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药物过敏性哮喘怎么办

药物过敏性哮喘怎么办
发表人:阎萍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药物过敏性哮喘在临床上尤为常见。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后,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痒、流眼泪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哮喘、干咳或咳出大量白色泡沫痰。

面对药物过敏性哮喘,患者需引起高度重视,切勿盲目用药。以下是一些关于药物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建议:

1. 明确过敏原:患者需进行体外过敏原检测,包括抽血或皮肤点刺试验,以明确过敏原。一旦发现过敏原,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 肺功能测试:进行肺功能测试,明确肺功能状况和气道堵塞情况,为综合治疗提供依据。哮喘治疗不仅依赖于激素,还需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类药物等,以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状况、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3. 日常保养:远离过敏原,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清淡,远离烟酒,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勤开窗通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4. 寻求专业治疗: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治疗。

总之,药物过敏性哮喘患者需重视病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哮喘发作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阿司匹林过敏疾病介绍:
药物过敏反应即为药物过敏,是药物的反应性代谢物作为抗原,与细胞性巨分子共价结合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该反应的发生,不受药物剂量、药理影响,只要该药物进入人体,并被免疫系统识别,即可发生。因此,药物过敏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基因、个人体质有关,且受到药物杂质、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药物过敏临床常见皮肤瘙痒、脱屑、红斑、丘疹、风团、水疱、高热、呼吸困难、胸闷、咽喉发紧、咳嗽、喘息等症状。药物过敏与个人体质有关,一般无法治愈。该疾病急性发作时,应立即停用疑似过敏原的药物,然后予以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多数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迅速度过危险期。但若延误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药物过敏,这个看似遥远的名词,实际上离我们并不遥远。尽管药物过敏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了解药物过敏的相关知识,对于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药物过敏是指人体对某些药物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常见的药物过敏包括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维生素、去痛片、丙种球蛋白以及某些中草药等。过敏反应可能发生在用药的瞬间、数小时或数天后,症状轻者可能表现为皮疹、发热、哮喘、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例如,青霉素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较高,约为10%-40%,反应通常在用药20分钟内发生,症状表现为喉头水肿、肺水肿、脉细弱、血压下降甚至意识丧失等。因此,青霉素等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不能在家中自行使用。

    为了预防药物过敏,我们在用药前应该了解患者的过敏史以及药物过敏情况,避免再次接触致敏药物。对于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普鲁卡因等,应进行过敏试验。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以下措施:

    (1)病人平躺、保暖,有条件者吸氧。

    (2)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毫升~1毫升,小儿略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分钟~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以盐水稀释到10毫升),同时静推地塞米松5毫克~10毫克。

    (3)肌注非那根25毫克或其它抗组织胺药。

    (4)针刺人中、十宣、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5)经上述处理后仍无好转,应立即采用补充血容量、升压药物、呼吸兴奋剂、人工呼吸等一系列综合抢救措施。

    若病人出现休克,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避免滥用药物,并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药物过敏症状,要及时就医。

  •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药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药物过敏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对于已经发生过药物过敏的人来说,如果不引起重视,很容易发生第二次药物过敏。第二次药物过敏的临床症状,不仅比第一次严重,甚至有可能引发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

    那么,如果已知对某一种药物过敏,是否以后只要不再使用该种药物,就可以避免发生第二次药物过敏呢?其实不然。因为还存在着药物交叉过敏问题。

    所谓药物交叉过敏,是指患者已经对某一种药物发生了过敏反应,以后使用的另一种药物,虽然与首次发生过敏的药物不同,但是在化学结构上与首次发生过敏的药物相似,同样会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例如,磺胺类药物含有一个化学基团——对氨基苯磺酰胺。患者如果已发生过某种磺胺药过敏,那么,其他的磺胺类药也不能使用。此外,一些药虽然不属磺胺类,但却可能会使对磺胺过敏的人出现交叉过敏,如二甲双胍片、甲磺丁脲片(D860片)、氯磺丙脲片、优降糖片等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因为也有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团,所以会发生药物交叉过敏。

