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家为什么会把脑瘫错认为缺钙

大家为什么会把脑瘫错认为缺钙
发表人:老年健康守护者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和发育。许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走路不稳、拿东西不稳等早期症状时,会误以为是缺钙导致的佝偻病,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误解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脑瘫与缺钙之间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脑瘫。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从而引起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这种运动障碍的早期表现是动作发育迟缓,如抬头、翻身、握物、坐立等发育落后,同时还会伴随智力低下等问题。

而缺钙,则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缺钙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出现佝偻病等疾病。虽然缺钙也会导致动作发育迟缓,但不会出现智力低下等问题。

那么,为什么许多家长会将脑瘫误认为是缺钙呢?一方面,是因为脑瘫和缺钙在早期症状上有所相似,如动作发育迟缓;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家长对脑瘫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

因此,对于家长来说,了解脑瘫和缺钙的区别非常重要。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脑瘫呢?首先,孕妇在孕期应注重营养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胎儿受到脑损伤的风险。其次,新生儿出生后,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脑瘫。对于已经确诊的脑瘫患儿,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障碍和智力低下等问题。

总之,脑瘫和缺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家长要正确认识这两种疾病,避免因误解而延误治疗时机,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佝偻病疾病介绍:
佝偻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以钙磷代谢异常、骨生成障碍、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生于儿童生长发育期,患儿症状以颅骨软化、方颅、鸡胸、X型腿、O型腿等骨骼改变为主。该病治疗主要是增加维生素D摄入量,若存在明显的X型腿、O型腿等严重骨骼畸形者需手术矫正治疗。本病无法根治,但大部分患者及时治疗后,一般恢复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冬季寒冷,但阳光依然可以帮助宝宝健康成长。晒太阳不仅能够帮助宝宝获得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还能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以下是晒太阳对宝宝健康的七大益处:

    1. 促进维生素D合成:晒太阳是人体获取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维生素D能够帮助人体吸收钙和磷,促进骨骼生长,预防佝偻病。

    2. 预防皮肤病:适当的晒太阳可以增强皮肤抵抗力,杀灭皮肤上的细菌,预防皮肤病。

    3. 增强免疫力: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刺激人体产生白细胞,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4. 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阳光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能力。

    5. 预防贫血:阳光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预防贫血。

    6. 调节生命节律:阳光可以调节人体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

    7. 增强心理素质:晒太阳可以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晒太阳的时间选择很重要。冬季可以选择上午6-9点、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这三个时间段,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晒伤。

    晒太阳时,可以给宝宝穿上红色衣服,保护皮肤。注意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效果不佳。

    晒太阳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保健方法,可以让宝宝健康成长。

  • 猪流感,这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近年来也逐渐威胁到人类健康。尽管人类感染猪流感病毒的概率较低,但近年来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出现人感染猪流感病例,尤其在直接接触病猪的人群中。

    猪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病猪、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呼吸道飞沫传播。由于人体对新变异病毒没有天然免疫力,因此一旦感染,病情进展迅速,尤其是青壮年群体,更容易出现重症。

    感染猪流感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全身疼痛、头痛、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和呕吐。严重者可引发肺炎、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预防猪流感,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病猪和人群密集场所。此外,接种流感疫苗也是预防猪流感的重要措施。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猪流感感染史。

    对于猪流感的治疗,抗病毒药物如达菲(oseltamivir)在早期使用可有效缓解症状,降低病情恶化风险。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适度锻炼等,也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猪流感。

    猪流感虽然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和治疗,就能有效降低其危害。

  • 长期以来,许多家长误认为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健康,因此纷纷提前让宝宝学走路。然而,过早学走路却可能给宝宝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隐患,尤其是“O型腿”的风险。

    宝宝的骨骼发育尚未成熟,骨骼硬度差、弹性大,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变形。过早学走路会使得宝宝全身的体重都集中在双腿,而骨骼尚未发育成熟,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压力,从而导致下肢骨骼弯曲,形成“O型腿”。

    除了“O型腿”,过早学走路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例如,宝宝肘部桡骨小头的环状韧带薄弱,牵手向上走路时容易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此外,过早学坐也可能影响脊柱发育,导致脊柱畸形。

    宝宝的运动发育有其自然规律,一般出生后3个月开始抬头,4~6个月会翻身,7~8个月会爬,1周岁会站立或独立行走。家长应该根据宝宝的发育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宝宝进行运动,而不是过早地强迫宝宝学走路。

    对于担心宝宝“O型腿”的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 加强营养,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钙、磷等营养物质。
    • 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骨骼发育。
    • 避免让宝宝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变换姿势,避免骨骼变形。
    • 为宝宝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鞋子过紧或过松,影响骨骼发育。

    总之,家长应该遵循宝宝的生长发育规律,不要过早地让宝宝学走路,以免给宝宝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 佝偻病,这一看似普通的疾病,却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那么,佝偻病到底好治吗?答案是:轻度的佝偻病还是比较好治疗的。

