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哭闹莫慌张,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医

孩子哭闹莫慌张,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医
发表人:生命之光传递者

孩子哭闹,是家长们最常见也最头疼的问题。每当孩子哭闹不止,家长们往往会焦虑不安,不知所措。然而,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才能更好地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孩子哭闹的原因

1. 生活护理问题:如饿了、尿布湿了、困了等。

2. 身体不适:如感冒、发烧、肚子疼等。

3. 心理需求:如寻求安慰、寻求关注等。

4. 气质问题:有些孩子天生爱哭闹,这可能与他们的气质类型有关。

二、应对孩子哭闹的方法

1. 保持冷静:面对孩子哭闹,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失控。

2. 观察原因:仔细观察孩子哭闹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解决。

3. 安抚孩子:轻轻抱抱孩子,用温柔的语言安慰他们。

4. 营造舒适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整洁、舒适,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

5. 调整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疲劳。

三、预防孩子哭闹的措施

1. 注意孩子的生活护理:按时喂奶、换尿布、保持室内卫生等。

2. 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定期带孩子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身体不适。

3.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吃饭等。

4.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多陪伴孩子,多与他们互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5. 了解孩子的气质特点: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哭闹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哭闹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肛窦炎是新生儿常见的肛周疾病之一,由于宝宝的肛门和直肠粘膜娇嫩,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从而引发肛窦炎。对于初为人母的妈妈们来说,了解新生儿肛窦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一、新生儿肛窦炎的症状

    新生儿肛窦炎的症状主要包括:

    1. 便秘或腹泻:宝宝排便困难或腹泻,排便时哭闹不止。

    2. 肛门疼痛:宝宝排便时肛门疼痛,表现为哭闹、拒绝排便。

    3. 肛门红肿:肛门周围皮肤红肿,有时伴有脓性分泌物。

    4. 粪便带血:粪便中带有少量血液或粘液。

    二、新生儿肛窦炎的治疗方法

    1. 肛门局部清洁:使用温的3%硼酸液坐浴或外洗,每日3次,腹泻的病儿应适当增加清洁的次数,其它宝宝大便后必须洗1次。

    2. 肛门或直肠内应用抗感染药物:使用饱蘸1%黄连素液的棉球敷于肛门处,待下次换尿布时弃掉,再重新敷上,坚持数天;还可用注射器抽取1%黄连素液1-2毫升,将去掉针头的注射器接口插人肛门,直接灌注于肛门口内,每日2-3次,坚持3-5天;其它如喜疗妥、百多邦、复方新霉素软膏等也可使用。

    3. 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一般用1:5000阿托品滴剂于奶前15分钟滴人口内,每次2-4滴,滴后若面红明显可减少滴数。此药可减少“吃奶→大便→哭闹”连锁症状的发作,减轻病儿肛门疼痛,病儿哭闹好转可以停药。

    4. 服用抗生素:可选用对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敏感的药物,如力百汀、特丽仙、甲硝唑等,局部压迫有脓性物排出时,必须使用抗生素。

    三、新生儿肛窦炎的预防措施

    1. 保持宝宝肛门清洁:宝宝排便后,用温水冲洗肛门后,以消毒的软布或棉球蘸干。

    2. 注意宝宝的饮食:合理喂养,避免腹泻和便秘。

    3. 注意宝宝的卫生:保持宝宝的生活环境清洁,避免感染。

    四、新生儿肛窦炎的治疗误区

    1. 不及时治疗:新生儿肛窦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肛周脓肿等并发症。

    2. 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并非万能药,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宝宝产生耐药性。

    3. 忽视日常护理:保持宝宝肛门清洁和卫生,是预防新生儿肛窦炎的重要措施。

  • 宝宝的头皮健康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洗头则是日常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许多宝宝在洗头时会出现哭闹、抵触的情绪,这不仅让家长们头疼,也影响到了宝宝的头皮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宝宝洗头技巧,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呵护宝宝头皮。

    首先,选择合适的洗头用品至关重要。市面上有许多专为宝宝设计的洗发水,它们温和、无刺激,能够有效清洁宝宝的头皮,同时保护头皮屏障。此外,使用柔软的宝宝专用毛巾和梳子,可以减少对宝宝头皮的摩擦和刺激。

