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囟门怎么测量?

囟门怎么测量?
发表人:精准医疗探秘

一、婴儿囟门测量的重要性

婴儿囟门是婴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结构,了解囟门的大小和发育情况对于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囟门的大小可以反映婴儿颅骨的发育情况,对于早期发现颅脑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囟门测量方法详解

1. 前囟门测量:前囟门呈菱形,测量时需分别测量菱形两对角线的长度,并以厘米为单位表示。例如,如果一垂直线长为2厘米,另一垂直线长为1.5厘米,那么宝宝的前囟数值就是2厘米×1.5厘米。

2. 后囟门测量:后囟门呈三角形,测量时需分别测量三角形底边的长度和底边上垂直线的长度,并以厘米为单位表示。例如,如果底边长为2厘米,另一垂直线为1.5厘米,那么宝宝的后囟门数值就是0.5×(2厘米×1.5厘米)。

三、囟门发育规律及注意事项

1. 囟门发育规律:婴儿出生后,囟门的大小会随着颅骨的发育而逐渐减小,一般在1周岁左右闭合。如果囟门闭合过早或过晚,可能存在颅骨发育异常的风险。

2. 囟门注意事项:在测量囟门时,应注意保持婴儿头部平稳,避免对婴儿造成不适。同时,要定期观察囟门的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四、囟门异常情况及应对措施

1. 囟门早闭:囟门早闭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小头畸形、佝偻病等。如发现囟门早闭,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2. 囟门晚闭:囟门晚闭可能与遗传、营养等因素有关。如发现囟门晚闭,无需过于担心,但应定期观察囟门的发育情况。

五、囟门护理及注意事项

1. 保持囟门清洁:每天用温水轻轻擦拭囟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 避免对囟门施加压力:在护理婴儿时,要注意避免对囟门施加压力,以免影响囟门的正常发育。

总之,了解囟门的测量方法、发育规律及注意事项对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应定期关注囟门的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佝偻病疾病介绍:
佝偻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以钙磷代谢异常、骨生成障碍、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生于儿童生长发育期,患儿症状以颅骨软化、方颅、鸡胸、X型腿、O型腿等骨骼改变为主。该病治疗主要是增加维生素D摄入量,若存在明显的X型腿、O型腿等严重骨骼畸形者需手术矫正治疗。本病无法根治,但大部分患者及时治疗后,一般恢复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宝宝冒冷汗这一现象可能让家长们感到担忧。通常情况下,宝宝出现冷汗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身体酸痛、低血糖、佝偻病等。

    首先,身体疼痛可能是导致宝宝冒冷汗的原因之一。例如,胸痛或腹痛等疼痛症状都可能导致宝宝出汗。疼痛引起的冷汗往往伴随着孩子的哭闹和烦躁,而疼痛缓解后,冷汗也会逐渐停止。

    其次,食物摄入不足也可能导致宝宝出现低血糖,从而引起冷汗。低血糖是一种危险的情况,家长需要及时给孩子补充食物。

    此外,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也是导致宝宝冒冷汗的原因之一。佝偻病宝宝除了冒冷汗外,还可能伴有吵夜、夜惊、头发稀少、囟门增大等症状。

    发烧的宝宝在使用退热药后,也可能出现大量流汗、身体冰凉的现象。因此,对于孩子出现冷汗的情况,需要仔细鉴别。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主要由胸部疾病引起。正常人血糖低于2.8mmol/L时,称为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低于4.0mmol/L也称为低血糖。建议糖尿病患者身上携带一些葡萄糖粉,以备不时之需。

    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摄入不足导致骨骼钙化不全,从而引起骨骼发育畸形或缺陷。口服维生素D是治疗佝偻病的一种方法。

    为了预防宝宝出现冷汗,家长需要保证宝宝合理饮食,平衡膳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儿童挑食、只吃肉不吃蔬菜等。此外,充足的日光浴也有助于预防佝偻病,但夏天外出活动时要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引起皮炎。

    如果宝宝经常出现冷汗,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便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宝宝冒冷汗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 备孕期间的饮食摄入对于胎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孕前妈妈的身体健康和宝宝的茁壮成长,以下是一些备孕期间需要补充的营养素: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也是生成精子和卵子的重要原料。夫妻双方在备孕期间应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但要注意避免过量摄入,以免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

    热量:热量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备孕期间,夫妻双方应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避免体重过轻或过重,以免影响生育能力和胎儿发育。

    脂肪:脂肪是性激素的重要来源,对生殖系统健康至关重要。适量摄入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肉类、鱼类、禽蛋等,有助于维持性激素水平,提高生育能力。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胎儿骨骼发育和孕妈妈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孕前妈妈应保证充足的钙摄入,以预防孕期缺钙引起的腰腿酸痛、抽筋等症状,并为宝宝提供充足的钙质。

