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6类糖尿病并发症“候选人”

6类糖尿病并发症“候选人”
发表人:精准医疗探秘

糖尿病,这个我们熟悉的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慢性病,糖尿病人数更是位居全球首位。尽管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但许多患者却对它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没有出现明显症状,血糖高低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甚至偷偷减药量。然而,糖尿病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温和,一旦并发症降临,其危害程度远超糖尿病本身。

糖尿病并发症几乎可以影响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从头到脚都可能受到其侵害。眼睛、心脏、血管、肾脏、足部、皮肤等都可能成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受害者。这些并发症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更是导致糖友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虽然糖尿病并发症如此凶险,但并非所有糖友都会中招。以下几类糖友,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1. 病程较长的糖友:这类糖友的糖尿病病程不短于五年,病程越长,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而病程较短或年龄较小的糖友,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2. 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这类糖友对糖尿病缺乏足够的重视,不按时就医、不监测血糖,甚至私自减药或停药。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最终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3. 体重严重超标的糖友: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样,严重肥胖也与糖尿病并发症紧密相连。肥胖的糖友更容易出现大血管病变,因此,控制体重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4. 爱吸烟的糖友:吸烟会加重多种疾病,甚至引发癌症。研究发现,吸烟的糖友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可能性比不吸烟的糖友高很多,且病情进展也更快。因此,患有糖尿病的糖友应坚决戒烟。

5. 血脂高的糖友: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血脂水平也会受到影响。血脂水平升高,会显著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血脂。

6. 高血压的糖友:同时患有高血压的糖友,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可能性更高。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血压的控制也不能忽视,要时常监测血压和血糖值的变化。

以上几类糖友,对糖尿病并发症要有足够的警惕。除了按医嘱服药、自行监测血糖外,还应定期测量血压,抽血检查血糖、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尿检、眼科检查和牙科检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的特殊筛查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糖尿病的特殊筛查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血糖的监测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应该何时检测血糖,一天中检测几次最为合适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糖尿病专家指出,下午检测血糖往往不准确,其检测率明显下降。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在清晨进行血糖检测。根据《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的研究,早晨从患者处得到的血液样品检查结果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

    其次,人体血糖的变化规律是凌晨3时血糖值最低,然后逐渐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一般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时-8时取血,8时以后血糖值会越来越高,不能真实反映治疗效果。

    针对不同情况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频率也有所不同。对于新诊断、血糖波动大、更换药物、调整药物剂量或病情较重的糖友,最好每天监测4~7次,必要时增加监测次数,直到血糖得到控制。对于口服降糖药或生活方式干预的糖友,血糖控制达标后,每周监测2~4次即可。对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友,血糖监测频率需要适当增加,开始可以每天监测5~8次,血糖达到治疗目标后可以减少次数。

    除了监测频率,如何做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非常重要。测空腹血糖的前一天不要过分节食甚至不吃晚餐,禁食时间内尽量不要大量喝水,测空腹血糖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过于剧烈的活动等。此外,若测定空腹血糖有困难,可选择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反映近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监测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血糖仪作为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重要工具,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方案和生活质量。然而,在长期使用血糖仪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血糖仪数值出现误差,因此及时的校准和了解影响血糖仪数值的因素尤为重要。

    首先,血糖仪检测的是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而实验室检测的是静脉血清或血浆葡萄糖。由于两种检测方式所采集的血液样本不同,因此在空腹时采用血浆校准的血糖仪检测数值与实验室数值较接近,而餐后或服糖后毛细血管葡萄糖值会略高于静脉血糖。此外,末梢毛细血管中既有静脉血成分,也有动脉血成分,其血样中葡萄糖含量和氧含量与静脉血样存在差异,这也是导致血糖仪数值出现误差的原因之一。

    其次,红细胞压积对血糖仪的检测值也有一定影响。相同血浆葡萄糖水平时,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增加,全血葡萄糖检测值会逐步降低。因此,具有红细胞压积校正功能的血糖仪可以减小这一差异值。

    血糖仪的检测技术也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目前临床使用的血糖仪检测技术主要有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葡萄糖脱氢酶(GDH)两种。不同酶技术的血糖仪对葡萄糖的特异性、干扰物质以及适用人群存在差异,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糖仪。

    内源性和外源性药物的干扰也是影响血糖仪数值的因素之一。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水杨酸、尿酸、胆红素、甘油三酯、氧气、麦芽糖、木糖等物质都可能对血糖值产生偏差。

