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是多少

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是多少
发表人:绿色医疗倡导者

 新生儿的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指的是新生儿出生后28天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皮肤和巩膜发黄。那么,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是多少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正常范围因足月儿和早产儿而有所不同。足月儿的黄疸正常值:胆红素低于12.9mg/dl;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胆红素低于15mg/dl。这意味着,如果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这些数值,则属于正常范围。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一周内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可能持续更长,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1. 胆红素生成过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分解后产生的胆红素较多。

 2. 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较差。

 3. 胆汁排泄障碍:胆汁排泄不畅会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光照疗法:通过让新生儿暴露在蓝光或白光下,促进胆红素的分解和排泄。

 2. 换血疗法:对于胆红素水平过高,有严重并发症风险的新生儿,可以考虑换血疗法。

 3. 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等药物,可促进肝脏胆红素代谢。

 4. 食疗法:如母乳喂养等,可帮助新生儿排泄胆红素。

 5. 益生菌疗法:如使用益生菌等,可改善肠道菌群,促进胆红素排泄。

 总之,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疸病疾病介绍: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不同[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其严重程度直接关系到婴儿的健康。若黄疸程度较轻,通常无需过多担忧。然而,若黄疸严重,则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首先,严重的黄疸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胆红素是人体代谢产物,当其在血液中积累过多时,便会引发胆红素脑病。该病多见于出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早期症状包括反应低下、嗜睡、肌张力降低等。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将进一步恶化,表现为易激惹、呼吸暂停、肌张力增高,甚至惊厥或发热,严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除了胆红素脑病,严重的黄疸还可能导致胆红素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学习、运动障碍,甚至耳聋或听觉障碍。

    病理性黄疸是导致严重黄疸的主要原因。常见的病理性黄疸包括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溶血性贫血等。及时的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至关重要。

    在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光照疗法通过蓝光照射,促进胆红素的分解和排泄;药物治疗则通过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换血疗法则通过更换血液,直接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

    除了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家长应保证新生儿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注意臀部和皮肤清洁,增加饮用水量。此外,适当暴露在自然光线下,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分解。

    总之,严重的黄疸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家长应引起重视。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一岁宝宝肝炎性黄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肝病,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肝脏的损害和病理性的肝脏病变体征。

    黄疸型肝炎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尿液颜色逐渐加深,从浅黄色变成茶色或大豆油色;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这种黄疸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增大、肝包膜张力增加以及炎症扩散到肝韧带和周围组织所导致的。

    除了黄疸,黄疸型肝炎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感冒或发热。发热的原因可能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不全、排毒和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

    孩子患有肝炎性黄疸时,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发热、气促、抽搐甚至出血性休克。

    对于肝炎性黄疸患者,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注意事项:

    1. 适当补充维生素:急性黄疸型肝炎可能会损害患者体内的维生素合成,因此建议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食物,如绿色蔬菜、动物肝脏、新鲜水果、花生和豆芽等。

    2. 适当补充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建议患者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豆制品等。

    3. 摄入足够的液体:多喝水或汤可以帮助患者摄入足够的液体,保证肝脏的正常代谢,并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

    4. 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烹饪时避免煎炸等重油烹饪方法,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5.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轻食、少吃多餐的原则,纠正暴饮暴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如果怀疑宝宝患有肝炎性黄疸,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宝宝学习游泳,希望通过这项运动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然而,关于宝宝游泳时使用套颈泳圈的问题,却一直存在争议。那么,宝宝使用套颈泳圈究竟有哪些好处呢?本文将结合儿科医生的专业意见,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宝宝游泳并非必要,但适当的游泳可以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性,增强心肺功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对宝宝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套颈泳圈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宝宝脆弱的颈部。新生儿的颈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善,头部较重,如果没有适当的支撑,容易在游泳时出现颈部损伤。套颈泳圈可以有效地固定宝宝的头部,防止颈部过度弯曲或伸展,从而降低颈部受伤的风险。

    除了保护颈部,套颈泳圈还有以下好处:

    1. 提供安全感:套颈泳圈可以给宝宝带来安全感,让宝宝在水中更加放松,有助于宝宝适应水环境。

    2. 促进亲子互动:使用套颈泳圈,家长可以与宝宝进行亲密的互动,增进亲子关系。

    3. 锻炼宝宝四肢:套颈泳圈可以让宝宝在水中自由地伸展四肢,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然而,使用套颈泳圈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家长在选择和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泳圈:购买时,要选择质量可靠、尺寸合适的泳圈,确保泳圈没有破损或变形。

    2. 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在游泳过程中,家长要时刻关注宝宝的安全,确保宝宝在泳圈内保持正确的姿势。

    3. 控制游泳时间:每次游泳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宝宝过度疲劳。

    4. 注意水温:水温应控制在37-40℃之间,避免宝宝着凉。

    总之,宝宝使用套颈泳圈具有一定的好处,但家长在使用过程中要谨慎操作,确保宝宝的安全。

  •   钩端螺旋体病,一种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肾损害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钩端螺旋体病的肾损害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一、肾损害症状

      钩端螺旋体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周,最长可达4周。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三症状”和“三体征”,即发热、肌痛、全身乏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和淋巴结肿大触痛。在病程3-10天,患者可能出现器官损害症状,包括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肺出血型和脑膜脑炎型等。

      其中,肾功能衰竭型是肾损害的主要表现,患者常出现少尿、蛋白尿、尿中有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和管型等。严重病例可能出现无尿、酸中毒、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等症状。

      二、诊断方法

      1. 流行病学资料:如在流行区、流行季节有疫水接触史等。

      2. 临床症状:早期出现“三症状”和“三体征”的突出症状。

      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尿异常和肾功能损害等。

      4. 特异性诊断试验:如钩端螺旋体DNA探针技术、DNA基因扩增技术等。

      三、预防措施

      1. 避免接触疫水:在流行区、流行季节,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如池塘、河流等。

      2. 加强个人防护:在接触疫水时,应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靴子等。

      3. 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四、治疗建议

      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选用其他抗生素。对症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

  • 新生儿黄疸,这一新生儿常见的症状,让许多新手父母倍感焦虑。那么,新生儿黄疸究竟是怎么回事?家用蓝光机能否有效治疗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新生儿黄疸的定义及分类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巩膜和黏膜出现黄染的现象。根据病因和程度,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黄疸:多见于足月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1周内自然消退,无其他症状。

    病理性黄疸:多见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嗜睡、拒奶、体温异常等。

    二、家用蓝光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

    家用蓝光机是一种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设备,但它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首先,家用蓝光机的波长达不到医院使用的专业蓝光治疗仪器的标准,治疗效果有限。其次,家用蓝光机的照射时间、角度等参数难以控制,容易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副作用。

    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1. 光照疗法: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蓝光照射,将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促进胆红素的排出。

    2. 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等药物,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3. 换血疗法:对于重症新生儿黄疸,如胆红素脑病风险较大时,可考虑换血疗法。

    4. 早期喂养干预:适当的喂养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四、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及护理

    1. 加强孕期保健,避免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出生。

    2. 出生后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3.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4. 注意保暖,避免新生儿受凉。

    5. 母乳喂养者,如出现黄疸加重,应咨询医生是否继续母乳喂养。

    总之,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新生儿可以恢复正常。请家长们不要过于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 宝宝在出生后出现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中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类型。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应对。

    首先,调整母乳喂养是应对母乳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之一。家长需要根据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变化,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调整母乳喂养的次数和量。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完全停止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对于宝宝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其次,光疗法是治疗母乳性黄疸的另一种方法。蓝光疗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光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蓝光照射,加快体内胆红素的代谢,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通常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5-7天达到高峰后逐渐恢复。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家长只需注意保暖、多晒太阳、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

    然而,如果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可能存在病理性黄疸的风险。病理性黄疸主要分为肝前性、肝细胞性和肝后性三种类型,需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保暖:保持宝宝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受凉。
    • 多喝水:适当增加宝宝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胆红素的排泄。
    • 晒太阳:适当晒太阳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分解。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感染。
    • 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总之,面对宝宝母乳性黄疸,家长应保持冷静,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关注宝宝的日常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 胆道梗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那么,面对胆道梗阻,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胆道梗阻的病因和症状。

