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脏也会“打摆子”?

心脏也会“打摆子”?
发表人:中医养生之道

  王老太最近总是头晕乏力,全身没劲,甚至还莫名其妙晕倒过几次。经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她的心率就像“打摆子”,一会快,一会慢,快时高达140~150次/分钟,心里像揣了只暴躁的兔子,慢时只有30~40次,容易晕倒。

  这种忽快忽慢的心率变化,医学上称为“快慢综合征”,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的一种。它主要与心脏的最高“指挥官”窦房结“罢工”有关。当窦房结无法发出正确的指令,或指令在传达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心脏的跳动就乱了,最终导致心率过慢,主要脏器供血不足,心脏供血不足时出现胸闷、心悸及心绞痛等,脑部供血不足时则会导致失眠、眩晕甚至晕厥等,还可能心跳过速,加重心脏负担。

  快慢综合征多因冠状动脉缺血引起,有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疾病的老年朋友,风险相对较高。治疗上,主要方法是在体内安装起搏器。单纯的药物治疗疗效一般,因为心率处于忽高忽低的变化中,使用减缓心跳过速的药物时,很可能赶上心跳进入“慢模式”,这就会给慢下来的心率雪上加霜,诱发晕倒等问题。

  生活中,包括“快慢综合征”在内的病窦患者应避免长距离独自开车或剧烈运动,如爬山、快跑等,年轻患者应避免高空作业、驾驶等职业。心跳忽快忽慢、头晕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

  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宏涛提醒,快慢综合征的诊断需要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手段。对于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除了快慢综合征,其他可能导致心率异常的疾病还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此外,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等,都有助于预防心率异常。

  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医院积极开展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晕倒疾病介绍:
晕厥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是一过性广泛脑供血不足所致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其特点为发作迅速、短暂、发作时不能保持正常身体姿势。其主要的病因有三个:反射性(神经介导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心源性晕厥。晕厥前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出汗、恶心、视物模糊、心悸、耳鸣等不适。晕厥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肢体软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脉搏细速,还可能出现尿失禁。晕厥后意识多在30秒内完全恢复,可出现自主神经症状和逆行性遗忘。明确病因后,给予相应的治疗,能否治愈和晕厥病因密切相关,大多数无法治愈,但可长期进行控制,减少发生频率。反射性晕厥预后良好,而心源性晕厥有心脏猝死的高危风险。
推荐问诊记录
晕倒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冬季的来临,气温逐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格外注意防范晕厥等意外发生。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血管收缩,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引发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对于已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冬季更需加强自我管理,预防晕厥的发生。

    晕厥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肢体无力、面色苍白等。晕厥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血压波动:冬季血压容易升高,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晕厥。
    • 心率过快或过慢:心率异常可能导致心脏输出量不足,引发晕厥。
    • 血糖过低:低血糖会导致脑部能量供应不足,引发晕厥。
    • 体位性低血压: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立时,血压迅速下降,引发晕厥。

    为了预防晕厥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采取以下措施: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避免暴饮暴食。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 遵医嘱服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 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一旦出现晕厥症状,应立即平躺,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就医。同时,家人和患者本人应了解晕厥的急救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互救。

  • 排尿性晕厥,也称为尿晕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晕厥类型。患者往往在夜间起床排尿时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排尿性晕厥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一、病因

    排尿性晕厥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位改变:夜间起床排尿时,从平躺的姿势突然转变为站立姿势,导致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晕厥。

    2. 憋尿:排尿时憋气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进而引发晕厥。

    3. 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部分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在排尿时容易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症状,从而导致晕厥。

    4. 心脏疾病:部分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排尿时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导致晕厥。

    二、症状

    排尿性晕厥的主要症状包括:

    1. 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

    2. 意识丧失,严重时可能出现抽搐。

    3. 晕厥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1-2分钟。

    4. 晕厥后意识逐渐恢复,但可能会感到疲劳、乏力。

    三、治疗

    排尿性晕厥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针对病因,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和自主神经调节剂阿托品等药物进行治疗。