    此外,pH值、温度、湿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也可能对血糖仪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的糖尿病类型,它指的是孕妇在怀孕期间首次出现的高血糖症状。这种疾病对母婴健康都存在潜在风险,因此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非常重要。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孕妇在怀孕期间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通常情况下,孕妇在怀孕24周以后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给予积极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胎儿发育异常,如胎儿过大、胎儿畸形等;2)胎儿宫内发育迟缓;3)新生儿低血糖、呼吸窘迫等。因此,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饮食控制是基础,孕妇应遵循营养师的建议,合理搭配膳食,控制糖分摄入;适当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药物治疗则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胰岛素注射等。

    除了药物治疗,孕妇还应注重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的睡眠、减轻心理压力、戒烟限酒等。此外,孕妇还应定期进行产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期糖尿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金丽桂指出,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孕妇应予以重视。

  • 最近,我感觉口里总是有一种甜味,我开始有些担心,于是我决定在网上找一位医生咨询一下。经过一番搜索,我找到了一家互联网医院,我感到非常幸运。

    第一次问诊,我遇到了一位内分泌科的医生,他非常亲切地询问了我的情况。我跟他说了最近的症状,他耐心地听着,并给我提供了一些建议。

    医生告诉我,口里有甜味不一定就是血糖高,但建议我检查一下血糖。经过一番检查,发现我的空腹血糖有些偏高,医生建议我做一个糖耐量试验来明确情况。

    在问诊的过程中,我还跟医生讨论了一些其他的症状,他都给予了专业的建议。虽然我有些担心,但医生的耐心和细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总的来说,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收获颇丰,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决定按照医生的建议,做一个糖耐量试验来明确情况。希望一切都能顺利。

  • 血糖是人体重要的代谢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水平的监测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控制并发症风险。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自我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一、血糖控制目标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因人而异,但一般而言,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0~7.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应控制在7.8~10.0mmol/L之间。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

    二、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

    1. 选择合适的血糖仪和试纸:市面上有多种血糖仪可供选择,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设备。同时,要注意使用与血糖仪匹配的试纸。

    2. 正确操作:测量前,先调整血糖仪代码与试纸代码一致。然后,用酒精棉球消毒手指,待酒精挥发干燥后,用采血针头取适量血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插入血糖仪,读取血糖值。

    3. 记录数据:将每次测量的血糖值和时间记录在血糖记录本上,以便分析血糖变化趋势。

    三、自我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

    1. 保持血糖仪清洁:定期清洁血糖仪,避免灰尘和污垢影响测量结果。

    2. 注意试纸有效期:使用前仔细检查试纸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试纸。

    3. 采血部位轮换:避免长期在同一部位采血,以免造成局部皮肤损伤。

    4. 保持血糖仪准确:定期到社区卫生站或厂家指定处校正血糖仪,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四、监测血糖的时间

    1. 空腹血糖:早餐前8~12小时空腹时测量。

    2. 餐前血糖:三餐前30分钟测量。

    3. 餐后两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测量。

    4. 随机血糖:一天中任意时间测量。

    五、血糖监测的频率

    血糖监测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对于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可每周监测1~2次;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或病情变化较大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

  • 了解空腹血糖的正常值对于预防和诊断糖尿病至关重要。那么,空腹血糖8.4是糖尿病吗?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非单一,而是根据血糖水平、症状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通常在3.9-6.1mmol/L之间。如果空腹血糖值超过6.1mmol/L,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则被称为空腹血糖受损。而空腹血糖8.4mmol/L已接近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 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
    • 血糖水平: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
    • 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除了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也是重要的指标。餐后血糖的正常范围通常在3.9-10.0mmol/L之间。餐后血糖增高同样需要注意,可能预示着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空腹血糖8.4mmol/L的情况,建议进行以下检查和评估:

    • 重复测量血糖,确认结果。
    • 进行糖耐量实验,评估胰岛素敏感性。
    • 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血糖升高的疾病。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等,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空腹血糖8.4mmol/L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糖尿病,但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定期监测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 糖尿病,这个我们熟悉的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慢性病,糖尿病人数更是位居全球首位。尽管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但许多患者却对它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没有出现明显症状,血糖高低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甚至偷偷减药量。然而,糖尿病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温和,一旦并发症降临,其危害程度远超糖尿病本身。

