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孩子都知道的三个规矩

教育孩子都知道的三个规矩
发表人:秒懂健康

  明智的家长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规矩:

  (1)保护孩子的健康 和安 全:培养孩子必要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起居习惯。严格规定安全游戏场所和玩耍规则,避免身体伤害,同时保证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

  (2)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邀请孩子参与规则的设定,在一定范围内让他们自己选择和决定,并让他们体验自己选择的后果。

  (3)鼓励尊重和友善对待他人:申明坚决不允许贬低和伤害别人的行为,鼓励分享、合作、互让、互助的行为。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设立符合他们的发展特点的规则。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在当前这一阶段,认知、语言、运动、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到了哪一步,这样才能确定合理的期望值,不至于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或给予过分保护。第三,规则有主次,让孩子知道这一点。一般来说,关系到孩子健康和安全的规则最重要,例如,不在马路上玩,注意卫生,外出时告诉父母去哪里,晚上按时回家等。同样重要的是阻止孩子伤害别人的规则,如,不能打架、咬人等。其次是社交规则,如,不破坏别人的物品,不讽刺挖苦别人,在别人休息时保持安静,帮助别人等。再次是礼仪规范,如,吃饭时不吧唧嘴,坐有坐相等。最后是孩子可有选择余地的行为规则,如,穿什么衣服,听什么音乐等。这些基本上由孩子的个人喜好决定,除非家长确信有些行为会产生不良后果,如,音乐声过大会影响听力,穿得太少会感冒等。

  在运用这些规则约束孩子的行为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事先对孩子讲清楚什么是他们想要看到的行为。比如,给孩子食物时,你就应该说:“宝宝,你不想吃了,就告诉妈妈,然后把盘子留在桌上。”而不是事后冲孩子嚷:“为什么把吃的东西扔到地上?不许摔盘子!”尽可能预先提醒孩子应该怎么做,申明什么是不允许的,预防孩子犯错,减少事后的批评指责。就好比在行人吐痰之前去制止他,而不是过后找他罚款。

  (2)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说明规则。讲清楚规则是什么,和为什么定这条规则,能帮助孩子遵守它,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越小越需要解释,不要以为他们听不懂,而只是简单地下命令。对幼小的孩子需要放慢语速,用具体、简单的词汇和简短的句子表达,“京京,把积木放进积木桶。”而不是“把东西整理一下。”或“收拾好房间。”即便是大些的孩子,也需要明确的指令。因为对于同样的目标,他的理解可能和你的不一样。比如,孩子以为只要玩具不在地上就算整洁了,而你的要求却是玩具必须分别放进整理箱和玩具架。

  (3)多用正面语言,少说“不”。比如,当孩子用手背擦鼻涕时,你最好说“用纸巾擦鼻涕。”而不是“不许用手擦鼻子!”

  (4)用建议的方式提要求。“京京,我有个主意,我们一起把玩具收拾好,然后出去玩。”这样的口气往往比命令更容易让孩子合作。

  (5)在适当的情况下,让孩子作选择。比如,“你先刷牙,还是先洗脸?”不过,要避免无限制的选择范围,如果你问孩子“早饭你想吃什么?”他会说“冰激凌!”所以你最好问“早饭你吃面包还是烧饼?”也不要出无选择的选择题,比如,你要求孩子收拾玩具时,问孩子“你想不想把玩具收起来,”采用“如果……就……”的句型,效果会比较好,“如果你把玩具收好,妈妈就给你讲故事。”

  (6)问孩子听明白没有。让孩子重复你刚才讲的话,而不是简单地问“明白吗?”如果孩子不清楚你的规则,换个方式表达,直到孩子理解为止。‘

  (7)给孩子留有理解和接受规则的时间。不要指望一次教育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对于同一项规则你可能要重申好多遍。因为记忆力、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的限制,孩子往往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要有耐心,请记住他们还是孩子。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日,医院有一个孩子发生了突发性紧急情况,送到医院的时候不仅是发高烧,还伴随虚汗,还有呕吐等等的不良情况,挂号护士紧急开通了绿色通道。好不容易,孩子的情况才稳定下来,医生诊断为:孩子脾胃虚弱,长期积食,导致了孩子的免疫力不好,容易生病,这次的情况不仅仅要对症下药,而且还需要调理孩子的脾胃,不然会影响到孩子的发育。

     

     

    孩子吃什么了?