    首先,让我们了解佝偻病的成因。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这可能是由于日照不足、饮食中缺乏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者母亲在孕期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对于轻度的佝偻病,及时的治疗通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补充维生素D,同时注意饮食中钙和磷的摄入。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通过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钙剂等药物来改善病情。

    然而,对于严重的佝偻病,或者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除了药物治疗外,可能还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矫正骨骼畸形,或者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肢体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的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晒太阳,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同时,合理的饮食也是关键,应该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钙和磷,以支持骨骼的正常发育。

    总之,佝偻病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家长和医生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宝宝1岁后,身体和智力发育进入关键时期,家长们需要关注宝宝的饮食营养,以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1岁后宝宝可以逐渐尝试各种食物,但要注意食物的切割方式,避免宝宝呛噎和窒息。葡萄、樱桃等小圆水果需要小心喂食。同时,有些水果如菠萝、芒果等在喂食前可以煮一煮,以减少过敏风险。

    宝宝1岁后,深海鱼如马哈鱼、三文鱼、鲑鱼等富含DHA和EPA,对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有益。家长们无需额外添加鱼油,而是让宝宝多吃深海鱼即可。

    鱼肝油富含维生素A和D,可以预防佝偻病等疾病,但过量摄入会危害健康。因此,鱼肝油不宜过多食用。

    水果含糖量较高,过量食用会影响宝宝喝奶和吃饭。因此,喂水果最好在喂奶或吃饭后进行。

    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A,但过量摄入会影响健康。1岁至1岁半的宝宝每天摄入12克动物肝脏即可。

    鸡蛋虽营养丰富,但过多摄入会增加宝宝胃肠负担。婴儿时期最好只添加蛋黄,1岁至2岁的宝宝每天或隔天摄入1个全鸡蛋,2岁以上的宝宝可每天摄入1~2个鸡蛋。

    以下是一岁半宝宝的营养餐食谱:

    1. 疙瘩汤:将1/4个鸡蛋和少量水放入面粉中,搅拌成小疙瘩。将切碎的胡萝卜、圆白菜放入肉汤中煮软后,再将面疙瘩放入肉汤中煮。

    2. 蒸鱼饼:将鱼去皮去骨后研碎,与豆腐泥混合均匀后做成小饼,放入蒸锅内蒸。将鱼汤煮开后加少许盐,最后将蒸过的鱼饼放入鱼汤内煮熟。

    3. 蛋奶摊饼:将面粉、牛奶、鸡蛋、白糖搅匀,打成糊状。将平底锅烧热,倒入面糊摊成薄饼。

    4. 蒸蛋糕:将油、白糖、鸡蛋、面粉搅匀,加入适量切碎的果料,将面糊倒入模中蒸熟。

    5. 藕块银耳汤:将银耳发好,洗净,放入沙锅用小火煨。鲜藕洗净去皮,切块,用水焯后捞出,放入银耳汤内,用小火煮,放白糖,离火晾凉。

    6. 虾豆腐:将虾去皮去壳,豆腐切块,豌豆苗和香菇切碎,放入锅内,加入海味汤煮,熟时薄薄的勾一点芡。

    7. 煎面包:将面包切成2厘米厚的片,每片中间再切条缝(不切断),在缝内抹一层果酱。将鸡蛋打入牛奶中搅匀,将夹果酱的面包放入牛奶中泡。平底锅放适量的油烧热,放入面包片煎成两面金黄色即可食用。

  • 孩子软骨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骨骼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睡眠不宁、哭闹、易出汗、轻微骨变形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家长需要提高警惕。

    软骨病的原因主要与阳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钙含量低或钙磷比例不当有关。阳光是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如果孩子长时间待在室内,或者生活在阳光不足的地区,就需要通过饮食补充维生素D。

    除了上述症状,软骨病还可能引起骨骼发育问题。早期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如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枕部秃发等。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如头颅呈方形、前囟大、闭合延迟、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O型或X型腿等。

    治疗软骨病的关键在于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于婴儿,坚持母乳喂养是重要的。对于较大的孩子,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维生素D和钙剂。必要时,还需要矫正骨骼畸形。

    预防软骨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孩子充足的阳光照射,每天至少户外活动1-2小时。

    2. 饮食中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鱼肝油、牛奶、豆制品等。

    3.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软骨病症状。

    4. 对于已经患有软骨病的孩子,应加强体育锻炼,如游泳、骑自行车等,避免关节损伤。

    5.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和矫形矫正。

  • 近期广州持续多雨,市民难得享受到阳光,这种潮湿的天气却让儿童佝偻病有所抬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保健科主任医师谭美珍指出,多雨天气导致儿童出汗增多,影响锌元素吸收,进而引发厌食、挑食等问题。此外,缺乏阳光照射也会导致维生素D摄入不足,影响钙质吸收,进而引发佝偻病。

    谭美珍主任表示,3岁以下婴幼儿胃肠消化功能不完善,对气候变化敏感,因此更容易受到多雨天气的影响。她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 增加儿童户外活动时间,接触阳光,促进维生素D合成。

    2. 注意儿童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锌元素的食物,如猪肝、牛肉、生蚝、扇贝等。

    3. 如果孩子出现厌食、挑食等问题,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指导。

    4. 针对夜间出汗多的情况,家长不要自行给孩子使用止汗药,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补充钙和维生素D。

    5.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孩子夜间睡眠不安稳。

  • 孩子在出生后的头三年和青春期的时候长得很快,这时往往容易出现缺钙的情况。幼儿如何补钙?一般通过食补和药补进行补钙。很多家长都会问,幼儿补钙吃什么好?

