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避孕药不是人人都能吃

避孕药不是人人都能吃
发表人:生命之光传递者

避孕药作为常见的避孕方式,在女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并非所有女性都适合服用避孕药,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

1. 体重因素

研究发现,肥胖女性(体重超过80公斤)服用紧急避孕药的效果较差。这是因为紧急避孕药中的活性成分左炔诺孕酮可能被脂肪吸收,导致药物无法在体内发挥有效作用。

2. 心血管疾病风险

避孕药中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长期服用可能会增加血管栓塞的风险,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具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女性。例如,达英35等含有较高雌激素含量的避孕药,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3. 吸烟女性

吸烟女性服用避孕药的风险更高,尤其是重度吸烟者。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和心脑血管梗死的风险。

4. 特定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抗生素和抗结核药等,可能会影响避孕药的效果。在使用这些药物的同时,应避免服用避孕药。

5. 日常保养

无论是否服用避孕药,女性都应该注重日常保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并定期进行体检。

总之,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非常重要。在服用避孕药之前,建议女性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保持在每分钟60至100次之间,跳动规则有序。窦房结产生的冲动通过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依次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稳定(成人约为0.12至1.21秒);冲动再通过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传导时间同样稳定(小于0.10秒)。

    然而,当心律出现异常时,就称为心律失常。它包括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失常并不局限于节律的失常,还包括频率的异常。据统计,在我国,32.2%和44.48%的中年和老年人会发生心律失常,这一数据令人担忧。

    心律失常不仅会导致心脏性猝死,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房颤。房颤的发病率在我国高达0.8%至1%,患者人数众多。然而,许多人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不足,导致预防和诊治困难重重。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倪幼方教授指出,心脏性猝死的救治成功率较低,因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他建议,我们要重视定期体检,注意保健和饮食起居,控制烟酒,保证睡眠。如果发现心律失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长期定期服用药物。

    目前,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得到明确诊断。对于高危人群,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例如,植入心脏起搏器、体内除颤器等,可以有效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然而,由于这些器材价格昂贵,许多患者只能选择药物治疗。

    此外,倪教授还强调,心律失常的防治需要多学科合作。除了药物治疗,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通过综合治疗,帮助患者战胜心律失常,回归健康生活。

    总之,心律失常是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隐患。我们要提高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加强预防和诊治,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让生活更美好。

  •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为了应对疲劳,一些人会选择抽烟、喝酒、喝咖啡来提神。然而,这种做法却可能增加猝死的风险。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然而,当心脏处于脆弱状态时,过度劳累、吸烟、饮酒、喝咖啡等行为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猝死的风险。

    春夏之交,天气变化无常,气温忽冷忽热,空气潮湿,气压低,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大。此时,若过度劳累,再大量吸烟、饮酒、喝咖啡,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甚至猝死。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如冠心病、脑出血、肺栓塞、支气管哮喘等。其中,心源性猝死比例最大,占到了非事故性突发性死亡的80%,而心肌梗死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为了预防猝死,专家建议,首先要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其次,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再次,要戒烟限酒,避免饮用刺激性饮料;最后,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对于本身存在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更要加强防范措施,规范用药,定期复查。

  • 心脏病患者常常面临猝死的危险,尤其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动作,如剧烈运动、突然发力或情绪波动,都可能引发猝死。上厕所,这个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对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说,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临床上有许多案例,包括即将出院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卫生间发生猝死,如京剧名家梅兰芳心肌梗塞后第八天,就猝死在医院卫生间。

    心脏病患者如厕时,需特别注意。为什么上洗手间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动作也会引发猝死呢?这是因为卫生间猝死的原因与过度运动猝死相似。患有心脏病的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用力过大、过猛,超出了自己身体的负荷,就会导致血压升高,甚至造成血管破裂。同样的道理,对有大便干硬问题的心脏病人来说,如厕大便时很容易用力过大,因此就容易引起血压的升高,动脉扩张,最终导致血管破裂而猝死。

    因此,心脏病人如厕一定要特别小心,一旦发现在用力过程中身体出现明显不适症状,要立刻停止用力。心脏病患者平时就得做好基础预防,控制并使病情处于稳定状况。平时要注意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大便通畅。

    凌晨如厕,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危险性更大。凌晨是心脏病猝死的高发时段。夜间人体的迷走神经处于主导地位,而白天,则是交感神经处于主导地位。凌晨正是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主导地位交替的时间段,在这段时间里,心率容易失常,甚至发生停跳的情况。因此,如果半夜凌晨起身如厕,即使没有便秘问题,也十分危险。

