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发表人:范晓翠

糖尿病,这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不仅影响血糖水平,更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那么,糖尿病究竟有哪些常见的并发症呢?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1. 感染:高血糖状态为细菌提供了繁殖的温床,同时削弱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容易感染,如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2. 酮症酸中毒:当胰岛素严重不足时,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脂肪酸,进而形成酮体,导致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 神经病变: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容易受损,表现为四肢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

4. 心脏病变: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冠心病,常见症状包括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

5. 眼部病变:糖尿病患者的眼睛容易受到损害,常见病变包括虹膜炎、青光眼和白内障等。

6. 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容易发生足部感染、溃疡和坏疽等严重病变。

7.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面对这些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治疗,控制血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降低疾病带来的危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酸中毒疾病介绍:
酮症酸中毒是一种较常见的酮体生成超出酮体利用能力的代谢性酸中毒疾病。是指当处于糖尿病、饥饿、酒精刺激情况下,机体胰岛素不足或糖分缺乏导致脂肪过多分解,属于酸性物质的酮体浓度进而增高。蓄积过多时使血液变酸引发酸中毒。该病的常见病因有糖尿病、饥饿、酗酒等。临床表现包括早期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乏力,晚期昏迷,部分患者在病程发展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抑制、脱水、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上急症采用抗休克治疗处理,日常则降血糖药物治疗为主。预后情况较好,及时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可达到较好的治愈效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干预的患者则可能出现循环衰竭、昏迷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29岁的林女士平时身体健康,却突然出现了呕吐、腹痛、发热、头晕等症状。她来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她短时间内出现了多种病症,多器官、多系统衰竭,病情危重。经过医生诊断,她患上了暴发性1型糖尿病,这是一种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的疾病。

    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F1DM)是一种罕见的新亚型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没有糖尿病病史,但在短时间内出现胰岛素重度缺乏,导致严重代谢紊乱。该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容易合并严重代谢紊乱以及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及时、有效的干预。医生通常采用胰岛素治疗、液体复苏、电解质平衡调整等措施,以控制血糖、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此外,还需要针对其他并发症进行治疗,如胰腺炎、心肌炎等。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合理适当的饮食、适当锻炼身体、提高个人免疫力等。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切勿擅自处理。

    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该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肾小管酸中毒,这一看似陌生的疾病,实际上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是一种由于肾脏功能异常,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的疾病。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肾小管酸中毒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帮助您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

    肾小管酸中毒的发病原因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该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内酸碱平衡紊乱,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症状,如乏力、恶心、呕吐、生长发育迟缓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昏迷、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的状况。

    针对肾小管酸中毒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两大方面。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补充碱性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见的碱性药物有碳酸氢钠、枸橼酸钾等。生活方式调整则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在日常生活中,肾小管酸中毒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2.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钙、钾、镁等矿物质的食物。

    3.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5.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肾小管酸中毒虽然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但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日常护理,仍有望过上正常的生活。

  • 脱水是人体在失水过多或摄入水分不足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它不仅会给身体带来不适,更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脱水的危害,帮助大家了解脱水对身体的影响,并学会预防和应对脱水。

    一、脱水对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脱水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主要表现为钠、钾、氯、磷酸等电解质的丢失。这些电解质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脱水时,由于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电解质的摄入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电解质失衡。此外,脱水还可能导致胰岛素作用不足,物质分解增加、合成减少,进而影响钾离子的代谢,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二、脱水引起的酸中毒

    脱水会导致人体内有机酸、酮体等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同时肾脏排出酸性代谢产物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酸中毒。酸中毒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导致组织分解增加、钾离子逸出细胞,抑制组织氧利用和能量代谢。严重酸中毒还会恶化微循环功能,降低心肌收缩力,导致低体温、低血压等严重后果。

    三、脱水导致身体严重失水

    脱水会导致身体严重失水,表现为高血糖、高血酮、渗透压性利尿等症状。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会进一步减少水分摄入,导致细胞外失水。同时,血浆渗透压增加,水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导致细胞内失水。这种严重失水状态会危害人体机能平衡,引发多种并发症。

