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有时间挣钱,没时间花钱”,是上班族的一句自嘲,却也反映了辛酸的现实。
对很多人来说,每天下班后“主动”加班已成常态。当一群人挣扎于“996”时,另一群人已经被迫开始了“007”。
长期保持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可能导致多种系统功能下降,继而引发呼吸、消化、免疫等系统性疾病……甚至是猝死。
临近年关,“打工人”们的压力愈发明显。《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敲响“过劳”时代警钟,几招挽救“超长待机”的你。
受访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医师 刘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 曾强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马根山
超长时间工作,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某知名职场社交平台发布的《2017年度职场热搜话题大盘点》显示,将近40%的职场人每周要加班3~4次,55%的受访者表示每周加班2~3小时,更有25%的职场人表示每天都要加班。
按照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2010年芬兰、英国的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长达11年的研究成果:每天加班超过3小时,将导致忧郁、焦虑或失眠,罹患心脏病的几率更高出60%。
长时间的劳作,并不意味着高的工作效率。
西班牙人在欧洲国家里平均坐班时间最长——约每周38小时,比荷兰人平均每周多工作8小时,比德国人多3小时。与此同时,西班牙人却排在工作效率的后几名。
但长时间的工作,却真实地增加着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
01 心脑血管疾病
长时间工作、锻炼不足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熬夜、睡眠质量下降等会进一步加大中风和冠心病风险。
02肝脏受损
晚上11点~凌晨1点是肝脏的排毒时间,需在熟睡中进行。如果长期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肝脏功能就会受损,变得面色发黄、气色差。
03体重增长
每晚睡眠不足5个小时的人,体重超重的几率比每晚睡够7个小时的人高32%。因为睡得少会影响人体基本代谢率,还会让人出现懒动倾向,更难消耗身体热量。
04怀孕困难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每周工作21~40个小时的女性相比,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个小时的女性所需要的怀孕时间要长20%。
睡眠少不只影响女性,它导致的内分泌失调可造成男性精子和女性卵子生成数量减少,女性排卵期不正常,进而使怀孕的机会大大减小。
05心理压抑
超长工作造成的“心理包袱”还会给家人带来影响:没空陪孩子、夫妻交流少、父母没空管等,甚至导致家庭矛盾。
超长工作并非我国独有,面对这一现状,很多国家都在反思如何缩短员工工作时长。
在日本大阪,一些大公司采取“强制关灯”的措施提醒员工到点下班。只要一到下班时间,办公室供电就会被切断,人们无法继续工作,只能回家。
加拿大一些地方规定,在保证每天8小时或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员工可自己确定上班时间。这不仅帮员工平衡了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也帮助许多工作地点离家较远的员工避开了上下班高峰,节省了时间。
缩减工作时长是解决过劳问题的方法之一,这需要整个社会一起努力改善。
从医学上解释,“过劳死”是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大、劳动强度加重、经常精疲力竭的状态,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因救治不及时而失去生命。
资料显示,我国“过劳死”的高危人群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集中在软件、广告、媒体、医疗、金融等行业,且呈年轻化趋势,尤其中青年骨干最应警惕。
很多“过劳死”的人都有连续熬夜工作或经常加班的共同点。
最易诱发“过劳死”的5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此外,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过劳死”。
有些年轻人心脏病首发症状便是猝死。
全国性学术期刊《中国急救医学》发表论文《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通过对5516例猝死者进行尸检发现,猝死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占比达57.8%,30~63岁是心源性猝死高发年龄,主要诱发因素是情绪激动(26%)和劳累(25%),其次是饮酒和过饱等。
也就是说,太劳累、太激动是猝死的头号诱因。
上世纪60年代,日本工业迅速发展,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发生大量猝死案例。
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给出十大过劳危险信号:
1. “将军肚”早现;
2. 脱发、斑秃、早秃;
3. 频频去洗手间;
4. 性能力下降;
5. 记忆力减退;
6. 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7. 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情绪;
8. 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9. 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
10. 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具有上述两项或以下者,为“黄灯”警告期,不必过分担心;具有3~5项者,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说明已具备过劳征兆;有6项以上者,为两次“红灯”危险期,说明你已经进入过劳预备军了。
“996”的我除了辞职,还能做些什么?遵照这4条或许还能挽救你一下。
改善生活习惯
控制体重,平时要坚持一周三次左右的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年轻人推荐慢跑、游泳等,老年人可选择快走、打太极等,运动强度一定要循序渐进。
减少久坐时间,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10分钟。休息时要采取与工作时相反的姿势,例如工作时多半站着的人,休息时就要坐或卧;老是伏案工作的人,休息时一定要站起来,手臂举高,借此松弛肩膀肌肉。
避免熬夜,尤其不要带着坏情绪入睡。高危人群更要学会疏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戒烟控酒。
警惕猝死信号
心源性猝死并非没有信号,只是容易被忽视。
一过性晕厥、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慌、腹痛等,尤其是症状持续性、进行性加重,都可能是心源性猝死的先兆。
出现相关症状后,尽早就诊,进行病因诊断。
学习急救知识
在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6分钟内到达医院继续抢救的话,抢救成功率可达40%以上。
如果身边有人猝死,首先要拨打120,周围有自动体外除颤仪的话可优先使用,或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十指相扣,双手掌跟叠加,手臂垂直,按压位置为两乳头中间,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定期体检
普通人群每年要进行心电图、抽血化验等规范体检,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病等基础疾病、“三高”、心源性猝死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到医院进行全面心脏检查,评估猝死风险,做出预防和治疗决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前段时间广州一个28岁小伙子-小陈,经常熬夜加班,后来出现口齿不清,视力模糊,眩晕等症状,经过检查确诊为脑梗。
那么现在脑梗这类疾病越来越年轻化,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辨别呢?有请本周大医生—京东健康特邀嘉宾金铂医生为大家详解。
提到脑梗,我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中老年人群,但其实脑梗这类疾病已经呈现年轻化趋势。主要还是由于当下生活节奏较快,年轻人群压力大,情绪不稳定,饮食不规律所导致的。所以无论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应该提高健康意识,降低脑梗的发生几率。
发生脑梗的征兆
1. 头晕:
脑梗者会频繁出现突然性头晕,过几秒后又恢复正常的情况,这很可能是因为脑部短暂性缺血导致的,需要多加注意。
2. 爱打哈欠:
经常不明原因的打哈欠要引起重视,也很可能是脑部供血不足会引起脑部缺氧而引起的,即使是休息好也得不到缓解。
3. 看东西模糊:
出现眼前突然看不清物体或黑蒙的情况,数秒或者数分钟后又恢复正常,这也要警惕脑梗。因为脑血管堵塞,大脑颅内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夏季如何避免脑梗?
