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冬天如期而至,朋友圈被各种雪景霸屏了,接下来一场大的寒潮将席卷大江南北,气温骤降是各地即将发生的大概率事件。气象部门也预测,今年的冬天可能要比往年更加寒冷。而每年冬天,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都住院的人太多,人满为患,因为脑梗在冬季更容易发生,对于老年人本身有脑梗的,也容易复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大家都知道,脑梗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的“三高”特点,有报道显示,初次脑梗以后2年的复发率约为15%左右,5年以后脑梗复发率风险可达30%,而脑梗一旦复发则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甚至会因此而死亡,所以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是减少复发和降低患者死亡的重要手段。
而冬季特别是气温骤降时刻,老年人血管容易收缩,血压容易突然升高,诱发脑梗复发,那么如何在生活中预防脑梗复发呢?结合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联合发布了最新的脑梗二级预防临床指南,指南提出了关注以下5个方面,可预防80%的脑梗复发。
1. 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
高血压是脑梗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的指南指出,在发生过脑梗的患者中,被诊断有高血压病的高达70%。与此同时我国拥有高达3.25亿的高血压患者,但很遗憾我国高血压病的控制率甚至不到10%,所以这也是脑梗高复发率的一大原因,同时有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血压的下降特别是收缩压降低越多,脑梗复发的风险就越小,说明控制血压能够有效预防脑梗复发。冬季气温骤降,引发血压波动,这就需要老人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出门最好全副武装,手套帽子围巾都穿戴好,防治血压异常波动带来脑梗发作的风险。
2. 饮食上注意不要太重口味
冬季,人们喜欢吃一些重口味食物,来获得能量抵御寒冷,但现已证实,饮食习惯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而糖尿病、高血压又与脑梗的发病与复发密不可分,所以健康的饮食是预防脑梗复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美国最新的指南指出,健康饮食最主要的就是低盐饮食,另外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6g,如果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可进一步控制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天。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推荐蔬菜每天摄入300-500g,水果每天200-350g。
3. 规律运动
运动康复锻炼不仅可以使脑梗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还有助于预防脑梗的复发。美国的指南指出,建议脑梗患者每周至少4次1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当然,老人冬天外出运动,需要选择天气稍微暖和的时间段,避免出门受寒,同时结合个人身体体能情况,如果本身有心脏疾病的,最好选择散步等低强度锻炼方式。
4. 远离烟草
多个研究均表明,吸烟和被动吸烟都是脑梗发病与复发的危险因素。寒冬时节,室内往往门窗关闭,处于封闭空间,吸烟后有害物质会长期留在室内,对人体危害更大,所以,脑梗患者不仅自己要戒烟,身边的亲人最好也不要吸烟,避免二手烟的危害。
5. 保持健康体重
超重和肥胖会带来血压、血糖、血脂以及尿酸等多种指标的升高,同样地这些指标升高也会诱发脑梗发作或复发,因此,控制体重有助于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及尿酸等指标,也能够有效预防脑梗复发。
当然,冬季预防脑梗复发,除了上述的五大问题最值得关注之外,其实还有血糖、血脂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是同样需要关注的,比如很多脑梗患者往往伴发糖尿病,如果血糖过高,也非常容易导致脑梗病情进展,因此控制血糖达标,也非常重要。只要做到以上五点,可以说八成的脑梗复发都可以预防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脑雾是一种大脑暂时退化的状态,使人难以专注又容易忘东忘西,改善脑雾的状况也能降低失智的风险。出现脑雾的状况时,除了好好休息,静心冥想,也可以透过健康的食物来帮助大脑。
1. 绿色蔬菜
自由基对于大脑的伤害通常不以疼痛表现,而是从功能退化、忘东忘西开始。绿色蔬菜富含抗氧化物质,也富含许多营养素,像是维生素K、维生素A、叶黄素、叶酸、β 胡萝卜素,这些对大脑都很有益。绿色蔬菜有羽衣甘蓝、菠菜、芥蓝、青花椰菜、地瓜叶、空心菜、韭菜、油菜、青江菜、茼蒿菜、绿芦笋等。
2.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Omega-3的鱼类也是受人推崇的营养饮食法——地中海饮食里不可或缺的要角。
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防止导致大脑失智的毒性蛋白沉淀,补充好的油脂保护脑细胞,防止发炎,降低阿兹海默症的罹患率。富含DHA与EPA的鱼类有以下几种,鲭鱼、鳟鱼、鲈鱼、秋刀鱼、沙丁鱼、鲔鱼、竹䇲鱼、鲑鱼。
3. 酌量摄取茶与咖啡因
咖啡因可以舒缓困倦,提振精神,醒脑,产生幸福感,使人有活力,同时也具提升大脑认知功能与注意力的作用。但若摄取过量会使人不适,干扰睡眠影响生理时钟运作、或产生咖啡因依赖。卫福部建议每人每日咖啡因摄取量最好不要超过300毫克。
4. 核桃坚果类
核桃是最好的植物性Omega-3脂肪酸来源之一 ,若不能食用深海鱼类可以核桃替代。核桃丰富的植物性Omega-3脂肪酸也能为大脑带来保护与抗发炎。而有益大脑健康坚果还有花生、杏仁、开心果、腰果、夏威夷坚果等,内含抗发炎与抗氧化物质,包括多酚类,黄酮类与氨基酸。但小小的坚果热量含量却不少,建议每日吃一把就好,不然容易导致肥胖。
5. 莓果类
莓果类包含的成员众多,像是,草莓、蔓越莓、覆盆子、蓝莓、黑莓、红醋栗、黑醋栗等等。莓果富含类黄酮,能保护大脑功能运作,证实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退化。其中最受医师推荐的为蓝莓。
以上五种食物可以预防健忘的发生,通过给大脑补充营养来缓解用脑过度,但随着年龄增大,中老年人逐渐出现健忘的症状,出现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