    其次,掌握正确的洗头方法也很重要。在洗头前,可以先给宝宝按摩头皮,放松肌肉,减少哭闹。洗头时,水温应控制在37℃左右,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水刺激宝宝头皮。用手指轻轻揉搓宝宝的头皮,避免用力拉扯头发。最后,用温水冲洗干净洗发水,确保没有残留。

    为了减少宝宝在洗头过程中的不适,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 使用洗头帽

    市面上有许多专为宝宝设计的洗头帽,可以有效防止水和洗发水进入宝宝的眼睛和耳朵,减轻不适。在选择洗头帽时,要选择材质柔软、透气性好的产品,避免刺激宝宝头皮。

    2. 调整洗发水浓度

    如果宝宝对洗发水中的某些成分敏感,可以尝试调整洗发水的浓度。将洗发水稀释后使用,可以减少对头皮的刺激。

    3. 适当降低水温

    适当降低水温可以减轻宝宝对水温的敏感,避免烫伤头皮。

    4. 分散宝宝注意力

    在洗头过程中,可以给宝宝一些玩具或绘本,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减少哭闹。

    总之,通过选择合适的洗头用品、掌握正确的洗头方法以及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适应洗头过程,享受清洁、健康的头皮护理。

  • 新生儿夜哭现象让许多家长头疼不已,尤其是对于3个月以内的宝宝,肚子饿或尿布湿是常见原因。然而,对于1岁半以上的宝宝,夜间哭闹的原因可能更为复杂。本文将介绍宝宝夜里哭闹的5种常见原因及应对方法,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现象。

    一、胀气

    胀气是导致宝宝夜间哭闹的常见原因之一。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加上进食后容易积食,导致胀气。此外,奶嘴洞过大或过小、便秘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宝宝胀气。为了避免宝宝胀气,家长可以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避免进食易产气的食物,并注意观察宝宝的进食量和进食方式。

    二、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幼儿期的一种严重疾病,表现为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排便异常,如西瓜水或草莓酱一般。家长若怀疑宝宝患有肠套叠,应及时就医,进行超声波检查。如确诊,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腹绞痛

    腹绞痛是满月到4个月宝宝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宝宝在傍晚4-6点或半夜12-2点时狂哭不止。轻度腹绞痛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而中重度腹绞痛则需要使用药物治疗。通常,腹绞痛会在宝宝5-6个月大时自然消失。

    四、缺钙

    宝宝长期夜间哭闹,可能是因为缺钙导致的佝偻病。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要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家长可以通过补充富含钙质的食物,如酸奶、奶酪、豆类等,以及补充维生素D,帮助宝宝预防佝偻病。

    五、心情焦虑

    宝宝夜间哭闹也可能是因为心情焦虑。家长需要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避免宝宝因焦虑而哭闹。对于有恐惧心理的宝宝,家长可以采用故事、游戏等方式帮助宝宝克服恐惧。

  • 生活中,女性们可能会采用一些看似“小手段”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例如“一哭二闹”。虽然这些行为可能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适,但从健康的角度来看,适度地发泄情绪对女性的心理健康有益。

    一、情绪释放的重要性

    情绪压抑会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长期积累的情绪压力可能导致多种身心疾病。因此,学会合理地发泄情绪,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二、撒娇:释放压力的温柔方式

    撒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发泄方式,它可以帮助女性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研究发现,爱撒娇的女性血液中血清素、乙酰胆硷的含量较高,这些物质有助于神经抑制和血管舒张,从而降低身心疾病的风险。

    三、哭泣:情绪释放的天然途径

    哭泣是人体的一种自然反应,它可以帮助女性释放情绪压力,减少身心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哭泣后,情绪强度可以降低40%,从而有助于身心健康。

    四、吃零食:补充能量,缓解压力

    女性胃内食物容纳量相对较小,因此容易产生饥饿感。吃零食可以补充能量,缓解压力。同时,吃零食也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有助于缓解身心疲劳。

    五、倾诉:释放压力,保持健康

    倾诉是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喜欢倾诉的女性身体比较健康。相比之下,那些以酗酒、吸烟等方式来缓解压力的女性更容易患上身心疾病。

    总之,女性可以通过撒娇、哭泣、吃零食、倾诉等方式来释放情绪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当然,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替代专业的心理治疗,当遇到心理问题时,还是应该寻求专业的帮助。

