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9年3月17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2019 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这是心血管疾病预防领域的重大更新。指南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和风险评估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作用,并更新了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推荐。
指南指出,ASCVD风险是指事件风险,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梗死和心血管死亡。指南将10年ASCVD风险划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并提出了新的危险分层方法。对于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应用,指南仅推荐用于ASCVD事件高危且出血风险较低的患者。
指南还强调,除了考虑基本的10年ASCVD风险外,还需要考虑额外的风险增强因素,如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慢性肾脏病等。这对于制定预防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团队协作、患者共同决策和社会因素在预防ASCVD中的作用。
《2019 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的发布,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了新的指导,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及日常保养措施,帮助患者了解这种疾病,提高防治意识。
一、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
1. 肢麻、震颤
脑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肢体麻木、震颤等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手脚麻木、无力,甚至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
2. 失眠
脑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失眠、多梦、睡眠质量差等症状。
3. 头痛头晕
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
4. 注意力不集中
脑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大脑的注意力,导致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症状。
5. 情绪不稳
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大、易怒、抑郁等症状,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
1. 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2. 高血脂
高血脂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3. 高血糖
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三、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降血压药、降血脂药、降糖药等。
2. 生活方式干预
患者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以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日常保养
1. 定期体检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治疗。
2. 合理饮食
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3. 适度运动
患者应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保持良好的心态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以免加重病情。
五、总结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患者应重视疾病的防治,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病血液淤积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它可能导致心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针对这种症状,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活血化瘀类和抗血栓类药物。
活血化瘀类药物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淤血的消散,而抗血栓类药物则能够预防血栓的形成,从而减少血液淤积的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外,改变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血液淤积的常见原因,因此,患者应该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油腻、高糖和高盐的摄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并增加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摄入,如山楂、红糖、黑木耳和红葡萄酒等。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然而,心脏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选择瑜伽、太极拳或散步等低强度的运动方式,并逐渐增加运动量。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血管血液淤积和堵塞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疾病与吸烟、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导致血液粘稠,损伤血管内皮,最终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并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为了预防血液淤积,心脏病患者应避免高钠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鸡蛋、泡菜、奶油、动物肝脏、蛋糕和面包等。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血压和血糖稳定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心脏病血液淤积的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2.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病情变化。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痛、下肢水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但你是否知道,高血压还可能引起心率过快?尤其是在肥胖者或有其他相关疾病的人中,这种现象更为常见。
肥胖者由于体内脂肪过多,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高血压。而患有嗜铬细胞瘤等疾病的人,由于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会刺激肾上腺素能受体,导致心率过快、血管收缩,从而引起高血压伴随心率过快的症状。
事实上,高血压的产生与交感神经兴奋密切相关。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率加快,而心率加快又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生几率。此外,肥胖、高盐、吸烟和代谢综合征等因素都可能促进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导致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种恶性循环非常危险,尤其是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针对心率加快的高血压患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它们可以减慢心率并具有降压作用。同时,根据血压水平和合并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也非常重要。常见的降压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ACEI、ARB类、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通过合理用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心率。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也对控制高血压和心率过快至关重要。限盐、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都有助于降低血压和心率。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定期体检和就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保障健康的关键。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引起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颈椎病
颈椎病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导致椎动脉受压,血流受阻,从而引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二、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脑动脉内壁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狭窄,血流受阻。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之一。
三、高血压动脉硬化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指高血压患者血管内壁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狭窄,血流受阻。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之一。
四、其他原因
除了以上常见原因外,其他可能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还包括低血压、脑动脉炎、颈部大血管扭曲、心脏病、血管畸形、血高凝状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等。
