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10个方法,让运动坚持下去

10个方法,让运动坚持下去
发表人:癌症防治先锋

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但很多人难以坚持下来。美国《赫芬顿邮报》近日总结了10个让运动坚持下去的妙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例如选择骑自行车上班,这样可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轻松完成运动量。

2. 设定每日运动目标,例如每天完成5分钟俯卧撑,这样可以帮助你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 加入运动俱乐部,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锻炼,相互鼓励,更容易坚持下去。

4. 利用可穿戴设备和手机软件记录运动数据,了解自己的运动情况,并根据数据调整运动计划。

5. 尝试一些新的运动项目,例如徒步、游泳、漂流等,增加运动的趣味性。

6. 寻找运动伙伴,与家人、朋友一起运动,增加运动的乐趣。

7. 将运动变成游戏,记录运动时间和强度,与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赛,增加运动的动力。

8. 多样化运动形式和运动量,避免单调乏味,保持运动的兴趣。

9. 寻求私人教练的指导,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提高运动效果。

10. 给自己设置奖励,例如完成一定运动量后,可以享受美食或购物等,增加运动的动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运动障碍疾病介绍:
运动障碍是指随意运动兴奋、抑制或不能由意志控制的现象,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外伤等。本病可由遗传、退行性变、血管病、中毒、药物、感染、精神心理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本病是神经系统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肝豆状核变性、小舞蹈病、特发性震颤等)常见的症状,尚无权威的发病率及患病率数据。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减少、肌张力异常和不自主运动等。目前对其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涉及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具体方案选择与患者的病因有关。早期发病,及时查明病因,经及时规范治疗的患者,一般预后较好;未明确病因及未经及时治疗的患者症状可能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小儿先天性肌张力不全症,也称为先天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由于神经发育异常导致的运动障碍。这种病症主要表现为肌张力过高或过低,导致运动不协调、姿势异常等症状。在台北夏季,高温和潮湿的气候可能会加重症状,因此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在高温季节,应尽量保持室内温度在25-28摄氏度之间,避免过热或过冷。
    2. 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体质。
    3.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尽量让孩子在阴凉处活动,避免直接暴晒。
    4. 适量运动: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以增强肌力。
    5.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治疗策略:
    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开具肌肉松弛剂、抗抑郁药等药物,以减轻肌张力。
    2. 物理治疗:通过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指导,进行针对性的肌力训练和姿势矫正。
    3. 康复训练: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帮助孩子逐步适应正常生活。
    4. 心理支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5. 定期复查: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 压迫性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神经的炎性病变。这种疾病可能导致多种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

    压迫性神经炎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疼痛是压迫性神经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局部或放射性的疼痛,疼痛程度可以从轻微的刺痛到剧烈的疼痛不等。

    运动障碍也是压迫性神经炎的常见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肉痉挛等问题,这些症状可能导致肢体活动受限。

    感觉障碍是压迫性神经炎的另一个常见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麻木、刺痛、蚁走感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也是压迫性神经炎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出汗异常、血压波动、皮肤色泽改变等问题。

    压迫性神经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营养神经药、镇痛药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

    为了预防压迫性神经炎,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进行体检。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运动,作为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女性,尤其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

    ### 女性运动,益处多多

    女性的身体结构和男性存在差异,因此在运动方面也有不同的需求。以下是一些适合女性的运动及其益处:

    1.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新陈代谢率,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力量训练**:如举重、哑铃、杠铃等,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3. **瑜伽**: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高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4. **舞蹈**:可以增强协调性,提高节奏感,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

    ###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运动

    1. **20-30岁**:这个年龄段的女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体型和预防疾病。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锻炼。

    2. **30-40岁**:这个年龄段的女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骨骼健康和预防肌肉流失。可以选择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锻炼。

    3. **40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女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骨骼健康和预防肌肉流失。可以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锻炼。

    ### 运动注意事项

    1.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2. 运动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

    3. 运动后要做好放松,避免肌肉酸痛。

    4. 运动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 小儿先天性肌张力不全症,也称为婴儿肌张力不全,是一种影响肌肉张力的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通常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出来,表现为肌肉紧张、僵硬或松弛,可能导致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和发育延迟。在天津春季,由于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
    1. 定期产前检查: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2. 健康生活方式:家庭成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
    3. 家庭环境:保持家庭环境舒适,避免过度刺激,有助于减轻症状。
    4. 儿童早期干预:对于患有肌张力不全的儿童,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
    5. 心理支持:家庭成员应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治疗策略:
    1.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治疗可以改善肌肉张力和运动能力,减轻症状。
    2. 药物治疗:某些药物可以帮助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缓解症状。
    3.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严重的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4. 家庭护理:家庭成员应学会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包括帮助患儿进行日常活动和锻炼。
    5. 定期复查:患儿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运动前后饮食一直是健身爱好者关注的焦点。很多人担心,运动前后的饮食会影响减肥效果,甚至导致体重增加。那么,运动前后的饮食到底该如何安排呢?本文将从运动生理学、营养学等方面,为您解答这一疑问。

    1. 运动前饮食:为运动储备能量

    运动前饮食的主要目的是为运动储备能量,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头晕等症状。一般来说,运动前1-2小时进食较为合适。可以选择一些易消化、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全麦面包、水果、酸奶等。此外,适量的蛋白质摄入也有助于肌肉的修复和生长。

    2. 运动中饮食:补充能量,保持运动状态

    运动中饮食主要针对长时间、高强度运动。运动过程中,身体会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及时补充。可以选择一些能量棒、能量胶、运动饮料等快速补充能量的食品。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中饮食要适量,避免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