    又如,一位患者已发生过青霉素过敏,那么,就不要再用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还有,因为头孢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有与青霉素类药相似处,所以,当使用头孢拉定胶囊或针剂、头孢三嗪针剂(菌必治)、先锋哌酮等头孢类抗生素时就可能会发生药物交叉过敏。

    此外,痢特灵片是治疗肠道感染的有效药物,如果对该药发生了过敏,那么,最好不要使用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呋喃妥因片和治疗神经炎的呋喃硫胺片,也应避免用治疗心脏病的乙胺碘呋酮片。因为这些药物与痢特灵可能出现交叉过敏。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个方面,发生过药物过敏的人,还要避免使用含有同一血清蛋白质制剂的药物。

    例如,人们不慎被铁锈制品割伤、刺伤皮肤后,为了预防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常常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针剂,虽然在注射前作了皮试,但还是不可避免有少数人使用后发生了对该针引起的药物过敏。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患者今后也不能使用狂犬病血清针剂,因为上述这两种药物中,都含有动物马的血清蛋白质,患者对此类药物所发生的过敏,多是对此类药物中的动物马血清蛋白质发生过敏。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个方面,发生过药物过敏的人,还要避免使用含有与首次过敏药物成分相同的复方制剂。

  • 那天,我因为身上出现了一些不明红疹,心里有些忐忑。心想,这可能是药物过敏的反应,于是决定在网上咨询一位医生。

    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通过手机APP,很快就找到了一位消化内科的医生。医生询问了我的症状,包括手上的红疹和脖子的不适,以及我的用药情况。

    医生非常耐心,他先是让我停用了之前开的易善复,然后询问了我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我回答没有,医生便告诉我,易善复很少会引起过敏反应。

    接下来,医生又问我是否有海鲜过敏,我表示自己正在控制饮食,海鲜并没有摄入。医生又提醒我,如果过敏反应持续或者加重,应该立即就医。

    虽然只是线上咨询,但医生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安心。他告诉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有需要,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现在回想起来,那位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在互联网医院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虽然只是短短的几次对话,但那份专业的精神,却让我印象深刻。

  •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射碘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甲亢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甲亢患者。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包括甲巯咪唑(他巴唑)和丙基硫氧嘧啶(丙嘧)。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情况进行调整,一般需要持续1-2年。药物治疗虽然安全有效,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粒细胞减少、药物过敏、肝功能受损等。

    放射碘治疗是一种破坏性的治疗方法,通过摄入放射性碘来破坏甲状腺组织。这种方法适用于甲状腺中度肿大或甲亢复发的患者,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放射碘治疗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手术治疗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明显、高度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或甲状腺肿大有压迫症状的患者。手术前需要将甲状腺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并口服复方碘溶液进行术前准备。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甲亢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等。此外,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甲亢是一种可治之症,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女性在用药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这一结论由市药监局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分析得出。数据显示,在发生不良反应的人群中,女性占比高达74%,男性占比仅为26%。中老年人群体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

    药监局指出,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其中约六成来自三级医疗机构。然而,许多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报告意识不强,报告数量不足。此外,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占比仅为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至90%。

    为了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本市将在今年开展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治疗药物安全性监测,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七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重点监测。

    2004年,我国共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8275份。分析发现,发生不良反应的人群年龄跨度较大,最小为1个月,最大为103岁,平均年龄为49.3岁。其中,50-52岁和68-73岁是两个药品不良反应的高发年龄段。

    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药品种类为化学药物,其中抗菌素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比最高,达42.4%。在抗菌素中,奎喏酮类和头孢类是主要的不良反应来源。中(成)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比为12.9%。

    在827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84.6%为轻度不良反应,6.9%为中度不良反应,2.4%为重度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是药品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占所有不良反应的49.8%,其他为药物引起的胃肠道疾病、肝胆系统损害和神经精神系统损害。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我的感冒似乎有些严重,连续吃了几天感冒药,症状却不见好转。突然,我发现头皮和四肢上出现了许多红疹,心里不禁有些担忧。于是,我决定尝试线上问诊,寻求医生的帮助。