正确的生活方式很重要,但是夏季更应该注意另外三点。我的方法是健康一杯水,随身一把扇,一个闹钟。
1. 补水:
有人以为喝淡盐水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早晨是人体血压的榜首顶峰,喝盐开水会使血压更高,危害健康。所以喝水还是以清水为主,没有特殊情况下,每天需要喝约1500-2000毫升即可,记住要平均分配在不同的时间段。
2. 扇子:
我们知道高温会使得体内血液循环紊乱、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压升高、从而大大增加了脑血管发病风险。外面热,屋里冷,这种忽冷忽热会让血管忽而收缩忽而扩张,诱发脑梗,所以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10度。
3. 闹钟:
不正确的午睡,容易增加脑梗风险。如午睡时间过长、中途突然被闹钟惊醒,都可能增加脑梗的风险。饭后半小时后午睡30分钟左右最合适,闹钟声音不宜过大,避免惊醒,发生脑梗。
学会了以上方法能帮助大家降低脑梗发生的风险,夏季是脑梗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再次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规律作息,时刻关注身体健康变化。
讲解嘉宾 | 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金铂 京东健康在线问诊专家团成员
编辑 | 黑凤梨
睡好觉这件“小事”,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没有那么容易了。白天,他们坐在公交、地铁甚至电影院里睡得香甜,晚上躺在床上却辗转难眠。
长期失眠不仅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还会给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一项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周刊(《Neurology》)的新研究发现,失眠与中风、心脏病或存在强关联,尤其是在年轻人和非高血压成年人中。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解读,我们的睡眠都去哪了,并告诉你一套应对失眠的办法。
受访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 黄悦勤
北京回龙观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心理治疗师 孟繁蕾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和余灿清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对近50万中国居民进行调查后发现,失眠症状与10年内中风等心脑血管发病率升高有关,尤其是在年轻人和非高血压中年人群中。
神经病学家研究了近50万名从未有过中风或心脏病史的对象,并询问他们每周是否至少有三个晚上出现过三种失眠症状(入睡困难、过早醒来以及因睡眠不佳,而导致白天出现身体机能障碍)中的一种。
研究结果显示,在平均长达9.6年的随访期间,通过疾病登记处等数据库,共记录到13,0032例新发心脑血管疾病,包括40,348例缺血性心脏疾病和45,316例中风。
其中,同时受3种症状困扰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梗风险分别增加了18%、22%和10%。
值得注意的是,在50岁以下人群以及研究开始时无高血压的人群中,失眠症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更为明显。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有超2亿人存在睡眠问题或睡眠障碍症。失眠这件看似寻常的小事,现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精神障碍。
据2013年睡眠指数数据报告,中国人均睡眠时间长度为8.8个小时;而2018年的最新数据报告显示,中国人均睡眠时长变为6.5个小时,短短6年时间就迅速缩减了2个多小时。
与此同时,失眠也越来越朝低龄化趋势发展。中国睡眠研究会2018年发布的报告发现,重度失眠患者中超六成为90后。
从前,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今,我们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究竟是什么,“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No.1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
睡眠是最容易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的生理功能之一。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容易造成人情绪紧张或者精神过度活跃,从而导致高级中枢神经的情绪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出现失眠的情况。
No.2饮食因素
饮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营养或摄入过多辛辣刺激、熏制、煎炸等高油高热量食物,也会影响睡眠。
No.3某些药物作用
常见可致失眠的药物有:
✦ 降压药:降压药物选得不合适或用量不当,可造成夜间低血压,导致失眠;
✦ 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机体的兴奋性增高,导致失眠;
✦ 利尿剂:若睡前服用,常因小便增多而影响睡眠;