很多人对中风十分畏惧,因为这在中老年群体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一旦患上,下半辈子可能就只能依靠家人了。许多中风患者都瘫痪在床,大小便都需要照顾,这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不敢想象的,然而世上每天都有人突发脑中风,每一秒都有家庭背负起重担。
其实许多中老年人也很担心这种疾病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但是他们也不了解中风的前兆和预防措施,往往会错过最佳防病时机。
55岁是人生的一个大坎,也是多种疾病的“爆发期”,中风也多在这个年龄段发生,所以中老年朋友一定要把好这道“疾病关”。
5 5岁后,不想中风“登门造访”,这4个日常行为,早改早受益
烟酒无度
我国有抽烟饮酒习惯的人数不甚数,很多人都觉得这种习惯无伤大雅,只要不在公共场所抽烟,喝完酒不耍酒疯,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他们对自己的健康不甚在意,总觉得只要不影响他人,就没什么问题。然而,烟酒其实是诱发中风的“祸根”,这两个习惯让我们的血管变脆、变窄、血压升高,增加患中风的风险。
久坐不动
相信很多上班族都很无奈,每天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的生活日复一日,有的人一开始不习惯,但工作久了,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其实久坐不动对身体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它不仅会损伤我们的腰椎,还会造成腰腹部赘肉,升高体脂,影响血液循环,堵塞血管,最终诱发中风。
长期熬夜
有时候,我们确实不能避免熬夜,因为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预料之外的事,需要我们及时处理。但偶尔熬夜和长期熬夜是不一样的,偶尔熬夜可能只会导致精神第二天精神状态不好,但经常晚睡的话,则会危害健康,降低免疫力,损伤血管,加速血管老化。
爱吃高盐食物
其实我国很多地区的饮食习惯并不健康,有的地方甚至以腌制食物为生,不仅拿去售卖,自己家也每天都吃。其实食用盐的问世,确实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饮食水平,但很多人所习惯的高盐分饮食,却会给身体带来不小的负担,导致血压不稳定,血液黏稠,甚至诱发中风。
中老年人群预防中风,要坚持“三控”
控血压
有些人平时会定期检查身体,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时间和机会,所以在家里准备血压测量仪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情况下,常备测血压的仪器可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中老年人群平时要坚持按时测血压,饮食上也要注意控制,血压稳定了,疾病就无处遁形。
控体重
很多中老年人群之所以容易患病,其实就是因为体重超标了,国人对于体重管理还没有那么强的意识,但体重和寿命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密切,如果不想疾病缠身,最好早点控制体重,如果超重的话,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尽量使体重回落到正常标准。
控情绪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却越来越孤独,加上人际关系的疏远,很多人都形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对于自己不满意的事,经常会大吵大闹,不懂得控制脾气。其实情绪波动对我们的血压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发火、暴怒、兴奋这种情绪,希望大家能学会自我调节,切莫激动。
总结:中风确实让很多中老年人感到担忧,但这种担忧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改掉不良习惯,增强体质,中风也会自动远离你。
春季疾病频发,流行病毒肆虐。冬春交替时节,新冠疫情尚未退场,多地报道甲型流感病毒、诺如病毒感染病例高发。
银发族身体机能退化,多数有基础病,面对猖獗的疾病,如何提高抗病能力?
勤洗手
即使居家也要保持勤洗手的习惯,这是减少疾病传播最好的方法之一。但洗手这件简单的小事你真的做好了吗?
洗手场景:
准备食物和进食前、照顾卧床的虚弱老人前、接触幼儿前、取快递或外卖后、外出进入公共场所后、接触宠物或处理其粪便后、处理垃圾或如厕后、打喷嚏擦鼻涕后。
● 如何洗手?
先用流水打湿双手,充分涂抹肥皂;再用力搓洗包括手背手腕、指尖、指甲缝隙等处至少20秒;最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使用干净毛巾擦干或风干。
洗手小知识
1. 冷水、温水和热水洗手后,手上残留的细菌数量并无显著差异;
2. 与普通肥皂相比,抗菌洗手液的主要杀菌成分三氯生,并不会让手上残留的细菌更少,反而可能提高细菌抗药性;
3. 洗手后未擦干的湿手更易沾染细菌,洗手后尽量让手变干燥,减少手上细菌残留;
4. 如果没有肥皂和水,含酒精60%以上的免洗洗手液是可选择的替代方法。
常通风
在阳光明媚,温度上升,外部空气质量良好的白天,建议老人们多开窗透气,加强室内外空气流动。
打开窗户通风的标准时长和频率为5~10分钟/小时,最好打开两个相互对角的窗户,更利于形成有效对流通风的空气通道。
空气倾向于从小间隙进入房间,从大间隙离开房间。因此,开窗的面积并不一定越大越好,正确的做法是给予空气流入较小的入口和较大的出口。
如果房间只有一扇窗户,可以打开房门的同时在窗口放置风扇,风扇面对打开的窗户运转,则形成新鲜空气从房门进入房间,并从窗口排出房间的流动通道。
厨房的抽风扇的作用不仅仅可以抽出厨房的空气,打开离厨房最远的窗户,可以使整个房间有效通风。
家中常备药品
居家的老年人,平时慢病所需要的药物尽量备足备齐。
● 患心血管疾病
对于身患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降压药、降脂药、抗凝药都是常用药;血压计学会在家规律使用,高血压的老人坚持每天至少早晚两次,测量血压并记录。
● 患糖尿病
对于身患糖尿病的老人,口服的降糖药和家用的长效、短效胰岛素都需要备齐,遵医嘱并结合自身进食习惯进行服药或者注射。
血糖仪学会在家规律使用,尤其是血糖控制不良,或者近期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的老人,坚持测量空腹,饭后或睡前的血糖。
糖尿病的老年人需警惕低血糖事件,常备糖果或者糖水以能够及时恢复血糖。
● 呼吸系统疾病
对于存在老慢支、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止咳化痰的药物是常备药,居家避免受凉感冒,是避免疾病发生恶化的重要环节。
家中可常备指脉氧夹以能迅速判断病情进展,家用制氧仪适合于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差的老人出院后继续在家氧疗。
保持愉悦放轻松
情绪和身体健康状态具有密切联系,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通过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多方面影响着生理状态。
研究显示:
1. 保持心情愉悦与长寿事件的发生有关;