    四、预防和应对脱水

    为了预防和应对脱水,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喝8杯水。

    2. 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

    3. 出汗较多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 注意饮食平衡,摄入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5. 当出现脱水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总之,脱水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它的危害不容忽视。了解脱水的危害,积极预防和应对脱水,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 酸奶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制品,深受大众喜爱。然而,近日却发生了一起酸奶爆炸事件,让人们对酸奶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本文将为您揭秘酸奶爆炸的真相,并提供酸奶储存的注意事项,帮助您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酸奶爆炸事件

    据深圳卫视报道,一名名叫小叶的女孩在家做家务时,不慎被垃圾桶里的酸奶桶炸伤了眼睛。原来,酸奶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过长,乳酸菌发酵产生气体,导致瓶子爆炸。

    酸奶为什么会爆炸?

    酸奶是以新鲜牛奶为原料,经过杀菌、添加有益菌(发酵剂)、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牛奶制品。为了控制酸奶中的乳酸菌活性,酸奶在运输、存放过程中需要冷藏,保存条件一般为2—6℃。

    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李莉表示,酸奶在2—6℃的温度下,乳酸菌会暂停发酵,保证酸奶的新鲜和营养。一旦脱离了冷藏条件,乳酸菌就会加速发酵,产生胀气,导致瓶子爆炸。

    酸奶存放注意事项

    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李莉提醒大家,在储存酸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冷藏储存:酸奶买回家后,要尽快放入冰箱冷藏,以控制乳酸菌活性,使其活性平稳。放置在常温下,乳酸菌的活性会因温度升高而大大增强,一般两三天内就能达到顶峰,这时酸奶的口感会变得非常酸。之后,酸度会逐渐下降,但酸奶也容易变质,从外观上看,主要表现为胀袋。

    2. 开封后尽快饮用:最好在酸奶开封后24小时内喝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杂菌会进入酸奶,或导致酸奶变质。一个成人一天最好饮用300ml的酸奶,适量的酸奶可以补充钙质和优质蛋白,过量饮用会引起能量增多。在购买酸奶时,也建议大家根据人数选购酸奶。

    3. 如发现酸奶发生涨袋或味道变酸,即使在保质期内也要尽快扔掉。继续饮用,易导致食用者产生腹泻等不良反应。

    酸奶作为一种健康的乳制品,在日常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酸奶的储存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享受酸奶带来的美味与健康。

  • 糖尿病,一个我们熟悉的词汇,但很多人对其了解仍然有限。‘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些症状。本文将围绕一位72岁老人的病例,探讨糖尿病早期症状的隐匿性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腹痛表现。

    王奶奶,一位72岁老人,不幸摔倒导致右前臂骨折。在输注葡萄糖过程中,她出现了烦躁不安、腹痛、呕血等症状,疑似急腹症。经过医生的检查,最终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没有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酮症酸中毒又为什么会引起腹痛呢?

    事实上,老年糖尿病的发病早期病情较轻,很多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由于老年人渴感中枢、饥饿中枢敏感性低,往往没有多饮、多尿等“三多一少”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30%~5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会被漏诊或误诊。很多患者都是在检查身体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意外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急性并发症。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既往没有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在出现酮症酸中毒时,以腹痛为首发表现。尤其是老年人,很容易被误诊为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从而延误治疗。

    那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什么会引起腹痛呢?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糖友因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出现低血钠、低血钾、低血氯等,导致胃肠平滑肌运动障碍,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2)酮症酸中毒时,体内氢离子增高,胃酸分泌相应增加,刺激胃肠黏膜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总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腹痛的原因很多,且极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忽略糖尿病的存在,是延误诊疗的关键。因此,当老年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腹痛、恶心、呕吐、脱水、昏迷等症状时,应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并及时检查血糖、尿常规等,争取及早诊断、及时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

  •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肠道疾病,其病因复杂,其中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进入人体后主要侵袭小肠黏膜,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此外,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支持。轻度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严重患者可能需要静脉补液,并纠正电解质紊乱。肠黏膜保护剂和益生菌等辅助治疗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预防秋季腹泻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此外,家长应确保婴幼儿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加强婴幼儿的抵抗力,如适量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等,也有助于预防秋季腹泻。

