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用中药

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用中药
发表人:尹苹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因主要是感染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主要表现为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中药在治疗甲型肝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案:

1. 湿热蕴结,胆汁外溢:主要症状为身目发黄、发热、心烦、恶心、呕吐等。治疗以清热利湿、通泄瘀热为主,可选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50克,栀子12~15克,大黄5~8克,黄芩10克,板蓝根30~50克。

2. 湿重于热,兼见头身沉困、腹满便溏:治疗以利湿化浊、清热利胆为主,可选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30~50克,茯苓15~18克,白术12~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藿香15~18克,陈皮10克,六一散12~15克。

3. 湿困脾阳,胆汁外溢:主要症状为身目发黄、色晦暗、食少脘闷、腹胀、大便溏软等。治疗以温化寒湿、健脾和胃、利胆为主,可选用茵陈术附汤加味:茵陈30~50克,白术15~18克,附片(制)10克,干姜10克,茯苓15~18克,泽泻12~15克,甘草5~8克。

4. 急黄:发病急骤,病情险恶,与西医“急性黄色肝萎缩”相似。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黄染、高热烦渴、胸满腹胀、衄血、便血、肌肤出现斑疹等。治疗以凉血解毒、清热救阴、芳香开窍为主,可选用犀角散加减:犀角(水牛角代)粉10克、黄连7克、栀子10克、茵陈30~50克、生地黄25~30克、牡丹皮10克、玄参15~18克、菖蒲7克、至宝丹一丸(送服)。

5. 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根据不同的证型,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常见证型包括湿热内蕴、肝脾失调、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等,可分别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此外,甲型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

2.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3.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4. 定期复查肝功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疸病疾病介绍: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不同[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黄疸是新手父母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很多家长一听到宝宝黄疸就慌张,甚至有的家长会选择断奶来治疗。事实上,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是生理性的,不需要过度担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染的现象。根据胆红素水平的升高程度和原因,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现象,大约80%-90%的足月新生儿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一周左右开始消退,足月的宝宝一般在两周内黄疸消退。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是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无法及时将血液中的胆红素代谢和排泄。

    病理性黄疸是指胆红素水平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或者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者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可能包括新生儿溶血症、感染、肝脏疾病等。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于新生儿黄疸,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以下是一些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注意事项:

    1. 观察黄疸程度:生理性黄疸的宝宝皮肤黄染程度较轻,主要表现在面部和上半身。病理性黄疸的宝宝皮肤黄染程度较重,可能全身都出现黄染,甚至尿色发黄。

    2. 观察宝宝精神状态:生理性黄疸的宝宝精神状态良好,能吃能睡。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可能精神状态不佳,出现嗜睡、食欲不振等症状。

    3. 观察黄疸消退时间: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一周左右开始消退,足月的宝宝一般在两周内黄疸消退。病理性黄疸的消退时间较长,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

    4. 定期复查:家长需要定期带宝宝到医院复查黄疸,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理性黄疸。

    5. 避免过度干预:对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需要过度干预,如停止母乳喂养等。如果宝宝出现病理性黄疸,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总之,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正确认识新生儿黄疸,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理性黄疸,就可以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了解其成因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关爱宝宝的健康。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成因,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这一现象。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主要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胎儿在母体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数量较多,但寿命较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升高,导致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而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成熟,无法有效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引发黄疸。

      1. 红细胞破坏增多:胎儿在母体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数量较多,但寿命较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升高,导致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

      2. 肝脏功能不成熟: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成熟,无法有效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引发黄疸。

      二、消化系统不成熟

      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成熟,也会导致生理性黄疸。具体原因如下:

      1. 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新生儿的肝脏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2. 肠-肝循环特点: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且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将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和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壁吸收经门静脉达肝脏。

      三、母乳喂养的影响

      部分新生儿在母乳喂养过程中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这与母乳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和激素有关。但这种黄疸多为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没有危害,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四、其他因素

      缺氧、胎粪排出延迟、喂养延迟、呕吐、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情况也会加重新生儿黄疸。

      五、预防和护理

      1. 注意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如发现黄疸症状明显,应及时就医。

      2. 保持新生儿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

      3. 适量喂水,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4. 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发生感染。

      总之,了解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成因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关爱宝宝的健康。在育儿过程中,家长应保持关注,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生儿黄疸问题。

