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开发孩子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而孩子的数学思维发展也不例外。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让孩子成为“数学高手”吧。
一、培养孩子的数感,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开始
孩子建立数字的概念,需要首先学习数与物的对应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数感:
1. 数家中的人口、水果、玩具、书等,让孩子指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按顺序点数。
2. 引导孩子理解基数的概念,即:顺序数下来的最后一个数字即是物体的数量。
3. 通过数数游戏,如“数一数家里有几只鞋子”、“数一数花园里有多少朵花”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数数。
二、培养孩子的空间感知能力
空间感知能力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空间感知能力:
1. 让孩子观察和比较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 通过拼图游戏,让孩子练习组合和拼凑不同形状的物体。
3. 引导孩子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空间关系,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三、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的核心。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 通过简单的逻辑游戏,如“找不同”、“猜谜语”等,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
2. 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如“如果…那么…”。
3.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1. 通过数学绘本、动画等,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和孩子一起玩数学游戏,如“数独”、“24点”等。
3. 鼓励孩子参加数学竞赛或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总之,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通过多种方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现代社会,知识储备和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大家普遍认同。然而,对于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许多家长却往往忽视。所谓“成功意识”,是指孩子渴望通过努力实现目标、取得成就的心理倾向和品格。
孩子的成功意识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当孩子的一些“天真”想法或行为得到家长的认可和鼓励,他们会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再次尝试的动力;反之,则会变得胆怯,不敢尝试。
以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为例,他小时候就曾编造过“秘密液体”的谎言,并向同学炫耀。虽然他的行为引起了家人的不满,但父亲并没有简单粗暴地惩罚他,而是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功的追求。父亲通过巧妙的方式鼓励达尔文,培养了他的“成功意识”。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许多家长没有尽到培养孩子成功意识的责任。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没有关注孩子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需要家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言行,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达尔文的父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并非只是为了追求表面的成功,更重要的是通过挫折和失败,让孩子学会坚持和勇敢,从而获得真正的成功。
在当今社会,“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深入人心,许多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入各种培训班,提前学习小学课程。然而,这种过早的早教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三年级效应”。
所谓“三年级效应”,指的是一些孩子在上小学前就接受了小学课程的相关学习,一年级时因“会太多”而容易开小差,二年级时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逐渐落后,到了三年级时,这些孩子便开始出现厌学情绪。
过早学习,大脑功能被“剪掉”
这种“三年级效应”的出现,与家长过早关注学习化的学前教育有关。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盲目追求知识灌输,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美国心理专家托尼·琳达的大脑修剪理论指出,长期单一化的智力学习,会使那些不常使用和不常活动的大脑区域细胞被“修剪掉”,长此以往,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必受影响,还会限制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误区
学前教育存在误区,许多幼儿园在教学中多采用知识性的灌输,功利化的小红花评比,导致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一些教师在授课中存在潜意识的引导,让幼儿回答标准唯一的答案,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学龄前该学什么
学前阶段,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中,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1.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保持幼儿充足的睡眠和适宜锻炼,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鼓励与他人分享快乐等。提高对周围环境和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锻炼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能生活自理,如自己吃饭、背书包、做家务等。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不做危险的事。
2. 学会阅读、倾听与表达。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让他初步形成阅读习惯,能积极地表达与交流。父母可以给幼儿讲故事,在阅读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
3. 学会与他人相处。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培养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尊重理解他人的劳动及成果。愿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4. 形成探究意识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事物、探究事物,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在生活中积累科学与数学经验,形成初步的科学与数学概念。
5. 多感受、多表现艺术之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比如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如果他对某种艺术形式非常感兴趣,可以考虑作为兴趣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许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进入小学后,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下列举了小学与幼儿园的30个区别,希望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新环境。
1、学习内容不同:小学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而幼儿园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作息时间不同:小学的作息时间相对固定,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而幼儿园则相对灵活。
3、学习方式不同:小学注重课堂教学,而幼儿园则更注重游戏化教学。
4、师生关系不同:小学老师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幼儿园老师则更注重关心和照顾孩子。
5、评价方式不同:小学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幼儿园则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6、校园环境不同:小学的校园环境相对严肃,而幼儿园则更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7、安全意识不同:小学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而幼儿园则更注重保护孩子的安全。
8、家长参与不同: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而幼儿园则更鼓励家长参与。
9、教育理念不同:小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幼儿园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10、教学方法不同:小学注重课堂纪律,而幼儿园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
11、作业量不同:小学的作业量相对较大,而幼儿园则没有作业。
12、课外活动不同:小学的课外活动相对较少,而幼儿园则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
13、考试频率不同:小学的考试频率相对较高,而幼儿园则没有考试。
14、学习压力不同:小学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而幼儿园则更注重孩子的快乐成长。
15、家校沟通不同:小学家校沟通相对较少,而幼儿园则更注重与家长的沟通。
16、学校规模不同:小学的规模相对较大,而幼儿园则相对较小。
17、师资力量不同:小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而幼儿园则相对较弱。
18、教学设施不同:小学的教学设施相对先进,而幼儿园则相对简陋。
19、校园文化不同:小学的校园文化相对规范,而幼儿园则更注重个性发展。
20、课程设置不同:小学的课程设置相对固定,而幼儿园则更注重灵活性。
21、教学进度不同:小学的教学进度相对较快,而幼儿园则相对较慢。
22、学习方式不同:小学注重自主学习,而幼儿园则更注重老师的引导。
23、评价方式不同:小学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幼儿园则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24、校园环境不同:小学的校园环境相对严肃,而幼儿园则更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5、安全意识不同:小学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而幼儿园则更注重保护孩子的安全。
26、家长参与不同: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而幼儿园则更鼓励家长参与。
27、教育理念不同:小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幼儿园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28、教学方法不同:小学注重课堂纪律,而幼儿园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
29、作业量不同:小学的作业量相对较大,而幼儿园则没有作业。
30、课外活动不同:小学的课外活动相对较少,而幼儿园则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
创造力,即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更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有效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方法:
1. 鼓励孩子探索
孩子天生好奇,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探索欲。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探索,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这种探索精神是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力的基础。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3. 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创造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应该营造一个充满爱、尊重和理解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4.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尝试新事物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让他们不断突破自我,发现新的可能性。
5.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是孩子创造力的催化剂。家长应该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兴趣爱好中找到乐趣,激发创造力。
近年来,关于家庭教育的讨论中,一个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是让孩子快乐还是让孩子成功?