2. 情绪不良的老人,更倾向于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甚至痴呆;
3. 存在正面情绪的人群具有更强的免疫能力;
4. 暴躁易怒、焦虑烦躁的性格人群更容易罹患高血压、胃溃疡和一些包括湿疹、脱发等在内的皮肤病,多种肿瘤的发生被证实与早期长期不良情绪相关。
戴口罩
即使在新冠疫情缓解,发病率已经大幅下降的时候,老年人外出依旧需要保持戴口罩的习惯。佩戴口罩是预防由飞沫传播的各种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1. 需要选择合适尺码的外科口罩;
2. 对于有呼吸困难的老人不建议戴口罩;
3. 佩戴口罩前需洗手,摘除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丢弃在有盖垃圾桶内,并及时洗手;
4. 口罩应紧贴面部,金属条沿鼻梁压紧,并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5. 及时更换口罩,不可重复使用,如使用中有破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宜保暖
春暖乍寒时,老人外出一定要注意保暖,根据活动地点,阳光照射程度和自身活动量等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但也不必像寒冬一样穿得过多,以免出汗后受凉。
防跌倒
由于视力下降,身体活动度、敏捷度下降,老人跌倒的发生率很高。外加骨质疏松的问题,跌倒后易骨折,并进一步导致长期卧床、继发褥疮、肺部感染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防止老人跌倒是保证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由于阴雨天光线差,地面湿滑,避免老人在阴雨天出门。
尤其春天到来,花朵盛开,有的老人为了赏花拍照留念,会前往地面凹凸不平、土壤松软的区域活动,这些都是容易发生跌倒的危险区域。
建议外出时,选择鞋底摩擦力强的鞋子,必要时由家属陪同活动。
不聚集
人多的场所往往拥挤不堪,老人行动不便,并且聚集的场所空气质量差,容易感染飞沫传播的呼吸道疾病。
因此不建议老人前往人群密集的区域活动,如:密闭的麻将馆、茶馆;高峰期搭乘公交、地铁;有特殊活动或者节日时,前往商圈步行街等。
有医有靠
对于子女来说,家有老人需要明确老人家中所处的社区医院的位置、基本职能,以及对口的大型医院及转诊机制。
社区医院对于老人的慢病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对于高血压疾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骨质疏松及阿尔兹海默症等,社区医院能够:
营养跟上
老人营养不良十分常见,这和老人消化和代谢能力变差,营养摄取不足,牙齿退化导致进食食物单一,味觉减退食欲变差等都有关系。
老人营养不良是肌少、衰弱、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使老人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更易感,或者在其它疾病的病程中打击更大,痊愈缓慢。
根据营养调查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群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主要为钙、镁、锌、维生素E、维生素D,建议在膳食或者营养补充剂中重点补充。
保证优质蛋白摄取,高血压老人减少钠盐摄入,包括减少腌制品和复杂调味料使用;糖尿病老人严格遵循医嘱,减少碳水摄入比例。
衰老不是突然到来的产物,它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日积月累后出现的变化,是时光给我们留下的印痕,它同时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世间那个人不爱美,而苍老确实我们外貌的最大仇敌,但同时也是我们无法战胜的存在,因为它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是拒绝不了的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前预知它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让自己能留住青春的尾巴,缓解衰老的到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警惕着我们身体的变化,让我们可以及时的做好防备。
身体衰老开始衰老时,会出现这几种变化
身材变胖,走样
我们都知道,肥胖是爱美人的天敌之一,所谓的一胖毁所有,不是说着玩的,所以在平时我们一定要做好对身材的控制。
但是当人年纪大了后,身体中的激素就会开始减低,身体代谢情况也会减慢,堆积的脂肪就会慢慢变多,身体自然也就会慢慢肥胖起来了。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雌激素的存在是及其重要的,若是激素出现下降的情况,身体存储脂肪的方式就会发生改变,脂肪会慢慢的在腹部堆积,这也是为何很多人都是肚子大,腿细的原因。所以,若你发现你肚子慢慢胖起来,其他的部位变化不明显的话,最好快点做好准备,预防衰老。
脾气变差
无论男女,在年纪大了后,身体器官机能就会开始下降,体内的激素也同样如此,男性的激素通常会在18岁成年后达到最高,然后慢慢下降,而激素的变化也是影响情绪的因素之一,很容易让人出现暴躁,烦躁的请款,而当人到了50后,激素水平下降的就会越加明显,这个时候就要开始补充激素了,最好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好调整,要知道负面的情绪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可以试一试深呼吸的方法来调整心情。
老年斑
但人逐渐步入衰老的时候,身体也会长出斑来,这种斑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斑。衰老的到来,会让我们的代谢减弱,抗氧化的能力也会减低,身体内的脂肪也变得很容易被氧化,变成了脂质氧化物。经常被太阳照射的人,身体更容易有老年斑的存在,这种斑还被称为太阳斑,会出现在经常被太阳晒的部位,比如:手,胳膊,脸等地方,所以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好防晒措施,这样才能减缓衰老的到来。
衰老的存在是无法抵抗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减轻它对我们的影响,缓解它的到来,你应该也看到过很多年纪明明很大了,身材却还是很好,不走样,皱纹也少的人,且最明显的就是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明星们,他们有的根本都看不出来本来的年纪,这是因为他们保养得当,所以想要抗衰老,第一步就要学会爱护自己。
高血压一直是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血压一高,头晕、心慌是小事,各种并发症才是他们最畏惧的。然而,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加上血管老化,让老年人的血压居高不下,这种状态到了秋冬季节,表现得尤为明显!