  • 儿童腹痛是家长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但孩子往往无法准确描述疼痛部位,这给诊断带来了困难。许多家长误将孩子的腹痛归因于饮食不当或消化不良,却忽略了其他潜在的健康风险。

    事实上,儿童肾结石就是其中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肾结石在儿童中并不罕见,其症状包括腹痛、腰痛、恶心、呕吐、血尿等。由于孩子表达能力有限,这些症状往往被忽视或误诊。

    肾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饮食习惯、水质等。预防肾结石的关键在于调整饮食结构,多喝水,避免高盐、高草酸食物的摄入。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家长应引起重视:

    • 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腰痛
    • 血尿
    • 恶心、呕吐
    • 尿频、尿急、尿痛
    • 发热、畏寒

    一旦怀疑孩子患有肾结石,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如B超、X光、CT等。

    肾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体外碎石、手术等。早期发现的肾结石,通过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多数可以治愈。但对于较大或复杂性肾结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除了及时就医外,家长还应关注以下事项:

    • 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尿液稀释
    • 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盐、高草酸食物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总之,儿童肾结石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健康,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延误治疗。

  • 新生儿的夜哭是许多新手父母面临的难题。宝宝半夜哭闹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除了常见的饥饿、尿床等生理需求外,以下七种疾病也可能是宝宝夜哭的罪魁祸首,家长们需要引起重视。

    1. 感冒

    感冒是宝宝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会让孩子感到不适,夜间哭闹可能是由于鼻塞导致呼吸不畅所致。此外,感冒发热也会让孩子感到烦躁不安。如果宝宝出现感冒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2. 肠痉挛

    宝宝肠痉挛多发生在夜间,表现为肚子疼痛、哭闹不安。这可能是由于消化不良、饮食不当或腹部受凉等原因引起的。家长可以通过轻柔按摩宝宝的腹部、保持室内温暖等方式缓解症状。

    3. 蛲虫病

    蛲虫寄生在宝宝的肠道内,夜间雌虫会从肛门爬出产卵,引起瘙痒感,导致宝宝哭闹不安。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宝宝肛门周围是否有白色线头状小虫来判断是否患有蛲虫病。发现蛲虫病后,应及时就医,并注意卫生,避免重复感染。

    4. 缺钙

    宝宝缺钙可能导致佝偻病,表现为夜间哭闹、睡眠不安、骨骼发育不良等症状。家长可以通过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多晒太阳等方式预防缺钙。

    5. 噩梦

    噩梦是宝宝睡眠中常见的现象,表现为夜间突然哭闹、惊醒。家长可以通过避免宝宝接触恐怖场景、保持室内光线柔和等方式减少噩梦的发生。

    6. 夜惊

    夜惊是宝宝睡眠中突然惊醒,表现为呼吸急促、出汗等症状。家长不要打扰宝宝,可以轻轻拍打宝宝背部,帮助其平静下来。

    7. 焦虑

    宝宝焦虑可能表现为依赖家长入睡、害怕黑暗等症状。家长需要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帮助其克服焦虑。

  • 新生儿吐奶是许多新手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宝宝在喝奶后出现吐奶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可能会让父母感到担忧。本文将为您解析新生儿吐奶的原因,并提供一些预防和应对策略。

    一、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1. 吸入空气:宝宝在吮吸奶液时,可能会同时吸入空气,这些空气会在胃中形成气泡,导致宝宝出现吐奶。

    2. 喂奶姿势不正确:如果喂奶姿势不正确,宝宝可能会吞入过多空气,增加吐奶的风险。

    3. 喂奶量过多:一次性喂奶量过多,宝宝胃部难以消化,容易导致吐奶。

    4. 胃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新生儿的胃部肌肉和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导致宝宝无法有效控制胃内容物。

    5. 胃食管反流:部分宝宝存在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和口腔。

    二、预防和应对策略

    1. 正确喂奶姿势:采用正确的喂奶姿势,避免宝宝吞入过多空气。

    2. 控制喂奶量:根据宝宝的年龄和需求,合理控制喂奶量。

    3. 拍嗝:宝宝喝奶后,可以轻轻拍打背部,帮助宝宝排出吞入的空气。

    4. 避免剧烈运动:喂奶后,避免让宝宝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增加吐奶风险。

    5. 注意饮食:母亲在喂奶期间,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宝宝。

    三、总结

    新生儿吐奶是常见现象,父母不必过于担忧。通过了解吐奶的原因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策略,可以有效减轻宝宝吐奶的症状。

