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母乳喂养防糖尿病有了新依据!

母乳喂养防糖尿病有了新依据!
发表人:医疗星辰探秘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型糖尿病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为了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母乳喂养的作用。

研究发现,与没有哺乳的女性相比,母乳喂养6个月或以上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47%,母乳喂养6个月以下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25%。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1. 母乳喂养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母乳喂养还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2. 母乳喂养可以降低体重: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母亲摄入的热量,从而降低体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降低体重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

3. 母乳喂养可以降低炎症水平:母乳喂养可以降低母亲的炎症水平,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一项研究发现,与正常范围内催乳素水平最低的女性相比,催乳素水平最高的女性(仍在正常范围内)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27%。催乳素是一种多功能激素,它不仅与怀孕和母乳喂养有关,而且还在许多其他生理功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如新陈代谢、免疫调节和水分平衡等。

除了母乳喂养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例如:

1. 均衡饮食:保持饮食均衡,摄入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2.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降低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3. 控制体重:控制体重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总之,母乳喂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预防2型糖尿病的方法。除了母乳喂养外,我们还应该采取其他措施来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新生儿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内分泌-代谢障碍综合征,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糖类代谢紊乱,对糖类的耐受性降低,患者出现血糖升高,并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称为新生儿糖尿病,以Ⅰ型糖尿病为主,这类患儿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此外,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少见。治疗方式包括:液体管理、胰岛素替代治疗、积极控制感染等。尽管积极治疗,该病预后不佳。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持续攀升,已成为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的慢性病之一。为了规范胰岛素注射技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011年8月13日,首个《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在糖尿病教育管理研讨会上正式发布。

    《指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等专家领衔编写,标志着我国在胰岛素应用方面迈向规范化、国际化和细节化。指南的出台,为正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提供了正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胰岛素,消除恐惧,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注射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其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注射技术至关重要。指南不仅涵盖了注射技术指导,还涵盖了注射前的心理准备和注射治疗的相关教育,旨在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困惑。

    《指南》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理念,即注射技术与注射药物、注射装置同等重要。指南还针对不同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和注射部位提出了具体建议,例如短效胰岛素首选腹部注射,中效胰岛素首选大腿和臀部注射,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在早餐前注射首选腹部,晚上则首选大腿或臀部,以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推广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学组将在全国重点医院开展医生和护士的注射技术培训,并面向患者进行宣传,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认识和掌握。

  •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通常发生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内。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婴儿的胰腺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在南京秋季,由于天气逐渐转凉,家庭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一、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家庭卫生习惯:定期清洁婴儿的生活环境,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 合理喂养:遵循医生的建议,为新生儿提供合适的饮食,避免过度喂养。
    3. 观察症状: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进食、排尿和体重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二、治疗策略
    1. 胰岛素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为新生儿提供适量的胰岛素注射。
    2. 监测血糖水平:定期监测新生儿的血糖水平,确保血糖稳定。
    3. 生活方式调整:鼓励家庭成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支持新生儿的康复。
    三、家庭护理
    1.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新生儿进行复查。
    2. 营养支持:保证新生儿的营养需求,遵循医生的营养建议。
    3. 心理支持:给予新生儿和家长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 新生儿糖尿病通常是由于胎儿型胰岛素细胞出现问题,这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不成熟或受损,进而影响胰岛素的产生和分泌。由于胰岛素不足,新生儿体内的葡萄糖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常见的症状包括频繁饥饿、多尿、体重下降和疲劳。诊断新生儿糖尿病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可能还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治疗通常涉及注射外源性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并可能需要营养咨询和定期监测。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饮食和活动,遵循医嘱调整饮食,避免血糖波动。

  •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照亮了我女儿小小的脸庞。她的笑容总是那么灿烂,像极了春天的第一缕阳光。可就在那一刻,我的心却被一份报告紧紧攥住——她的空腹血糖高达7mmol/L。

    我不敢相信这个结果。我的女儿才3岁,怎么可能会有血糖问题?我开始回想起她最近的饮食习惯,是否有过多的甜食和零食?我是否忽视了她的健康?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交织,像一团乱麻,无法理清。

    我决定带她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医生告诉我,单凭这一个数据不能确诊糖尿病,需要更多的检查和观察。我感到一丝安慰,但内心的焦虑并未消散。医生建议我们控制她的饮食,避免高糖食物,并定期监测血糖。

    回到家后,我开始严格控制她的饮食,尽量让她吃健康的食物。每天早上,我都会给她测血糖,记录下每一个数据。有时候,看到她的血糖值正常,我会松一口气;有时候,看到它又升高了,我会感到心慌。

    我开始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了解更多关于糖尿病的知识。我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问题,他们也在寻找答案。我想,如果我能找到一个专业的医生,向他咨询,可能会更有帮助。

    于是,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找到了一个内分泌科的医生。他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询问了更多的细节,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孩子的血糖波动可能与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需要我们继续观察和调整。同时,他也提醒我,过早的药物治疗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应该以控制为主。

