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丙肝抗体HCV相关问题

丙肝抗体HCV相关问题
发表人:未来医疗领航员

丙肝抗体阳性是否具有传染性?

丙肝抗体阳性意味着患者的血液中含有丙型肝炎病毒,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研究对1984年至1986年间接受5150份血制品注射的383例心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在9例输血后发生丙型肝炎的患者中,有6例(占67%)丙肝抗体阳性,而在374例未发生丙型肝炎的患者中,只有9例(占2.4%)丙肝抗体阳性(P<0.001)。此外,9例输血后发生丙型肝炎的患者共接受了151份血制品,其中6份(占3.9%)丙肝抗体阳性;而374例未发生丙型肝炎的患者共接受了4999份血制品,其中丙肝抗体阳性31份(占0.6%),P<0.001。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输注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液,发生丙型肝炎的风险显著高于输注丙肝抗体阴性患者的血液。

丙肝抗体不具有保护力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初期,患者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在约2个月的潜伏期后,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病人会出现食欲不振、疲倦、黄疸等症状;而大部分的患者却没有任何感觉。此外,感染后大约需要20年左右才会出现肝硬化。因此,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感染。

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最重要的方法是检查血液中是否含有病毒。在急性感染后的数天内,血清中会出现病毒RNA,并且在产生抗体前会持续存在几个月,因此通过检查病毒抗原或病毒RNA可以帮助早期诊断。

然而,目前使用的试剂是利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所产生的病毒蛋白制成的,因此不能直接检查病毒。而且,由于血液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数量相当少,有时甚至测不出。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感染,只是代表病毒当时的活性很低。

病毒在体内“躲藏”7-8个星期之后,这时,在患者的血液中可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的相关抗体。但是,这种抗体并不具有中和或消除入侵病毒的作用,也就是说,这种抗体不具有保护作用,这是与乙型肝炎不同之处。因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并不代表不会再感染丙型肝炎,只是代表患者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丙型肝炎而已。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疸病疾病介绍: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不同[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但有些宝宝却会患上黄疸,使得皮肤呈现土黄色。那么,新生儿黄疸高怎么办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状况。

    一、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和症状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其病因主要包括:

    1.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

    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由于感染、溶血、遗传等因素导致的胆红素代谢异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包括:

    1. 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

    2. 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3. 大便颜色变浅、小便颜色变深

    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1. 光照治疗:通过蓝光照射皮肤,促进胆红素分解和排泄。

    2. 换血治疗:适用于严重黄疸或伴有其他并发症的宝宝。

    3. 药物治疗:如茵栀黄口服液等,可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

    三、新生儿黄疸的日常护理

    1. 保持宝宝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2. 适量喂养,避免过度喂养。

    3. 定期监测黄疸指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空气污染。

    四、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1. 产前做好孕期保健,预防胎儿感染。

    2. 产后注意观察宝宝黄疸情况,及时就医。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及时发现、正确治疗,宝宝很快就能恢复健康。

  •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和粪便发黄。这种疾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大多可以自行消退。然而,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会引发病理性黄疸、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关于生理性黄疸的处理方法:

    1. 一般治疗:

    - 早期喂养和充足的奶水供应:这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减少肠肝循环,有助于减轻黄疸。

    - 保持宝宝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宝宝的身体恢复。

    - 避免给宝宝穿过多衣物:这有助于宝宝散热,避免体温过高。

    2. 药物治疗:

    - 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复合嗜酸乳杆菌、布拉酵母菌等,可以帮助机体代谢,排除胆红素。

    - 酶诱导剂:可以加速肝脏对胆红素的作用,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3. 光疗法:

    - 蓝光照射:蓝光可以将血清中的部分胆红素转化为容易排出的形式,然后排出体外。

    4. 其他治疗: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感染。

    - 及时就医:如果宝宝病情加重,应立即就医。

    5. 日常保养:

    - 给宝宝多晒太阳,但避免太阳直射。

    - 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避免宝宝感染。

    总之,生理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家长需要关注宝宝的病情,及时就医,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 随着夏季的到来,空调已成为家庭必备的电器。然而,一些家长担心,长时间吹空调会对新生儿的黄疸病情产生影响。那么,吹空调对新生儿黄疸真的有影响吗?本文将为您解答。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它主要由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导致皮肤或其他器官出现黄染。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则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如感染、溶血等,需要及时治疗。