    原来,孩子是家里的独生子,大家也知道独生子女得到的是全家人的爱,这是基本独生子女家庭的情况,这个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喜欢吃零食是天性,但是这个孩子吃零食的量超出了很多,而且吃饭的时候,喜欢吃大鱼大肉,不喜欢吃蔬菜水果,还不喜欢运动,喜欢躺着。


    就是那种能躺着,不坐着,能坐着,不站着的孩子,特别懒,导致脾胃越来越虚弱,而且已经有反复积食的根。

     

    吃一次,等于吃8个塑料袋的食物


    第一:油炸食品,油炸食品是孩子们的最爱,也是大人们喜好的一种食物,但是这种食物并不能长期吃,虽然口味,口感都很好,但是如果长期食用很容易会导致孩子容易上火,并且容易引发扁桃体发炎,肥胖等等的症状。


    第二:零食。零食的诱惑很少孩子能够抵抗得了,零食实际上添加了很多香精,色素,添加剂,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育来说,起到了一个不太好的作用,长期吃零食的孩子容易会厌食,挑食等等。

     

     

    第三:腌制食品。腌制食品虽然美味又开胃,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不太适合,因为腌制肯定需要大量的盐分,吃多了身体健康是肯定会受到影响的,而且腌制食品有亚硝酸盐,非常容易致癌。

     

    孩子出现问题前的信号,要知道


    第一:睡眠质量差,翻来覆去难睡着,喜欢趴着睡,磨牙,说梦话,我们就要开始关注了,是否孩子出现了积食,鼻塞,上呼吸道感染,炎症等等的情况。


    第二:如果孩子肚子总是鼓鼓的,我们就要观察孩子平常的饮食是否需要调整,特别是老人家带孩子,一定要提醒老人家注意孩子的饮食情况。


    第三:孩子经常胃口差,食欲不好,喜欢含饭等等,我们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第四:说话有异味的孩子,也就是口腔有口气的孩子,除了让孩子多喝水以外,还要注意孩子是否积食。

     

    调整身体,有方法


    第一:对于有以上症状的孩子,我们建议可以尝试买山楂,鸡内金(或者独脚金),山药,橘皮,谷芽麦芽这些中草药煲给孩子喝,大概一两周煲一次为宜,可以及时让孩子的消化系统得到调整。


    第二:休息天,多带孩子进行运动,哪怕爬山,打球等等,这些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让孩子身体更加健康。


    第三:建议孩子吃饭七成饱,不挑食,饮食要均衡。

     

    总而言之,孩子的身体健康是我们作为家长的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关注,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更加不容易,民以食为天,吃,这头等大事,我们不能轻视。

  •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父母们对孩子的溺爱也越来越多,经常就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家长就买什么。特别是家长总喜欢给孩子买很多的小零食,用零食来哄孩子,逗孩子开心。

     

    但是你知道经常让孩子吃这么多的小零食,对孩子身体有什么影响吗?很多零食并不像外表看起来的那么好,它所包含的物质有可能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出来,但是时间一长就会很明显。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哪些零食是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的吧。

     

     

    影响孩子长个的3种食物,很多家长还在给孩子吃,看完早点戒掉吧

     

    好看糖果,不宜多食

     

    很多人都喜欢吃糖果,不仅仅是小孩子,有的大人也喜欢吃。但是你知道在好看的糖果的背后有什么吗?在小孩子哭时,很多父母都会给孩子喂一颗糖吃。小孩子慢慢的也就非常喜欢吃糖果。但是,甜美的糖果是不宜多吃的,特别是对于小孩子来说。

     