    通过与医生的沟通,我了解到这些皮疹并非红斑狼疮,而是感冒药引起的药物过敏。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感冒药的服用情况和皮疹的具体情况,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虽然药物过敏的皮疹通常以前胸后背为主,但我的情况并不典型。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停用了所有的止咳消炎药,并开始服用开瑞坦过敏药。同时,医生还建议我外用派瑞松乳膏,每天两次。虽然治疗过程有些繁琐,但想到能够早日康复,我便坚定地按照医生的指导去做。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他不仅耐心倾听我的描述,还细致地为我分析病情,为我提供了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他还提醒我要注意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关怀。

    如今,我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红疹也渐渐消退。这段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捷。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还会继续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在需要时选择线上问诊,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是7月的某个午后,我感到了一阵突如其来的不适,仿佛是胃里的不适和一股低烧的侵袭。那天的傍晚,我躺在沙发上,体温攀升到了38.8度,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如此高的温度。我赶紧联系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并告诉我应该先服用美林退烧。

    第二天早上,我的体温奇迹般地降了下来,但到了下午,低烧又再次袭来。我再次联系了***医生,他耐心地指导我如何进行物理降温,并建议我尝试清热解毒的中药和止咳化痰的药物。

    然而,就在我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的时候,孩子却出现了过敏现象。他的眼皮和耳后起了荨麻疹,屁股眼也开始痒痒。我赶紧再次联系了***医生,他迅速给出了应对措施,并建议我尝试使用泰诺林代替美林。

    在***医生的全程指导下,我的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他不仅给予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给予了我极大的安慰和鼓励。他的耐心和专业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对互联网医院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不再需要为了看医生而四处奔波,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

  • 药物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一些人对某些药物过敏,使用这些药物后出现休克的反应。常见的容易引发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生物制品、酶类、右旋糖酐、含碘造影药、天花粉、维生素B1、普鲁卡因等。

    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症状,如呼吸障碍、微循环障碍、中枢系统缺氧、皮肤过敏等。呼吸障碍表现为胸闷、心悸、喉头堵塞感、呼吸困难、脸色涨红等;微循环障碍表现为脸色苍白、烦躁、怕冷、盗汗、血压下降等;中枢系统缺氧表现为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皮肤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等。如果患者情况严重,在出现休克后的十分钟内,可能会迅速死亡,因此,要尽一切可能避免药物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为了避免药物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在服用容易引发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前,要了解患者及有关家属的药物过敏史,并最好进行药物皮试。

    2. 对于过敏实验阳性者,要及时报告医师,并在床头卡、医嘱单、三测单、治疗卡及病历封面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挂醒目的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3. 发现药物错误或用药对象错误后,要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

    4.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要学会为患者抢救,首先使患者卧床,采取足高头低位,解开衣带,保温并保持安静;给患者吸氧,必要的时候要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或使用抗过敏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等)。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药物过敏性休克,建议患者了解自己的过敏史,并在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同时,医院和医生也要加强药物过敏性休克的识别和救治能力。

  • 药物的过敏反应对人体危害极大,且发生率高,轻则产生药疹,重则发生过敏性休克,稍有不慎,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具有抗菌作用强、耐β-内酰胺酶、临床疗效高、毒性较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临床。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头孢类药品使用的增多,其引起的过敏反应案例也逐渐增加。造成过敏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个体差异、药品理化特性及药品质量三个方面。

    首先,个体差异是导致过敏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患者本身属于过敏体质,比常人拥有更高的过敏率和更多的过敏原。过敏性体质与遗传性分泌型IgA缺乏有一定关系,如果胃肠道、呼吸道的外分泌液中分泌型IgA缺乏或减少,这些器官的粘膜就容易被各种微生物损坏。消化道粘膜通透性增加使未经消化或消化不全的食物蛋白等过敏原进入机体,从而引起各种过敏反应。

    其次,过敏体质、代谢紊乱与酶的缺乏有关。例如,副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大量的乙酰胆碱,如缺乏足够的胆碱酯酸,个体就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此外,过敏体质还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个体体内各种激素间的平衡失调都能导致机体反应性的改变。