    关于吹空调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联。事实上,吹空调可以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新生儿休息和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以免新生儿受凉感冒。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浊。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黄疸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早开奶: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哺乳,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

    2. 充足的奶量:保证新生儿有足够的奶量,有助于排便,降低黄疸程度。

    3. 促进排便:新生儿胎粪中含有大量胆红素,及时排便有助于减轻黄疸。

    4. 多照光:适当晒太阳或使用蓝光治疗仪,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

    5. 注意保暖:新生儿抵抗力较弱,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受凉。

    总之,吹空调对新生儿黄疸通常没有影响。家长在关注新生儿黄疸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室内环境舒适,为新生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 地中海贫血,也称为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这种疾病主要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进而引发贫血症状。

    一、症状与表现

    地中海贫血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轻症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贫血和血常规改变,而重症患者则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 皮肤苍白、乏力、倦怠

    2. 黄疸

    3. 肝脾肿大

    4. 颅骨肥大

    5. 鼻梁凹陷、眼距宽等

    二、治疗方法

    地中海贫血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 输血治疗:通过输血补充红细胞,缓解贫血症状。

    2. 铁螯合剂治疗:用于去除体内多余的铁,防止铁过载。

    3. 骨髓移植:对于重症患者,骨髓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三、日常保养

    1. 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2. 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3. 适当的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4. 创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5. 多吃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

    四、医院与科室

    地中海贫血患者应前往血液科或儿科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眼睛和黏膜等组织出现黄色。其原因是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胆红素是红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主要由肝脏处理和排出体外。当肝脏功能受损或胆红素代谢异常时,胆红素就会在血液中积累,导致黄疸。

    小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发生在出生后不久,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所致。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感染、溶血、肝脏疾病等。

    治疗黄疸的原则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帮助肝脏分解胆红素。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溶血性黄疸可能需要输血治疗,肝脏疾病可能需要肝脏移植。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有黄疸的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应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有助于减轻症状。

    在治疗黄疸的过程中,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目前,我国设有儿科、新生儿科、感染科等多个科室,可以针对黄疸进行专业治疗。

    总之,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恢复。

  •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又称Gilbert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疾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表现为轻度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但肝功能检查正常。该病的病因主要是肝脏内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活性降低,导致非结合胆红素无法有效转化。

    为了确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医生会进行以下检查:

    1. 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等,用于观察肝脏、胆囊等器官的结构是否正常。

    2. 药物试验:苯巴比妥试验可以检测UGT1活性,帮助确诊。

    3. 饮食试验:低热量饮食试验可以观察血浆间接胆红素的变化,有助于诊断。

    4. 核素标记试验: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间接胆红素,可以检测其在血浆中的存留情况,帮助确诊。

    5. 肝活检查:通过肝活检可以观察肝脏组织的变化,帮助确诊。

    目前,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尚无根治方法,主要的治疗措施是缓解症状,如使用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等。

  •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特别是新生儿黄疸值达到200时,很多家长会担心是否严重。实际上,新生儿黄疸200一般不是很严重。

    1.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新生儿的红细胞数量比成人多,出生后血氧分压升高,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代谢不及时会引起黄疸。

    其次,新生儿的红细胞寿命短,血浆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能力比较差,白蛋白含量低,联合胆红素数量也少。

    再者,新生儿的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较弱,导致机体排黄能力降低,同时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从而引起黄疸。

    2.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首先可以通过晒太阳来缓解。晒太阳的最佳时间是上午10点到下午2点,让阳光照到身体全部,但要保护好眼睛,以免晒伤。

    此外,还可以口服调节肠胃菌群的药物进行治疗。

    3.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预防新生儿黄疸,首先要注意新生儿的喂养,保证营养充足。其次,要注意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4. 新生儿黄疸的检查

    如果新生儿出现黄疸,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新生儿黄疸的科室

    新生儿黄疸的检查和治疗,一般是在儿科进行。

    总结

    新生儿黄疸200一般不是很严重,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会得到缓解。

  • 溶血症状与诊断

    什么是溶血?

    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体内过早破裂或破坏,导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成分泄漏到血液中。溶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性疾病、药物反应、感染、免疫性疾病等。

    溶血症状有哪些?