  • 血红蛋白尿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表现为尿液中含有游离血红蛋白,而无红细胞或仅有少量红细胞。这种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遗传性疾病、药物反应、感染等。

    治疗血红蛋白尿的关键在于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原发病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如遗传性疾病可通过药物治疗或基因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药物反应则需停用相关药物;感染则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2. 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劳累、补充水分、碱化尿液等。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症状,补充水分有助于稀释尿液,碱化尿液有助于防止血红蛋白沉淀形成管型。

    3. 输血治疗: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治疗以纠正贫血症状。

    4. 预防并发症: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等。

    5. 定期复查:血红蛋白尿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那是2024年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带着两个月大的宝宝,踏上了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旅程。

    宝宝黄疸一直降不下来,让我这个新手妈妈倍感焦虑。在医生***的耐心指导下,我详细描述了宝宝的情况。***医生仔细聆听,面带微笑,让我感到无比安心。

    医生告诉我,宝宝黄疸降不下来可能是原因不明确的,单纯退黄是没有多大帮助的。但别担心,茵栀黄对于降低黄疸是有帮助的,而且茵栀黄没有数值限制,只要有黄疸都可以吃。

    当我询问茵栀黄的具体用量时,***医生详细解释了宝宝的用量:每天三次,每次三分之一。这让我对宝宝的病情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也感受到了这家医院的便捷和人性化。在这里,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离开医院时,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我相信,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和***医生的帮助下,宝宝的健康一定会越来越好。

  •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意味着人体自身可以清除病毒,无需特殊治疗即可康复。然而,由于甲肝病毒具有传染性,且在一些特定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因此了解甲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粪-口传播、水源污染、食物污染等。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等,可以有效预防甲肝的发生。

    甲型肝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在1-2周内自行缓解,预后良好。然而,部分患者,尤其是婴幼儿和老年人,可能会出现重症肝炎,甚至肝衰竭,危及生命。

    目前,甲型肝炎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对于重症肝炎患者,可能需要肝移植等治疗手段。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是甲肝患者康复的关键。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在甲型肝炎的预防方面,接种甲肝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甲肝疫苗安全可靠,可有效预防甲肝的发生。

    总之,甲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根据血型不合的类型,主要分为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两种,其中ABO血型不合更为常见。

    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等。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重度病例可能会导致死亡或留下脑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对于轻度溶血,通常无需特殊治疗,通过蓝光照射或自身恢复即可。对于中重度溶血,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治疗方法包括丙种球蛋白、换血等,大部分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关注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衣物,避免感染。同时,加强母乳喂养,注意饮食均衡,预防低血钙、低血糖等症状。

    为了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目前临床上常用抗D球蛋白进行预防。对于RhD阴性妇女,在怀孕28周和分娩72小时后进行注射,可以有效降低第二胎患病的风险。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和预防需要家长、医生和医院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对于新生儿来说,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针尤为重要。然而,一些宝宝在满月时可能出现黄疸,这让家长和医生都犯了难:黄疸儿能否接种乙肝疫苗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黄疸的分类。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的一种正常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1周左右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则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如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等。

    对于生理性黄疸的宝宝,只要没有其他疾病,是可以接种乙肝疫苗的。因为乙肝疫苗并不会加重黄疸症状,也不会引起溶血等不良反应。

    然而,对于病理性黄疸的宝宝,情况就复杂了。如果宝宝患有乙型肝炎或携带乙肝病毒,接种乙肝疫苗也不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此外,乙肝疫苗中可能含有某些成分(如酵母等)会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如过敏反应等。因此,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在接种乙肝疫苗前,需要医生进行评估。

    此外,还有一些宝宝对乙肝疫苗成分过敏,或者之前接种过乙肝疫苗后出现过不良反应,这些宝宝也不适合接种乙肝疫苗。

    总之,黄疸儿能否接种乙肝疫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如果宝宝仅有黄疸,没有其他疾病,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如果宝宝患有其他疾病,或者对乙肝疫苗成分过敏,则需要谨慎接种。

  • 溶血性贫血,这一听起来有些陌生的疾病,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它是一种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那么,溶血性贫血有哪些症状呢?

