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出血热死亡率高吗

出血热死亡率高吗
发表人:疾病解码者

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由汉坦病毒引起。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老鼠等啮齿动物传播给人类,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出血热的死亡率较高,约为20%至90%。目前,出血热尚无特效药,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为了降低出血热的死亡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监测疫情: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控制措施。同时,改进检测手段,提高出血热的确诊率。

2. 预防鼠疫:加强灭鼠工作,消灭传染源。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控制鼠类密度。

3. 疫苗接种: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出血热高发地区,接种疫苗的保护率可达95%。

4. 早期治疗:一旦出现出血热的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5.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老鼠等啮齿动物,减少感染风险。

总之,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死亡率较高。通过加强疫情监测、预防鼠疫、接种疫苗、早期治疗和日常保养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出血热的死亡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鼠疫疾病介绍: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又称鼠疫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属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主要传染源为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主要传播方式为“鼠-鼠蚤-人”。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凡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需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就地治疗,不宜转送。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家鼠基因组图谱的公布,为医疗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科学家们发现,家鼠与人类基因组的相似程度非常高,这为研究人类疾病和生理机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家鼠作为实验动物,在医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家鼠基因组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从而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例如,家鼠可以模拟人类的心脏病、癌症、艾滋病等疾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通过对家鼠基因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进而找到治疗这些疾病的新靶点。

    此外,家鼠基因组图谱的公布还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通过比较家鼠和人类的基因组,我们可以发现人类与祖先在基因上的差异,从而揭示人类进化的奥秘。

    在药物研发方面,家鼠基因组图谱的公布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家鼠基因组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从而筛选出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

    总之,家鼠基因组图谱的公布为医疗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有望推动医学领域的进步。

  • 我是一位来自安徽合肥市的普通患者,最近在家里被老鼠咬了,心里很担心,于是决定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我进入了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接诊医生非常友善地和我沟通,询问了咬伤的时间和情况。医生建议我打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因为伤口有出血,属于三级暴露。我又问到关于热血疫苗的问题,医生告诉我要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来决定是否需要打热血疫苗,并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我还咨询了关于破伤风疫苗的问题,医生告诉我伤口并不深也需要打,因为动物致伤伤口较深容易引起破伤风杆菌生长。关于狂犬病疫苗的问题,医生建议我听从当地医生的建议,因为老鼠低风险,如果当地最近没有出现狂犬病,可以不打。最后,感谢医生的耐心解答,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非常好。

  • 鼠疫,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古时候被称为‘黑死病’,是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由于其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被誉为“瘟疫之王”。鼠疫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鼠—蚤—人”的途径传播,即老鼠身上的跳蚤叮咬人类,导致人类感染鼠疫。肺鼠疫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鼠疫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腺鼠疫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化脓等;肺鼠疫主要表现为剧烈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败血症型鼠疫则表现为高热、寒战、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等症状。

    鼠疫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主要是通过涂片镜检和培养发现鼠疫杆菌;血清学检查则是通过检测血清中鼠疫杆菌的抗体水平。

    鼠疫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隔离治疗,患者需要被隔离在单独的病房中,防止病原体传播;二是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链霉素、多西环素等;三是对症支持治疗,如补液、镇痛、吸氧等;四是预防接种,如冻干鼠疫活菌苗等。

    预防鼠疫的关键在于做好个人卫生,避免接触老鼠、跳蚤等传播媒介;同时,要积极参与疫苗接种,提高自身免疫力。

  •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发布的数据,2015年10月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542178例,死亡1276人。甲类传染病中鼠疫和霍乱无发病和死亡报告,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白喉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外,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80296例,死亡1268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以及血吸虫病为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最多的五种疾病。丙类传染病发病261880例,死亡8人,其中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居发病数前三。

  • 近日,我国甘肃玉门市发生一例鼠疫病例,患者不幸于16日离世。为防止疫情扩散,当地政府迅速采取隔离措施,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鼠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虽然凶险,但通过早期诊断、隔离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本文将详细介绍鼠疫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相关治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鼠疫。

    一、鼠疫的病因和症状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叮咬传播。鼠疫可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性鼠疫和轻型鼠疫四种类型,其中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病情最为严重,死亡率高。

    鼠疫的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头痛、乏力、淋巴结肿大等。肺鼠疫患者还会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鼠疫的传播途径

    鼠疫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 跳蚤叮咬:跳蚤是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鼠疫杆菌可以通过跳蚤叮咬传播给人。
    • 直接接触:与患者密切接触,如触摸患者血液、痰液等,也可能感染鼠疫。
    • 空气传播:肺鼠疫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可将鼠疫杆菌传播到空气中,其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