    2. 非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如睡前少喝水、起床排尿时先坐一会儿再站起来、排尿时注意深呼吸等。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锻炼。

    四、预防

    预防排尿性晕厥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1. 睡前少喝水,减少夜间排尿次数。

    2. 起床排尿时,先坐一会儿再站起来,避免体位改变过快。

    3. 排尿时注意深呼吸,放松情绪。

    4. 避免憋尿,保持良好的排尿习惯。

    5. 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 儿童晕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专家提醒,精神紧张会使得患者更容易晕厥,家长应避免人为强化孩子的心理“恐惧”。晕厥是儿童常见病,有些孩子洗澡或者站得时间稍久便会晕倒。诱发孩子晕厥的原因除了心脏病变等病理性因素外,有相当多的情况属于血管迷走性晕厥。近年来,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是国际上小儿心脏病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专家提醒,精神紧张会使得患者更容易晕厥,家长应避免人为强化孩子的心理“恐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杜军保教授援引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指出,儿童晕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美国上世纪50年代晕厥的发病率为71.9/100000,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则上升为125.8/100000。女孩比男孩发病率高,发病的高峰年龄为15~19岁之间。孩子容易晕,常被大人取笑为“胆子太小”。其实晕厥并非纯粹是心理问题。晕厥病因复杂,可由血管迷走性晕厥(即VVS)、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许多原因引起。除此以外,仍有部分患儿晕厥的原因始终不明。“与心脏有关的常见原因包括心率失常,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心功能不好。”广东省人民医院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主任张智伟主任医师指出,在上述病理原因被排除后,那么极有可能是血管迷走性晕厥,也属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杜军保指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儿童在心脏充盈减少时或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时容易晕厥,例如看到血液、身体某个部位疼痛、所处的环境闷热或洗热水浴等时就容易晕厥,运动时或紧张时也可诱发晕厥发作,然而最常见的诱因是持久站立。患者久站后通常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出冷汗、面色苍白、听力下降、肌无力、脑血流减少、意识丧失后摔倒。晕厥发作前可有某些精神刺激、疼痛刺激或持久站立等诱因,有些孩子会出现头晕、恶心、多汗等先兆。这类晕厥的发作时间比较短暂,发作时意识丧失、肢体无力。直立倾斜实验可查“血管迷走性晕厥”。张智伟表示,血管迷走性晕厥很容易与直立性低血压混淆。这种患儿一般有头晕,有时会发生晕厥或晕厥先兆。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晕厥症状,应该尽快到医院做心电图,首先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如果经详细的心脏及神经检查无异常,可考虑让孩子接受“直立倾斜实验”,来确定是否属于血管迷走性晕厥。据张智伟介绍,直立倾斜实验是指让患儿站立在多为60度至80度的倾斜板床上,通常在45分钟左右观察患儿的心率和血压是否出现阳性反应。试验要求应在安静的房间内,光线暗淡,温度适宜,试验前应让患儿平卧20~45分钟,事前至少禁食3 小时,停用血管活性药物一段时间。反复晕厥者不宜从事激烈运动。血管迷走性晕厥很少威胁生命,但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反复发作的晕厥患者。反复晕厥或接近晕厥者,不宜从事激烈运动、到高处游玩或者进行高空游戏,例如坐过山车、荡秋千等,一旦突发晕厥,会有生命危险。“有的小朋友出现一次晕厥后,家长会对孩子的活动多有限制,这也不许做,那也不许做,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受到影响,觉得自己跟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产生了心理负担。”张智伟指出,家长不应强化孩子对晕厥的“恐惧”。其实,血管迷走性晕厥大多发作不频繁或仅在特定环境下发作,一般发作只一两次的孩子不需急于进行特殊治疗,药物治疗仅适用于那些反复发作者,例如半年内至少有2~3次发作者。有些孩子即使不治疗,在度过青春期后也会自然好转,但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可忽视,家长的刻意强调,反而让孩子病情更加紧张。