✦ 平喘药:麻黄碱、茶碱等因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可兴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有些患者服用后会发生激动不安、失眠等;
✦ 抗抑郁药:常用的抗抑郁药丙咪嗪、氯米帕明、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均可引起失眠。
另外,强心药(洋地黄类)、抗结核药(异烟肼)、补血药(铁制剂)、抗病毒药(金刚烷胺)、镇痛药都有引起失眠的副作用。使用以上药物后若出现失眠,可咨询医生,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No.4不良生活习惯
如吃夜宵、临睡前运动、玩手机等。
✦ 晚上人们的肠胃功能减弱,晚餐后至少2-3小时再试图睡觉,夜宵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奶茶等饮品更是会影响入睡。
✦ 临睡前运动会使大脑过度兴奋,错过理想的入睡时间,导致睡眠效果不佳。建议临睡前3小时内不要运动。
✦ 睡前持续玩手机会刺激大脑兴奋,以致放下手机后也不能马上入睡;同时,光纤对睡眠的影响非常大,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显示屏所发出的“蓝光”会抑制通过睡眠所产生的人体黑激素含量,破坏体内昼夜节奏。
改善失眠症状,可通过以下方法调节。
No.1 注意睡前细节
营造助眠的卧室环境
✦ 卧室温度适宜,控制在15℃~24℃。
✦ 睡前关掉所有的插座,避免这种细小的“光污染”。
✦ 卧室里最好别放“滴答滴答”的机械钟,这会让你更加难以入睡。
使用适宜的床上用品
✦ 被子厚度适中,太薄,需要长时间用体温焐热,耗费人体热能,推迟入睡时间,或易睡眠不深。被子太厚会增加做噩梦的几率。
✦ 床垫软硬适中,平躺时将手分别伸入脖子、后背、腰及臀部至大腿下面,若基本没有空隙,曲线贴合,说明床垫比较适合。
✦ 枕头高度以10~15厘米为佳,正常人睡觉时以右侧卧位为宜。
No.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睡前剧烈运动、玩手机等会促使神经兴奋的行为;同时要规律进餐,不要空腹上床,也避免睡前吃难以消化的食物。
No.3 睡眠限制疗法
通过缩短卧床清醒时间,从而增加入睡的驱动力以提高睡眠效率(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在床上时间×100%)。建议避免日间睡觉时间过长,并保持起床时间规律,可以进行适当的午休。
No.4 松弛疗法
紧张、焦虑等情绪是诱发失眠的常见原因,松弛治疗可缓解上述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大家可以试试“4个7秒钟”呼吸法:
✦ 第一个7秒钟吸气,同时去感受自己的身体,从脚趾到膝盖,再到胯部、腹部、肩膀、双臂、头部,想象每一个部位都充满活力。
✦ 第二个7秒钟屏住呼吸,想象身体逐渐安静、放松。
✦ 第三个7秒钟呼气,想象身体在慢慢释放掉所有的负面情绪。
✦ 第四个7秒钟屏住呼吸,然后重复总共重复做7遍。
如果你存在以下状况中的任何一条,建议咨询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
1. 晚上睡不着导致影响白天状态,断断续续持续至少一个月,或者连续一周如此;
2. 晚上时睡时醒导致影响白天状态,断断续续持续至少一个月,或者连续一周如此;
3.晚上一直做梦、越睡越累导致影响白天状态,断断续续持续至少一个月,或者连续一周如此;
4. 天还没亮或天刚亮就醒,并且再也睡不着,导致影响白天状态。
996、007、 KPI、内卷……无不让这届职场人喘不过气。白天靠奶茶咖啡续命是常态,但到了晚上三四点却还处于极度清醒状态,越想睡越是睡不好,越是睡不好越是焦虑,长久下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要想实现睡眠自由,真有那么难吗?
(图片来源:Pexels)
“天还没黑就开始犯困打盹”、“晚上夜醒数次”、“对睡眠环境高度敏感”,不少失眠星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真实体验,但往往在问题来临时却不知如何应对?接下来,让我们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听听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贾福军的科学建议,请收好以下这份【职场人失眠自救指南】。
(图片来源:Pexels)
不少职场人或许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晚上睡不着,天没黑却开始犯困打盹,但是上班摸鱼,后果可能会很严重!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1)即使瞌睡了,也要坚持不睡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打消瞌睡的感觉。比如,和别人交谈、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这时候不要坐着、更不要躺,可以出去散散步。
(2)坚持规律作息,就寝时间要规律
只有做到这样,在不该睡的时候才不会打瞌睡。
(3)在该睡的时候睡觉,在不该睡眠的时间保持清醒
保持稳定的睡眠周期,才能保证晚上睡得更好、睡得更深、睡眠效率更高。
总的来说,睡眠就是在该睡的时候睡,不该睡的时候尽量不要睡,这样才能保持睡醒周期和生物节律的稳定,这样才有更好的精力和更充沛的精神,来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
要想晚上睡得沉,有一个重要原则——提高睡眠效率。那么什么是睡眠效率?以实际睡眠时间作为分子、卧床时间作为分母,分子除以分母乘以100%得出来的这个数就是睡眠效率,一般正常人的睡眠效率在85%以上。
(图片来源:Google)
但是,失眠星人的实际睡眠时间是不容易掌控的。既然分子不好掌控,那我们可以掌控分母!我们可以通过卧床时间的缩短来提高睡眠效率,那么该怎么做呢?
