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做家务好处多

孩子做家务好处多
发表人:张文娟

杨威的儿子杨阳洋一直以呆萌、可爱的形象受到大家的喜爱。近日,杨威在微博中晒出儿子自己洗袜子的照片,引发网友热议。小杨阳洋认真的表情超级呆萌,网友纷纷称赞他懂事。

看杨阳洋洗袜子时的认真劲儿,确实值得称赞。现如今,很多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倍受家长的宠爱,也舍不得让其做家务。然而,教育专家指出,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家务劳动,它对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孩子做家务的好处

对孩子来说,做家务不仅能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还能带来以下益处:

1.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掌握生存技能越多,孩子的独立能力就越强,从而增强孩子的生活自信和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2. 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家务劳动有助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对事情分析、判断、安排的统筹能力锻炼。

3. 锻炼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家务劳动中,孩子与父母共同面对劳动任务和目标,锻炼沟通技巧和合作意识。

4. 增强智力:家务劳动有助于左、右脑的开发,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生理新陈代谢,调节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发育。

5. 培养责任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责任和义务为家庭做些什么,培养责任感。

6. 调节家庭气氛:孩子分担家务劳动后,更能体会到父母辛劳的不易,懂得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劳动

1. 耐心指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时,家长需要耐心指导,将每件事分解成小步骤来教孩子。

2.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安排适合的家务劳动任务。

3. 把握时机:利用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4. 父母陪伴:与孩子一起做家务,增进亲子感情。

5. 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励、赞美孩子的努力,让孩子从家务劳动中获得成就感。

6. 利用家事机会教育:在家务劳动中,与孩子分享生活经验,增进亲子感情。

让孩子做家务劳动是帮助其成长的最好机会,不仅可以增加孩子做事的能力,更能培养他的责任心,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虐待儿童综合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儿童咬人行为是许多家长都曾遇到过的问题。英国一名18个月大的男童菲利普斯,在过去的8个月里,每次见到母亲就会猛扑过去咬她。这种行为让母亲感到非常困扰和担忧。那么,孩子喜欢咬人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咬人的原因。儿童心理学家阿曼达•古默(Amanda Gummer)指出,婴幼儿在嘴唇和舌头上有比其他部位更为复杂的神经末梢,他们通过咬来探索世界。孩子渴望关注,即使这种关注是负面的。因此,当孩子咬人时,家长不要过于激动,可以平静地告诉他们‘不可以’,然后放下他们离开。

    作家Sarah Ockwell-Smith则认为,婴儿咬人是因为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无聊或沮丧,有时仅仅是觉得咬人感觉不错。家长对于这种行为需要有强烈的反应,让孩子明白咬人是不对的。同时,可以提供其他适合孩子咬的东西,或者给他们牙齿镶上橡胶保护套。

    在实际操作中,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夸张自己的反应,让孩子知道咬人是不可接受的。
    • 默默地离开,让孩子自己冷静下来。
    • 坚决地告诉孩子‘不可以咬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 提供其他适合孩子咬的东西,如玩具、安抚巾等。
    • 给孩子牙齿镶上橡胶保护套,防止咬伤自己。

    总之,面对孩子咬人的问题,家长要保持冷静,了解原因,采取正确的引导方法,帮助孩子克服这一不良行为。

  • 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英国发生了一起令人揪心的事件:一名两岁的男童独自乘坐长途汽车,行驶45公里到达目的地。这起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儿童安全问题的关注。

    据媒体报道,这名男童仅穿着睡衣和纸尿裤,独自一人乘坐从威尔士波厄斯郡开往英格兰希罗普郡的长途汽车。在车上,男童表现得十分镇定,甚至与乘客聊天。然而,直到到达终点站,司机和乘客才发现他竟然是独自一人。幸运的是,男童在旅途中并没有受伤。

    这起事件引发了对儿童安全问题的思考。首先,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看护,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其次,社会也应加强对儿童的保护,提高儿童安全意识。以下是一些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建议:

    1.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踪,避免孩子独自外出。

    2. 教育孩子不要随便跟随陌生人。

    3.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社交圈,防止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4. 社会要加强儿童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儿童安全意识。