    因为糖果中含有非常浓厚的甜素和化学元素,长时间吃,小孩子会长蛀牙,这还是比较小的影响。更严重的影响就是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身高。所以,喜欢给孩子买糖吃的家长们一定要控制孩子吃糖的数量,不要让孩子多吃。

     

     

    碳酸饮料,不宜多喝

     

    有的家长非常喜欢喝碳酸饮料,所以自己在喝时就会忍不住给孩子也喝一些。慢慢的孩子也就喜欢上了喝碳酸饮料。大人的身体抵抗力比较好,可能喝太多的碳酸饮料,对身体的危害比较小,但是小孩子喝很多的碳酸饮料是会伤害身体的。

     

    因为碳酸饮料中含有很多的化学物质与碳酸,而孩子的骨头比较软,是不能够抵抗比较强的碳酸的,所以碳酸很有可能会腐蚀孩子的骨头,会影响孩子的身高与成长。所以家长们在喝碳酸饮料时,不要喂孩子,最好自己也少喝这种饮料,喝多了对身体会有影响的。


    膨化食品,尽量勿食

     

    膨化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零食,也最受人们的喜爱与欢迎。更是小孩子们最喜欢吃的一种零食,比如薯条,方便面之类的小零食,它们都属于膨化食品。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买这一类的小零食,殊不知,家长们这种爱孩子的举动,恰恰是害了孩子。

     

    因为小孩子在成长期间最需要的是营养,而不是这种会伤害孩子身体的零食。所以喜欢给孩子买膨化食品的家长们尽快戒掉这种习惯吧,因为膨化食品,不仅会降低孩子的身体免疫力,更会影响他的成长与将来的身高。


    健康饮食可以助力孩子成长

     

    父母们可能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成长与健康了,那么,为了孩子的成长健康,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父母们尽量不要给孩子买太多的零食,要为孩子做健康的菜,让孩子吃一些水果。

     

    只有新鲜健康的水果蔬菜,才能够最好的补充孩子身体的营养,提高孩子的身体免疫力,让孩子长得更高,更健康。除此之外,也应该让孩子多喝牛奶,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这样能够有效补充孩子身体营养,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现在你知道应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健康,长得更高了吗?零食这种东西可以偶尔吃几次,但是不能一直吃,更不能当做饭来吃。很多孩子由于经常吃零食,都会有挑食的习惯,所以,父母尽量不要惯出孩子这种坏习惯,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喜欢吃正常的饭良好习惯。这样孩子才能够长得更高,身体更强壮,我相信这也是很多父母最希望看到的吧。所以,从现在开始,父母们不要再让孩子吃太多零食了,让孩子爱上吃饭吧!

  •   一、你所不知到的聪慧大脑四个秘密

      1、反应迅速。

      反应迅速,通俗地讲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这孩子很机灵”,对事物的反应很敏锐,思维速度快!近年来,世界医学界研究发现,大脑细胞膜中结合的n-3脂肪酸越多,感觉思维越机敏,记忆速度越快,反应越迅速。

      2、注意力品质好,能高度集中。

      注意力品质好,指的是注意力能高度集中,这是一个人学业优异的必要条件之一。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上课时注意力都不容易集中,而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都能认真听课和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原来,这些注意力容易集中的孩子的大脑的细胞同步性功能相对更好,也就是说,当他们的大脑细胞处于思维活动中时,能调动更多的细胞同时参与,所以思维的效率更高。

      3、记忆容量大,能储存丰富的信息。

      记忆力容量大,指的是能记住更多的东西,或记得更牢。研究发现,大脑的网络越丰富,即脑细胞数量、脑细胞之间的树突和突触的数量越多,大脑的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就越多,记忆容量就越大。所谓树突,是指大脑细胞上面伸展出来的枝杈;突触则是这种枝杈与枝杈之间的联系。孩子患多动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脑细胞膜中的脂肪的成分不好。

