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若合并糖尿病,则需要限制糖分的摄入量。此外,糖分摄入过多会转化为脂肪,若患者体重超标或有高血脂,最好也避免摄入过多糖分,如冰糖、红糖、白砂糖、糖果等。

    除了糖分,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四类食物的摄入:

    1. 甜糕点:蛋糕、榴莲酥、提拉米苏、蛋黄派、沙琪玛、甜甜圈、泡芙、核桃酥等,这些甜点含有大量糖分、黄油、奶油,属于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过多摄入会导致血管堵塞,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2. 煎炸食品:煎炸食品虽然美味,但热量高、脂肪含量高,长期食用会导致血液粘稠,甚至形成血栓,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压升高。

    3. 泡面:泡面本身对血管健康影响不大,但调料包中的钠含量过高,摄入过多会影响血压控制,建议患者少吃泡面,若要食用,最好不放调料包。

    4. 腌制食物:腌制食品为延长保质期会加入大量盐分,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血液中的水分会被吸到血管中,导致血容量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不建议食用腌制类菜品,如腌菜、咸蛋、咸肉、咸鱼、火腿、香肠等。

    高血压患者需要保持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杂粮,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通过健康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改善生活质量。

    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患者还需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血压。若血压控制不佳,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总之,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饮食调理、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改善生活习惯,以降低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老年钙化性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然而,根据医学研究,瓣膜钙化与老年人全身代谢紊乱,尤其是钙磷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瓣膜组织逐渐退行性变,导致钙盐在瓣膜组织中沉积,形成钙化。这一过程多见于60至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老年钙化性瓣膜病的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全身代谢紊乱: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代谢功能逐渐减弱,导致钙磷代谢失衡。
    • 细胞内钙含量增加:衰老过程中,细胞内钙含量增加,导致钙跨膜分布梯度降低,钙从骨骼向软组织转移。
    •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钙吸收不良,进一步加剧钙磷代谢紊乱。

    老年钙化性瓣膜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瓣膜活动受限、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狭窄、血液回流或血流量减少等。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压、晕厥等症状。

    针对老年钙化性瓣膜病,治疗措施主要包括:

    • 观察病情:对于有代偿性心功能且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可观察病情动态变化。
    • 预防并发症: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医生应积极预防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 安装起搏器:对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应立即安装起搏器。
    • 手术治疗:对于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包括手术和介入手术。

    此外,老年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避免食用消化不良的生冷食物,以降低疾病风险。

    总之,老年钙化性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病因复杂。了解病因、积极预防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行走速度,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体活动,它还可能成为预测未来健康风险的线索。研究表明,步态变化,尤其是行走速度减慢,可能与认知能力下降和失智症风险增加有关。

    一项发表在《神经学》期刊的研究指出,60岁以上的人群中,那些步态缓慢(每秒行走距离小于0.6米)且认知能力下降的人,在未来罹患失智症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两倍。此外,帕金森病患者也可能通过步态变化来预测失智症的风险。

    研究还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中,那些行走速度较慢、平衡能力较差、认知能力下降的人,更容易出现全面性的认知障碍,如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执行力下降、空间感下降和短期记忆障碍等问题。

    专家表示,虽然步态变化不能用来预测早期阿兹海默症,但对于血管性失智症而言,步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预警信号。因为血管性失智症通常与脑部血管病变有关,这可能导致肢体无力、步态不稳等问题。

    因此,关注步态变化,尤其是行走速度的减慢,对于早期发现失智症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血压计进行自我监测。然而,正确的测量方法至关重要。一项新研究发现,测量血压时,手臂的位置对结果影响显著。研究发现,将手臂与身体形成直角时测得的血压值比手臂平放时低10%。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测量血压时,将手臂弯曲成45度角,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种姿势有助于获得更准确的血压读数。研究人员对100位患者进行了不同姿势的血压测量,结果显示,手臂平放时,高血压的检出率更高。

    血压是衡量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高血压是引发心脏病、中风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至关重要。除了手臂位置,测量血压时的姿势、时间、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结果。

    除了血压测量,家庭护理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3. 按时服药,控制血压。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5. 积极参加社区健康活动,提高心血管健康意识。

    总之,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关注心血管健康,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举措。

  • 清晨时分,人体血压处于一天中的高峰期,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时刻。27日早晨,家住汉口的王老板在起床后不久突然感到心痛并伴有濒死感,到医院检查发现血压高达180mmHg,最终被诊断为心肌梗死。医生指出,这正是高血压患者所面临的“魔鬼时刻”。

    清晨醒后,人体血压在6:00-9:00之间达到最高峰值,此时降压药物的效果相对较弱,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等风险增加。为了避免“魔鬼时刻”的发生,患者在起床后半小时到1小时内,应在服用降压药物前先进行血压测量,以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并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高血压患者服用的降压药物是短效的,药效无法覆盖24小时,导致清晨血压控制不佳。因此,清晨服药前测得的血压值更能真实反映降压方案的效果。

    关于血压测量,许多患者发现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的测量结果存在差异。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金玫指出,测量血压时姿势和位置要正确,袖带位置应置于手肘之上,肘部伸直,测量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此外,袖带松紧适中,以能插入一指节为宜。血压还会因患者生理状态波动,如紧张情绪等,导致血压偏高。

    高血压患者要避免“魔鬼时刻”,除了正确测量血压,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等;

    3.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和体检;

    5.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