    在治疗方面,除了药物治疗外,家长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婴幼儿充足的液体摄入,避免脱水。
    • 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
    • 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 注意观察婴幼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秋季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肠道疾病,家长应重视预防,并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以确保婴幼儿的健康。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近日,一位名叫老陈的患者,因牙痛拔牙后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险些丧命。

    老陈患有糖尿病家族史,但从未进行过血糖筛查。拔牙后,因感染引发酮症酸中毒,险些丧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缺乏,导致代谢紊乱,产生酮体。酮体积累导致血液酸碱度下降,严重时引发脱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糖尿病。建议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血糖筛查,积极学习糖尿病知识,做好日常保养。

    同时,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手术时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病情,避免因误诊误治而引发严重后果。

    总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它的忽视。只有提高警惕,才能远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威胁。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众多,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较为严重的一种。近期,四川华西医院的研究指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也容易发生DKA,约20%的患者以DKA为首发症状,其主要原因是感染。

    该研究纳入了263名受试者,共计287次DKA住院病例。其中,15.59%为1型糖尿病,67.78%为2型糖尿病,14.07%为非典型糖尿病。此外,还有2例妊娠期糖尿病和5例其他类型糖尿病。22.81%的DKA住院患者为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其中46.67%为非典型糖尿病。DKA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39.16%),其次是降糖治疗相关因素,包括漏用胰岛素(25.5%)、原因不明(25.86%)和其他用药因素(11.73%)。值得注意的是,中年肥胖男性非典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DKA,但无明显诱因。

    糖尿病患者容易受到病毒、细菌感染,引发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尿路感染、神经源性膀胱、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胃肠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疖肿、丹毒、蜂窝织炎以及足坏疽等皮肤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急性化脓性感染伴有高烧者最易诱发DKA。感染可以加重糖尿病,使血糖急剧升高诱发DKA,反之,高血糖又可促进感染恶化,难以控制,甚至发生败血症。据相关资料显示,因感染诱发DKA的比例高达37%-50%。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在治疗方面,DKA需要及时给予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同时积极治疗感染等原发疾病。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控制好血糖,预防DKA的发生。

  • 丙酸血症是一种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以预防和控制症状为主。

    针对丙酸血症的治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饮食调整:患者应遵循低蛋白饮食原则,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以降低体内丙酸的生成。同时,可以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丙酸的吸收。

    2. 药物治疗:针对丙酸血症的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丙酸的生成,减轻酸中毒症状。

    3. 特殊奶粉:对于严重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特制奶粉,以替代普通奶粉,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降低丙酸血症的发作频率。

    4. 透析治疗:对于严重酸中毒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透析治疗,以纠正酸中毒,改善病情。

    5. 对症治疗: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如白细胞减少、骨质疏松等,需要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如升高白细胞的药物、维生素D3和钙剂等。

    丙酸血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可能有家族病史。新生儿型丙酸血症症状较为严重,表现为拒食、呕吐、嗜睡、肌张力低下等。晚发型丙酸血症症状相对较轻,但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落后、慢性呕吐、蛋白不耐受等表现。

    针对丙酸血症的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糖尿病昏迷分为两种类型:高血糖性昏迷和低血糖性昏迷。高血糖性昏迷是由于血糖急剧升高导致的,常见于未得到良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呼吸深快、口渴、多尿等症状。低血糖性昏迷则是由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量导致的,表现为意识模糊、肌力下降、出汗、颤抖等症状。

    糖尿病昏迷的抢救措施包括:

    1. 确定昏迷类型: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昏迷类型,以便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2. 立即呼叫急救:一旦发现患者昏迷,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置于侧卧位,头部后仰,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

    4. 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

    5. 补充液体: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给予静脉输液,补充电解质和水分。

    6. 控制血糖:根据昏迷类型,给予相应的降糖治疗,如使用胰岛素或葡萄糖。

    7.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抗感染、抗休克等。

    糖尿病昏迷的预防措施包括:

    1. 严格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并根据医生指导调整治疗方案,严格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2. 规律饮食: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低盐的饮食原则,避免进食过多热量和脂肪。

    3. 规律运动:糖尿病患者应坚持规律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4. 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5. 学习糖尿病知识: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