    在临床应用中,滥用头孢抗生素现象也是造成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研究发现,过敏反应随环境及情绪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患者在虚弱、身体情况欠佳、饥饿、焦虑、紧张等情况下,都可能处于应激状态,而机体的应激状态易影响抗原的形成,从而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其次,药品理化特性也是导致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过敏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药物本身降解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被引入体内后,与体内大分子载体如蛋白质、多肽及多糖等发生不可逆结合,引起抗原-抗体反应,出现一系列过敏反应症状,从而致敏。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青霉素类药物在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因此,两类药物之间存在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第1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β-内酰胺酶较不稳定,致敏发生率较高,而第2、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而致敏发生率较低。

    最后,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决定过敏反应的关键质量因素即是高分子杂质。药品质量越高,杂质含量越低,过敏反应发生率越低。高分子杂质的来源主要为:药物本身降解和生产过程中产生。药品本身降解的速度与药物分子晶型(生产工艺决定)和存放条件有关,生产中产品的高分子杂质的多少与厂家的生产工艺先进性有关,厂家的生产工艺越先进,存放条件越好,药品中的杂质就越低,过敏反应发生率也就越低。

    近年来,由于头孢类抗生素应用广泛,临床治疗用药时剂量也越来越大。受市场规律的影响,各厂家生产的头孢产品也日益增加,产品质量也有所不同,杂质含量各异,这就造成同一种类不同批号的药物、同一种类不同厂家生产出的药品,有的易发生过敏,有的则不易发生。

    笔者曾在河北省医药公司查看了十几个厂家头孢唑林钠的药检单,发现杂质项数值相差很大,杂质含量最低的是华北制药的产品,为0.3%,杂质含量最高者为河南某厂产品,杂质含量为1.2%。

  • 药物的过敏反应对人体危害极大,发生率也较高,轻则产生药疹,重则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抗菌作用强、耐β-内酰胺酶、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随着头孢类药品使用的增多,其引起的过敏反应案例也逐渐增加。导致过敏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体差异、药品理化特性以及药品质量三个方面。

    个体差异

    有些患者本身属于过敏体质,比常人拥有更高的过敏率和更多的过敏原。过敏性体质与遗传性分泌型IgA缺乏有一定关系,如果胃肠道、呼吸道的外分泌液中分泌型IgA缺乏或减少,这些器官的粘膜就容易被各种微生物损坏,从而导致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还与代谢紊乱、酶的缺乏以及内分泌失调有关。例如,副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大量的乙酰胆碱,如缺乏足够的胆碱酯酸,个体就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此外,滥用头孢抗生素也是导致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过敏反应随环境及情绪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患者在虚弱、身体情况欠佳、饥饿、焦虑、紧张等情况下,都可能处于应激状态,而机体的应激状态易影响抗原的形成,从而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药品理化特性

    过敏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药物本身降解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被引入体内后,与体内大分子载体如蛋白质、多肽及多糖等发生不可逆结合,引起抗原-抗体反应,出现一系列过敏反应症状,从而致敏。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青霉素类药物在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因此,两类药物之间存在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第1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β-内酰胺酶较不稳定,致敏发生率较高,而第2、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而致敏发生率较低。

    药品质量

    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决定过敏反应的关键质量因素即是高分子杂质。药品质量越高,杂质含量越低,过敏反应发生率越低。高分子杂质的来源主要为:药物本身降解和生产过程中产生。药品本身降解的速度与药物分子晶型(生产工艺决定)和存放条件有关,生产中产品的高分子杂质的多少与厂家的生产工艺先进性有关,厂家的生产工艺越先进,存放条件越好,药品中的杂质就越低,过敏反应发生率也就越低。

    近年来,由于头孢类抗生素应用广泛,临床治疗用药时剂量也越来越大。受市场规律的影响,各厂家生产的头孢产品也日益增加,产品质量也有所不同,杂质含量各异,这就造成同一种类不同批号的药物、同一种类不同厂家生产出的药品,有的易发生过敏,有的则不易发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