    胆道梗阻的病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胆结石、胆管炎、胆管癌等。这些病因会导致胆道狭窄或阻塞,使胆汁无法正常排泄,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胆道梗阻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皮肤瘙痒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那么,胆道梗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对于胆道梗阻,手术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根据病因不同,手术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胆结石引起的胆道梗阻,可以通过胆道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胆管癌引起的胆道梗阻,则需要通过胆管癌切除术进行治疗。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如解痉止痛、促进胆汁分泌等。常用的药物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甲硝唑等。

    3.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导管技术将药物或器械送入胆道,达到疏通胆道的目的。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经内镜胆管取石术等。

    4.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胆道梗阻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禁食、补液、抗感染等。

    除了积极治疗,胆道梗阻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会刺激胆管平滑肌,加重胆道梗阻。

    2.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

    4. 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中医学将其归类于‘胎黄’或‘胎疸’范畴。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先天禀赋、孕期母体状况及分娩过程中的湿热邪气侵袭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以清热利湿、祛邪扶正为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黄疸,中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阳黄以黄色鲜明、色泽鲜艳为特征,多由肝前性黄疸引起,如溶血性黄疸,治疗以茵陈蒿汤加减为主;阴黄则色泽暗淡,多由肝后性黄疸引起,治疗难度较大,需谨慎选择。

    在具体治疗中,中医常用茵陈蒿、干姜、白术等中药,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对于寒湿阻滞型黄疸,则常用推拿按摩的方法,如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三关等,以温中和补为主。

    预防新生儿黄疸,孕妇应注意孕期饮食,避免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分娩后,新生儿应尽早喂养,促进胆红素代谢。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中医、西医等多种方法,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 胆经,作为人体十二经脉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其主司内脏为胆囊。胆囊虽为“伪娘”,却扮演着“生发气血”的重要角色。胆经在子时阶段,将白天摄入的营养转化为气血,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然而,胆经虚寒会导致微循环差、肝胆疾病等问题。熬夜和不按时吃饭是导致胆经虚寒的主要原因。熬夜会导致肝火旺盛,影响胆汁分泌;不按时吃饭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引发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

    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其前身是血液中的红细胞。胆红素在体内堆积会导致黄疸,表现为眼白发黄、皮肤发黄等症状。此外,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胆经虚寒会导致气血塞车,引发各种疾病。敲胆经、伸懒腰、搓耳朵等动作可以促进胆经气血运行,预防和缓解相关疾病。长期坚持这些动作,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医认为,养生保健应注重调养胆经。以下是一些调养胆经的方法:

    1. 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饭,尤其是早餐。

    3. 增加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4. 避免熬夜,减少对胆经的损害。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胆经相关疾病。

  • 胆管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常常会感到右上腹或中腹部位出现剧烈疼痛。

    这种疼痛往往伴随着高热、寒战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

    胆管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胆管结石、胆管炎、胆管肿瘤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胆管疼痛的发生。

    如果出现胆管疼痛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以下是一些与胆管疼痛相关的医疗知识:

    1. 胆管结石:胆管结石是指胆管内形成的结石,会导致胆管阻塞,引起疼痛、黄疸等症状。

    2. 胆管炎:胆管炎是指胆管发生的炎症,可能由细菌感染、胆管结石等引起。

    3. 胆管肿瘤:胆管肿瘤是指胆管发生的肿瘤,可能为良性或恶性。

    4. 治疗方法:胆管疼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5. 药物治疗:胆管疼痛的患者可以口服利胆或解痉的药物,都可以缓解胆管平滑肌的痉挛,从而减轻疼痛。

    6. 手术治疗:对于胆管结石、胆管肿瘤等引起的胆管疼痛,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7. 日常保养:胆管疼痛的患者需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需要戒烟、戒酒以及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另外还需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善,尽量不要吃得过饱,少吃多餐。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