天气渐渐凉了,如果大家有每天监测血压的习惯,就会发现这个季节血压水平比起以往,有了上涨的趋势。其实高血压的高发时节也就是秋冬季节,外界的低温也会给血管带来压力,导致血压升高。所以在降温的时候,老年人应该更加重视血压的异常波动,谨防血压飙升。
高血压为什么容易找上我们?
遗传因素
其实超过一半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因为遗传因素而陷入“困境”的,如果你家里有人患有高血压,那么你出现高血压的几率也会比普通人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你需要更加重视预防高血压,避免高血压找上门。
饮食因素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都好了,在“吃”的方面几乎不用发愁,很多人为了品尝美食,早已放弃了“减肥计划”,面对诱人的食物,多数人的选择都是饱餐一顿。“不辜负”美食的想法,确实没什么值得诟病的,但是,不控制热量摄入,经常吃一些高脂肪、高糖分、高盐分的食物,也是高血压频发的重要原因。
情绪因素
虽然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但也意味着工作压力大了,很多朋友都需要长期加班、熬夜,为工作、生活烦恼,其实这些精神压力也是能“压垮”一个人的,长期处于这种生活状态下,人的神经也会过度紧张,心情压抑,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长期吸烟饮酒
可能大家觉得烟和酒都是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但你知道它们对我们的身体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吗?烟酒无度,我们的血管也会受到刺激,血管的压力大了,老化的速度加快了,心血管疾病说来就来。
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几种原因以外,体重超标、体脂过高,血糖偏高,胆固醇偏高等问题都可能诱发高血压,如果你有这些困扰,也需要注意一下。
血压升高在很多朋友心里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只有患者自己才知道,每一次血压波动,都让人胆战心惊。所以,稳定血压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如何稳定血压?
口服降压药
相信很多高血压患者身边都会随时准备这降压药,这种药物在关键时刻,就是“救命良药”。如果发生了紧急情况,降压药就是高血压患者最需要的。其实,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都是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只能依靠药物和个人的良好习惯进行改善,稳定血压。
而高血压之所以在很多人眼里都不是事儿,就是因为在血压控制得很好的时候,高血压患者跟正常人无异。但是,一旦忘记服药,或者血压飙升,随时都可能出现脑梗、心梗等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切不可盲目停药。
注意保暖
到了秋冬季节,早晚温差大,这个时候也是高血压的频发时期,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在这段时间做好保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血压的稳定以及身体的健康。在出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添衣防寒,避免受冻。
饮食要清淡
可能我们在饮食上已经习惯了重口味食物,但为了预防高血压,这种习惯也是时候该改变了。高盐、高油、高脂是血压升高的“助力”,为了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无论面前的食物多么诱人,你需要考虑的只有稳定血压的问题。
定期复查,每日监测血压
除了日常饮食习惯的调整以外,每天监测血压和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也是高血压患者必须坚持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及时调整,与医生沟通。当然,即便是没有高血压的症状,为了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也建议大家养成监测血压的习惯,能帮我们更好地预防高血压。
总结: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随时备上降压药是最不能遗漏的一点,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多出去散散心,不要长时间处于悲伤、抑郁、愤怒的情绪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抵御疾病的关键。
气温突降,寒潮来袭,秋冬时分往往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节。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和外周血管系统疾病的一类统称,常指的急病/危病包括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脑梗塞、脑出血等。
由于寒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人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上升,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靶器官供血不足,同时秋冬季节呼吸带走大量水分,导致血液粘稠,易形成血栓。
另外,秋冬「养膘」,寒潮下户外活动量下降的同时,人们的饮食习惯倾向于嗜盐嗜辣,易导致体液潴留、血脂、尿酸等水平增高,形成代谢不平衡状态——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元凶。
高血压
血压控制不良是心血管疾病的明确危险因素,高血压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平滑肌收缩功能障碍,动脉弹性下降,血栓或粥样斑块形成。
寒潮来袭之时,血管收缩,让原先存在斑块或狭窄的部分易梗塞,梗塞部位出现在冠脉即形成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梗,若出现在脑血管则形成脑梗塞。
血压大幅波动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发生在心胸大血管则形成动脉夹层状态或动脉瘤破裂,发生在脑部血管则成为脑出血,都对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中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中老年人群血管条件差,动脉弹性低,血压调控能力不足,受寒冷刺激后血管反应性收缩,易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塞、脑出血等急危重症。
除此之外,中老年人群抵抗力较弱,气温骤降更易感冒,严重者易发展为肺炎,对于心肺功能造成极大负担,如有心功能不全者在此时更容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糖尿病病人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冬季高于夏季,具有季节性变化周期特点,且血糖水平与月气温呈负相关,即气温越低,血糖水平越高。
这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
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在冬天更难以被控制,而血糖控制不良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
