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辟谣丨结肠“变黑”,是肠癌前兆吗?消化内科医生给出解释

辟谣丨结肠“变黑”,是肠癌前兆吗?消化内科医生给出解释
发表人:远程医疗新视界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其中,结肠健康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结肠变黑”的说法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很多人担心这是肠癌的前兆。那么,结肠变黑真的是肠癌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结肠变黑并不等同于肠癌。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疾病,其特点是结肠黏膜出现色素沉着,表现为棕色、褐色甚至黑色,类似豹纹或蛇皮。这种病变多见于长期服用泻药、清肠排毒产品的人群,尤其是女性白领。

导致结肠变黑的主要原因,是泻药中含有的蒽醌类药物。蒽醌类药物具有泻下作用,可以帮助排便,但长期服用会导致结肠黑变病。这是因为蒽醌类药物会刺激肠道黏膜,使其产生色素沉着,导致结肠变黑。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结肠黑变病呢?最简单的方法是进行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结肠黏膜的颜色和形态,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色素沉着。此外,结肠黑变病患者还可能出现便秘、腹胀等症状。

对于结肠黑变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停止服用泻药和清肠排毒产品,改善生活习惯。具体措施包括: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
  • 保持规律的运动,促进肠道蠕动。
  • 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有效的泻药。

值得注意的是,结肠黑变病并非一蹴而就的疾病,其发生与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结肠黑变病的发生。

总之,结肠变黑并不等同于肠癌,但长期服用泻药和清肠排毒产品会增加患结肠黑变病的风险。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结肠黑变病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肠癌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1月31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外科临床与转化实验室正式开幕,标志着港大外科在深圳的科研基地正式成立。该实验室的成立旨在借助内地丰富的病例资源,推动外科常见肿瘤的研究,为内地及香港患者带来福音。

    深圳市副市长、港大深圳医院董事长吴以环,香港新世界集团执行董事兼联席总经理郑志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新世界集团慈善基金去年曾向港大外科临床与转化实验室捐资1000万元。

    港大深圳医院外科临床与转化实验室的成立,将为港大外科学系在港深两地提供更多科研机会。该实验室将主要进行外科常见肿瘤的临床研究,包括原发性肝癌、食道癌、大肠癌和神经肿瘤等,旨在研发治疗肿瘤的新措施,为建立个性化与联合治疗提供新依据。

    港大深圳医院自2012年开业以来,一直致力于将国际化的临床理念和技术带到深圳,为深圳医疗界带来新的启发。此次设立外科实验室,将在科研上为深港两地带来新的提升。

    港大深圳医院外科临床与转化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包括临床副教授梁嘉杰医生、助理教授李佩瑜博士、助理教授彭咏枝博士、研究助理教授吴德斌博士及博士后研究员刘小兵等。港大将致力于将该实验室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外科临床与转化实验室。

    香港大学外科学系的科研成果一直蜚声国际,近年来在国内屡获大奖。例如,2006年,范上达教授及其团队因“成人右叶活体肝移植”技术获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首次有香港学者获颁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近年来,高校学生因校医院诊疗延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近日,清华大学一名21岁学生张春鸣因肠癌延误治疗而去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了解,张春鸣从去年12月开始出现腹泻症状,多次到校医院就诊,但校医院仅诊断为肠炎,并拒绝其转院治疗。最终,张春鸣自费到北医三院就诊,确诊为肠癌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高校医疗体制的质疑。许多高校校医院医疗水平有限,且存在限制转院、控制费用等问题。学生生病后,往往只能在校医院就诊,即使病情严重,也需经校医院批准才能转院。这导致许多学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这一问题,有专家建议,高校应加强校医院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并完善转院制度,确保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同时,学生自身也应增强健康意识,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并及时就诊。当在校医院就诊无法解决问题时,应及时寻求其他医疗机构的帮助。

      此外,保险公司也应关注高校学生的健康问题,开发针对学生群体的健康保险产品,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障。

      总之,保障高校学生的健康权益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医疗体系。

  • 大肠癌,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已成为癌症中的第四大杀手,每年约有14万人被确诊。过去,我们中国人以蔬菜和谷物为主食,而现在,人们却逐渐趋向于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结构,这无疑增加了大肠癌的发病率。

