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这几种洗澡方式让你很“受伤”

这几种洗澡方式让你很“受伤”
发表人:运动与健康

夏天来临,高温潮湿的天气让人汗流浃背,洗澡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环节。然而,错误的洗澡方式却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以下几种常见的洗澡方式,需要注意避免,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1. 长时间泡澡:泡澡虽然能放松身心,但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容易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脏疾病。建议泡澡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2. 过高水温洗澡:水温过高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干燥,甚至引发皮肤疾病。建议洗澡水温控制在35-40℃之间。

3. 洗澡后立即睡觉:洗澡后体温升高,不利于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建议将洗澡时间安排在睡前1-2小时。

4. 运动后立即洗澡:运动后立即洗澡,容易导致身体负担加重,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建议运动后休息20-30分钟再洗澡。

5. 洗澡后不吹干头发:头发未干就睡觉,容易导致头痛、头晕等问题。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错误洗澡方式,以下几种健康洗澡方式,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1. 选择合适的沐浴露: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沐浴露,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沐浴露。

2. 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洗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以内。

3. 洗澡后及时补水:洗澡会消耗身体水分,洗澡后要及时补充水分。

4. 洗澡后适当按摩:洗澡后适当按摩身体,有助于放松身心。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运动,被誉为‘生命之源’,然而,近年来,‘跑步死’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跑步,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体育运动,为何会成为‘夺命杀手’?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一现象?本文将从运动医学的角度,探讨‘跑步死’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跑步死’并非绝症,而是一种运动性猝死。其成因复杂,包括遗传、基础疾病、运动不当等多种因素。其中,基础疾病如心脏疾病、高血压等,是导致‘跑步死’的主要原因。

      为了预防‘跑步死’,我们首先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基础疾病,是预防运动性猝死的关键。此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降低‘跑步死’的风险:

      1. 逐步提高运动强度,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2. 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3. 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确保安全。

      4. 注意运动后恢复,避免过度疲劳。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

      当然,除了以上措施,我们还需要关注社会环境。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让更多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总之,‘跑步死’并非不可预防,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面对这一现象。通过科学运动、关注自身健康,我们可以远离‘跑步死’,享受运动的快乐。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中青年人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副主任医师、微博大V@急诊夜鹰王西富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猝死多源于突发的心脏骤停,而我国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却不到1%。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发生猝死,其中大部分与心脏病发作有关。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才能挽救生命。然而,很多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

    王西富主任表示,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低,主要原因是人们缺乏急救知识和技能。因此,他呼吁大家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以便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心脏骤停的救治需要遵循“生存链”原则,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1. 识别心脏骤停: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是否有呼吸,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则可能发生了心脏骤停。

    2.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3. 开始心肺复苏: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身边有AED,应立即使用。

    5. 高级生命支持:患者被送往医院后,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王西富主任强调,心脏骤停的救治时间非常有限,每一分钟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丧失。因此,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至关重要。

    除了学习急救技能外,预防心脏病也是预防猝死的关键。王西富主任建议,人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

  •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几何级增长,就业岗位却未相应增加,导致大量毕业生失业或半就业,进而引发心理问题。湖北某大学毕业生兰明良因庆祝找到工作而饮酒过量猝死,引发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关注。调查显示,多数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感到不容乐观,存在焦虑、低沉等情绪。专家建议,毕业生应调整心态,认清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避免盲目追求高学历,保持平常心面对就业压力。

  • 高血压,曾经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高血压的行列。本文将围绕高血压的危害、发病原因、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大家了解和预防高血压。

    一、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受损,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二、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1. 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2. 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

    3. 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也会导致血压升高。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激素等,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三、高血压的治疗

    1. 生活方式干预: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2. 药物治疗:根据血压水平、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3.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如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四、高血压的预防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应尽量避免。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检测,及时发现高血压并采取措施。

  • 在爱情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起伏,有时甜蜜,有时苦涩。然而,当爱情戛然而止,失恋的痛苦往往让人难以承受。这种痛苦不仅影响情绪,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引发“破碎之心综合征”。