血脂异常者
和血糖类似,血脂水平也存在季节性波动。
尤其是在白天温度和日照时间在不同季节中有明显变化的地区中,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存在周期性改变,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秋冬季较高,高密度脂蛋白则较低。
这种变化甚至不能被他汀类药物治疗改变,这可能因为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在温度较低时活性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生成减少,胆固醇水平随之上升,随着血脂水平升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也随之升高。
密切监测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史、代谢综合征及其它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由于血压、血糖、血脂的季节波动特点,在秋冬时节更应该密切监测这一系列指标的水平。
尤其居家备好血压计、血糖仪,根据实际情况在医嘱下调整相应用药,以严格控制在标准水平。
注意保暖
其实不仅仅是保暖,准确说来是避免外周温度骤然变化对机体造成刺激。有的人有冬泳的习惯,但对于没有这种习惯和训练经历的人群,不建议贸然尝试,即使是有相应经历的专业人士,也要量力而行,做好热身。
注意保暖也是避免感冒的主要手段,而感冒往往是一系列慢性或尚平稳的心血管疾病急发的重要诱因。
有的人有冬季泡脚的习惯,烫烫的水睡前泡上一桶能有助安眠,但对于中老年人群和糖尿病人群,神经对温度的感知减弱,一定不能水温过热导致烫伤。
或者在洗澡过后,从热气腾腾的浴室出来被冷风一吹,血管扩张状态骤然紧缩,也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场景,也可能会诱发一系列心律失常,所以一定要在冷热交替的场景转换之间做好保暖防风措施。
饮食贴士
秋冬季节出汗较少,不容易感知口渴,一定要注意补水,防止体液浓缩,血液变粘稠,降低血管堵塞风险。
另外,肥胖、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患者一定要避免「秋冬进补」——那暖暖的羊肉汤锅敞怀一吃,血糖、血脂、尿酸水平都往上蠢蠢欲动。
另外冬季腌肉腊货轮番上场,也谨记不可多食含盐量极高,否则容易导致体液中水钠潴留,造成血压升高、心功能失衡。
那么,为了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能补充哪些营养素呢?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膳食中适当增加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是被《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所推荐的。
含有较多ω−3脂肪酸的油脂包括:鱼油、海藻油、鸡蛋黄油、磷虾油、沙棘果油、亚麻籽油、核桃油、奇亚籽油、南美印加果油、大麻籽油等,例如每周食用1-2次富含鱼油的非油炸海产品等。
● 叶酸
叶酸与心血管事件的关联已被证实。
补充叶酸或者联合补充叶酸能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抗氧化应激作用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途径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补充叶酸既可以通过食物中获取(动物肝,肾,蛋,鱼,豆类,绿叶蔬菜及坚果类),也可以适量增补叶酸补充剂等。
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衰退,现有的研究已经确认一些可以延缓大脑衰老的因素,其中脑力锻炼、体力活动、多吃抗氧化食物、积极的社交活动是减缓大脑记忆力衰退的有效武器。
经常用脑,可以让大脑衰老的慢一些
研究表明,勤于思考的人的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从而保养了脑细胞,使大脑不过早衰老。科学家还发现,脑子活动时总是把较多的葡萄糖送到脑中最需要的地方。在安静时,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脑内葡萄糖利用率较低,但用起闹来,脑最活跃的地方所得到的葡萄糖并不低于年青人。所以经常用脑还可以促进脑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常读书延缓大脑衰老
读书对大脑的刺激会促使神经突出变丰富,延缓衰老进程。常读书的人具有较高认知储备,大脑衰老时能发挥缓冲作用,减缓衰老速度,使大脑更能抵抗痴呆症等疾病。
运动提高大脑认知能力,降低痴呆风险
有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50岁以后如果很少锻炼或者不锻炼的话,5年内大脑老化程度等于10年,而如果进行中等到高强度锻炼的话,则可以减缓大脑老化10年。其中,有氧运动能有效促进大脑释放神经营养因子,提高人们认知能力,减低抑郁水平、中风风险和减轻老年痴呆症状。运动时肌肉细胞还会释放鸢尾素,鸢尾素不仅能促进脂肪分解,帮助人们达到减肥的目的,鸢尾素还可以进入大脑,促进大脑中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提高大脑认知能力,降低痴呆风险。
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多吃深色蔬菜、优质蛋白质食物
每天吃至少一份绿叶蔬菜的老年人,认知能力的下降速度比很少或从未吃这些蔬菜的人慢。绿叶蔬菜包括:如卷心菜、菠菜、小油菜、生菜、芹菜、韭菜、菜心、西兰花等,而且,绿叶蔬菜摄入量越高,衰老速度显著地慢,摄入量最高的相当于年轻了11岁。使劲吃菜吧,每天吃半斤以上绿叶蔬菜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什么负担。
延缓大脑衰老可多吃一些富含生物类黄酮、花青素、胡萝卜素等抗氧化、抗衰老的食物,例如适量喝绿茶、紫色蔬果、橘红色蔬果、原味坚果等,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
另外,还要适量摄入一些动物性食物,如鱼虾肉蛋奶等,尤其富含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富含胆碱的蛋黄等,都有利于补充大脑所需营养。注意低温烹调,可清蒸、炖煮等,不要油炸。
积极的参与社交活动
积极的社交活动也能起到较少衰老对认知能力的影响,也就是说,社交技能越好,越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积极社交的老人,他们认知衰退速度比不经常社交的人要慢 70% 。
大脑老化并不是等到老年的时候才开始的,而是至少从中年就开始了,因此预防和延缓大脑老化要尽早着手。
心脏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有一颗健康的心脏,是最幸运的事情之一,这世上有很多人,一直生活在心脏病的阴影之下,尤其是家里有遗传病史的,更是压力重重,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心脏病就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占据我们的生活。
心脏病之所以被大家当作洪水猛兽,是因为我们全身各个器官都需要心脏这个“水泵”带来血液和营养,才能正常运转,当心脏出现问题的时候,所有器官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心脏本身也会出现心衰、心梗等症状,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这也是人们畏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体内的各个器官都会老化,包括心脏,心脏病也“蹲守”在我们身边,随时准备进攻。所以老年人往往更容易成为心脏病的“重点关注”对象,而他们在面对心脏病的时候,也更无能为力。