    研究表明,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膳食纤维在肠道中可以促进益生菌的增殖,降低有害菌的活性,从而改善肠道菌群环境。此外,膳食纤维还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胆汁酸的重吸收,降低致癌物质在肠道的浓度,从而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那么,哪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呢?常见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坚果等。例如,糙米、燕麦、黑豆、绿豆、胡萝卜、芹菜、苹果、梨、核桃等。建议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

    除了饮食调整外,定期进行体检、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措施。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有家族史、长期便秘、便血等症状的人群,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总之,预防大肠癌,要从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入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想要预防癌症上身,饮食是关键。

    近年来,癌症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死因之一,而研究发现,饮食习惯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以下七大癌症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关注。

    1. 肠癌

    肠癌的发生与红肉、油炸、烧烤等食物密切相关。红肉中纤维含量低,易引起便秘,增加致癌物质与肠道接触的机会。此外,过多摄入动物性脂肪,也会促进致癌物质的产生。

    2. 肝癌

    肝癌的发生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同时,花生、玉米、谷物等食品贮存不当,会产生黄曲霉素,增加肝癌风险。

    3. 肺癌

    肺癌的发生与炒菜用油在高温下产生的多环芳香烃有关。此外,厨房通风不良,也会增加肺癌风险。

    4. 乳腺癌

    肥胖会增加血液中的雌激素浓度,加速乳腺癌细胞增殖。因此,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乳腺癌至关重要。

    5. 口腔癌

    口腔癌的发生与长期嚼槟榔、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有关。保持口腔卫生,远离致癌物质,是预防口腔癌的关键。

    6. 胃癌

    胃癌的发生与腌制食物、烟熏或腌制的肉类等食物有关。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腌制食物的摄入,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方法。

    7.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有关。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摄入,可以降低前列腺癌风险。

  •   在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上海54家医院的200多位主任、副主任医师积极响应号召,与近400位全国劳动模范结成对子,成为他们的保健医生。这一举措不仅为全国劳模提供了专业的医疗保健咨询服务,也体现了社会对劳动者的关爱。

      这一服务始于2000年,由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卫生局联合发起,旨在为全国劳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首批参与服务的医学专家来自14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共有100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师参与,每位医师负责为2位劳模提供咨询服务。到2002年,又有28家医院的100名医师加入,使医疗保健咨询服务覆盖了所有在上海的全国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以知识型、专家型工人李斌为例,他不幸患上了肠癌。在体检发现癌症后,李斌的保健医生、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许得盛主动了解了他的病情,并提出了治疗建议。在华山医院的安排下,普外科主任倪泉兴亲自主刀为李斌做了手术切除,去年又为他做了胆囊手术。如今,李斌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又重新回到了生产一线。

      此外,以“小扁担”闻名的全国劳模杨怀远,在临近七旬时出现了体力不支、血糖偏高等问题。每当感到不适,他都会向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主任王为珍请教。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杨怀远通过合理用药、调理饮食等方式,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为劳模配备保健医生,不仅倡导了社会关心劳动者的风尚,也弘扬了劳模精神。上海各医院定期为劳模进行体检,并举办劳模座谈会,在全院形成尊重劳动者、关心劳动者的良好风尚。许多劳模还被聘为院风监督员,帮助医院提高服务水平。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80后一代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他们往往忽略了身体健康,特别是肠道健康。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许多80后因为应酬多、饮食不规律等原因,成为了肠癌的高发人群。

    长期应酬导致肠道负担加重

    应酬是80后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事业、人际关系等原因,他们不得不频繁参加各种饭局。然而,应酬多、饮食不规律、过度饮酒等因素,都会给肠道带来沉重的负担。长期如此,肠道功能会受到损害,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年轻肠癌患者症状容易被忽视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许多年轻患者因为对肠癌缺乏认识,将腹泻、便血等症状误认为是普通肠胃问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据统计,80%的年轻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预防大肠癌,从饮食做起

    预防大肠癌,首先要从饮食做起。80后应尽量减少应酬,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高脂肪的食物。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为了早期发现大肠癌,80后应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肠镜等检查。一旦出现腹泻、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肠癌的可能。

    大肠癌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引起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处理日常事务。突然,我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打开一看,是一个陌生的号码发来的信息:“您好,我是XXX医生,您有问诊需求吗?”