支持“成功派”的观点认为,人生的目标就是追求成功,没有成功就没有快乐。为了成功,即使让孩子先经历一些痛苦也是值得的。他们认为‘梅花香自苦寒来’,并期待孩子能够‘成龙’。
而“快乐派”则认为,人生就应该活得快乐,没有快乐的成功毫无意义。他们认为‘我平庸,我快乐!’,并认为快乐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尽管两派观点截然不同,但他们都将成功与快乐对立起来。实际上,快乐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它们既是矛盾的双方,又是相容的双方,甚至是并列的双方。
有些孩子既成功又快乐,他们面对失败和烦恼时都能保持乐观,不会因此放弃追求成功。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需要过分强调成功,也不需要让他们去刻意寻求快乐。
有些孩子看起来很成功,但他们的快乐来源过于狭隘,只寄托于高分。一旦考试失利,他们就有可能陷入崩溃。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过于强化他们的成功意识。
有些孩子潜力很大,但生活浑浑噩噩。这时,适当强化他们的成功意识,或许能使他们活得更充实,也更快乐。
有些孩子每天无忧无虑,学习也尽力而为,但能力有限。如果父母一味逼迫他们“成功”,他们可能会失去快乐,甚至成为心灰意冷的失败者。
有些孩子能力有限,却心高气盛,拼命追求高分。表面上看他们精神亢奋,实际上却疲惫焦虑。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再强化他们的成功意识,否则可能会带来危险。
有些孩子整天无所事事,看似快乐,实际上却只拥有肤浅的感官刺激。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帮助他们了解成功和快乐,并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有些孩子只有成功才能快乐,而有些孩子即使不成功也能快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们不能用固定的模式来塑造他们。
父母有权“望子成龙”,但无权“逼子成龙”。同样,父母也无权将“平庸”作为孩子的唯一选择。快乐派的父母实际上是在说:“你快乐,则我成功。”而成功派的父母实际上是在说:“你成功,则我快乐。”我认为,无论快乐还是成功,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让他们自己选择。父母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成功观、快乐观、幸福观强加在孩子身上。
父母无权包办孩子的未来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父母,应该学会科技含量更高的教育方式——尊重、交流、引导、指导。这需要动脑筋,需要学习,但如果不这样做,成功派和快乐派父母将发现,成功和快乐都在离他们而去,迎面而来的多半是失望、焦虑和苦恼。那些用‘古代’的教育方式教育‘现代’孩子的父母,结果往往如此。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创新的教育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7)班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班级中,每位同学都为自己选了一个“竞争对手”,而且这个竞争对手的名字被贴在教室的墙上,完全公开。
“李雨辰竞争对手:高萌。人生格言: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就是成功。”“李睿竞争对手:蒋文翰。人生格言: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申璐竞争对手:我自己。人生格言:今日事,今日毕。”
高二(7)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墙上的这张“竞争对手表”,学生坐在座位上,向右转头就能看到这张表。全班48名同学,每个人的竞争对手的名字、人生格言都被整整齐齐地写在上面。这个对手不一定是全年级第一名,也不一定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但是这个竞争对手一定要在某一方面值得自己学习。
班主任李小玲老师为学生们定下了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这种做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超越自己。
任玉同学已经换了两次竞争对手了,她的成绩也从年级的五十名左右提高到了三十名左右。付子嫣同学选了同班同学高兴作为她的竞争对手,因为高兴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学习习惯和为人处世也让付子嫣很折服。
这种“竞争对手”的设定不仅让学生们进步飞快,还能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班主任李老师表示,学生每超过自己一次或对手一次,班级都会在这个“竞争对手表”上作上标记,进步越大,名字后面点缀的符号越多,这也是一种激励。
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联合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于2019年1月18日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共同举办了全国网上家长学校改版升级启动仪式暨研讨培训会。
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全国网上家长学校在开展互联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的特殊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各级各类网上家长学校的互动交流、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着力提升全国网上家长学校开展在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长陈秀榕在会上强调,全国网上家长学校改版升级在栏目设计、内容安排等方面更加充实和丰富,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网校的内容建设要准确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要突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题,紧扣立德树人这条主线,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根本任务,聚焦广泛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理念、知识、方法这个重点。