    5. 公共场所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防止儿童发生意外。

    此外,医院和社区也应加强对儿童的关爱,及时发现并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 婴儿摇晃症候群,也称为婴儿摇晃综合症或婴儿虐待综合症,是一种由于粗暴摇晃婴儿头部而引起的严重伤害。在南宁冬季,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家长和照顾者在照顾婴儿时更需要格外小心。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婴儿摇晃症候群的家庭策略:
    预防措施:
    1. 教育家长和照顾者了解婴儿摇晃症候群的症状和危害,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 避免粗暴摇晃婴儿,无论是出于兴奋还是安抚婴儿。
    3. 使用婴儿摇椅或婴儿床时,确保婴儿的安全带正确使用。
    4. 避免将婴儿放在高处,如沙发上或床边,以防跌落。
    5. 在南宁冬季,室内温度应保持适宜,避免婴儿因过热或过冷而变得烦躁不安。
    治疗策略:
    1. 一旦怀疑婴儿出现摇晃症候群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摇晃婴儿,并寻求紧急医疗帮助。
    2. 医生会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3. 对于严重受伤的婴儿,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干预。
    4. 治疗期间,家长和照顾者应密切配合医生,确保婴儿得到适当的护理和康复。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责任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养宠物正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照顾宠物,孩子可以学会承担责任,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宠物,尤其是狗和猫,对主人有着极强的忠诚和依赖。孩子通过与宠物的互动,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忠诚的含义。例如,每天放学回家,狗狗都会在门口等候,这种忠诚的举动会让孩子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忠诚。

      此外,宠物的包容性也能教会孩子宽容。例如,孩子可能会无意中伤害宠物,但宠物并不会因此记恨,反而会继续陪伴在孩子身边。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孩子,告诉他们对待他人也要学会宽容。

      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邻居遛狗、在学校照顾小动物等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快乐。

      除了培养责任感,养宠物还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与宠物互动可以降低孩子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当然,养宠物也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父母在决定养宠物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意愿,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宠物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总之,养宠物是一种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有效方式。通过照顾宠物,孩子可以学会关爱他人、承担责任,并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

  • 在儿童时期遭受欺凌,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持续长达40年之久。根据一项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童年欺凌经历与成年后的精神健康、就业状况和生活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这项研究对近8000名出生于1958年的个体进行了长达40余年的追踪调查,重点关注了他们在7岁至11岁期间的欺凌经历,以及成年后直至中年的精神健康状况、社会关系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约四分之一的人在童年时期遭受过欺凌,其中约15%的人经常遭受欺凌。

    研究人员发现,童年欺凌经历与更高的精神健康问题和认知能力问题风险相关。经常遭受欺凌的儿童更容易出现抑郁和自杀倾向。此外,童年欺凌经历还会对个体的受教育程度、就业收入和社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这一研究结果强调了童年欺凌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长远影响,提醒社会和家庭关注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了预防和减轻童年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以及完善社会支持体系。

    此外,针对童年欺凌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心理咨询与治疗: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受害者缓解心理压力,重建自信。
    • 社会支持: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 预防教育: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

    总之,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预防和减轻童年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 近年来,儿童安全事故频发,其中因服装问题导致的意外伤害尤为引人关注。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看起来更时尚,选择购买过于成人化的童装,却忽略了其中的安全隐患。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针对童装安全问题的事故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儿童安全事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年龄为2至8岁,在游乐场玩滑梯时,被帽子或领子上的绳子勒死;另一类是年龄为7至14岁,在移动交通工具上,儿童夹克衫和运动衫下摆处的拉绳被车门和自行车等挂住,导致严重受伤甚至死亡。

    那么,如何为孩子选择安全的童装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尽量不购买带有毛领的衣物,因为毛领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并可能导致孩子咳嗽。

    2. 选择扣子不多的服饰,避免孩子误食扣子或尖锐装饰物。

    3. 选购做工精细的衣物,确保纽扣、带子等不容易脱落,从而避免儿童因误食等造成意外伤害。

    4. 选择合脚、透气的童鞋,避免孩子脚部出汗后滋生脚气。

    5. 注意衣服上的绳索,避免孩子被车辆、门等卡住或卷住。

    此外,家长们还应关注以下方面:

    1. 关注儿童视力健康,避免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

    2.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儿童肥胖。

    3. 注重儿童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4. 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预防疾病。

    5.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就医,确保孩子的健康。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压力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成年人会感受到压力,孩子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许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压力问题,认为孩子只是单纯的身体不适或闹脾气。然而,孩子也会像成年人一样,感受到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案例一中的婷婷,因为过度的学习安排和缺乏个人空间,产生了压力。她变得易怒,不愿意参加任何课外活动。案例二中的小立,因为生活习惯和依附关系的变动,产生了压力。他变得特别“黏”妈妈,害怕一个人独处。这些案例表明,孩子们也会面临压力,需要得到家长的重视和关爱。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压力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压力。