    幼儿补钙的食物有哪些?

    1. 牛奶。牛奶是人体钙质的最佳来源,牛奶中的钙磷比例适当,有助于身体对钙的吸收。对于婴幼儿,母乳喂养更有利于宝宝吸收钙。此外,一些奶制品如酸奶、奶酪、干酪都是很好的补钙食品。据研究表明,一杯150g的酸奶就可以给10岁以下的孩子补充一天所需钙量的1/3,而40g的奶酪就等250ml的牛奶或200ml酸奶。

    2. 橙子。橙子富含维生素C、磷、钙、钾等元素,220g的橙汁相当于1杯牛奶的含钙量了。

    3. 豆类食品。大多数豆类中都有丰富的钙,但要提醒妈妈们,1岁以上的幼儿才能喝豆浆哦。

    4. 深绿色有叶蔬菜。蔬菜中不仅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深颜色的蔬菜还具有抗氧化功效。

    5. 虾皮。虾皮由于具有丰富的钙,被称为“钙库”,用虾皮作为辅食是幼儿不错的补钙方法。

    幼儿补钙产品有哪些?

    幼儿成长中需要大量的钙,仅通过每天膳食补钙往往达不到钙摄入量标准,所以最好额外至少补充1/3推荐量的钙剂。对于幼儿来说,液体钙和颗粒钙比较容易吸收,比如像龙牡壮骨颗粒就是比较理想的补钙产品,里面有维生素D的成分,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而且是中西药复方制剂,补钙同时还可以调理脾胃,促进食欲增加。

    以上就是幼儿补钙相关知识介绍,希望对各位宝爸宝妈有所帮助。钙是人类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每天摄入足够的钙十分重要,可以避免小儿佝偻病的发生,也降低老年骨质疏松的几率。

  •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抗癌、防癌’成为了热门话题。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我们自认为美味的食物,竟然是导致癌症的‘根源’。而相反,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食物,却可能蕴含着抗癌的神奇力量。

    以下是一些被误认为‘垃圾’食物,但实际上却是抗癌‘标兵’的例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茄子皮

    茄子皮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这些成分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预防细胞突变,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

    鱼鳞

    鱼鳞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和矿物质,这些成分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延缓脑细胞衰老,预防高血压和心脏病,同时也有助于抗癌。

    豆腐渣

    豆腐渣是一种高纤维、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钙质,有助于预防肠癌、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菜根

    菜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血压、降血脂、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等疾病。

    橘络

    橘络中含有一种名为‘芦丁’的维生素,有助于保持血管的弹性和密度,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同时也有助于抗癌。

    陈醋

    陈醋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预防细胞突变,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

    除了以上食物,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增强抗癌能力: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

    2. 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压力和焦虑。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4.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

  •     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多汗现象让许多父母感到困惑。那么,宝宝为什么容易出汗?多汗是正常现象还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信号?本文将为您揭秘宝宝多汗的秘密。

        一、宝宝多汗的原因

        1. 生理性多汗

        宝宝新陈代谢旺盛,皮肤含水量较大,加上活动量大,容易出汗。以下几种情况属于生理性多汗:

    •     (1)天气炎热:夏季高温,宝宝体温升高,通过出汗散热。
    •     (2)活动量大:宝宝玩耍、奔跑等活动量大,容易出汗。
    •     (3)睡眠中出汗:宝宝睡眠时,体温降低,但新陈代谢仍然旺盛,容易出汗。

        2. 病理性多汗

        宝宝多汗也可能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理性多汗原因:

    •     (1)佝偻病:缺乏维生素D和钙质,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宝宝容易出汗。
    •     (2)结核病:宝宝患有结核病时,夜间盗汗是常见症状。
    •     (3)低血糖:宝宝低血糖时,会出现出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症状。
    •     (4)甲状腺功能亢进:宝宝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会出现多汗、情绪急躁等症状。

        二、宝宝多汗的护理

        1. 保持室内通风:夏季高温时,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宝宝中暑。

        2. 适当增减衣物:根据天气和宝宝的活动量,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宝宝出汗过多。

        3. 及时补充水分:宝宝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4. 注意饮食:保证宝宝营养均衡,多吃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

        5. 观察病情:如果宝宝多汗伴随其他症状,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三、总结

        宝宝多汗是一个常见现象,父母不必过分担心。了解宝宝多汗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有助于保持宝宝的身体健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