了解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有助于我们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患病风险。对于已经患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
脑白质变性脑萎缩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治疗应以病因治疗为主,辅以药物对症治疗。以下是关于脑白质变性脑萎缩治疗的详细介绍。
1. 病因治疗
脑梗死引起的脑萎缩应积极进行rtPA等溶栓治疗,错过时间窗者应进行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治疗。梅毒感染引起的脑萎缩可以用青霉素治疗。多发性硬化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病情进展。
2. 症状疗法
可给予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等胆碱酯酶抑制剂,增加突触内乙酰胆碱含量,缓解记忆力差等症状。此外,脑白质变性和脑萎缩的治疗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日常保养
脑白质变性脑萎缩患者应注意日常保养,包括:
4. 就诊建议
脑白质变性脑萎缩患者应及时到医院神经内科或康复科就诊,早发现早处理,预后更好。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总之,脑白质变性脑萎缩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提高生活质量。
你是否也曾经听说过‘喝醋软化血管’、‘红酒可以软化血管’、‘深海鱼油是血管的清道夫’这些说法?事实上,这些流传甚广的说法都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些谣言的真相,并为你提供一些科学的血管硬化预防方法。
一、喝醋不能软化血管
虽然醋酸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但喝醋并不能软化血管。相反,过量摄入醋酸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引发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红酒不能软化血管
红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确实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但红酒中的酒精成分也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因此,红酒并不能软化血管,反而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深海鱼油不能软化血管
深海鱼油中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的益处,但并不能直接软化血管。此外,市面上鱼油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过量摄入还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四、如何预防血管硬化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2.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血管硬化。
4. 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亚麻籽等。
五、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血管硬化属于‘血瘀’范畴,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材包括丹参、三七、川穹等。
总之,‘软化血管’并非易事,需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预防血管硬化,保持血管健康。
那天,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了互联网医院,心情如同这阴沉的天空,充满了迷茫和不安。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病情——双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然而,那位来自血管外科的医生却给了我温暖和希望。他耐心地询问我的病情,细致地分析了我的检查报告,没有丝毫的急躁和厌烦。他告诉我,虽然病情严重,但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还是有恢复的可能。
医生不仅给我开了药物,还耐心地告诉我如何调整生活方式,如何进行康复训练。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关爱和鼓励,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服用贝前列素钠片和迈之灵片,同时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量。
渐渐地,我的病情有了好转,腿部的疼痛和麻木感减轻了,走路也不再那么吃力。我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重新找回了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医生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他不仅是一位医生,更是一位朋友,一位家人。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关爱,为我点亮了前行的道路。
如今,我已经完成了治疗,身体也恢复得很好。我衷心感谢那位医生,是他让我重新拥有了健康的生活。在这里,我想对他说一声:谢谢您,***医生!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其本质是心脑组织缺血。只有保证充足的心脑血液供应,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然而,许多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不足,导致疾病发生后才追悔莫及。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就像人体的河堤,负责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当血管内皮受损时,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问题,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那么,如何保护血管内皮,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其次,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保护血管内皮:
此外,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我国医疗体系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诊疗体系。在各大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医生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总之,保护血管内皮,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同时,也要关注我国医疗体系的进步,及时就医,维护自己的健康。
粥状动脉硬化,又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血管疾病。早期症状因病变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1. 主动脉粥样硬化: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严重病变可能导致主动脉瘤,常见于腹主动脉,表现为腹部搏动性肿块、杂音、股动脉搏动减弱等症状。胸主动脉瘤可引起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咯血等症状。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等。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
3.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可能导致头晕、头痛、晕厥等症状。脑动脉血栓形成或破裂出血可能导致脑血管意外,如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失语等症状。脑萎缩可能导致痴呆、精神病、行为异常等症状。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首先要控制膳食总热量,维持正常体重。减少胆固醇摄入,限制酒精和含糖食物的摄入。高血压或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食盐摄入。适量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锻炼循环系统功能,调节血脂代谢。保持规律的生活,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工作和情绪激动,确保充足的睡眠。
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会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影响血液流动。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帮助您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
一、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症状
1. 胸痛:在活动或压力下出现胸痛,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2. 呼吸困难:在运动或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
3. 肢体麻木:手臂或腿部出现麻木、刺痛或无力。
4. 持续性头晕:头晕、晕厥或视力模糊。
5. 背痛:背部疼痛,尤其在弯腰或扭转时。
二、定期体检
1. 血压血脂血糖测量:血压、血脂和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2. 超声波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可以观察血管壁的厚度和血管的通畅程度。
3. 心电图: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功能和心律。
4. 胸部X光:胸部X光可以观察心脏和肺部的情况。
三、改变生活方式
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肪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戒烟限酒:戒烟和限酒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
四、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建议下,可能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来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
总之,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通过了解早期症状、定期体检、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保护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