(1)缩短卧床时间
尽量在瞌睡的时候再上床,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相对固定的起床时间,每天按时起床,早上尽量不贪睡!
(2)白天积累睡眠能量并消耗体力
不管晚上睡得好不好,第二天白天尽量不要补觉,并且要有一定的体力和精力的消耗,比如做适当的运动、进行一些工作或学习。
(3)睡前少喝水
白天可以多喝水,睡前少喝水。睡前水喝多了,尿意就会多,从而干扰睡眠。
(4)减少环境的干扰及消除焦虑情绪
最后这个方法不会立竿见影,但只要有一定的时间与耐心,就会慢慢起效。
那么,“减少环境干扰”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呢?请耐心往下看。
(图片来源:Pexels)
对睡眠环境的敏感因素有很多,每个人可能都不一样,所以要找到影响自身睡眠的因素。比如说噪音、温度、湿度、光线、卧具的软硬或舒适程度,还有卧室的环境、家具的摆设等因素,都可能是睡不好的敏感因素。对睡眠环境敏感,怎么办?
(1)主观转移注意力
面对你排除不掉的敏感因素,尽量不要去想它,这样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在这个干扰因素上,就能把干扰降到最低。
(2)睡前适当运动
在睡前,适当地做些运动改善睡眠质量,也能帮助排除环境因素的干扰。
(3)开展循序渐进的脱敏训练
如果长期被某个因素干扰,就需要开展循序渐进的脱敏训练。比如,你备受某个声音的干扰,那么在心情愉快、没有压力的状态下,你可以尝试主动的接受这些声音,慢慢的你对这个声音就不敏感了。
(4)积极使用心理暗示
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想象自己在一个美好的环境当中。想象自己处于一个不管是温度或是景象,都是自己喜欢的,想象自己处在美好的环境中,也可以加速睡眠。
(5)采用短效催眠药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了,也可以采用一些短效的催眠药。一般的环境影响对入睡的影响比较大,我们可以服用一些短效的催眠药,帮助缩短入睡时间,降低环境对你带来的影响。
最后,希望这份干货满满的“职场人失眠自救指南”,能帮助你改善睡眠质量,在往后的日子里,白天能告别“一点点”,晚上不用再熬到“三四点”!
出现失眠症,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你们是无法想象一个失眠的人在半夜里很想睡觉,却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的模样,越着急就会越兴奋。并且在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还会感觉头脑昏沉,浑身无力,记忆力减退。
现在,上班族出现失眠症的人数明显增加,大多是这3个原因导致的。
1、忧虑过多
失眠与人们的心态有很大关系,有些人在工作时因为老板的一句话,可能就会胡思乱想,或者是和同事出现矛盾,争论之后,会使心情变得很差,经常忧虑过度,会刺激大脑,使人出现失眠,多梦的现象。大多数女性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2、压力大
对于上班族来说,不仅要完成每天的工作量,还要保证质量,压力会越来越大,在下班回家后,有时还要加班,长期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会导致失眠。
还有很多人面对压力的时候,不懂得去调节自己的情绪,也会出现失眠。在工作中,当你被老板批评时,当你看到其它同事升职加薪时,当实习生得到老板的重用时,这些事情全都堆积在一起时,就会使人产生巨大的压力,就会增加失眠的风险。
所以,要懂得去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
3、电子产品的刺激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但是也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危害。很多上班族每天使用电脑办公,有时需要加班到很晚,电脑强光会使人更加兴奋,导致难以入睡。睡眠质量下降,会直接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工作时头脑不清楚,很容易出现错误。
还有些人在睡觉前喜欢玩手机,用手机追剧,看小说,刷抖音等,这些内容会对大脑产生刺激,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失眠,并且电子产品对人们的眼睛也有很大危害,会使视力下降。
那么怎样改善失眠呢?
对于上班族来说,要想改善失眠,最重要的是缓解压力,压力是影响失眠的主要原因。
1.消除压力源。当你感觉到有压力时,首先要找到导致出现压力的原因,解决它。
2.改变认知。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决定了我们的压力,可以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更好的理解他人,比如,当你和老板出现沟通障碍时,设想一下如果你是老板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有助于更好的沟通。
3.不过分追求完美。要做好一份工作,看中的是成效,尽力达到目的就可以,不必过分追求完美。
4.知足常乐。人要有进取心,但是一味的追求名利,地位,反而会得不偿失。只要跟之前相比有所进步就可以,不必过于苛求自己。
5.学会宣泄。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不要闷在心里,可以通过听音乐,看小说,看电影,或者是和朋友倾诉来宣泄,也可以通过跑步发泄出来,会使自己舒服很多。
这些方法或许也能让你睡得更香。
1、减少使用电子产品
睡前看电子产品会刺激大脑,导致难以入睡。如果你在深夜睡不着时起来玩手机,会使自己更加兴奋,会加重失眠的情况。可以选择一本深奥的书籍阅读,你会发现没过多久就会不知不觉睡着。
2、多运动
增加每周运动的次数,会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助于缓解失眠。因为在运动后身体会感到疲劳,会更容易入睡。
3、多喝茶
多喝茶对身体有很多好处,促进血液循环,在茶中加入酸枣仁,莲子,百合,大麦等食材,有安神助眠的功效,可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让你在晚上的时候更易入睡。
高血压,人人听了都想退避三舍的慢性疾病,在最近几年,患病人群也一直在增长。很多人以为高血压是突然来临的,其实并非如此,高血压在发病前,早已给我们发出许多信号。
你是否经常莫名头晕目眩?是否经常感觉肢体麻木?是否频繁出现胸闷、呼吸不畅、视力下降、腰酸背痛等症状?或许就是高血压在捣乱!
