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聂绍平: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研究现状、临床对策及进展

聂绍平: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研究现状、临床对策及进展
发表人:健康管理专家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并发症心脏破裂(CR)更是危及生命。据研究,AMI院内死亡患者尸检时,CR检出率高达60%,其中70%的CR患者表现为猝死,死亡率高达90%。目前,CR的治疗仍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给临床救治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第十三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聂绍平教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研究现状、临床对策及进展进行了深入剖析。CR分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破裂、乳头肌断裂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例如,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常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心跳骤停,而室间隔破裂患者则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和新出现的全收缩期杂音。

CR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低体重、首次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心率快、收缩压低等。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心脏声学造影和心室造影等。针对CR的治疗,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但手术风险大,预后较差,限制了其应用。

未来,CR的研究方向包括:优化临床诊疗流程、构建CR的早期预警体系、建立早期诊断方法、完善急诊救治体系、建立精准的治疗流程以及加强CR发病机制研究等。

对于AMI患者,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做好日常保养,降低CR的发生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猝死是一种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所致的、在1小时内突然的自然死亡。这种疾病不仅令人闻风丧胆,而且其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猝死的高危人群。根据统计数据,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长期压力大、过度劳累、吸烟喝酒的职场人士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因此,心血管患者应定期检查,避免反复感冒,心肌炎、风心病、心力衰竭的人要特别注意。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猝死的前兆。患者发病前,身体都会发出细微信号,比如心悸、胸闷、头痛、眩晕、呕吐等,最典型症状是胸痛。此外,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胃疼、背疼,牙痛等。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那么,如何预防猝死呢?首先,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以‘低盐、低脂、低糖、多纤维、高蛋白’为原则,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不要过度劳累,运动要因人而异,避免不当的剧烈运动。心脑血管患者以慢跑、骑车、游泳、步行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宜。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一些猝死的‘魔鬼时刻’。例如,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对4000名有心脏病发作史的患者调查发现,每天上午6—9时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因此,有疾病史的人醒后别起床太猛,先躺一会儿。

    最后,我们还要学会急救。患者发生猝死,急救的黄金时间在发病10分钟内。最好的办法是进行除颤或心肺复苏。但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条件进行这两项急救措施,首先应该想办法向周围人呼救,同时一只手握成空心拳头,在胸前区偏左的位置迅速叩击2下。另外,心脏病突发时猛烈咳嗽几下,也能起到缓解作用,争取宝贵的时间。

  • 猝死前可能经历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心血管问题、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当出现胸痛时,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脏供血不足;心悸可能是心律失常引起的;呼吸困难可能是肺栓塞导致的肺部血液循环受阻;意识丧失可能是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引起的;肢体抽搐可能是电解质紊乱如低钙血症导致的神经信号传递障碍。针对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并进行心电图、血压监测以及血液生化分析等检查。同时,采取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措施,并强调预防为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熬夜时间与猝死风险密切相关,具体时长取决于个体身体素质和是否存在基础疾病。熬夜会削弱免疫力,损害心脏、肺脏等器官,增加冠心病、高血压、哮喘等疾病风险。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占80%以上。健康人连续熬夜1至2周可能猝死,而有基础疾病者可能仅需1至2天。长期熬夜者属于猝死高危人群。因此,为保障健康,应避免熬夜。

  • 运动员猝死现象虽然罕见,但确实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长期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以及心脏结构性病况等。30岁以上运动员猝死常见原因为冠心病引发的心肌缺血,而年轻运动员则可能因心肌肥厚、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导致。为预防猝死,建议运动者循序渐进提高运动量,进行热身和冷身运动,避免极端天气下运动,并遵循新加坡心脏基金推荐的3、5、7运动准则。运动前进行体检,注意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求医。

  • 猝死是一种突发性心脏骤停,常常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许多猝死在发生前都有一定的征兆,但由于人们对这些征兆的不了解,往往错过了挽救生命的最佳时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猝死征兆:

    1. 胸闷气短:在锻炼后持续存在的胸闷气短可能是心脏异常的信号。
    2. 心慌:心率加快可能导致心慌,严重的心律不齐可能引发心室颤动。
    3. 四肢麻木:突然的四肢麻木可能是脑血栓或脑出血的征兆。
    4. 下巴疼:心肌缺血可能导致牙疼或下巴疼痛。
    5. 晕厥:晕厥可能是心率减慢或停止导致的。

    猝死的诱因包括长期熬夜、剧烈运动、吸烟喝酒等。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提前预防,避免悲剧的发生。

  • 最近,杭州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猝死事件,一位28岁的年轻经理因疲劳、压力过大导致猝死。这位女士曾是农村出身,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网络科技公司的经理,并在今年五一拍了婚纱照。然而,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不规律等原因,她在5月14日晚上发出最后一条朋友圈后,第二天凌晨不幸离世。专家指出,心梗在中青年人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年轻人由于缺乏预防意识,一旦发生心梗,病情往往更重,致命性更高。专家提醒,胸闷、胸痛等症状可能是猝死的前兆,需要引起重视。

  • 猝死前可能会有耳鸣的情况发生。这种耳鸣是由于心脏骤停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动,进而引起大脑缺氧和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当患者处于猝死状态时,耳部血管收缩,从而引发耳鸣。此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耳鸣,但通常与猝死无直接关联。需要注意的是,耳鸣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若持续存在或有其他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

