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突发性耳聋应该用什么药可改善

突发性耳聋应该用什么药可改善
发表人:医疗之窗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了解突发性耳聋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突发性耳聋的病因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复杂,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血管因素:血液循环障碍可能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引发突发性耳聋。

2. 神经因素:神经损伤或炎症可能导致内耳功能障碍,引发突发性耳聋。

3. 感染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内耳损伤,引发突发性耳聋。

4. 其他因素:噪声暴露、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也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

二、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

针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改善微循环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类药品。

2. 手术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血管重建手术、神经减压手术等。

3. 康复治疗:通过听力训练、语言训练等方法,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

三、突发性耳聋的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突发性耳聋,应采取以下措施:

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3.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4. 定期进行耳部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四、突发性耳聋的预后

突发性耳聋的预后与病因、病情程度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突发性聋疾病介绍: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耳科常见的急症,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我国的发病年龄中位数41岁。突聋为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听力下降。除了听力下降外,突聋通常还伴有耳鸣、耳闷、眩晕或头晕、听觉过敏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可以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会遗留有听力损伤、耳鸣等问题,所以一旦发病,要及时对症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突发性耳聋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患者常伴有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眩晕等症状。这种疾病的原因复杂,可能与内耳神经病变、供血障碍、病毒感染、着凉受寒、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针对突发性耳聋耳鸣,首先应明确病因,及时就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可选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等。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3. 物理治疗:如电针、超声波、磁疗等。

    4. 中医治疗:如针灸、推拿、中草药等。

    除了积极治疗外,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

    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3.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4. 避免接触噪音,保护听力。

    5. 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   头晕、耳鸣,看似普通的症状,却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信号。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近日接诊的多位患者,因忽视耳鸣症状,误诊为眩晕,最终确诊为突发性耳聋。

      52岁的刘阿姨因近期加班熬夜,出现头晕不适,误以为是颈椎问题,求助于中医骨伤科。然而,经过推拿、输液等治疗后,头晕症状并未缓解。在来到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后,医生发现刘阿姨除了头晕外,还存在耳鸣症状。经检查发现,刘阿姨左侧耳朵听力几乎丧失,而她自身并未察觉。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突聋或暴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通常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发生。早期表现为耳鸣、耳闷胀感、声音遥远等,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

      郭怡菁副主任医师表示,突发性耳聋与劳累、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等因素密切相关。长期处于压力过大和身心过度疲劳状态,会阻碍内耳血液供应,导致突发性耳聋。

      专家提醒,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切勿忽视。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治疗的治愈率较高,建议发现症状后一周内就诊。

      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等。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改善神经营养的药物、血管扩张剂等。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预防突发性耳聋,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听力问题。

  •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听力障碍,患者常常伴随头晕、头痛等症状。本文将探讨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包括血管疾病、病毒性感染和耳膜破损等,并介绍相应的治疗方法和生活护理建议。

    一、血管疾病:血管疾病是突发性耳聋的常见病因之一。血管阻塞可能导致耳蜗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听力下降。此外,病毒性迷路炎也可能导致血管炎症,影响听力。

    二、病毒性感染:病毒感染是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病毒性感染可能导致内耳感染,进而影响听力。

    三、耳膜破损:耳膜破损可能导致听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导致耳聋。耳膜破损的原因包括外伤、感染等。

    四、治疗方法: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药物治疗包括血管扩张剂、抗病毒药物等;手术治疗适用于耳膜破损等严重病例;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听力。

    五、生活护理:突发性耳聋患者应注意以下生活护理措施: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噪音;适当进行头部运动;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六、医院和科室:突发性耳聋患者应到耳鼻喉科就诊。耳鼻喉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约有3.6亿听力残疾人,其中我国听力残疾人数量超过2000万。听力障碍不仅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保护听力,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至关重要。

    年轻人的听力问题不容忽视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听力问题主要困扰老年人,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也面临着听力下降的风险。长时间使用耳机、接触噪音、压力大、睡眠不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因此,年轻人也要重视听力保护,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儿童听力问题需关注

    儿童时期是听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听力状况。感冒、鼻炎等疾病都可能导致中耳炎,进而影响听力。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擤鼻涕,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中耳炎。一旦发现孩子听力下降,要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预防听力障碍,从日常生活做起

    预防听力障碍,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以下是一些保护听力的建议:

    •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如工厂、工地、音乐会等。
    • 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宜过大,避免长时间佩戴。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听力问题。
    • 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影响听力。

    听力障碍的治疗与干预

    一旦出现听力障碍,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听力辅助设备等。对于听力障碍儿童,要尽早进行干预,以减少对言语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