    3. 运动后饮食:恢复肌肉,促进生长

    运动后饮食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肌肉,促进生长。运动后30分钟至2小时内,是补充蛋白质的最佳时机。可以选择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胸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此外,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也有助于肌肉的恢复。

    4. 运动前后饮食注意事项

    1. 运动前后饮食要适量,避免过量摄入导致体重增加。

    2. 运动前后饮食要注重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

    3. 运动前后饮食要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消化。

    4. 运动前后要充分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总之,运动前后的饮食对运动效果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合理安排运动前后的饮食,才能更好地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氯氮平等,可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多巴胺受体,导致神经递质失衡,进而引起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认知功能下降症状。此外,这些药物还可能引发代谢综合征和高血糖症,加重认知损害。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时应遵循医嘱,定期评估病情和药物疗效,并注意监测潜在的运动障碍,如静坐不能或急性肌张力障碍。如有需要,应及时咨询精神科医师调整治疗方案。

  • 运动不足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的“运动是良医”项目,运动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运动是良医”项目由罗伯特·萨里斯博士(Robert Sallis)于2007年创立,旨在鼓励医生将运动纳入患者治疗方案。目前,该项目已在美国医疗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推广至全球。

    研究表明,缺乏运动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等。而规律的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规律运动呢?萨里斯博士建议,每周至少进行5天,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此外,运动还可以帮助改善心理健康,减轻压力,增强自信心。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运动形式和强度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在开始运动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运动教练,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总之,运动是良医,它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拥有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 虽然脑梗死可能导致脑细胞死亡,引起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者后遗症。这取决于脑梗死的位置、大小以及治疗及时性等因素。对于没有复发风险且病情稳定的患者,经过积极康复训练,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回归正常生活。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脑梗患者寿命都比健康人群短。如果患者的脑梗死面积较小,症状较轻或及时得到救治,则可能不会影响预期寿命。此外,若患者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预防再次发作,也有助于延长寿命。脑梗死是一种急性疾病,需要紧急医疗干预,以免造成永久损伤。建议患者平时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以减少卒中风险。同时,应避免高盐饮食,因为钠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脑梗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得到改善,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患者的死亡风险,延长寿命。

  • 运动,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对于许多健身爱好者来说,跑步机似乎成为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其实,只要掌握一些技巧,跑步机上的健身也可以充满乐趣。

    首先,选择一款合适的跑步机至关重要。市面上的跑步机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在选购时,要关注以下几个因素:

    1. 安全性:跑步机应具备安全锁功能,防止意外摔倒;非手握式测心率功能更为实用;跑台越低越安全;跑步带两边应有挡板;把手设计要安全舒适。

    2. 最高速度:年轻男性或体质较好的人应选择最高速度大于等于15公里/小时的跑步机;年纪较大的人可选择最高速度为10公里/小时的跑步机;其他人可选择最高速度大于等于12公里/小时的跑步机。

    3. 舒适性:跑步机噪音要低,以营造安静的运动环境;跑步带无需减震功能,鞋子应承担减震作用。

    4. 耐用性:跑步台不应有镀漆部件,以免磨损;可折叠设计可节省空间。

    5. 方便性:具有大尺寸显示屏,显示距离、速度、时间、倾斜角度、热量消耗、心率等信息;程序设定功能可简化操作;设有放水瓶位置。

    6. 价格:国产跑步机品质可靠,性价比高,无需为洋品牌支付冤枉钱。

    除了选择合适的跑步机外,以下几种跑步机训练方法可以让运动更加有趣:

    1. 有氧等速训练:逐渐增加速度,保持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心率(130-150次/分),运动10-30分钟。

    2. 有氧变速训练:心率保持在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心率范围内,交替进行速度和坡度的变化。

    3. 无氧代谢训练:心率达到无氧代谢阈值后,维持一段时间,然后逐渐降低速度和坡度,最后慢走结束。

    此外,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让跑步机健身更加有趣:

    1. 将跑步机放置在靠窗的位置,欣赏窗外的风景。

    2. 放一些背景音乐,提升运动氛围。

    3. 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运动,增加互动性。

    4. 设置目标,如完成一定距离或时间。

    5. 挑战自我,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 跑步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备受大众喜爱。那么,究竟在什么时间跑步最为适宜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解答。

    1. 上午9点到10点:此时,空气清新,含氧量高。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达峰值,调动身体各器官有效发挥功能,机体各项状态相对较好。经过一夜的睡眠,体力得到恢复,但生理上仍存在一定的抑制状态。早晨锻炼,有利于神经兴奋、振奋精神,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保持充沛的精神和体力投入一天的工作。

    2. 雾霾天:在雾霾天气下,室外空气质量较差,建议选择室内运动或使用跑步机进行锻炼。同时,运动时搭配营养饮食,更有利于身体健康。跑步的时间并非关键,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持之以恒。

    3. 水分补充:早上跑步前,建议提前20到30分钟喝水,但不宜过量。这有助于缓解夜间缺水情况,调节体液浓度,促进代谢产物排出。跑步结束后,休息15分钟,再适量补充水分,盐水为佳。

    4. 饭后运动:饭后立即跑步或进食都会影响消化,容易引发胃病。一般建议饭后1小时再进行锻炼。睡前跑步也不宜,可能导致多梦或难以入睡。

    5. 跑步装备:选择合适的跑步鞋和运动服,有助于提高运动效果,减少运动损伤。此外,佩戴心率监测器等设备,有助于掌握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

    6. 跑步训练:根据个人体质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跑步计划。初学者可从慢跑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距离。在训练过程中,注意休息和恢复,避免过度训练。

    总之,选择合适的时间跑步,有助于提高运动效果,促进身体健康。但需注意运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运动损伤。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