    什么是“破碎之心综合征”?它是一种由于情感创伤导致的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胸口疼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失恋为什么会引发“破碎之心综合征”呢?这是因为当人遭遇情感创伤时,身体会释放出大量的压力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这些激素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等,从而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

    那么,如何预防和应对“破碎之心综合征”呢?首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当遇到情感创伤时,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与朋友倾诉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其次,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最后,要注重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素质。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应对“破碎之心综合征”的建议:

    • 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调整情绪。
    • 遇到情感创伤时,及时寻求心理支持。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 学会放松身心,如练习瑜伽、冥想等。
    • 定期进行体检,关注心脏健康。

  • 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其中心梗(心肌梗死)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梗的发生往往突然,且死亡率高。然而,并非所有的“心梗”发作都没有先兆,了解心梗的先兆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每一次心绞痛都是一次流产的心梗。这意味着,如果你已经出现了心绞痛,那么你已经迈进了心梗的大门。是选择退回来(心绞痛缓解),还是也跟着迈进去(发生心梗),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那么,如何识别心梗的先兆症状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梗先兆:

    1. 夜间或休息时胸痛:当你在夜间或休息时出现胸痛,特别是疼痛部位在心前区时,要高度怀疑心梗发作。通常情况下,夜间或休息后新发生的心绞痛,都是心梗发作的先兆。

    2. 胸痛症状加重:如果你有既往心绞痛史,近期胸痛症状逐渐加重,或者胸痛次数增多、程度加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也需要警惕心梗发作。此外,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症状不能有效缓解时,也要警惕心梗。

    3. 无明显诱因的胸痛:如果你既往有心绞痛史,但最近在没有任何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胸痛,同时伴有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症状,也需要及时就医。

    4. 突然的心慌憋闷:如果你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胸闷、乏力、心慌等症状,或者在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并且症状逐渐加重,也需要及时就医。

    5. 与劳累有关的其他部位疼痛:除了心前区疼痛外,心梗还可能引起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劳累、激动等因素有关。此外,中老年人若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问题时,也要高度警惕心梗来袭。

    为了预防心梗的发生,我们建议:

    1. 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

    3. 了解心梗的先兆症状,提高警惕。

    4. 如有胸痛、胸闷等症状,及时就医。

  • 90分钟的睡眠周期被认为是较为科学的,因为它能保证人体在6-8小时睡眠时间内得到充分的休息。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记忆力减退,甚至可能引发猝死。因此,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睡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生理现象,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疲劳,促进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90分钟的睡眠周期可以保证人体在睡眠过程中经历完整的睡眠周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然而,每个人的睡眠需求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了解自己的睡眠需求,保持规律的作息,对健康至关重要。

  • 心跳加快并不总是直接导致猝死,但它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风险因素。生理性原因,如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可以导致心跳加快,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然而,病理性的心跳加快,如高血压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因此,关注心率变化,定期体检,控制血压和血脂,以及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这些风险至关重要。

    心跳加快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包括运动、情绪激动、发热、脱水或贫血等。病理性原因可能涉及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脏肿瘤、先天性心脏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这些情况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快速型心律失常,如房颤或室颤,也是心跳加快的常见原因,它们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增加猝死的风险。因此,对于心跳加快的情况,应进行适当的评估和治疗。

  • 猝死前的征兆包括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意识丧失和瞳孔散大。心悸可能由心律失常引起,胸痛可能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呼吸困难可能与肺部血液回流减少有关,而意识丧失可能是大脑缺氧的结果。瞳孔散大可能是颅内压增高或脑干功能衰竭的迹象。针对这些征兆,可以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并使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抢救。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 心脏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在情绪激动时可能会因为心脏负荷加重而出现心脏骤停或严重的心脏事件,从而引发猝死。这是因为情绪激动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引起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从而加剧心脏负担。因此,心脏支架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减少心脏负担和降低猝死风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