  •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常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带着“不乖”的孩子前来就诊。这些孩子可能动不动就大哭大闹,让家长束手无策。其实,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未被满足的需求。

      孩子之所以“不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表达方式还不太成熟。他们无法像成人那样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通过哭闹、反抗等方式来吸引家长的注意。这也就意味着,当孩子出现“不乖”的行为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耐心地倾听和理解,而不是简单地用惩罚或恐吓来压制。

      例如,有些孩子会因为饿了、困了、尿布湿了等原因而哭闹。家长应该及时满足孩子的这些基本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孩子“不乖”。

      除了生理需求外,孩子还可能有其他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渴望关爱、陪伴、安全感等。这时,家长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寻找孩子哭闹的真正原因。

      例如,有些孩子可能在幼儿园里受到欺负,或者感到孤独、无助,回到家后就会表现出“不乖”的行为。这时,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困难时期。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帮助孩子改善“不乖”的行为:

      1. 设定合理的规则和界限,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2. 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多鼓励、少批评,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

      3. 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和陪伴,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爱的。

      4. 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5. 如果孩子“不乖”的行为持续存在,或者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2024年9月5日下午4点30分,安庆市的一位年轻母亲带着她仅2个月大的宝宝来到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儿科进行在线问诊。宝宝在断奶后出现了红斑、瘙痒和哭闹的症状,母亲担心这可能是奶粉过敏所致。医生首先询问了宝宝是否有其他部位的红斑,然后问及家族中是否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的病史。考虑到宝宝的症状和家族病史,医生怀疑宝宝可能对牛奶蛋白不耐受或过敏。医生建议先外涂尤卓尔和炉甘石洗剂,并避免热水洗烫和捂着,观察后续变化。如果症状持续不改善,可能需要换成水解奶粉。医生还提醒母亲,2个月大的宝宝不宜断奶,母乳是更好的选择。母亲表示会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并感谢医生的帮助。

  • 新生儿的喂养模式与成人类似,都是按需喂养。但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夜奶会逐渐成为影响宝宝睡眠质量和妈妈休息的坏习惯。本文将探讨宝宝夜奶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帮助宝宝戒掉夜奶。

    宝宝夜奶的原因

    1. 新生儿生理需求:新生儿胃容量小,夜间睡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饥饿而醒来寻求食物。2. 睡眠模式:新生儿的睡眠模式与成人不同,夜间睡眠时间更长,但睡眠周期更短,容易醒来。3. 父母过度迁就:部分父母担心宝宝夜间饥饿,过度迁就宝宝的需求,导致宝宝养成夜奶习惯。

    宝宝夜奶的危害

    1. 影响宝宝睡眠质量:夜奶会打断宝宝的睡眠周期,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2. 影响妈妈休息:频繁夜奶会消耗妈妈的精力,影响妈妈的身心健康。3. 导致宝宝肥胖:夜奶摄入过多热量,容易导致宝宝肥胖。4. 易患龋齿:长期夜奶容易导致宝宝口腔卫生问题,诱发龋齿。

    如何帮助宝宝戒掉夜奶

    1. 逐渐减少夜奶次数:从宝宝4个月起,可以逐渐减少夜间喂奶次数,让宝宝适应夜间不进食的状态。2. 延长晚餐时间:晚餐时间可适当推迟,增加宝宝夜间饱腹感。3. 学会安抚宝宝:宝宝夜间醒来时,可以采取轻拍、唱歌等方法安抚宝宝,避免喂奶。4. 使用安抚奶嘴:安抚奶嘴可以满足宝宝吮吸的需求,减少夜奶次数。5. 喂足辅食:宝宝添加辅食后,应保证辅食充足,满足宝宝营养需求,减少夜奶次数。

    总之,帮助宝宝戒掉夜奶需要耐心和坚持,通过调整喂养方式、安抚宝宝等方法,让宝宝逐渐适应夜间不进食的状态,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