  • 刚踏入幼儿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新环境、新朋友和新的生活方式而感到不适应,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害怕上幼儿园。以下是一些孩子害怕上幼儿园的常见行为及应对方法:

    1. 在幼儿园沉默寡言

    有些孩子刚上幼儿园时,会变得沉默寡言,独自坐在角落里,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也不参与游戏。这可能是孩子对新环境感到恐惧和焦虑的表现。

    对策:家长可以多与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鼓励孩子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让孩子逐渐适应新环境。

    2. 幼儿园如厕困难

    有些孩子在上幼儿园后,会出现如厕困难的情况,如不敢上厕所、经常拉裤子等。这可能是孩子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

    对策:家长需要与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如厕的情况,并鼓励孩子在学校上厕所。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去公共厕所练习如厕,帮助孩子逐渐适应。

    3. 早上哭闹不愿上学

    有些孩子早上起床后会哭闹,不愿上学。这可能是孩子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

    对策:家长可以与孩子约定放学后一起做的事情,让孩子对上学有所期待。同时,家长也可以在上学前给孩子一些小礼物,让孩子对上学充满期待。

    4. 躯体障碍

    有些孩子一提到上学就会感到身体不适,如肚子疼、头晕等。这可能是孩子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躯体障碍。

    对策:家长需要带孩子去医院排除身体疾病,并鼓励孩子放松心情,逐渐适应新环境。

    5. 害怕老师

    有些孩子会害怕老师,甚至不愿意上学。这可能是老师对孩子的某种行为造成了伤害。

    对策:家长需要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害怕老师的原因,并与老师沟通,解决问题。

    6. 过度听话

    有些孩子在家里很活泼,但到了幼儿园后却变得过度听话,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这可能是孩子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

    对策: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与同龄人交往,让孩子逐渐适应新环境。

  • 运动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然而,运动后的一些习惯却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其中,很多人习惯在进行体育运动后马上洗一个热水澡,认为这样既可去污又可以有效的解除疲劳,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

    运动时,人体肌肉不断收缩,运动量逐渐加大,为适应运动的需要,心率及呼吸也会随之加快。血液循环会加速,流向肌肉和心脏本身的血液增加。当运动停止后,血液的流动和心率虽然会放慢,但仍会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渐渐趋于平稳,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如果这时立即就去洗澡,尤其是洗热水澡,会导致以下问题:

    • 肌肉和皮肤的血管扩张,使流向肌肉和皮肤的血液进一步增加,导致其他器官供血量不足,尤其是心脏和脑部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
    • 运动后呼吸还未平稳,接着就进浴室,在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大脑很容易缺氧,出现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等症状。
    • 严重者还可引起血压下降,虚脱休克和晕厥。
    • 对于患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的人来说,更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急性发作的可能。
    • 泡澡时,人体下肢血管会进一步扩张,血液容易集中在身体下肢,导致大脑缺血。

    因此,运动完后,最好休息30-45分钟,待身上的热散发后,或用毛巾擦拭,再洗澡。选择温水淋浴的方法,时间要短,在5~10分钟内完成。水温不要太高,以36~39℃为好,特别是体质较弱的人更应注意水温。在泡澡前后和休息时间,可以喝杯水,适当补充水分。另外,运动过后,肌肉容易产生乳酸,所以会感到肌肉酸痛,最好做一些缓慢轻柔的伸展动作,以缓和乳酸的堆积,这时再去洗澡更能帮助身体恢复。

    除了运动后不宜立即洗澡,以下这些情况也不适合立即洗澡:

    • 饱餐后
    • 醉酒后
    • 发烧、生病时
    • 剧烈运动后
    • 情绪激动时

    总之,洗澡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也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和时机,才能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手机,长时间低头刷屏,导致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近期,青山张小姐因颈椎病晕倒在办公室,引起了广泛关注。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使颈椎处于长时间的前屈状态,导致颈椎间盘压力增大,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和血管,从而引发颈椎病。