心衰的5个信号,若你有所了解,或许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
信号一:胸闷,经常觉得呼吸不畅,喘不过来气;
信号二:头晕头痛,头昏脑涨;
信号三:频频出汗,在温度适宜的时候也会冒一身汗;
信号四:身体疲乏,没什么力气,精神状态不佳;
信号五:活动耐力减低,动不动就需要休息。
心衰在中老年人身上更加普遍,而它的病因也很简单,心力衰竭,往往跟高血压、心梗、冠心病、肺动脉瓣狭窄、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有关,但是,心理上的一些情绪因素也会造成心衰,如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劳累过度等,这都是心衰的病因。
对于老年人来说,想要预防心衰,还需要做到以下4点:
药物治疗
心脏病患者是需要随身带药的,因为我们无法预判心脏病什么时候会发作,所以随时准备好服用药物才是最保险的举措。同时,心衰患者平时也可以服用一些有扩张血管作用的利尿剂来减轻心脏的压力,但不论是哪种药物,都需要在询问医生之后再服用,切不可盲目吃药或随意增减药量。
清淡饮食,控制摄入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吃一些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是最合理的,但是有些老人平时就爱吃一些油腻、重口味的食物,其实这种习惯就是对心脏的不负责。想要维持心脏健康,饮食上就要注意多吃蔬果,摄入优质蛋白,低糖、低脂、低盐。
平时多休息
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都会增加心衰的发作风险,可能我们现在还意识不到劳累过度的危害性,但当心衰发生时,后悔就来不及了。注意休息,适当锻炼,是老年人应该养成的生活习惯,虽然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参与、帮忙,但到了这个年纪,尽量不要让自己太过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才是对心脏负责的表现。
定期复查
不论病情是否稳定,都不能放松警惕,定期复查是我们预防心衰,及时发现异常的重要方式,如果大家不在意的话,那么一旦病情发生变化,再治疗可能就晚了。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按时服药、调整作息之外,也要重视定期复查的意义,这样才能让医生根据我们目前的情况,给出合适的建议。
总结:心衰最容易“找上”老年人,因为他们的心脏是最容易“攻击”的,如果想要心脏健康、强壮,在生活中就必须坚持良好的习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定期体检,是我们预防疾病最基础的做法,希望你别嫌麻烦。
相信大家都知道免疫力的重要性,作为人体的防御系统,免疫力有着抵御外来细菌、病毒的功能,保护人体不受伤害,是免疫系统的主要任务。我们所羡慕的不容易生病的人,往往都有着强大的免疫系统,免疫力越强,预防疾病的能力就越强。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就是各种疾病、病毒、细菌入侵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我们自身的防御机制是无法抵挡得住病菌的攻击的,很容易被疾病击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免疫力也是呈下降趋势的,因为各个器官都逐渐老化,各个功能也不如从前,导致人体的防御机制越来越差。
但我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也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免疫力越来越弱,不妨好好反思一下,身上有什么不良习惯。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或许跟4种行为有关
睡眠不足
虽然有些朋友觉得睡眠时间长短跟人体健康没什么关系,一个人每天需要睡多久,跟他的体力恢复情况有关,但研究发现,睡眠时间经常低于4小时的人,体内对抗病菌的抗体就会直线下降,相比于每天睡8小时左右的朋友来说,他们更容易生病,而且生病后恢复期更长。
很多老年人普遍都有睡眠不足的问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激素紊乱,神经衰弱,导致失眠越来越频繁出现。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轻视失眠问题,要及时找到解决办法,以免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给疾病可乘之机。
不注意个人卫生
虽然我们经常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但很多老年人却经常因为节俭、对过去习惯的依赖等原因,没有做到勤洗澡、勤换衣服、饮食卫生等。在很多老年人心里,水是非常宝贵的,即使不需要他们付水费,他们也不舍得“浪费”一点水,经常用洗过蔬菜、米的水洗手,也不舍得用洗衣机洗衣服。
其实个人卫生跟免疫力强弱也有很大关系,不注意个人卫生的人,不经意间也给病毒留下了滋生和传播的机会。不吃剩饭剩菜、用清水洗手、口罩不重复使用、勤换衣物等习惯,都能极大地减少我们与病菌接触的机会。
经常抽烟喝酒
很多老年人都有抽烟喝酒的爱好,对于他们来说,喝酒和抽烟是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事,不是那么容易戒掉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烟龄、酒龄的增长,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中的乙醇,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也会更加直接,长期抽烟喝酒,会增加肺脏病变、肠胃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上了年纪以后,我们最大的任务就是守住健康,虽然很多不良习惯都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但为了降低生病的风险,避免人体免疫力下降,我们还是要做到戒烟限酒,别拿生命开玩笑。
不良情绪多
人老了以后,空闲的时间变多了,人也就更容易瞎想了。很多老年人平时也不爱出门,经常一个人待在自己的屋子里,也不爱与人交流,这些习惯都会让老年人变得越来越孤僻,心里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人的年龄虽然在增长,但心态却可以保持年轻,希望大家都能学会坦然面对衰老,拥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总是陷入不良情绪当中。
总结: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健康,但健康其实一直都在离我们不远处,只要大家多改掉几个不良习惯,少做几件伤身事,积极提高身体免疫力,健康也会主动靠近。
生老病死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人上了年纪之后,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机能开始衰退,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恣意放纵,特别是到了六十岁以上,就算得上逐渐步入老年生活。
当然,我们说生理年龄固然无法改变,但心态依然可以年轻,我们可以改变心态,让自己处于年轻状态。
平时生活饮食都要注意日常的保养。那么对于六十岁到八十岁的老年人,想要享受一个舒适健康的晚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六十到八十岁的老年人,应注意哪些问题?