    为了降低如厕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

    1.家有“三高”患者,建议卫生间安装坐便器。尤其老年心脏病人夜间如厕,一律使用坐便器,能减少用力。

    2.从床上爬起来上厕所,动作要缓慢,先活动一下四肢,再坐起身。

    3.平时养成不憋尿的习惯。别酗酒,保持好的生活规律,睡好觉。

    4.有效地治疗便秘:坚持体育锻练,促进胃肠蠕动与分泌。吃点红薯、香蕉、韭菜、芹菜、油炒菠菜、蜂蜜。

  • 近年来,猝死事件频发,让人们谈之色变。然而,除了不良生活习惯,药物使用不当也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提醒,以下六大类药物使用不当,极易引发猝死,切莫掉以轻心。

    一、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等,通过调节心脏电生理活动,改善心律失常症状。但若使用不当,如过量服用,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后果,甚至引发猝死。

    二、抗抑郁症药

    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米替林等,通过阻断神经信号传导,缓解抑郁症状。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心律失常,引发猝死风险。

    三、抗疟药

    抗疟药如氯喹、奎宁等,用于治疗疟疾。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动过缓、血压降低,甚至引发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危及生命。

    四、强心苷类药物

    强心苷类药物如地高辛、西地兰等,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等疾病。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洋地黄中毒,引发心律紊乱、传导阻滞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

    五、平喘药

    平喘药如氨茶碱等,用于治疗哮喘。但若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引发猝死。

    六、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电解质平衡调节药如氯化钾等,用于治疗电解质失衡。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引发猝死。

    因此,我们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医嘱,切勿自行随意用药。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悲剧发生。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猝死事件逐渐增多,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其中以心脏性猝死最为常见。心脏性猝死是由于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迅速死亡。了解猝死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对于降低猝死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猝死的原因

    1. 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

    2.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猝死风险。

    3. 高血脂:血脂升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负担。

    4.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

    5. 精神压力:长期精神压力大,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猝死风险。

    二、猝死的预防措施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3.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增加猝死风险。

    4.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猝死风险。

    5. 学会急救知识:学会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进行自救或互救。

    三、猝死的急救

    1. 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2. 将患者平躺,解开衣领,清除口腔异物。

    3. 进行心肺复苏:按压胸部,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口对口呼吸。

    4.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 近年来,心脏猝死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许多知名人士因心脏猝死而离世,令人惋惜。以下列举了一些因心脏猝死而辞世的名人:

    1. 王小波:

    1997年4月11日,著名作家王小波因心脏病猝死,终年45岁。

    2. 梁左:

    2001年5月19日,著名喜剧作家梁左因心脏病突发在家中去世,终年44岁。

    3. 吉姆·坎塔卢波:

    2004年4月19日,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波在凌晨死于心脏病突发,终年60岁。

    4. 杨迈:

    2004年4月8日晚,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因心脏骤停在京突然辞世,终年54岁。

    5. 古月:

    2005年7月2日,特型演员古月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终年68岁。

    6. 高秀敏:

    2005年8月18日,著名喜剧小品演员高秀敏在家中突发心源性猝死去世,终年46岁。

    7. 马季:

    2006年12月20日上午9点,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先生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终年72岁。

    8. 叶利钦:

    2007年4月23日,前苏联总统叶利钦因心脏病加重在莫斯科突然去世,终年76岁。

    9. 侯耀文:

    2007年6月,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59岁。

    10. 张生瑜:

    2008年7月22日,同仁堂股份公司董事长张生瑜因心脏病去世,终年39岁。

    11. 梁薇:

    2009年8月,浙江卫视当红新闻主播梁薇在出差上海期间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28岁。

    12. 吴征:

    2011年7月2日晚,凤凰网原总编辑、百视通首席运营官吴征因心脏病发作不幸去世,终年39岁。

    13. 陶伟:

    2012年8月27日,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陶伟心脏猝死,终年42岁。

  • 猝死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在新闻上看到年轻人因为过劳等原因猝死,搞得人心惶惶。大家都害怕自己会不会哪一天一不留神就离开人世了。如果你真的那么担心的话,不如通过这些前兆,从现在开始检查自己有没有这些问题。猝死的前兆有哪些?1、出现胸闷或者是胸闷加重。如果你原先没有过胸闷的现象,近期突然出现活动之后胸闷,休息之后即可缓解。这种情况出现的话,很可能是因为患上冠心病而导致的,突然出现这个症状说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因此而发生破裂,很容易会导致急性袭击梗死,引起猝死。而如果你原先就有偶尔胸闷的现象,近期出现胸闷特别频繁,程度也会变得更加严重。同样的也是说明体内的斑块出现了小的破损,呈现不稳定的现象,随时都可以会发生发展成大的破损,引起心肌梗死出现。2、疼痛。疼痛也是猝死的一个常见发病征兆,是最容易被人所感知的一个信号,当感觉到近期胸部出现剧烈、紧缩以及压榨性的疼痛,感觉到近期胸部透不过气来的话,则需要引起警惕,很可能是猝死的前兆。3、心跳加快、昏厥。这两个症状也是猝死的前兆,我们正常的心跳是5~60次一分钟,但是在异常的情况下,患者身上会出现100次每分钟,有的时候甚至会更高,有些还会伴随着昏厥的现象。当近期频繁的出现心跳加快的现象,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会引起心脏骤停,引起猝死发生。了解了猝死会出现的一些诱因之后,再来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下引起猝死的诱因有哪些,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的避开这些诱因:导致猝死的因素首先,精神状态是影响到猝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有研究表示,那些猝死的人群中,多数都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精神紧张以及睡眠不足的状态下,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猝死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不难发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猝死新闻,猝死的人群多数都有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对于这个诱因一定要引起重视。其次,情绪也是猝死的一大诱因。大喜大悲、大惊大恐这些不良的情绪,很容易会导致心率失常,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心脏骤停的几率非常高。还有一点就是过量的喝酒也容易引起猝死。特别是天气寒冷的时候,酒后会出现血管收缩,很容易会诱发心源性猝死。在日常奉劝大家,要合理的安排工作和应酬,在喝酒的时候要控制好量,不要过量的喝酒。