      4、丰富的环境塑造聪慧的大脑

      一项研究表明:脑力活动在刺激智力发展的同时,能使大脑结构发生变化,也就是促进大脑细胞之间建立新的连接,甚至刺激大脑生出新的脑细胞群!通过刺激,大脑会多长出20%的脑细胞,而这些脑细胞多位于主管学习和记忆的海马区。那么,什么是“适宜的刺激性环境”呢?比如:胎教中的音乐、光照、抚摸、语言、运动等形式,对胎儿来说,就是在提供“适宜的刺激性环境”。

      二、胎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

      胎儿期是大脑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人类脑细胞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妊娠最后3个月至出生后1年左右。从动物实验的结果来看,在脑细胞发育的最快时期,不仅脑组织的重量增长最快,而且大脑的髓鞘形成的速度也最快,髓鞘脂质急剧增加。髓鞘在大脑中扮演什么角色?原来,髓鞘的完整性直接影响注意力的发展,仿佛一根电线的外皮,保证了我们信息传递的定向性,使我们可以有良好的注意力,学习工作的时候不会开小差。胎儿医学研究发现,从妊娠12周开始,大脑细胞开始分裂增殖,细胞数量也开始急剧增加,直到第6个月末,这段时间是细胞数量剧烈增加的过程。妊娠6个月到分娩时,细胞数量虽然还在增加,但更多的是细胞膜的生长和髓鞘的发育,也就是细胞体积的增加。

      无论是细胞数量的增加,还是细胞体积的增大,都是我们大脑发育的关键。大脑细胞数量不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大脑容量,影响着我们对外界作出反应的时间和速度;即使有了足够的大脑细胞数量,但是没有完整的细胞膜或者细胞膜质量差,我们依然不能让大脑高速地合成信息并对外界作出反应,同时还会使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大脑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多少与营养和大脑本身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

      三、胎儿有能力学习。

      一些人质问到:胎儿真的能听到声音吗?他们认为,胎教是无用的。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对胎教知之甚少。近20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如美、日、法、俄等国家的产科医师在研究胎儿医学的基础上,使用B超、胎儿镜、脑电图等先进科学仪器进行检查,证实了孕24周后的胎儿有了听觉功能,并通过实验发现出生后的婴儿对宫内曾经听惯的音乐有记忆的表现。据国外神经学专家研究,胎儿从第5周之后形成神经细胞,因此父母亲希望宝宝有什么样的智力,希望能够在有利的条件下增进遗传中大脑潜力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先设计的,其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胎教。

      四、运动胎教注意事项多

      运动训练可于妊娠3~4个月开始。训练时孕妇应仰卧,全身尽量放松,先用手在腹部来回抚摸,然后用手轻戳腹部的不同部位,并观察胎儿的反应。开始时动作宜轻,时间宜短,几周后,胎儿就逐渐地适应了这种训练方法,能积极做出一些相应的反应。这时,可稍延长训练时间,每次以5分钟为宜。到了妊娠6个月以后,可以轻轻拍打腹部。到妊娠7~8个月训练高峰时,每次也不宜超过10分钟。

      运动训练时手法一定要轻柔,一定要坚持每日进行。另外在妊娠早期和分娩前期都不宜进行。

      胎儿需要的是母亲的爱。怎样给胎儿以爱呢?这不但需要语言上的和煦春风、优美的乐曲,而且还需要有肢体的接触,柔情的生命的亲呢这也许是母亲的本能吧!摸一摸你创造出来的小生命,也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不要小看它的作用,腹内小宝宝可是有感觉的。

      经常抚摸胎儿,可以激发胎儿运动的积极性,你也许不会明显感到胎儿发回的信号,这种信号缓慢而有节奏,只有实践,才可能有明晰的感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孕妇子宫内胎儿活动的差异,能预示胎儿出生后活动能力的强弱。在正常情况下,胎儿时期活动能力强的婴儿,出生6个月后,要比胎儿时期活动能力差的婴儿动作发展更快些。

      这时,孕妇不仅是通过抚摸胎儿和他沟通信息、交流感情,还应当帮助胎儿作“体操”。在母腹中就进行过体操锻炼的胎儿,出生后动作的发展,如翻身、抓、握、爬、坐等,要比一般婴儿早些。特别是小肌肉的发育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手巧与心灵有密切关系,动作的发育间接表明大脑的发育状况。

      给胎儿“做操”时间,应选择在胎儿精神良好的时候进行。至于什么时间婴儿精神状态良好,一般认为是早晚,而且每次时间不要太长,以5~10分钟为宜。

  •   要想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其实孩子的想法很简单,不妨一起看看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孩子的12种方法吧!