    糖尿病并发症几乎可以影响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从头到脚都可能受到其侵害。眼睛、心脏、血管、肾脏、足部、皮肤等都可能成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受害者。这些并发症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更是导致糖友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虽然糖尿病并发症如此凶险,但并非所有糖友都会中招。以下几类糖友,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1. 病程较长的糖友:这类糖友的糖尿病病程不短于五年,病程越长,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而病程较短或年龄较小的糖友,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2. 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这类糖友对糖尿病缺乏足够的重视,不按时就医、不监测血糖,甚至私自减药或停药。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最终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3. 体重严重超标的糖友: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样,严重肥胖也与糖尿病并发症紧密相连。肥胖的糖友更容易出现大血管病变,因此,控制体重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4. 爱吸烟的糖友:吸烟会加重多种疾病,甚至引发癌症。研究发现,吸烟的糖友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可能性比不吸烟的糖友高很多,且病情进展也更快。因此,患有糖尿病的糖友应坚决戒烟。

    5. 血脂高的糖友: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血脂水平也会受到影响。血脂水平升高,会显著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血脂。

    6. 高血压的糖友:同时患有高血压的糖友,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可能性更高。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血压的控制也不能忽视,要时常监测血压和血糖值的变化。

    以上几类糖友,对糖尿病并发症要有足够的警惕。除了按医嘱服药、自行监测血糖外,还应定期测量血压,抽血检查血糖、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尿检、眼科检查和牙科检查。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值。为了及早发现和诊断糖尿病,了解其检查项目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检查项目,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糖尿病。

    一、尿液检查

    1. 尿糖:通过检测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可以初步判断血糖水平。尿糖阳性可能提示血糖升高,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

    2. 尿酮:尿酮体阳性提示可能存在酮症酸中毒,需要及时就医。

    3. 尿白蛋白:尿白蛋白升高可能提示肾脏受损,需要进一步检查。

    4. 尿C肽:C肽水平可以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

    5. 管型尿:管型尿的出现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

    二、血液检查

    1. 血糖:血糖水平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耐量试验等检查可以帮助确诊糖尿病。

    2. 血脂:血脂异常与糖尿病密切相关,需要定期检查。

    3. 血酮、电解质、酸碱度等: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时,需要检查相关指标。

    三、其他检查

    1. 肾功能检查:糖尿病容易引起肾脏损害,需要定期检查肾功能。

    2. 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定期检查眼底。

    3. 心电图:糖尿病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需要定期检查心电图。

    了解糖尿病的检查项目,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和诊断糖尿病,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 近年来,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已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了更好地应对糖尿病的挑战,上海市卫生局在7月14日迎来了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捐赠。此次捐赠包括5000台血糖仪、50万条血糖测试试纸以及为300名社区医生提供全科医师培训的机会。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各界对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也为上海市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市民健康的守门人,近年来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此次捐赠的血糖仪和试纸将全部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助于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保障社区居民健康。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桑希杰表示,雅培公司作为捐赠方,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希望通过捐赠血糖监测仪和试纸,帮助居民实现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同时,雅培公司还提供300人的社区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此次捐赠的血糖仪和试纸将分发到上海市1500家社区保健机构,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便捷的血糖监测服务。相信通过此次捐赠,上海市的糖尿病防治工作将迈上新的台阶,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总之,此次捐赠活动体现了社会各界对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的糖尿病防治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 血糖是人体重要的代谢指标,了解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血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手指血血糖检测和静脉血血糖检测。那么,这两种方法有何区别?哪种更准确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手指血血糖检测。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只需用血糖仪采集手指血样即可。手指血是血细胞和血浆的混合物,而血糖则存在于血浆中。由于手指血中的红细胞含量较高,红细胞内的葡萄糖含量相对较低,因此手指血血糖检测结果通常略低于静脉血血糖检测结果。

    静脉血血糖检测则是通过抽取静脉血样进行检测。由于静脉血是经过血液循环的血液,其中的血糖浓度相对稳定,因此检测结果较为准确。但这种方法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且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

    那么,哪种方法更准确呢?实际上,手指血和静脉血血糖检测结果的差异并不大,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都具有参考价值。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血糖波动较大或需要进行血糖监测时,静脉血血糖检测结果可能更可靠。

    除了准确度,手指血和静脉血血糖检测还有以下区别:

    • 方便性:手指血血糖检测操作简单,可在家进行,方便快捷;而静脉血血糖检测需要去医院,较为繁琐。
    • 成本:手指血血糖检测成本较低,而静脉血血糖检测需要支付一定的医疗费用。
    • 疼痛程度:静脉血血糖检测需要抽取静脉血,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疼痛;而手指血血糖检测只需采集手指血,疼痛程度较低。

    总之,手指血和静脉血血糖检测各有优缺点,患者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手指血和静脉血血糖检测,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