患上高血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影响生活质量的事,因为平时需要注意的东西太多了。更重要的是,高血压就像一个无形的闹钟,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突然响起,带来哪些并发症,这才是高血压的可怕之处。
多吃3物,行3事,或许能帮你避开并发症,劝你也试一试
多吃3物
低钠食物
高血压最喜欢的就高油、高盐、高脂的食物,如果平时常吃这类型的食物,或许高血压会离你越来越近。而盐则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注意控制盐分的摄入,减少烹饪时的用盐量,有利于稳定血压,对你的健康有好处。
高钾食物
像苹果、香蕉等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钾离子,这些物质可以跟我们体内的钠元素发生反应,加速钠的排出。所以,平时经常吃这些高钾食物,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调节体内钠元素含量,降低和控制血压。
低脂食物
上面也说到了高脂食物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所以平时如果经常吃一些油脂过多、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那就应该调整一下饮食结构了。因为很多高脂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会阻塞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压上升。
多行3事
戒烟戒酒
烟酒在“危害健康排行榜”上应该会位居榜首,很多人其实心里都明白它们对健康的损害,但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戒掉。其实高血压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如果长期接触烟酒,那么也更容易被高血压盯上。很多人不了解高血压的危险性,其实,高血压的并发症才是夺命的杀手,不想出现类似脑溢血的症状,趁早戒烟。
稳定情绪
生气、动怒等负面情绪是高血压患者的大忌,容易造成血压迅速升高,如果不想血压频繁波动,影响病情的稳定,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情绪管理,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情绪起伏过大的情况。其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顺,但是如何处理和消化,就要看自己的心态了,希望大家都能积极面对。
适量运动
如果说你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话,培养运动习惯对你来说或许有点难,但是为了健康,希望大家都能重视锻炼。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入手,选择自己最能接受的运动项目,避免比较剧烈的运动。运动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代谢,还有利于消耗脂肪,保护血管的健康。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以上几点,或许能够避开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即使没有出现高血压的征兆,也希望你坚持下来,对你的健康有好处!
睡眠的重要毋庸置疑,如果缺少足够的睡眠,我们的大脑会变得迟钝,人也会无精打采,更糟糕的是,因为缺少足够的睡眠,紊乱的作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导致疾病的发作。
众所周知,足够的睡眠对于血压的稳定至关重要。
但如果长期失眠,持续的疲惫,焦虑,还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一名30岁的年轻小伙,让人目瞪口呆的是,一天只睡三个小时,突发剧烈胸痛,到医院后,医生一查心电图,竟然是急性心肌梗死。
十万火急,生死时速,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急重症,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患者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是心脏骤停,从而危及生命。
很多大型的三甲医院都专门成立了胸痛中心,目的就是紧急处置那些怀疑心肌梗死或确诊心肌梗死的患者,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生命。
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简称PCI,第二种则是药物溶栓治疗,常用的是尿激酶、链激酶。
但是药物溶栓,也存在一定风险,比如导致颅内和消化道的出血,并发症的出现,有时和心肌梗死一样危险,所以目前首选的还是PCI。
简单来说,PCI就是通过对冠状动脉的造影,发现它狭窄闭塞的部位,然后通过支架置入,从而使闭塞的部位疏通,血流恢复正常,缺血的心肌得到修补甚至是完全恢复。
但是因为这名年轻患者是独自一人来到医院的,没有家属陪同,医生一方面将其立刻送入介入中心,一方面紧急联系家属,好不容易拨通了小伙妻子的电话,把这情况一说。
没想到,妻子竟直接来了句,我们现在在协议离婚,他的事我管不了,像他这样的人还救他干什么,早死了才好!说完,啪挂断了电话。
这是什么情况?医生都瞬间蒙圈了。
当然,在抢救的时候家属不在身边的情况是有的,但是生死时速,抢救生命永远要放在第一位,万幸的是,经过积极的PCI治疗,看到闭塞的冠状动脉分支疏通的一瞬间,大家如释重负,新的疑问是,一名30岁的年轻小伙,没有高血压,没有心脏基础疾病,为何会罹患急性心肌梗死。
原来,年轻小伙迷上了斗地主,每天泡在棋牌室里,斗地主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此来赌博,嗜赌成性后,不光是不顾家庭,连自己的健康也不顾了,用年轻小伙的话说,输的太惨了,总想挣回老本,为了赌博,每天只睡两个小时,久坐不动,再加上情绪激动,压力大,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罕见,很多人在牌桌上突然出现脑出血,心肌梗死。久坐不动会诱发双下肢血栓的形成,情绪过于激动,又有可能导致血压骤升,再加上缺少休息,不幸便会如影随形……
哎,千万不要赌博了!恢复后年轻小伙感慨,现在老婆闹着要离婚,自己输的倾家荡产不说,还差点连命都没了!