      1、给孩子随意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意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 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7、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8、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9、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著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0、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著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答案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1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1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

      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 金秋九月,是一个个父母送孩子上学的季节。父母好不容易将孩子养大,孩子的发展发育是每一个父母担心的问题。这是一个全民健身的时代,响应国家号召,父母也教育孩子做好这些方面的认知,拥有健康的身体。

     

    体育锻炼对孩子,有什么积极影响:

     

     

    发达肌肉

     

    在孩童时期就加强孩子的健身意识,并且做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孩子脆弱的肌肉和骨骼增强力量,锻炼孩子的应激反应能力,让孩子的动作变得更加灵活,帮助提高孩子的体魄。

     

    增加身高

     

    孩子热爱运动也可以帮助孩子身体的器官功能得到增强,促进骨骼的生长,改善集机体的血液循环,帮助强健骨关节。促使生长加速,身高自然就会增长。苏德一些国家在幼儿时期为孩子开展游泳课,之后发现,这些孩子的身体发育比普通孩子都要快。

     

     

    预防疾病

     

    热爱运动的孩子,免疫力也很高。经常在户外运动,皮肤和呼吸道都在外界的刺激之下,得到锻炼和加强。比正常孩子更要免疫外界的刺激,免疫系统的以提高,孩子就更不容易染上风寒或是发烧。

     

    增进食欲

     

    孩子平常可能会出现挑食、不想吃饭等症状,家长总是最苦恼的。这时可以让孩子做做运动,运动后的孩子,肠胃消化的比以前更加快,营养也被身体很好的吸收。很容易就饿了,还会吃的特别多,不会这么挑食了。运动的孩子比较不容易挑食和厌食。

     

    增长智力

     

    在体育运动中,孩子的大脑一直在运作。肌肉受到刺激的时候,就会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受到应激反射动作,让其大脑更加灵敏。

     

    塑造性格

     

    孩子在体育锻炼中,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大脑,磨练意志和品格,还会让性格更加沉稳。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帮助塑造一个开心、乐观的性格。

     

    坚持运动,还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增强孩子自信心。

     

    中科院院士:有3种运动不宜过早接触

     

    长时间静止不动的运动

      
    像倒立、金鸡独立等这样四肢不动,一直处在一个位置没怎么动的运动,会让孩子的肌肉长期处在被消磨的状态,紧张和压迫就会导致孩子出现肌肉劳损。还会压迫孩子正常的脊椎发育。

     

    器械运动

     

    孩子的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全,不用过早的去接受大力量器械的刺激,像杠铃、哑铃这种负荷器械。经常做这些容易憋气无氧的运动,不利于孩子心肺能力的发展。

     

    很久的耐力运动

     

    孩子在六岁前是不适合很长一段距离的跑步的,最好不要在两公里以上。还有很长时间的徒步走,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呼吸系统的代谢,供氧不足 等,导致消耗身体。


    学会这7招培养孩子自信心

     

    培养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不要总与人攀比,自己也不要拿孩子去和别人相比。造成孩子的价值观不正确。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成长。

     

    培养才艺

     

    学会一项才能在现在社会很重要,有一技之长,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还能达到调养孩子身心的效果,缓解孩子压力。

     

    积极锻炼

     

    坚持锻炼,养成运动的好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精神满满的状态。

      
    加油打气

     

    经常鼓励孩子,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

     

    吃健康食物

     

    不爱吃零食,吃一些健康的水果蔬菜和杂粮。树立孩子正确的膳食观念,做好养生工作。不贪吃一些富含添加剂的食物。

     

    接受自己

     

    不要自卑,看清短板和优点,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若是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内分泌系统紊乱,造成孩子身体出现异样。