    总之,保护听力,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关注听力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 随着科技的发展,MP3、手机等便携式音频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公交车上、地铁里,甚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人们戴着耳机,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然而,长时间佩戴耳机,尤其是音量过大,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研究表明,长时间戴耳机听歌,可能导致耳聋提前30年到来。医生建议,选择头戴式耳机,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要小。在听音乐时,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耳朵是人体重要的感知器官,也是较为脆弱的人体器官。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保护,耳朵也容易出现问题,如突发性耳聋、中耳炎等,影响正常生活。以下是一些常见耳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耵聍栓塞

    耵聍,俗称“耳屎”,是人体外耳道正常的分泌物,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的作用。分泌过多或排除受阻时,可能导致外耳道堵塞,影响声音传导。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耳道进水、不乱挖耳、定期清洁耳道。

    2.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神经性耳聋,可能与血管病变、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为单侧听力下降,伴有耳鸣、眩晕。预防措施包括: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紧张。

    3. 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感音神经性聋,是老年人致聋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延缓神经及微血管病变。

    4.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隔膜感。常见病因包括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鼻腔、鼻咽疾病,改善中耳通气。

    5.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导致传导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症状包括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逐渐下降等。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感冒及耳进水,减少急性发作;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清除中耳病灶,重建听力。

  • 耳朵是我们感知外界声音的重要器官,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噪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听力下降的问题。那么,听力下降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外耳道耵聍堵塞是导致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耵聍是耳道内的一种正常分泌物,它能够保护耳道不受外界灰尘和细菌的侵害。然而,当耵聍过多时,会堵塞外耳道,导致听力下降,并伴有耳鸣等症状。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清理耵聍或进行外耳道清洗来改善听力。

    其次,突发性耳聋也是一种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通常伴有耳鸣、头晕等症状。这种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尽早诊断和治疗,否则很难恢复。因此,当出现突发性听力下降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听力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此外,中耳炎也是导致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中耳炎是指中耳腔内的炎症,它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耳痛等症状。部分中耳炎并不会产生明显的耳痛,而是以耳闷塞感或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如果发现鼓膜充血、内陷或积液,应怀疑中耳炎的可能,并及时就医。

    对于听力下降的患者,除了及时治疗外,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首先,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以及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并保持良好的心态。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听轻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听力下降带来的困扰。

    总之,听力下降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了解听力下降的原因,及时治疗和保养,有助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健康。

  • 今天是一个普通的周二,早晨醒来,我感到有些不对劲。我的耳朵突然失去了听力,这让我非常害怕。我知道这可能是突聋,于是我立即联系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并详细询问了我的病史。我告诉他我之前有过耳鸣,而且最近新冠阳性,已经服用了阿兹夫定。医生建议我去做进一步的检查,并告诉我,虽然突聋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新冠感染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他告诉我,治疗突聋需要营养神经、扩血管、激素治疗,并且要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他还特别提醒我,前10天是关键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没有明显改善,预后可能会受到影响。虽然我对预后感到担忧,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安心。他告诉我,只要按照他的建议进行治疗,我仍然有恢复听力的希望。医生还提醒我,如果病情加重或有其他不适,要及时就诊。结束问诊后,我感到心里踏实了许多,我知道,只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我一定会好起来的。

  • 突发性耳聋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患者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出现听力下降和耳鸣症状。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突发性耳聋耳鸣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健措施。

    一、病因

    突发性耳聋耳鸣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2. 血液循环障碍: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3. 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 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

    5. 耳部外伤:如耳道异物、耳部手术等。

    二、症状

    突发性耳聋耳鸣的主要症状包括:

    1. 突发性听力下降:一侧或双侧听力突然下降,甚至完全失聪。

    2. 耳鸣:耳内有嗡嗡声、哨声等异常声音。

    3. 耳闷:感觉耳朵有堵塞感。

    4. 头晕、恶心、呕吐等。

    三、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如激素、抗病毒药物、血管扩张剂等。

    2. 保守治疗:如高压氧治疗、针灸、理疗等。

    3. 手术治疗:如耳蜗植入术等。

    四、日常保健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

    3. 注意耳部卫生,避免耳道感染。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五、就医指南

    如果您出现突发性耳聋耳鸣的症状,请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以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听力健康。然而,当听力下降的问题出现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听力下降的原因。听力下降可以分为传导性听力下降、神经性听力下降和混合性听力下降。传导性听力下降通常由外耳或中耳因素引起,如耳垢堵塞、中耳炎等,通过恰当的治疗,如耳道清理、抗炎药物等,有望改善或恢复。

    神经性听力下降则是由内耳或听觉神经损伤引起,如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患者可以通过激素冲击、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积极治疗,70%的人有望好转。而时间较长的神经性耳聋,则难以恢复。

    对于听力下降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通过听力辅助设备来改善生活质量。如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和原因,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来保护听力:

    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

    2.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 定期清理耳朵,避免耳垢堵塞。

    4.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5.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耳部感染。

    总之,听力下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关注自己的听力健康,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