    颈椎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瘫痪。预防颈椎病,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其次,要定期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每小时起身活动,做颈部伸展运动,缓解颈部肌肉疲劳。

    2. 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

    3. 使用合适的枕头,保持颈椎生理曲线。

    4. 定期进行颈椎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颈椎疾病。

    5. 如有颈椎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颈椎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物理治疗可改善颈椎功能,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颈椎病患者。

    总之,预防颈椎病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颈椎健康。

  • 众所周知,咳嗽是人体在呼吸道感染或有异物侵入时自然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然而,对于老年心血管病人来说,咳嗽却是一种重要的自救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为何咳嗽会成为老年心血管病人的“贴身救星”。

    医学研究表明,主动、有效、发自肺腑的咳嗽,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心脏意外和晕厥的自救术。在美国,许多大医院的心脏病监护病房都会对病人进行咳嗽自救训练,以便在心脏发生意外时,作为一种应急的自救手段。

    对于老年心血管病人来说,心脏猝死是常见的意外。其中,50%至70%的心脏猝死源于心脏意外,而其中半数以上是在发病后半小时内死亡。此时,咳嗽可以迅速、有效、简便地起到“心脏复苏”的作用,为后续的抢救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老年心血管病人由于心血管调节和顺应性较差,在卧床或蹲厕起身时,容易因血压调节“不到位”而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进而诱发脑缺血和晕厥。此时,用力咳嗽可以帮助挤压肺循环,使血液流入心脏,并通过“震撼”使心脏加快收缩,从而提高血压,预防晕厥和跌倒。

    心脏猝死多发生在心脏生物电活动紊乱,引发致命的心律失常或心脏停跳时。此时,病人往往无力或来不及呼救。此时,大声咳嗽可以产生75焦耳的动力能量,这些能量可以转化为生物电,为濒死的心脏提供一次像“除颤”那样的复苏机会,其效果与胸外心脏捶击复苏术相似。

    尽管濒死的心脏看似无力,但研究表明,在心脏停跳前,人们通常有几分钟的清醒时间。只要保持冷静,强烈的求生欲望足以让人大声咳嗽。这种自救措施简单易行,是任何现代心脏自救措施难以取代的。

    因此,对于老年心血管病人来说,掌握咳嗽自救技巧非常重要。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其他的心脏急救知识,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人。

  • 晕厥,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是指由于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它发生迅速、持续时间短暂,但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和恐惧感却不容忽视。那么,导致晕厥的常见病因有哪些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九大常见病因,帮助您了解晕厥的真相。

    首先,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它通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多由长时间站立、情绪紧张等因素诱发。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

    其次,心源性晕厥也是导致晕厥的常见原因。心律失常、心脏疾病等都可能导致心源性晕厥,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进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引发晕厥。

    情境性晕厥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的晕厥,如咳嗽、打喷嚏、排尿等。这些情况会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从而引发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是指患者在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发生的晕厥。这是由于血管调节功能异常导致的血压下降,使大脑供血不足。

    脑源性晕厥是指由于脑部疾病导致的晕厥,如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导致晕厥。

    颈动脉过敏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晕厥原因。当颈动脉窦受到刺激时,会导致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引发晕厥。

    低血糖和急性失血也是导致晕厥的常见原因。低血糖会导致大脑能量供应不足,急性失血会导致血容量下降,使大脑供血不足。

    舌咽神经痛导致的晕厥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晕厥。舌咽神经痛会导致反射性晕厥,患者需积极治疗以减少晕厥发作。

  •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一次线上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和细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对我说话非常友善,让我感到很舒服。医生了解到我最近出现了头晕的症状,还询问了我的血压情况,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医生建议我多注意舒缓心情,适当放个假,别太累了。我很感激医生的关心和建议,对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非常好。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