    我感到非常感激。他的话让我重新看待这个问题,也让我明白,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现在,我和女儿一起学习如何控制血糖,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我们也在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虽然有时候我仍然会感到焦虑,但我知道,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儿童血糖高的诊断与调理 常见症状 儿童血糖高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口渴、多尿、视力模糊等症状。易感人群包括有家族遗传史、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的儿童。 推荐科室 内分泌科 调理要点 1. 完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检查以确诊是否为糖尿病。 2. 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3. 如果确诊为糖尿病,应积极治疗,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 4.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5. 增加体育锻炼,帮助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

  • 小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这种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导致的血糖水平升高。在上海春季,由于气候变化和儿童户外活动增加,小儿糖尿病的发病率可能会有所上升。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儿糖尿病的介绍、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小儿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减轻、易疲劳等。严重时,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根据发病机制,小儿糖尿病可分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期发病,是自身免疫性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的;而二型糖尿病则多见于青少年,与遗传、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二、家庭预防策略
    1. 注意饮食: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2. 适度运动:鼓励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低血糖。
    3.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血糖、尿糖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4. 控制体重:避免儿童肥胖,减少糖尿病发病风险。
    5. 保持良好心态:鼓励孩子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控制。
    三、治疗策略
    1. 胰岛素治疗:对于一型糖尿病患儿,胰岛素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病情,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2. 口服药物:对于二型糖尿病患儿,医生可能会推荐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
    3.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血糖稳定。
    4. 心理支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春季注意事项
    1. 注意保暖:春季气温变化较大,注意给孩子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2. 适量增减衣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孩子受凉。
    3. 注意饮食卫生:春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注意饮食卫生,预防疾病。
    4. 避免剧烈运动:春季天气多变,避免孩子参加剧烈运动,以免诱发低血糖。

  •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与成人糖尿病不同,新生儿糖尿病通常是暂时性的,但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糖尿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母体糖尿病、胎儿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这种疾病会导致婴儿血糖水平升高,出现脱水、多尿、进食增多等症状。

    诊断新生儿糖尿病主要依靠血糖检测。一旦确诊,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胰岛素注射等。

    为了预防新生儿糖尿病,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医生也会对新生儿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儿的饮食、尿量和精神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此外,家长还应学会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以确保婴儿的安全。

    新生儿糖尿病虽然罕见,但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重视。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你知道吗?我们身边有一种疾病,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甚至儿童也无法幸免。这种疾病就是——儿童糖尿病。儿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导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

    那么,儿童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呢?目前,科学家们认为,儿童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环境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具体来说,以下几种因素可能会增加儿童患糖尿病的风险: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的儿童,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更高。

    2. 环境因素:肥胖、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儿童糖尿病的发生。

    3. 自身免疫因素:儿童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儿童糖尿病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预防:

    (1)保持健康的体重: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肥胖。

    (2)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高糖食物。

    (3)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前期。

    2. 治疗:

    (1)胰岛素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注射胰岛素。

    (2)饮食控制:合理搭配膳食,控制糖分摄入。

    (3)运动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

    (4)心理支持: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儿童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关爱。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近年来,随着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2型糖尿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在儿童中的治疗方案仍在不断完善。由于部分药物在成年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但在儿童患者中使用尚缺乏充分临床验证,因此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较为有限。

    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的儿童患者,为了尽快缓解病情并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通常会采用胰岛素先行治疗,同时联合口服降糖药。在多数情况下,患者胰岛素需求量会在短时间内减少,直至可以停止使用。

    二甲双胍作为主力药物

    目前,国内外治疗儿童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是二甲双胍。尽管部分儿童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但通过合理调整剂量,多数患者仍能耐受。需要注意的是,在血糖控制不佳、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禁食、重症感染、肝功能不全、组织缺氧、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H2受体拮抗剂等情况下,二甲双胍可能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此外,H2受体拮抗剂会竞争性抑制二甲双胍在肾脏的排泄,导致其在肾脏蓄积,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

    综合治疗控制血糖

    在二甲双胍、饮食控制和运动综合治疗后,多数2型糖尿病儿童的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控制在7%以下。

    其他降糖药物的选择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长时间无法控制在7%以下,可以考虑以下药物:

    1. 磺脲类药物:如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但在多数国家,18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磺脲类药物。尽管格列本脲在新生儿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效果较好,副作用较少,但在2型糖尿病儿童中可能出现持久的低血糖,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

    2. 胰岛素增敏剂: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尽管在改善肝脏、肌肉、脂肪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肌肉对葡萄糖摄取方面具有优势,但潜在的副作用如水肿、体重增加等限制了其在儿童中使用,目前国外多主张18岁以上患者使用。

    3. 长效胰岛素联合GLP-1类似物:这种方案可能对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有较好作用,但GLP-1类似物目前仅限于成年患者使用,且成本较高。

    总之,尽管降糖药物种类繁多,但可供儿童使用的药物仍然较少。首选的药物仍然是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其他药物通常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