  • 从12月1日到24日,医院急诊室有19位病人去世,其中12位病人是猝死。猝死的人群中,最年长的已经94岁,最年轻的,只有26岁;男性有11位,女性只有1位;40岁以下的有3位,全部是男性;80岁以上的有4位,其中一位是女性。

    急诊室护士说,猝死的病人中,年轻人反而难抢救回来。有个理科博士,被同事发现在宿舍里晕厥送到医院的。但到医院时,他已经全身发紫、呼吸心跳停止多时了。

    省立同德医院心理科徐方忠博士说,年轻人猝死,这可能与他们工作压力大,生活没有规律,休息少,身体透支严重有关。他说,不少人在感觉身体不适时,总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底子好,没有及时调节,一旦发病后,凶险程度就特别高,这就是业界所说的“职业压力导致的心力衰竭”。

    急诊科主任李海林则分析说,猝死的人这么多、这么年轻,一个可能和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等一系列反应有关;另一个可能和冬天在一些相对密闭的环境中缺氧,心肌供氧差有关。

    “今天病房要准备收治7个脑血管意外病人……”医院神经内科一个病区护士长说,每年冬天,冷暖空气交替的时候,病房里的任务就重了起来,而年关越近,病人就有可能越多。

    浙医二院急诊室一周预检记录:从12月20日至28日,急诊室里的脑血管意外病人,少的一天5个,最多的一天14个,这还不包括一些被怀疑可能脑梗塞的病人。而脑血管意外病人最多的一天,是12月25日。

    “这病人,都是一批一批地来的,早前,鱼刺卡住喉咙的病人一堆一堆地来;上周五,外地来的救护车,一天送了30拨病人过来……”浙医二院急诊室门口的保安,昨天颇为感叹地说,上周某天,急诊室一口气送来了10多个脑血管意外病人,医生都要忙晕啦。

    杭州郊县的沈女士,就是22日夜间发现自己不对劲的。沈女士今年44岁。那天晚上,她喝了点酒后上床休息,可却翻来覆去觉得不舒服,老觉得恶心、想吐。凌晨2点,她起床上厕所,却发现自己的手抖得连腰带都无法解开,左侧身体一阵阵地发麻,赶紧叫来家人把自己送到医院,结果发现是脑梗塞。

    “温度!”浙医二院里,有一个全国规模最大的脑重症医学科,里头收治了不少重症的脑血管意外病人,这个科室的主任胡颖红告诉记者,寒冷气候,是个诱发因素,“不相信,你去查查,去年这个时间的温度,绝对比现在暖和。”胡颖红说,对老年人来说,脑出血、脑梗塞的为多,这大家都知道,冷空气一吹,血管收缩,老年人脆弱的血管承受不住压力,就容易出问题。但这几年,脑血管意外的病人,在变年轻:“也有许多40岁以下的病人,有些是先天性的,比如脑血管畸形,有些是动脉瘤,这些人,平常没啥症状,自我感觉身体蛮好,有点头晕、头痛也不在意,可是,天气骤冷,加上年终压力大、应酬多、休息不够,这些畸形的血管、动脉瘤,就有可能爆开……

    “最近一周,仅我们的脑科重症医学科,平均每天都有2个动脉瘤破裂的急诊病人转入。”她说,如果有人出现恶心、想吐、意识改变等状况,最好上医院确诊下,不要自行处理。

    -记者求证:

    天再冷,你也要记得开窗通风

    昨天我调阅了去年的气象预报。发现,今年的冬至前后,温度的确比去年低不少。

    2007年12月21日,最高温度10℃;22日,冬至,最低温度8℃,最高温度13℃。

    而今年,12月21日冬至当天,北方强冷空气加快步伐,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我省气温较低:12月22日,最低气温0℃,最高气温4℃,当天一早,杭州还下了今冬第一场雪。

    在刚过去的一周,天气反复多变,下雨更感湿冷,元旦冷空气又要来了,明天最低温度更是只有零下1℃,但天气再冷,你还要记得开窗通风哦。

  • 中年猝死的发生率虽然相对较低,但确实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健康问题。这类猝死通常是指看似健康的成年人突然无预兆地死亡,其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即便常规体检可能发现一些常见的心血管问题,但对于一些隐匿性疾病或突发状况,可能无法提前预测。因此,即便体检结果显示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仍需关注其他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定期进行健康评估。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的中年人,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血脂分析等全面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

  • 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而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包括关怀、安慰、鼓励、奖赏、赞扬、信任、帮助和支持等。长期得不到爱的个体,心理可能会出现不平衡,进而产生障碍或疾患。此外,渲泄和疏导、善意批评、坚强的信念与理想以及宽容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营养素”。现代社会中,尤其是中年男性,由于社会期望、家庭压力和快节奏生活,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男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亚健康状态、过分担心心理健康和对躯体健康的过度担忧。慢性疲劳、不明原因的疼痛等亚健康状态在35岁以上人群中比例较高,而过度劳累可能导致“猝死”。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也在威胁男性健康。重视男性心理健康和提升健康意识至关重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