年龄大了,身体各项功能都会逐渐减弱,就像一个机器使用过久之后如果不注意日常的保养就很容易出现坏损,甚至影响正常运转。老年人也是一样,在这些方面都要注意:
1)心情和睡眠很重要
虽然年龄逐渐增加,但需要注意,心态可以依然年轻,老年人首先心态上不要老,让自己处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激情中,让乐观成为生活中的主题,热爱生活,多做些自己喜欢的、对自己身心有帮助的事情。
2015年WHO在《关于老龄化和健康全球报告》中将健康老龄化定义为“发展和维护老年人健康生活所需的功能发挥的过程”。健康老龄化除了营养平衡和躯体运动,社会心理和感知以及适当的睡眠也十分重要。
因此到了六十岁以上,心态也要看得开一些,操心少一些,保证好健康的睡眠,调整心态,才能健康地享受老年生活。
2)饮食均衡,提升生活质量
饮食营养对衰老影响很大,有研究表明,营养可以影响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长度、机体的氧化损伤等方面。而我国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良和摄入过剩现象并存,人群平均为12.4%的老年人有营养不良,而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有31.8%和11.4%[1]。但是对于维生素A、B1、B2、C、钙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均低于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这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骨骼退行性病变的发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所以要注意老年人的营养,并不是让老人吃好,而是要多吃维生素、钙含量丰富的食物,适当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必要时还可以添加钙制剂。
3)规律适当运动
规律运动可以在调控衰老过程,让身体保持一定的新陈代谢和活动能力,而且跟很多疾病比如糖尿病、肥胖、骨骼退行性病变[2]、衰弱、肌肉减少等的发生都呈负相关。老年人运动方式和程度则要根据身体情况来选择,量力而行。
一般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运动30分钟左右以轻微出汗为标准。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关键是坚持运动。
4)定期体检
特别提醒老年人,要定期体检,虽然医院大家都不想去,但即使身体健康,每年至少一次体检,不可疏忽大意,如果身体有不舒服,更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
结语
总之,人到老年,想要健康的生活,很多东西都要放得下,看得开,饮食也要均衡,还要坚持适当的运动,并定期体检,积极乐观过好每一天。
参考文献:
[1] 孟丽,石婧,段春波,齐海梅,奚桓. 营养和运动对老年常见健康问题的影响[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07:749-751.
[2] 陈彤丹,曾苏,边平达. 老年人运动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05:1115-1117.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神经功能缺损。脑梗塞的康复过程中,除了规范的药物治疗外,饮食调理和日常保养也至关重要。
鱼油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健品,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作用。研究发现,鱼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弹性,从而降低脑梗塞的风险。然而,目前尚无临床证据表明鱼油可以直接治疗脑梗塞。在脑梗塞的治疗过程中,主要依靠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脂药物等规范用药,以及控制血压、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危险因素。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都是预防脑梗塞复发的重要措施。此外,患者还应该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如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调整。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学习新知识等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促进康复。
总之,脑梗塞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重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科学的保养,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腔隙性脑梗塞,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缺血性微血管病变,由于深部穿通动脉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最终形成不规则腔隙。这一疾病多见于60-70岁的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常在白天发病,且多数没有明显诱因,症状多在12-72小时内达到高峰。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等。
近年来,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脑功能保护剂,在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中展现出一定的疗效。临床研究表明,丁苯酞能够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急性期,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有效保存缺血半暗带脑细胞,改善脑循环;在恢复期,丁苯酞胶囊同样能够改善肢体瘫痪和痴呆等症状。
然而,丁苯酞并非万能良药,使用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丁苯酞或芹菜过敏者、有严重出血倾向者、肝肾功能受损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慎用或禁用。此外,食物会降低丁苯酞的吸收,建议空腹服用。
除了药物治疗,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作息、控制血压血糖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属共同努力。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总之,腔隙性脑梗塞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患者仍然可以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轻度脑梗塞,又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通常发生在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上,由于脑部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导致脑部短暂性供血不足。
轻度脑梗塞的症状往往不明显,许多患者甚至没有明显不适,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轻微症状。然而,这种看似无害的症状却可能预示着严重的健康风险。
如何预防轻度脑梗塞?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 **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导致轻度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
2.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压,预防脑梗塞。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脑梗塞的风险。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血管健康,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4.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脑梗塞的风险。
5. **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梗塞的风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预防脑梗塞。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基础疾病,有助于预防轻度脑梗塞。
7. **了解疾病知识**:了解轻度脑梗塞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干预疾病。
轻度脑梗塞虽然症状轻微,但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的脑部疾病。因此,预防脑梗塞至关重要。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保护您的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梗塞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那么,高龄老人患脑梗塞后能否康复呢?这主要取决于脑梗塞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接受治疗的及时性。
例如,如果老年人仅出现轻微的脑梗塞症状,如头晕、头痛、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等,应及时就医。通过使用具有扩张脑血管、滋养脑细胞作用的药物,如银杏达莫、血栓通、依达拉奉等,可以有效改善或恢复症状。然而,如果老年人病情较重,出现明显偏瘫、失语等症状,治疗后的后遗症通常难以避免。
脑梗塞是一种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内膜损伤、动脉狭窄等因素引起的局部血栓形成,导致脑缺血、缺氧、坏死和神经功能障碍。根据CT或MRI检查结果,脑梗塞部位单一,血栓面积小,无明显症状的被称为轻度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轻度脑梗塞,由于高血压和动脉梗死,脑深部的小动脉被堵塞,导致脑缺血和软化。轻度脑梗塞患者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轻度头痛、头晕和反应迟钝等。
对于老年人而言,预防脑梗塞的发生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如果老年人出现脑梗塞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脑血栓、高血压、高血糖、脑梗等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