    2.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在压力面前找到宣泄的出口。

    3. 教会孩子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4.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5.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此外,以下是一些与医疗相关的建议:

    1. 如果孩子出现持续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2. 如果孩子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

    3. 家长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照顾孩子的身心健康。

    总之,关注孩子的压力问题,需要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关爱、陪伴和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儿童健康成长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关注的焦点。0-3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们的悉心呵护和科学引导。

    在0-2个月的婴儿期,家长应避免以下行为:

    1. 忽视宝宝的哭闹:婴儿的哭闹是其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家长应耐心倾听,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避免宝宝产生焦虑和不安。

    2. 缺乏亲密接触:家长应多抱抱、抚摸宝宝,增进亲子关系,让宝宝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3. 过度限制宝宝的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鼓励宝宝多爬、多动,促进宝宝身体发育。

    在3-5个月的婴儿期,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家长应多与宝宝说话,引导宝宝学习语言,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2. 为宝宝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家长应多带宝宝外出,让宝宝接触新鲜事物,丰富宝宝的视野。

    3. 鼓励宝宝探索世界:家长应鼓励宝宝多尝试、多探索,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和好奇心。

    在6-8个月的婴儿期,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为宝宝提供社交机会:家长应多带宝宝与其他小朋友接触,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2. 鼓励宝宝学习爬行:爬行有助于宝宝身体协调能力的提升,家长应鼓励宝宝多爬行。

    3. 为宝宝提供安全的探索空间:家长应为宝宝提供安全的探索环境,让宝宝自由探索。

    在9-11个月的婴儿期,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家长应鼓励宝宝自己吃饭、穿衣等,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

    2. 鼓励宝宝参与家务:家长可以鼓励宝宝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培养宝宝的劳动能力。

    3. 为宝宝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家长应多带宝宝接触新鲜事物,丰富宝宝的感官体验。

    在12-15个月的幼儿期,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家长应教育宝宝遵守一些基本规则,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

    2. 鼓励宝宝自主学习:家长应鼓励宝宝自主学习,培养宝宝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宝宝的自信心:家长应多鼓励宝宝,培养宝宝的自信心。

    在18个月以上的幼儿期,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家长应逐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让宝宝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2. 鼓励宝宝尝试新事物:家长应鼓励宝宝尝试新事物,培养宝宝的探索精神。

    3. 培养宝宝的责任感:家长应教育宝宝承担责任,培养宝宝的责任感。

    总之,0-3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应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 孩子的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但也让许多家长头疼。如何培养孩子的忍耐力,让他们学会等待和坚持呢?以下介绍两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

    方法一:利用等待时间,培养自主性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利用等待的时间,如排队、等车等,引导孩子自己寻找感兴趣的事情做。例如,让孩子在等待时画画、看书或玩玩具,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专注力。此外,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简单的规则,如“等红灯时不能乱跑”,让孩子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学会忍耐。

    方法二:运用故事和榜样,传递耐心价值观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或分享身边人的经历,让孩子了解耐心的重要性。例如,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孩子“慢工出细活”,耐心才能取得成功。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展现自己的耐心和坚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除了以上方法,家长还可以尝试以下措施:

    • 给孩子设置合理的目标,避免过高压力。
    • 多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增进彼此感情。
    •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
    •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培养孩子的忍耐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引导和关爱。相信通过家长的努力,孩子一定能成长为更加优秀、有耐心的人。

  • 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体罚学生的事件逐渐减少。然而,一些家长在子女犯错时,仍然会选择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甚至有些情况演变成了家庭暴力。那么,究竟该不该惩罚孩子?如何惩罚?本文将从心理、生理、教育等多个角度,探讨体罚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合理的惩罚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孩子犯错,往往是因为他们处于成长阶段,认知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应该耐心引导,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而不是采取体罚的方式。体罚不仅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更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从心理角度来看,体罚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长期体罚,甚至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此外,体罚还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从生理角度来看,体罚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长期受到体罚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此外,体罚还可能造成孩子骨折、内脏损伤等严重后果。

    那么,如何合理惩罚孩子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耐心引导,帮助孩子认识错误。

    2. 采取适当的惩罚方式,如限制某些权利、进行家务劳动等,避免体罚。

    3. 保持冷静,控制情绪,避免在愤怒时对孩子进行体罚。

    4.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关心。

    5. 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体罚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家长和老师应该摒弃体罚的观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