中老年人要注意预防心律失常的出现。对此疾病,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方法,其中保证自己充足的睡眠质量非常的重要,同时也应该重视体检,哪怕患有了心律失常,也可以获得尽快的治疗,以免产生并发症。
很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其实在生活中并不会出现心慌或者是胸闷等这一些典型的症状,往往在体检的过程中才会发现自己已经患有了心律失常,所以说,为了让自身的健康获得保障,我们一定不可以忽视体检,那么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怎么样才能够预防心律失常的出现?
1,很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其实并不会出现典型的症状,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重视体检。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很有可能会引起猝死,特别是在严重疲劳的状态下更加会引起心律失常。
2,在发现心律失常之后,我们必须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不可以随意的服用药物,或者是在看到自己病情有所好转之后也不可以停止药物服用。
3,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运动一定要适量运动量越大,其实对于身体也并不是拥有一定的好处,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最好是选择散步或者是打太极拳,着一些比较柔和的运动。
4,要想减少猝死的几率,那么一定要避免冷热的刺激,同时也应该小心感冒的出现,洗澡的时候不可以水温过高或者是过低。
5,在生活中也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减少喝咖啡或者是浓茶,同时也不可以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
6,要想预防心律失常所引起的猝死几率,那么一定要减少过量的喝酒,同时也应该戒烟,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我们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现象,让我们因此而出现心脏异常。
7,保持良好的睡眠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如果长期的劳累就可能会增加心率失常出现的几率。
8,和人接触的时候一定要宽容的对待,避免自己出现情绪波动的现象。如果处于过分紧张的状态就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出现。
9,要想达到预防心律失常的效果,那么首先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完全文,我们对于如何预防心律失常有了相应的了解,为了让自身的健康获得保障,那么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并没有出现典型症状的患者来说,也应该重视体检,因为这样的一种疾病,这是对于我们人体的生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必须要及时接受治疗。
我们也许听说过有这么一件事,就是禅宗的高僧大德可以夜不到单,也就是说可以静坐一晚上,不用躺,而且常年如一日,都这样。但是,我们并不是高手,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样的操作,模仿不得,不然就会发生严重的过患。
有一位29岁的年轻小伙子,因为公司加班,熬夜到凌晨,基本上一天只睡3-4个小时,这样的做法可取吗?
熬夜加班
相信不少小伙伴们都有加班的经历,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加班似乎成为了潮流,虽然大家也知道,过分的工作,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健康,但是潮流就死这样,你根本没有力量单枪匹马和世界做抗争。
加班很多,熬夜加班的也不少,如果长期持续多日熬夜加班,对于我们的血压来说,是会趋向不稳定,慢慢成为隐在的健康隐患,严重的情况下,过度熬夜加班,甚至还会引发我们头晕,乏力,记忆力也会出现问题,而血压如果波动过大,则会发生中风的情况。
常熬夜,长失眠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因为工作而熬夜的,还有人是因为减压而熬夜,比如工作了一天,晚上不好容易有点个人的时间,就刷一下手机,看一下视频,玩一下游戏,吃一个宵夜,这些也是有的,如果偶尔那还可以,但是,经常熬夜放松,也会导致自己睡不着。
长期习惯了这样的模式,慢慢的就会发现,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睡不着,想要改回来,形成好的生活喜欢,规律睡眠,就不容易了,恐怕短期内都不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一个目标。
这位29岁的小伙子怎么样了?
这位29岁的小伙子,因为连续熬夜加班,引发了急性脑梗,大家也知道,脑梗是特别危险的,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容易会丧失生命,这位小伙子的这件事情,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这样子活着到底值不值?我们工作,其实就是为了更加好的生活,对吧?
然而,现在很多人都成为了金钱的附属品,也许我这样说有点儿过分,但是事实也差不多是这样,我们为了钱,甚至可能愿意丢掉半条命,只要苟且活着,最好活成富翁的样子,付出一半生命,没什么,这是我们现在错误的观念。
这种情况属于工伤吗?
因工作猝死这类的情况,确实是属于工伤的,但是,我们有必要让这种工伤报销的情况产生吗?如果公司过度要求加班,其实我们是有劳动法作为保护的,而且,有能力的人不管到了哪一家公司,都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发展,我们也没有必要把工作当成婚姻一样从一而终。
因为婚姻的红本本可以一辈子的,但是工作上的合同,最少可以只签一年,所以,到底有没有必要把我们的生命交给工作,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心目中最佳的答案。
996,顾名思义,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或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超长时间工作制度。
其实,关于996工作制的声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它起初发源于程序员群体,他们不堪忍受加班压力而成立了名为“996ICU”的论坛,在其中宣泄这种不满,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度。但这种工作制度和加班文化不仅仅存在于互联网公司,而是存在于社会各个行业岗位,成为常态。
大众热衷于编一些996和资本家的段子,并以“打工人”“社畜”“韭菜”自嘲等等,这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李国华火遍了各大平台,登上了热搜榜第一,因为他的提案——对996工作制进行监管,引起了各位打工人的广泛讨论。李国华本人就是一位医生及医院院长,深知996对健康的伤害。
他表示,目前加班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某些行业严重超时化,996问题处于企业失控、监管失序、工会失灵的状态,劳动者维权困难,员工的休息时间被严重剥夺。这种现象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并需要采取措施对其监管。
监管工作制度的建议在重要场合被提出,意味着996正式进入国家层面的议题范围,这是996第一次在庙堂之上被讨论,劳动法不能被忽视,普通人的呼声也无法再回避。
那么,从医学角度看,熬夜加班又是如何实实在在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呢?