    我有些惊讶,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线上问诊。我回了一条消息:“是的,我最近大便发细条,肚子咕咕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医生回复:“请您详细描述一下您的情况,包括症状的持续时间、是否有其他不适等。”

    我按照医生的要求,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医生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耐心地给我解答:“您的症状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建议您调整饮食习惯,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油腻、过咸的食物。”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开始调整饮食。几天后,我的症状明显减轻。我觉得线上问诊真的很方便,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还能得到专业医生的建议。

    后来,我又遇到了一些健康问题,比如头痛、咳嗽等。每次都是通过线上问诊,得到了医生的及时解答。我发现,医生不仅专业,而且非常耐心,总是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肠息肉的文章,担心自己的症状可能是肠息肉引起的。于是,我又通过线上问诊,向医生咨询。医生告诉我:“您的症状可以考虑肠息肉,建议您做个肠镜检查。”虽然肠镜检查有些难受,但我还是决定遵医嘱。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线上问诊的便捷性和专业性。我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问诊将会越来越普及,为更多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 便秘和腹泻是常见的肠道问题,它们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肠功能紊乱、肠道疾病等。

    1. 肠道疾病: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癌等都可能导致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肠结核多由喉咽部结核引起,治疗时可能需要手术;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肠病,治疗时需注意调整饮食和情绪;结肠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晚期会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应及时手术治疗。

    2.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过敏药等,可能导致便秘或腹泻。停药或更换药物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

    3.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有助于改善便秘和腹泻症状。

    4. 医院和科室:肠道问题可就诊于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等科室。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5. 肠道健康检查:定期进行肠道健康检查,如大便常规、肠镜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疾病,降低治疗难度。

  • 服务开始了,我感到有些紧张,毕竟这是我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医院咨询医生。医生在详细查看我的病例后,给我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目前首要任务是处理感染问题,因为只有感染控制了,才有机会进行抗肿瘤治疗。

    医生非常耐心,他详细解释了病情和治疗方案,让我对整个治疗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尽管病情严重,医生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患者的关心和希望,这让我感到温暖和安慰。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他不仅关注我的病情,还关心我的心理状态,鼓励我保持积极的心态,这让我对治疗充满信心。

    虽然医生告诉我,好转的机会不是太大,但他也没有放弃希望。他说,即使是晚期直肠癌,有些治疗好的患者也能活上一两年。这让我感到一丝希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治疗的决心。

    在医生的鼓励下,我决定继续积极配合治疗,希望能有奇迹发生。同时,我也感谢医生为我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大肠癌,一种曾经默默无闻的恶性肿瘤,如今在上海已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肿瘤杀手’。特别是20岁以下的患者,往往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令人唏嘘不已。近日,在上海科技馆举办的‘科普大讲坛’上,来自中山医院的国内肠癌医疗团队,详细解读了肠癌的发病原因、早期症状以及预防治疗措施,为公众敲响了警钟。

    隐蔽性强,误诊率高

    姚礼庆教授指出,大肠癌的隐蔽性极强,许多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由于误诊率高,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据中山医院临床分析,其误诊率高达78.2%,常被误诊为慢性结肠炎、痔疮、痢疾等。

    年轻患者比例增加,令人担忧

    令人担忧的是,肠癌的年轻患者比例逐年上升。在肠癌患者中,30岁以下患者占比6%-8%。由于缺乏症状,许多年轻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治疗难度加大。姚礼庆教授提醒,年轻人要重视体检,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更需提高警惕。

    预防肠癌,从生活习惯做起

    为了预防肠癌,我们需要从生活习惯入手。首先,要注意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次,要加强锻炼,保持体重在健康范围内。此外,还要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要尽早进行肠镜检查。

    相关链接

    在欧美国家,50岁以上人群必须进行结肠镜检查;在日本,则在40岁以上必须检查。我国虽然没有明确的年龄规定,但建议45岁以上人群进行肠镜检查。如果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