    溶血的症状因人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
    • 黄疸:由于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导致皮肤、眼睛和尿液变黄。
    • 贫血:红细胞破坏导致血红蛋白减少,引起疲劳、乏力、头晕等症状。
    • 肝脾肿大:溶血性贫血可能导致肝脾肿大。
    • 胆红素脑病: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可能损伤大脑细胞,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如何诊断溶血?

    溶血的诊断通常需要以下检查:
    •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电泳等,以确定是否有贫血和溶血的证据。
    • 尿液检查:检测尿液中的胆红素和尿胆原,以评估肝脏功能。
    • 肝功能检查:评估肝脏功能是否受损。
    •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以评估肝脾大小和形态。

    溶血的治疗

    溶血的治疗取决于其原因和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可能包括:
    • 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以抑制免疫系统或减少红细胞破坏。
    • 输血治疗:在严重贫血时,可能需要输血以纠正贫血。
    • 脾切除术:对于某些类型的溶血,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可能需要切除脾脏以减少红细胞破坏。

    预防溶血

    预防溶血的关键是了解自己的血型和病史,并避免接触可能导致溶血的因素。对于孕妇和新生儿,定期进行血型检查和产前筛查,以预防新生儿溶血的发生。
  • 胆囊肿,顾名思义,就是胆囊的体积增大。它可能是由于胆囊黏膜分泌黏液过多,或者是胆囊内黏液潴留导致胆囊增大。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胆囊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

    胆囊囊肿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胆囊黏膜皱褶收缩形成的黏膜窦阻塞,导致胆囊黏膜分泌的黏液无法排出,从而引起胆囊增大。此外,炎症、小结石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胆囊囊肿的形成。

    胆囊囊肿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有时也可能伴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如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等。如果囊肿较大,可能引起胆囊炎,出现腹胀、背部放射性疼痛等症状。当囊肿位于胆总管时,可引起梗阻性黄疸,表现为呕吐、发热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

    胆囊囊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无症状的胆囊囊肿,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观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避免肥胖等。如果出现胆囊炎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解痉镇痛药物等。对于症状明显、囊肿较大、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穿刺引流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避免油腻、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习惯。同时,应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减少胆囊负担。

  •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眼睛发黄,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饮食原则,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种疾病。

    一、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食疗方

    1. 金钱草败酱草茶: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克,白糖适量。将前三种原料煎煮后,加入白糖,温服代茶饮。

    2. 黄瓜藤鸡蛋饮:黄瓜藤100克,新鲜鸡蛋1个。将黄瓜藤煎煮后,冲服鸡蛋,每日1次。

    3. 蒲公英粥:连根鲜蒲公英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鲜蒲公英煎煮后,加入粳米、冰糖煮成稀粥,每日温服2次。

    4. 利胆茶: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克,白糖适量。将前三种原料煎煮后,加入白糖调味,每日3次,每次200毫升。

    5. 西瓜酪:红瓤西瓜14克,冻粉1.5克,白糖60克,香蕉油1滴,清水90克。将西瓜瓤切碎,挤出西瓜汁,加入白糖和冻粉煮化,凝结成冻,即为西瓜酪。

    6. 猪胆绿豆丸:猪苦胆10个(连同胆汁),绿豆250克,甘草50克。将绿豆装于苦胆中,蒸熟后捣烂,加入甘草煎汁混合为丸,烤干备用。

    7. 乌梅虎杖蜜:乌梅250克,虎杖500克,蜂蜜1000克。将乌梅、虎杖煎煮后,加入蜂蜜,文火煎煮,冷却装瓶。

    二、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饮食原则

    1. 保护消化系统功能:甜菜、杨梅、山药、薏苡仁、萝卜等。

    2. 利胆和抗癌食品:荞麦、薏苡仁、猴头菇、豆腐渣、金针菜、海参、无花果、芝麻、沙棘等。

    3. 粗粮:玉米、小米、甘薯、燕麦、荞麦等。

    4.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可减少胆固醇形成,减少脂肪和糖的吸收。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饮食禁忌

    1. 限制胆固醇摄入:每日应少于300毫克,限制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2. 忌用刺激性或产气食品:如萝卜、洋葱等,禁烟、酒。

    3. 忌霉变、油煎、烟熏、腌制食物。

    4. 忌坚硬、粘滞不易消化食物。

    5. 忌动物脂肪及油腻食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