众所周知,从人体整体水平上,生物钟控制着我们一天24小时的昼夜节律,从细胞水平上,细胞有着固定的分裂周期,那么,再推及到分子水平上,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可能具有节律性,而夜班工作可能会破坏癌症相关基因表达的节律性,使其发生紊乱。
最近,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杂志上的研究Night shift schedule causes circadian dysregulation of DNA repair genes and elevated DNA damage in humans,揭示了夜班是如何增加患癌风险的。
这是一项对照实验,实验对象是模拟上夜班或白班的健康志愿者。共有14名参与者在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睡眠实验室呆了7天,一半参与者进行了三天的模拟夜班工作,另一半则模拟白班工作,所有参与者都遵循固定的规程,该规程用于研究人类生物学节律而不受任何外部影响。
他们在恒定的光照和室温下以半躺的姿势保持清醒24小时,并每小时给予相同的零食,每三个小时抽取一次血液样本。对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进行分析,与白班相比,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节律在夜班条件下发生变化,夜班工作者的白细胞比白班工作者的白细胞出现更多的DNA损伤。
此外,DNA修复相关基因在白班工作条件下有着明显的节律,而夜班情况下则失去了节律。研究表明,夜班工作扰乱了癌症相关基因的昼夜节律,推迟了其表达时间,在夜间人体最需要DNA修复时,降低了修复效率,从而出现了更多的DNA损伤,增加了癌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下一步将对现实生活中的轮班工作者进行同样的实验,对一直上白班和夜班的人进行更长时间的观察,以确定夜班工作者未修复的DNA损伤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从而最终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早前的一项研究发现,外周血中有51种代谢物(占总代谢物的39.2%)在平常时表现出明显的24小时节律,在夜班条件下有节律的代谢物则有53种(占总代谢物的40.8%)。在平时有节律但在夜班时没有节律的19种代谢物主要由脂质(6种溶血磷脂、3种磷脂酰胆碱和1种鞘脂组成)。
分析表明,其中溶血磷脂显著富集,这些代谢物在夜班条件下失去了节律,而其它代谢物则未受夜班影响。对这些在夜班条件下节律失常的代谢物鉴定,发现它们在平时已经显示出节律不齐的迹象,并且在个体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75%的节律代谢物特征受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在群体水平上,大多数节律代谢物在夜班条件下发生变化,导致相对于内源性昼夜节律系统呈失调状态。
不同受试者之间也显现出差异性,但在所有受试者中,节律代谢物的变化也遵循稳定的模式。在昼夜节律错乱期间,氨基酸水平的节律发生波动,基因表达节律也发生波动,从而诱导了血浆代谢产物与节律钟之间的异步状态。
这些研究最终有利于开发预防策略和药物,来解决DNA修复过程的错误时机。它们也可以作为优化癌症治疗时机的策略基础,以便在有效性最大、副作用最小的时候进行治疗,这种疗法成为时间疗法,需要根据夜班工作者的内部节奏进行微调。
华盛顿州立大学 Elson s. Floyd 医学院教授、华盛顿州立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主任、资深作者 Hans Van Dongen表示,夜班工作者面临着更高的代谢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他们的癌症风险也明显增加,还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状态。夜班对人们身心健康的损伤常常被忽略,这是引起人们重视的研究,为今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预防因昼夜节律紊乱而引起疾病。
看完这两项研究,小编觉得,与其等到加班熬夜生了病再吃药,,从源头上遏制这种不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记得马云曾经说过996是福报,这个嘛,福报没看出来,代谢紊乱、心律不齐、癌症、抑郁症倒是一个也跑不了,打工人的心酸大佬们是真不懂。
约束996现象,能够逼迫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和生产效率,让劳动者获得更多的休闲时间,提高大众的身心健康,对于社会发展,绝对是一件大好事。一位打工人做起!
参考文献:
1. Bala S.C. Koritala, Kenneth I. Porter, Osama A. Arshad, Rajendra P. Gajula, Hugh D. Mitchell, Tarana Arman, Mugimane G. Manjanatha, Justin Teeguarden, Hans P.A. Van Dongen, Jason E. McDermott, Shobhan Gaddameedhi. Night shift schedule causes circadian dysregulation of DNA repair genes and elevated DNA damage in humans.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2021; DOI: 10.1111/jpi.12726
2. Kervezee, L., Cermakian, N., & Boivin, D. B. Individual metabolomic signatures of circadian misalignment during simulated night shifts in humans. PLOS Biology, 2019;17(6), e3000303. DOI:10.1371/journal.pbio.3000303
人常见的死因有6种,窒息、损伤、中毒、高低温、电击以及疾病。
疾病作为一种死亡原因,也被分为严重疾病导致的正常死亡,和潜在疾病导致的非正常死亡。
非正常死亡因为毫无预兆、死亡过程急骤,大多数时候需要法医来进行甄别和判断。
WHO对猝死有定义。
“平素身体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身疾病而突然发生的死亡称之为猝死。”
所以,大部分人谈“猝死”而色变的原因,是因为它“杀人于无形”,给亲人、朋友以沉重的、不可预料的巨大打击。
其实,猝死往往发生在5大时刻,只要做好防范,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时刻一:吃撑了
为什么?