    :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孕妈妈在孕期对铁的需求量较大。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铁剂,有助于预防孕期贫血,保证胎儿和孕妈妈的健康。

    :锌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殖系统健康的重要元素。孕前补充锌,有助于提高生育能力,促进胎儿发育。

    除了以上营养素,备孕期间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为宝宝的到来做好准备。

  •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防癌抗癌的相关知识。然而,你是否知道,在我们日常饮食中,有些被我们视为垃圾的食物,其实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价值,甚至具有抗癌功效。

    茄子皮:茄子皮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这些维生素可以帮助维生素C的代谢,并且研究发现,茄子皮的抗癌活性甚至超过了抗癌药物干扰素。

    鱼鳞:鱼鳞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矿物质,具有增强记忆力、延缓脑细胞衰老、预防高血压和心脏病等作用,同时还能预防小儿佝偻病、老年人骨质疏松和骨折。

    豆腐渣:豆腐渣富含膳食纤维和钙等营养素,低热能、低脂肪,具有抗癌、通便、降脂、降糖、减肥等多种功效,是预防多种疾病的新原料。

    菜根:香菜根、芹菜根、萝卜皮等蔬菜根中都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可以制成泡菜,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预防便秘、结肠癌等作用。

    橘络:橘络中含有一种名为芦丁的维生素,可以保持血管正常的弹性和密度,减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渗透性,预防高血压病人发生脑溢血和糖尿病人发生视网膜出血。

    陈醋:陈醋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含有多种维生素,可以阻断亚硝胺的形成,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具有防癌效果。

    除了上述食物,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预防癌症:

    1. 均衡饮食:保持饮食多样化,摄入丰富的营养素,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高盐分的食物摄入。

    2. 适量运动: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要尽量避免。

    4. 管理体重:保持健康体重,减少肥胖。

    5. 避免环境污染:减少接触有害物质,如烟草烟雾、石棉、苯等。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 标题:坐月子怎么吃?哺乳期膳食指南告诉你!

    哺乳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婴儿都有诸多益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并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持续母乳喂养到2岁甚至更长时间。

    哺乳期妇女的营养状况对乳汁分泌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哺乳期膳食指南,帮助您科学地安排饮食,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一、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

    1. 优质蛋白质:乳母每天应在原基础上增加摄入蛋白质25 g,达到每天80 g,并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给。鱼、禽、蛋、瘦肉是优质蛋白质的最好来源,也同时提供多种重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2. 维生素A:增加乳母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量,乳汁中维生素A的含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高。为满足婴儿对维生素A的需要,乳母需要多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富含视黄醇的动物肝脏、蛋黄、奶类,富含维生素A原的深绿色和红黄色蔬菜水果。

    3. 碘:乳母对碘的需要较孕前增加1倍,达到240 μg/d,仅依靠碘盐或海产食物均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乳母除摄入碘盐外,还需要增加富含碘的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和鱼虾。

    二、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期营养

    1. 产褥期饮食原则:食物多样但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阶段的营养。

    2. 合理安排产褥期膳食:产后最初1~2 d可食用较清淡、稀软、易消化的食物,之后可过渡到正常膳食。

    3. 乳母一天食物建议量:谷类250~300 g,薯类75 g,全谷物和杂豆不少于1/3;蔬菜类500 g,其中绿叶蔬菜和红黄色等有色蔬菜占2/3以上;水果类200~400 g;鱼、禽、蛋、肉类(含动物内脏)每天总量为220 g;牛奶400~500 ml;大豆类25 g,坚果10 g;烹调油25 g,食盐不超过6 g。

    三、愉悦心情,充足睡眠,促进乳汁分泌

    1. 愉悦心情,树立信心。

    2. 分娩后尽早开奶,频繁吸吮。

    3. 合理营养,多喝汤水。

    4. 生活规律,保证8h以上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四、坚持哺乳,适度运动

    1. 产后6周可以开始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2. 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如贫血和伤口恢复情况,缓慢增加有氧运动及力量训练。

    五、忌烟酒,避免浓茶和咖啡

    1. 吸烟、饮酒会抑制乳汁分泌,并影响婴儿健康。

    2. 浓茶和咖啡中的咖啡因会影响婴儿睡眠及精神运动发育。

  • 宝宝的大脑发育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营养摄入对宝宝的大脑发育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有助于宝宝大脑发育的食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鸡蛋

    鸡蛋富含卵磷脂,这种物质能够促进大脑中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和接受能力。每天早餐给宝宝准备1-2个鸡蛋,不仅可以强身健脑,还能让宝宝在学习中保持精力充沛。