此外,陈秀榕会长还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家长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指导服务。要切实加强网校的科学管理和规范运作,运用专业平台,配强专业人才,发挥专家作用,提供专业服务。要注重协调联合各方形成整体合力,建立互联互通的运作机制,发挥好全国网校家庭教育志愿联盟的应有作用。
本次全国网上家长学校改版升级得到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蓝月亮(中国)有限公司、作业帮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会议还专门安排了专题讲座和研讨交流,为广大家长提供更优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学制改革的浪潮。其中,备受关注的是“五四”制学制改革,即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这种学制改革旨在优化教育资源,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四”制学制改革的优势在于:
然而,“五四”制学制改革也存在一些争议:
总的来说,“五四”制学制改革是一项有益的尝试,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除了学制改革,教育质量、学生发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也是影响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
提高教育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师资队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
德国,这个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在科技创新、工业制造等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德国小学的教育却与我国截然不同。德国小学只上半天课,写家庭作业不能超过45分钟,不留暑假作业,没考试,4年级毕业,只有三分之一上大学,其他入职校……
在德国,小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而非单纯追求知识灌输。入学第一课,德国小学会从教堂开始,由牧师进行人生主题的演讲,提醒孩子们进入人生的新阶段,将面临新的生活,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这种教育方式旨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国小学入学时没有知识测试,孩子们只需安静听讲、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能够生活自理即可。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德国小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文化课,还开设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如体育、音乐、美术等。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德国小学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在我国,很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应该学习德国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老师与家长的关系至关重要。家长们常常在心中为幼儿园老师打分,而老师也在默默地观察和评价每一位家长。那么,在幼儿园老师眼中,怎样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北京惠智实验幼儿园高级教师余玉兰老师分享她的看法。
理解老师的家长
彤彤上小班了,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幼儿园老师要求孩子们自己穿裤子。第一天,彤彤把裤子穿反了,老师本想帮她换过来,但彤彤不让。等到家长接孩子时,发现彤彤的裤子穿反了,老师却忘记解释了。彤彤妈妈并没有生气,而是对彤彤说:“我知道,这肯定是我宝宝自己穿的,我们宝宝长大了。”老师听到彤彤妈妈的话,感到非常温暖。在解释时,彤彤妈妈表示理解老师,并认为这样有助于培养彤彤的动手能力。
配合老师纠正孩子缺点的家长
王秋实宝宝有个不好的习惯,经常丢三落四。老师跟王秋实妈妈反映情况后,妈妈很配合老师的工作。她以孩子的爱好纠正他的这个缺点,比如,如果王秋实早上上学时能记得带一本书给老师看,妈妈就帮他买,否则就不买。这样一来,王秋实渐渐改掉了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孩子打闹,正确引导的家长
丁丁的妈妈告诉孩子,在打闹的时候要有自我保护能力。有一次,丁丁的胸口被别的孩子的抓伤了,妈妈看到后,告诉丁丁:“虽然你吃亏,但你也有责任。你看,你们两个玩的时候,你打不过人家,你要学会躲。你不能站着,当别人抓你的时候,你要学会挡。”这样一来,丁丁以后再小朋友打闹的时候受伤几率就低很多。
给宝宝安全教育的家长
剪刀、插线板、饮水机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危险的东西,很多家长把这些东西都藏起来,避免孩子受伤。但薇薇的妈妈却相反,她并没有把这些东西藏起来,而是让孩子去摸摸仙人球、剪刀、插线板等,然后问孩子:“扎吗?”让孩子感受到危险,并告诉孩子如何安全地使用这些物品。
爱比较的家长
雯雯的爸妈总是喜欢让雯雯跟别的孩子比,如果雯雯在某方面不如别的孩子,就指责老师教的不认真。有一次,雯雯的画画作业没有得到老师的小红星,雯雯父母就跑到学校指责老师教的不认真,让雯雯跟一个画画比较好的孩子比。殊不知,那个孩子的爸爸就是个画家,平时就有画画的训练,在家也有爸爸的指导。
不会放手的家长
倩倩的妈妈给了老师一些硬性的规定,比如早上要求老师必须让倩倩去大便;要求老师剥完香蕉的时候,不能立即给孩子吃,必须放在怀里暖一会儿;早上起来要老师给孩子套个小马甲,说是怕孩子冻着;…….如此一来,倩倩的体质比其他小朋友都弱,自理能力也差,到了上大班的时候还不会穿衣服。学习上也没有别的孩子机灵,反应能力慢。
有问题就冲老师嚷嚷的家长
有些家长对幼儿园或老师有不满的情绪,在接孩子的时候,当着许多家长的面,对老师大声吵闹,指责老师。让老师一点尊重感都没有,同时也给孩子一个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