    溶血性贫血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贫血等。头痛可能是由于贫血导致的脑组织缺氧所致。贫血则是由于红细胞数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导致全身各器官组织缺氧,从而出现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

    除了头痛和贫血,溶血性贫血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黄疸:由于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胆红素无法及时代谢,导致皮肤、黏膜黄染。
    • 尿色改变:溶血性贫血患者的尿液可能呈现浓茶色或酱油色。
    • 脾大: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脾脏需要承担更多的清除工作,从而导致脾脏增大。
    • 发热:溶血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不规则发热。

    那么,如何诊断溶血性贫血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输血治疗和骨髓移植等。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输血治疗适用于严重贫血、有生命危险的患者。骨髓移植则是治疗溶血性贫血的一种根治性方法。

    对于溶血性贫血患者来说,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快。
    • 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 不吃不洁净和来历不明的食物,防止肠道感染。
    • 蚕豆病患者不能吃蚕豆、黄豆、豆腐、酱油等豆制品。
    • 不自行使用民间偏方,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总之,溶血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改善预后。

  •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症,许多新手父母对于如何帮助孩子尽快康复感到困惑。本文将详细介绍母乳性黄疸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建议,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母乳性黄疸的成因

    母乳性黄疸的成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有关,也可能与婴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目前,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类型,早发型多在出生后1-2周出现,晚发型则多在出生后2-3周出现。

    二、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母乳性黄疸的主要症状是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一般状况良好,食欲和生长发育正常。部分婴儿可能出现嗜睡、呕吐、体温升高、肝脾肿大等症状。

    三、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方法

    1. 晒太阳:适当让孩子多晒太阳,促进胆红素排泄。

    2. 服用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促进胆红素排泄。

    3. 中成药物:如茵栀黄口服液等,具有退黄作用。

    4. 停止母乳喂养:对于部分母乳性黄疸婴儿,暂时停止母乳喂养,观察黄疸消退情况。

    四、母乳性黄疸的日常护理

    1. 注意保暖: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婴儿受凉。

    2. 适量喂养:避免过量喂养,以免加重黄疸症状。

    3.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婴儿的黄疸消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五、母乳性黄疸的预防

    1. 母亲孕期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胎儿感染。

    2. 婴儿出生后,及时进行胆红素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婴儿的抵抗力。

  •   宝宝呱呱坠地后,第一声啼哭就是他向世界宣告自己到来的方式。然而,对于新手妈妈来说,宝宝那不断变换的哭声却成了让人头疼的难题。究竟宝宝在哭什么?如何辨别他们的需求?本文将围绕新手妈妈最关心的九大问题,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问题一:宝宝哭声的含义

      宝宝的哭声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饿了、渴了、困了、尿布湿了、身体不适……种种需求都通过哭声传达。新手妈妈要学会辨别宝宝不同哭声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除了生理需求,宝宝的哭声也可能是因为想要妈妈陪伴、寻求安慰。

      问题二: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一般在一周内会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对宝宝的大脑造成损害。

      问题三:如何选择宝宝辅食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单纯的母乳喂养已无法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辅食的添加时机、种类和制作方式都成为新手妈妈关心的问题。建议根据宝宝的月龄、消化能力和喜好选择合适的辅食,并注意营养搭配。

      问题四:如何应对背奶妈妈的压力

      对于背奶妈妈来说,既要适应职场环境,又要保证母乳喂养,压力难免会增大。建议做好心理准备,并配备必要的吸奶器和保温包等工具,以减轻压力。

      问题五:宝宝学爬行需要注意什么

      宝宝学爬行是重要的生长发育过程,有助于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家长要耐心引导,并注意观察宝宝爬行时的姿势,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问题六:如何应对宝宝长牙期的咬奶行为

      宝宝长牙期可能会出现咬奶头的现象,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家长要耐心引导,并注意观察宝宝的行为,避免咬伤乳头。

      问题七:宝宝何时会叫“妈妈”

      宝宝的语言能力在6个月左右开始发展,他们会用各种方式与妈妈交流。多与宝宝互动,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

      问题八:如何让宝宝睡得更好

      宝宝睡眠质量的提升需要家长共同努力。通过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等方式,可以帮助宝宝获得更好的睡眠。

      问题九:如何训练宝宝站立和行走

      宝宝站立和行走是重要的生长发育里程碑。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宝宝顺利实现这一目标。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