饱餐以后,胃部被撑大,自然体积就会增加,使横膈肌往上移动,从而使得胸腔压力升高,导致心脏受压,同时,大量的血液会流向胃肠道才能帮助食物被消化和吸收,如果长期饱餐,就会使得心肌的供血量变少,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
按理来讲,心脏应该自我调节以改善这种不平衡,但是如果心脏有问题的老人,就要格外注意!
大量的实验表明,当心脏有明显器质性病变时,吃太饱就会造成心电的不稳定和非同步性,并且诱发缓慢性心律失常,如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甚至是心脏停博,最终导致了猝死的发生。[1]
怎么办?
有冠心病的朋友一定要记住,只吃7-8分饱!就是感觉不饿了就停止进食。老人呢,尽量选择软烂好嚼的食物,而且吃饭的时候避免和家人交谈,防止因为咀嚼不充分而引起呛咳。
普通人也要注意,近些年因为“大鱼大肉”引发的胰腺炎事件,屡见不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会产生心肌抑制因子,也容易造成心脏骤停!
时刻二:用力拉便便
为什么?
因为便秘而用力排便的时候,血压、心率以及心脏的负荷都是正常情况下的5倍。
排便的同时会不自觉的“屏住呼吸”,这时候心房的压力会随之升高,心脏在“回血”的时候会过分充盈,很容易发生心脏衰竭。
排不出去的大便会感觉肚子很胀,直肠也会充满气体,也会反射性的影响心率和冠状动脉血流量。[2]
怎么办?
除了使用通便或者促排便的药物,这边还给大家整理了8个日常饮食技巧。
1.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吃两三根香蕉。
2. 每天早上的时候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或者是蜂蜜水,盐水不能够太咸,最好能够在喝的时候感觉到咸味是最好的。
3. 将黑芝麻粉、大米粉准备好,加入适量的清水和冰糖,放入锅中煮开,然后直接喝汤。
4. 将菜籽成粉末,然后每天吞服三次。
5. 纤维素疗法,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吃一些纤维素含量非常丰富的食物,例如粗粮、芹菜、菠菜、黄瓜、海带以及胡萝卜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6. 润肠疗法,老人长期便秘食疗可以食用植物油,特别是在炒菜的时候加入一些菜籽油或者是花生油,这样在煮开之后所产生的脂类就能够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了。
7. 芝麻粥,将芝麻以及粳米还有蜂蜜准备好,将准备好的芝麻放入锅中翻炒熟,将粳米和清水一起熬煮成粥,大约八成熟的时候加入准备好的芝麻以及蜂蜜,搅拌均匀煮熟之后就可以了,每天早晚的时候各吃一次。
8. 蜂蜜饮,将蜂蜜和开水一起冲服,可以经常喝,并没有限制。
时刻三:大量饮酒后
为什么?
有资料记载[3]经常大量饮用酒精或者酒精饮料者,猝死率是普通人的2.5倍。
酒精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破坏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还会抑制呼吸中枢,造成呼吸骤停,另外,血糖的下降也可能是致命因素。
另一方面,酒精会影响心肌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肌的损伤,心律失常的出现。
怎么办?
俗话说:小酒怡情,大酒要命!聚会切勿贪杯,遭遇劝酒还是要巧妙的避开,尤其是心脏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危重症都是出现在大量饮酒之后。
时刻四:刚睡醒时
睡眠不足的确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但是,您可能不知道,“刚睡醒”也是!
为什么?
人在睡眠的时候,身体会处于“三低一高”的状态。“三低”是指血容量自行减低、血压自动下降、血液循环自行减慢;“一高”是指血液粘稠度变高。这些变化很容易引起“冠状动脉”闭塞不通。
而从睡觉到清醒的过程,心脏稳定性会被破坏,心律失常会随之发生。
如果心脏不好的人,夜间做了噩梦,因为恐惧心脏在睡梦中会发生心动过速,如果出现呼吸急促、出汗、血压上升等情况,是很容易发生猝死的![2]
有文献报道[4]猝死最常发生在凌晨或者上午。
怎么办?
这种情况比较难避免,所以,普通人还是要保证每年的体检,确诊心脏疾病后要到医院评估。
时刻五:劳累之后
为什么?
这个诱因也是大家最了解的,剧烈的体力活动和过度疲劳,心脏的负荷都会急速增加!
对于有心肌病或者心肌炎的患者,因为劳累血液环境会发生突然的改变,心肌会急性缺血且会发生心功能不全,最终也会导致猝死的发生![5]
怎么办?
除了多休息、少劳累,没什么更有效的办法。
即使工作再多、事业再忙,我们还是要保证心脏有一定的歇息时间的。否则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您说呢?
参考文献:
[1]王雷,郭亚东,等.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因及预防[J].华西医学,2007,22(4):790-792.
[2]高柏青,黄津芳,等.老年冠心病猝死诱因调查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7.
[3]盛怀汤,高诚编译.心脏性猝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9.
[4]谢英,洪昭光.老年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11):675-676.
[5]郭景元.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法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37.
审稿医生 |平陆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荆亚军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