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儿童药物中毒事件频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药物中毒而就医的儿童患者约为3万至5万人,其中1岁至3岁的儿童中,有高达40%的儿童曾偷吃过药物。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也给家长敲响了警钟。
造成儿童药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对药品的存放和管理不当。很多家庭将药品放在孩子容易接触的地方,或者没有将药品锁好,导致孩子误食或偷吃。此外,一些儿童药物口感较好,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为了预防儿童药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药品存放要安全
家长应将药品存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最好使用带锁的药箱或药柜,避免孩子误食。同时,家长要定期检查药品,及时清理过期药品,避免孩子误食。
2. 选择儿童专用药物
市面上有很多儿童专用药物,这些药物通常口感较好,剂量较小,更适合儿童使用。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应优先选择儿童专用药物,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指导用药。
3. 加强儿童教育
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乱吃药品,告诉他们乱吃药的危害。同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解一些基本的药品知识,让孩子了解药品的种类、作用和副作用。
4. 及时就医
如果发现孩子误食或偷吃药品,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家长要尽量保持孩子的清醒,避免给孩子喂食任何食物或饮料。
除了以上措施,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检查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3.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儿童药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购药需求日益增长。然而,许多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面临一个问题:药品过期。根据国家药监局相关规定,药店、医院均可将药品拆零销售,方便患者。然而,近期记者走访发现,许多药店已不再提供拆零药品服务,原因在于拆零药品卫生问题、不易保存以及剩余药品难以销售。
市民林先生表示,平时身体不适时,他会去药店或诊所购买药品,但很多药品只服用了一部分就被闲置在家中,时间久了,部分药品过期浪费。药店和诊所不再销售拆零药品,使得消费者难以购买到所需剂量的药品。
在花园路的一家药店,记者询问是否可以购买拆零药品,工作人员表示不再提供此服务。原因是拆零药品不卫生、不易保存,且剩余药品难以销售。记者还来到一家诊所,医生开具了盒装消炎药,当记者询问是否可以购买拆零药品时,医生表示现在不再提供此服务,拆零药品销售麻烦,且部分药品拆开后容易失去药效,如维生素B12。
记者采访了几位年轻人,他们表示从未购买过拆零药品。药店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对拆零药品的质量担忧,导致药店拆零药品生意冷清,甚至部分药店不得不撤柜。
药品过期不仅浪费,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查看药品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避免购买过期药品。
2. 根据自身需求购买适量药品,避免过量购买造成浪费。
3. 合理储存药品,避免阳光直射、潮湿等不良环境。
4. 若发现药品过期或变质,请及时丢弃,切勿继续使用。
5. 如有疑问,可咨询药师或医生。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药物的使用往往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但有时也会因为掩盖病情而造成误诊,延误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易引起误诊的药物类型及其原因:
1. 镇静剂:如安定等,可掩盖早期嗜铬细胞瘤和青光眼的症状,导致误诊。
2.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APC片等,可掩盖急性腹痛、头痛等症状,导致误诊。
3. 抗炎止痛药:如保泰松等,可掩盖肿瘤、青光眼等疾病的症状,导致误诊。
4. 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等,可掩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导致误诊。
5. 抗生素:可改变某些疾病的X光特征,导致误诊。
6. 制酸剂:如西咪替丁等,可掩盖胃溃疡等疾病的症状,导致误诊。
7. 抗凝血药:可掩盖肿瘤、结石等疾病的症状,导致误诊。
为了防止误诊,患者应遵医嘱使用药物,切勿擅自用药。同时,医生在诊断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药物的影响,避免误诊。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许多人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性质和原因仍存在误解,这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质量事故的区别。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下,药品所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而药品质量事故是指由于药品质量问题导致的严重后果。简单来说,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的一种正常现象,而药品质量事故则是药品质量问题的严重后果。
其次,我们需要区分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事故的区别在于,药品不良反应是由于药品本身引起的,而医疗事故是由于医务人员的过失造成的。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范围。目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范围已经从化学药品扩展到传统药物、草药、血液制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及疫苗等。监测内容包括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所要求的监测上市药品不良事件的早期信号,以及涉及临床可能发生的任何药源性损害,如假劣药物的使用,用药错误,缺乏药物疗效,无科学依据的扩大药物的适应症,药物的急性、慢性中毒病例、药物相关死亡率的评估,药物的滥用和误用所致的潜在性安全性问题等。
为了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效率,我们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监测能力。
2. 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3. 加强药品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4. 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ICU(Intensive Care Unit)即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专门为危重病人提供密切监护和治疗的科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或情况,可能需要紧急转入ICU:
在这些情况下,及时转入ICU可以提供更高级别的监护和治疗,增加患者的生存机会。然而,随着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发展,许多初步的医疗咨询和评估可以在线上完成。对于一些非紧急情况,患者可以首先通过线上平台与医生交流,获取初步的医疗建议和指导。如果医生认为患者的状况需要进一步的评估或治疗,可能会建议患者到实体医院就诊,必要时转入ICU。
总的来说,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医疗服务,但在面临紧急情况时,仍需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反腐风暴不断,药监系统成为反腐重点。据《医药观察家》报道,2015年共有14名药监局局长/副局长落马,涉及10个省份,其中四川省、浙江省数量最多,分别有3起。
这些落马官员中,8人因受贿罪被捕,4人因贪污罪被起诉,贪污受贿罪超过整体案件数量70%。除了贪污受贿外,还有官员因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罪名被追究刑事责任。
面对药监系统的反腐风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等,加强廉政建设,提高全体人员的廉洁意识。
同时,随着我国药监系统药品审批、许可项目等工作流程的透明化,对药品审批权力的监督制约也得到加强。制药企业也需转变生产及经营方式,以适应新的监管要求。
药监系统的反腐风暴不仅有利于净化医药行业环境,也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