  •   睡眠,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常说‘睡得好,精神好’,但你知道吗?睡眠质量不佳,甚至可能与心脏健康息息相关。近日,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李涛平教授指出,心梗与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密切相关,这一疾病风险不容忽视。

      在睡眠过程中,人体各器官仍在辛勤工作。尤其是心脏,始终为全身输送血液。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即使在睡眠状态下,大脑也在调节心脏稳态,扮演着‘指挥官’的角色。在觉醒—睡眠周期转换中,大脑参数的动态变化会影响心率、血压、心脏血供、呼吸等,这种波动在正常人可以耐受,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却可能增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以及心肌梗死的风险。

      据统计,美国20%的心肌梗死和15%的心源性猝死属于夜间睡眠相关性心脏事件。在我国,这一现象也并不少见。夜间或凌晨,我们常常听到救护车呼啸而过,与夜间睡眠相关性心脏事件的高发不无关系。

      睡眠呼吸暂停,更是对心脏健康的‘雪上加霜’。在睡眠呼吸暂停期间,每夜可以发生数百次中枢性或阻塞性的呼吸停止,可能对心肺活动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已知,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衰等多种心血管事件相关。

      例如,小张,40岁,体型偏胖,患有高血压。尽管服用多种降压药,但血压仍无法降至理想水平。经过医生询问,发现他夜间睡眠打鼾严重,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他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经过1个月的治疗,小张的血压得到明显控制,逐渐开始减少降压药的服用。

      据调查,50%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中,至少30%患有OSAS。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OSAS患者比例更高,达到83%。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治疗OSA才是降压的治本之策。

      2008年,国美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联合发表了《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科学声明》,2009年我国也出台了《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然而,全社会对睡眠呼吸疾患的重视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因此,我们需认识到,关注睡眠,也是关爱你的心脏!

  • 在冠心病患者中,存在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缺血,即无症状心肌缺血。这种病症的特点是患者虽然已经被确诊为冠心病,但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心绞痛等。然而,无症状心肌缺血却可能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

    研究表明,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会出现急性猝死。这是因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从而引发猝死。此外,无症状心肌缺血还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甚至心脏功能衰竭。

    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三种类型:Ⅰ型为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Ⅱ型为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Ⅲ型为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其中,Ⅲ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最差,需要引起重视。

    为了预防和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肌缺血。此外,患者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降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风险。

    总之,无症状心肌缺血虽然无症状,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患者应提高警惕,积极预防和治疗。

  • 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机构在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然而,近期某市医疗机构试行的“不满意就退费”方案却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本文将对此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医疗行业的影响。

    据悉,该方案规定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中,若对试点医院提供的门诊、住院、医疗后勤保障等就医环节中的某一项服务不满意,可向院方投诉并申请退费。退费标准包括导诊、收费员、医生、检验等各个岗位,具体金额也有所不同。

    然而,这一方案却遭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有人认为,将医院比作服务行业,将医疗服务等同于普通商品,是对医者救死扶伤精神的亵渎。也有人担心,这样的方案可能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医闹事件。

    事实上,医疗服务与普通商品确实存在本质区别。医疗服务具有高风险、高难度、高专业性等特点,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标准难以量化,主观性较强。因此,将医疗服务简单地等同于普通商品,并采用“不满意就退费”的方案,可能会带来以下问题:

    1. 满意的标准具有主观性,难以衡量且判断。

    2. 超负荷劳动之下,片面强调服务是耍流氓。

    3. 医疗行业是技术为先,服务不能喧宾夺主。

    4.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不能把责任全推向医院。

    因此,在医疗行业发展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 认清当下医疗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系统谋划,整体布局。

    2. 从现实出发,从细微处改变,因地制宜。

    3. 不断增强医疗行业的服务能力,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