    制作方法: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少量温开水、食盐,与虾皮拌匀,放入锅中蒸熟即可。

    适用年龄:12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适量补充鸡蛋,有助于壮筋骨,增加钙、磷及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2. 豆制品

    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是脑细胞生长和修补的基本成分。大豆中还含有1.64%的卵磷脂、铁及维生素等,适当摄入可以增强和改善宝宝的记忆力。

    制作方法:豆腐可以烫过或在鱼汤中煮煮,碾碎后喂宝宝食用。

    3. 小米

    小米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B等营养,被称为健脑主食。

    推荐食谱:小米粥

    小米可以单独熬粥,也可以与大米一起熬粥。熬粥时,清水沸开后再入锅,用强火煮沸;漂起米油时,改为文火慢熬,待到米油增多加厚成脂、米粒开花,粥就熬好了。

    4. 鱼类

    鱼肉富含球蛋白、白蛋白及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及维生素等,适当摄入可以增强和改善宝宝的记忆力。但幼小的宝宝食用时,要注意避免鱼刺卡住喉咙。

    推荐食谱:银鱼炒鸡蛋

    将银鱼择去头、尾、内脏洗净,将鸡蛋磕在碗内,搅拌均匀,加适量的盐。将锅烧热,放油40克烧热,将银鱼推入煸熟,倒入打好的鸡蛋,并用手勺将鱼与鸡蛋炒粘在一起,摊成饼形即成。

    5. 肝肾

    动物的肝脏和肾脏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糖脂质,并含有大量的胆碱和铁。胆碱能改善大脑的记忆,铁质供应充足,红细胞运输氧气,使思路更敏捷。

    推荐食谱:猪肝泥

    将猪肝洗净,横剖开,去掉筋膜和脂肪,放在菜板上,用刀轻轻剁成泥状。将肝泥放入碗内,加入香油、酱油及精盐调匀,上笼蒸20-30分钟即成。

    6. 牛奶

    每100克牛奶含蛋白质3.5克、钙125毫克。牛奶中的钙有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作用。宝宝每天早饭后喝一杯牛奶,有利于改善认知能力,保证大脑高效地工作。

    7. 葱蒜

    葱蒜中含有“蒜胺”,这种物质对大脑的益处比维生素B还强许多倍。平时让宝宝多吃些葱蒜,可以使脑细胞的生长发育更加活跃。

    制作方法:葱蒜通常用作做菜的辅料,因此,在给宝宝做辅食时,适量加入葱蒜末即可。

    8. 核桃

    核桃仁含40%~50%的不饱和脂肪酸,构成人脑细胞的物质中约有60%是不饱和脂肪酸。

    可以说,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宝宝常吃核桃仁对大脑健康发育很有好处。

    制作方法:核桃在商场或集市上都可以买到,日常给宝宝吃适量的核桃,有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也可把核桃敲碎,放在粥里或者菜里。

  • 软骨病,又称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软骨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将详细介绍软骨病的遗传性、预防方法以及日常保养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软骨病。

    一、软骨病的遗传性

    软骨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软骨病,那么后代患病的可能性会相应增加。这是因为软骨病与遗传基因有关,遗传因素在软骨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预防软骨病的方法

    1. 加强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骨骼的韧性,提高免疫力,预防软骨病的发生。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 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摄入充足的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有助于预防软骨病。建议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同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3.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长期久坐、久站、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骨骼负担加重,增加患软骨病的风险。建议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软骨病。

    三、软骨病的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软骨病的风险。

    2.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尤其是关节部位,以防加重病情。

    3.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以免加重骨骼负担。

    四、总结

    软骨病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具有遗传性。通过加强锻炼、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软骨病的发生。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等日常保养措施,有助于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母乳喂养,这一古老而自然的育儿方式,近年来却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公共卫生话题。许多母亲由于各种原因,选择放弃母乳喂养,转而选择配方奶粉。然而,母乳喂养的好处远远超过了其带来的不便。

    本期《健康百家谈》邀请到了著名营养专家马冠生博士,为我们详细解读母乳喂养的益处。

    首先,母乳喂养对孩子来说,具有以下几大好处:

    • 最安全:母乳是婴儿最安全的食物来源,避免了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风险。
    • 营养全面: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满足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
    • 方便实惠:母乳喂养无需额外准备食物,经济实惠。

    除了对孩子的好处,母乳喂养对母亲也有很多益处:

    • 增进亲子关系:母乳喂养过程中,母亲可以更加亲近孩子,增进亲子关系。
    • 促进子宫恢复:产后早开奶可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促进子宫恢复。
    • 降低患病风险:母乳喂养可以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母乳的营养特点如下:

    • 蛋白质:母乳中的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满足婴儿生长发育所需。
    • 脂肪: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酶,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同时含有DHA和ARA等对婴儿大脑发育有益的营养素。
    • 矿物质:母乳中的矿物质含量适中,适合婴儿肾脏的排泄和浓缩能力。
    • 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对婴儿的免疫系统建立至关重要。

    母乳喂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尽早开奶: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奶,让孩子吸吮双侧乳头,获得初乳。
    • 按需喂奶:根据孩子的需求进行喂奶,每天喂奶次数不宜过多。
    • 正确喂养姿势:选择合适的喂养姿势,保证孩子能够顺利吸吮。
    • 注意补充维生素K和维生素D: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和维生素D含量较低,需要适当补充。
    • 添加辅食:婴儿6个月龄后,应开始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也是母亲最自然的育儿方式。希望每一位母亲都能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为孩子和自己的健康负责。

  • 小儿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偻病诊断与鉴别

    一、疾病概述

    小儿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偻病是一种遗传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低血磷、佝偻病症状和骨骼畸形。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维生素D代谢和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了解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诊断方法

    1. 临床表现

    小儿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偻病患者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肌肉无力、反复手足搐搦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因此临床诊断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

    2.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血清磷浓度明显降低,血清钙浓度正常或稍低。血钙磷乘积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

    (2)尿液检查:24小时尿磷排泄量增加,尿钙排泄量正常或稍高。

    (3)骨骼X线检查:长骨骨端钙化带模糊,骨密度降低,可见骨骼畸形。

    三、鉴别诊断

    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小儿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偻病临床表现相似,但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明显差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者血清磷浓度正常,血钙磷乘积正常,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

    2. 低血钙性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低血钙性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与小儿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偻病临床表现相似,但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明显差异。低血钙性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患者血清钙浓度明显降低,血清磷浓度正常或稍低。

    3. 范可尼综合征和肾小管酸中毒

    范可尼综合征和肾小管酸中毒均可表现为低血磷、佝偻病症状和骨骼畸形,但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范可尼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导致的,而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肾小管酸化功能受损导致的。

    四、治疗

    小儿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措施包括:

    (1)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

    (2)控制佝偻病症状,如使用维生素D制剂、钙剂、磷制剂等。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骨骼畸形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五、预后

    小儿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的预后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新生儿佝偻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钙磷和维生素D贮备不足

    胎儿的钙磷和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母体,其中大部分在妊娠后期积累。孕妇的营养状况、日照时间、疾病等因素会影响钙磷和维生素D的储备,进而导致新生儿佝偻病的发生。

    2.维生素D和钙磷摄取不足

    母乳和牛乳中维生素D和钙磷含量较低,无法满足新生儿的生长需求。早产儿、双胞胎等特殊人群更容易出现维生素D和钙磷摄入不足的情况。

    3.生长速度过快

    新生儿骨骼生长速度较快,对钙磷的需求量较大,更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

    4.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及肝肾功能不完善

    新生儿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肝肾功能不完善会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和钙磷的吸收,从而导致佝偻病的发生。

    5.其他因素

    新生儿期疾病、药物使用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佝偻病的发生。

    二、发病机制

    1.钙磷代谢及其调节

    钙磷代谢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如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等。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引发佝偻病。

    2.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佝偻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骨骼钙化不良,表现为骨骼软化和变形。严重时,可导致骨骼畸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三、预防与治疗

    1.预防

    孕妇应注重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磷摄入。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并加强户外活动,促进骨骼发育。

    2.治疗

    佝偻病治疗主要采用维生素D和钙剂补充,同时加强户外活动,改善营养状况。严重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 婴儿枕秃,即宝宝头部枕部出现头发稀疏甚至脱落的现象,困扰着许多新手父母。那么,婴儿枕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频繁出汗是导致婴儿枕秃的常见原因之一。宝宝新陈代谢旺盛,头部容易出汗,长时间摩擦枕头,导致头发脱落。

    其次,宝宝睡眠时与床面摩擦,也容易导致枕秃。此外,缺钙、佝偻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婴儿枕秃。

    对于缺钙导致的枕秃,可以通过食补和药物治疗来改善。例如,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也可以服用钙剂药物。对于佝偻病导致的枕秃,需要补充维生素D,并给予充足的日光照射。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主要表现为骨骼病变。病因包括日照不足、摄入不足、生长过速、吸收障碍以及药物影响等。患儿常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啼等。

    预防婴儿枕秃,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宝宝头部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的枕头。

    2. 选择合适的枕头,避免过硬或过软的枕头。

    3. 加强宝宝营养,保证充足的钙、磷等矿物质摄入。

    4. 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佝偻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