    三、鼠疫的预防措施

    预防鼠疫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 灭鼠灭蚤:定期开展灭鼠灭蚤工作,减少跳蚤的滋生。
    • 个人防护:在疫区工作或生活时,应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 隔离治疗: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 疫苗接种:在疫区或前往疫区的人员,应接种鼠疫疫苗。

    四、鼠疫的治疗方法

    鼠疫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如链霉素、四环素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五、结语

    鼠疫虽然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大家应提高对鼠疫的认识,做好个人防护,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 近年来,我国鼠疫疫情呈现回升趋势,这可能与天气气候变化有关。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起勇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鼠疫疫情回升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鼠疫概述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啮齿类动物,如鼠类、旱獭等。鼠疫可通过跳蚤传播给人,引起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等不同类型。

    鼠疫疫情现状

    我国是鼠疫重度流行的国家,全国共有11类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19个省区。近年来,鼠疫疫情呈现回升趋势,主要发生在牧区和草原地区。

    鼠疫防控措施

    1. 加强鼠疫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2. 加强灭鼠灭蚤工作,降低鼠疫传播风险;3. 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4. 加强医疗救治,提高鼠疫治愈率。

    个人防护建议

    1. 尽量避免在鼠疫流行地区活动,尤其是草原和牧区;2. 避免接触鼠类及其尸体、排泄物等;3. 保持环境卫生,防止跳蚤滋生;4. 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 鼠疫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仍有发生。为了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本文将详细介绍鼠疫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传播。鼠疫主要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之间,如鼠类、旱獭等,当人类进入疫区或接触感染动物时,就可能感染鼠疫。

    二、鼠疫的症状表现

    鼠疫的症状多样,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腺鼠疫: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常见于腹股沟、腋下、颈部等部位。

    2. 肺鼠疫: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3. 败血症鼠疫: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高热、寒战、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

    三、鼠疫的治疗方法

    鼠疫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1. 抗生素治疗: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是治疗鼠疫的首选药物。

    2. 对症治疗: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支持治疗等。

    四、如何预防鼠疫?

    1. 避免进入鼠疫疫区。

    2. 加强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手套等。

    3. 接种鼠疫疫苗。

    4. 发现疑似鼠疫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

    五、总结

    鼠疫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只要我们加强预防措施,提高警惕,就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鼠疫的流行。

  • 2012年10月,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574,404例,死亡1,454人。其中,甲类传染病中鼠疫无发病、死亡报告,霍乱报告16例,无死亡。乙类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等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93,278例,死亡1,415人。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等病种发病281,110例,死亡39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6%。

  • 昨天晚上,我家的仓鼠咬了我一下,伤口有点小,流了点血。我立刻挤了挤血,然后用肥皂水清洗了一下,最后用碘伏消毒了伤口。

    今天早上我来到了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问诊。医生非常友善地询问了我的伤口情况,并很快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和诊断。

    医生告诉我,由于伤口很浅,仓鼠通常不携带狂犬病毒,所以不需要注射狂犬疫苗。我表达了担心,但医生再次确认了不需要注射任何疫苗。

    最后,医生提醒我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卫生,按时消毒就可以了。我感到放心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对治疗充满信心。

    感谢医生的建议和支持,我心情大好地结束了这次问诊。

  • 鼠疫,这一古老的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尽管现代医学已经能够有效控制鼠疫,但了解其传播途径、症状以及防控措施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肺鼠疫是鼠疫的一种严重类型,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了解肺鼠疫的传播途径、症状以及防控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肺鼠疫具有重要意义。

    一、肺鼠疫的传播途径

    肺鼠疫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 呼吸道传播:肺鼠疫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分泌物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 密切接触传播:与肺鼠疫患者密切接触,如照顾患者、共用餐具等,也可能感染病毒。
    • 动物传播:肺鼠疫病毒可以存在于啮齿动物和跳蚤等动物体内,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类。

    二、肺鼠疫的症状

    肺鼠疫的主要症状包括:

    • 高热、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 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 咯血、痰中带血等出血倾向。
    • 意识模糊、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三、肺鼠疫的防控措施

    预防肺鼠疫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和早期治疗。

    •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加强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
    • 隔离治疗:对确诊的肺鼠疫患者进行严格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肺鼠疫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防控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 灭鼠灭蚤:在鼠疫流行区域,加强灭鼠灭蚤工作,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四、总结

    了解肺鼠疫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防控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肺鼠疫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加强监测、隔离治疗、宣传教育以及灭鼠灭蚤等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肺鼠疫的传播,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