脑梗塞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塞:此类脑梗塞多由脑部内的大动脉闭塞引起,导致动脉管逐渐变窄,最终引起闭塞。脑部大动脉的堵塞会导致大面积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细胞受损,症状最为严重。
2. 心源性脑梗塞:心源性脑梗塞是指心脏内的血栓无法传递到身体各个部位,导致脑血管被堵塞。
3. 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一般由脑内小动脉硬化引起,相比其他两种类型,这种脑梗塞症状较轻,也相对容易治疗。
脑梗塞患者一般不分级别,但身体肌力分为五级。五级肌力为正常肌力,四级肌力可以进行抗阻动作,三级肌力可以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无法抵抗阻力,二级肌力肌肉可以收缩,关节可以轻微活动,但不能随意抬起,一级肌力只能进行轻微收缩,零级肌力则完全瘫痪。脑梗塞患者的症状表现与肌力级别密切相关,肌力级别越高,脑梗塞越严重。
针对脑梗塞的治疗,应根据其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脑梗塞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如出现头晕、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了解其病因、类型、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梗塞,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那么,脑梗偏瘫患者多久可以恢复正常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脑梗偏瘫的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大多数脑梗偏瘫患者多少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完全恢复正常可能性较小。因此,患者和家属需要有心理准备。一般来说,可以先进行治疗一个月,观察病情变化。
脑梗偏瘫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活血化瘀治疗等,可以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梗塞症状。康复治疗则包括针灸、推拿、穴位注射、肢体功能训练、站立训练、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肢体功能。
除了治疗,患者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戒烟限酒,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等疾病加重病情。此外,患者应使用防压疮气垫床,预防褥疮的发生。
脑梗偏瘫患者应尽早到当地三甲医院的康复科接受治疗。康复科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和护理。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才能更好地恢复健康。
总之,脑梗偏瘫的恢复时间无法确定,患者和家属需要有耐心和信心。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良好的日常保养,患者有望逐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塞,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其中,大小便失禁是脑梗塞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脑梗塞的发生,通常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血流中断,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梗塞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其中,控制膀胱和输尿管的平滑肌神经通路受到影响,导致平滑肌功能异常,进而引发大小便失禁。
值得注意的是,脑梗塞引起的大小便失禁并非一成不变。早期积极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改善脑循环等,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减轻大小便失禁症状。然而,由于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不同,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后遗症,如轻度尿失禁、排便困难等。
除了药物治疗,脑梗塞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日常生活:保持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清除室内障碍物,预防跌倒和受伤。
2. 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 运动锻炼: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4.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减轻心理压力。
5.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脑梗塞引起的大小便失禁是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和日常保养得到改善的。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典型症状之一就是一侧手脚无力。那么,脑梗塞患者出现一侧手脚无力的症状后,需要多久才能恢复呢?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病情和恢复情况都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脑梗塞患者出现一侧手脚无力的症状后,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活血化瘀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如血栓通、神经节苷脂钠等。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以促进病情恢复。
2. 康复治疗:包括头部针灸、推拿治疗、手脚针灸、推拿、穴位注射、手脚活动锻炼等,通过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
3. 日常保养: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
此外,脑梗塞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方面: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情绪管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3. 适当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4.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血糖、血脂、颈动脉彩超、心电图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
总之,脑梗塞患者出现一侧手脚无力的症状后,需要综合治疗和日常保养,才能促进病情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康复之路。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当脑部血管发生阻塞时,就会导致脑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脑梗死。脑梗死发生后,闭塞的脑血管及梗死后坏死的脑组织均不能通过吃药开通及消除。
脑梗斑块是由血小板聚集形成或由栓子脱落造成。目前,任何中药都只能起到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而无法有效溶解血栓。对于脑梗患者来说,最有效的抗血栓药物为阿替普酶和尿激酶,但它们需要在发病后4.5小时内使用才有效。对于一些大斑块,药物常常起不到作用,此时需要使用取栓装置才能够去除栓块。
除了抗血栓药物外,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等抗血小板药及抗凝药也有抗栓和预防血栓形成作用。因此,脑梗患者不能依赖中药进行抗血栓治疗,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药物。在急性期,患者可以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血脂药物、脑细胞保护药物等。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应服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控制。
在饮食方面,脑梗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及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营养平衡。
脑梗死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需要关注自己的生活习惯,避免引发新的脑梗死。若出现脑梗死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015年12月,广州华侨医院派出五名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远赴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展了‘医疗惠侨·走进南非’义诊活动。此次义诊活动旨在为南非华人华侨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促进中非医疗合作,并增进两国人文交流。
义诊团队由广州华侨医院副院长钟敬祥教授领衔,包括眼科、中医、风湿内科、心血管内科等领域的专家。在八天的行程中,专家团队举办了义诊、医学讲座,并与当地华人医院进行交流,为300多名患者提供了医疗服务。
在义诊过程中,专家们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诊断和治疗建议,还耐心解答了患者的问题,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许多患者表示,此次义诊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关爱。
此外,广州华侨医院还计划在南非开设中医机构,为华人华侨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此举将进一步促进中非医疗合作,为南非华人华侨的健康保驾护航。
此次‘医疗惠侨·走进南非’义诊活动,不仅体现了中国医疗行业的国际担当,也为中非医疗合作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