     

    最后孩子的健康还需要,在吃东西避开食品添加剂: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吃加工合成的肉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危害身体,也不要用微波炉加热,有害物质会进入食物然后危害身体。

     

    少用不锈钢吃饭,使用一些玻璃杯更加健康。

     

    吃饭前记得洗手,需要清洗的水果洗干净,以免危害到身体健康,导致身体患上疾病。

     

    根据中科院院士的建议,增进孩子的正确运动观念,保持健康和维持他们的自信心,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观念。

  •   爸妈们面对宝宝的一些“无理取闹”地情况真是太头疼了,你刚收拾完玩具,希望他能乖乖地去睡觉,结果他噼里啪啦又给倒了一地。你带他去逛街,出门前还还兴奋,结果一到商场,非要闹着回家。面对他们这些莫名的反映,爸妈绞尽脑汁也难以理解,有时就难免会有一些言语和动作上的小暴力。其实读懂宝宝的心思,你会觉得其实孩子真的很好对付。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你的宝贝(还有他的小伙伴们)很有些戏剧演员的天赋:情绪化、喜怒无常。他常常是前一分钟还腻在你身上撒娇,下一分钟可能就坚决地推开了你的拥抱。昨天还告诉你:“妈妈我最爱吃烧土豆了。”今天却面对你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土豆做出无比厌恶的表情。

      因为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词汇量都比较有限,不足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他们只能以行动——甚至是比较夸张的行动来传达他想传达的重点。(这其实是人之常情。想像一下,当你身处语言不通的异乡,不是也一样要用夸张的手势和表情来试图与人交流吗?)虽然有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发作会让你觉得不可理喻,但他们这些怪异的表现却总有一个有理有据的缘由:争取独立、要求平静的生活或者是处于某种欲望……

      我们和众多儿童心理和行为学家一起开发了这本小小的“儿童心情辞典”,希望可以帮助你了解在宝贝内心世界发生的一切。

      场景一:母女间的小较量

      孩子的行为:你1岁的孩子一进卧室就一头扑向一叠你刚刚叠好的干净衣服。你温和地对她说:“宝贝儿,别碰那些衣服。”她回头冲你笑笑。你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了:“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她却开始用脚踢那些衣服,很开心的样子。现在,你开始大声嚷嚷了:“马上给我停下来!”孩子停了下来,明显是被你的声音吓到了。

      解读宝贝心思:“如果你想让我别那么做,只要说‘不行’就可以了。我听不懂你说的什么‘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是什么意思。那个句子太复杂了。还有,为什么你不肯让我碰那些衣服呢?我明明刚才看见你也在弄他们呀,你可以,我为什么不能呢?”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来自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儿童行为专家NELSON教授告诉我们,1岁左右的孩子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如果你说“不要碰桌子”,孩子的大脑很容易忽略句子的前一部分,也就是说,他听到的很可能是“碰桌子”。所以,如果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还不如简单地告诉他:“不行!”并且重复几次——因为我们不敢确定你说一次孩子就听清楚了。要想效果再好一些,你可以找到另外一件孩子可以做的事,转移他的注意力,并满足他想找点乐子的愿望。

      场景二:一场玩具保卫战

      孩子的行为:和小朋友玩的时候,邻居的孩子拿起了你女儿的天线宝宝玩具。“这是我的!”她立刻尖叫着扑了过去。你告诉孩子再过5分钟就轮到她玩了。但没有人听你的,一场争夺战已经开始了。

      解读宝贝心思:“让别人分享我的玩具?你疯了吧!我怎么没看到你让别人分享你的东西呢——比如你的车、你的电话,还有你的钱包!还有,你老是说‘几分钟’,‘几分钟’是什么意思?如果我先找到这个叫做‘几分钟’的东西,那它也是我的,不给别人!!”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小孩子往往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根本无法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还有,他们对于时间,几乎没有概念。所以,改变一下战略吧。你可以这么说:“等到广播里的这首歌唱完了,就轮到你玩玩具。”同时,为了避免“战争”,你可以在孩子的小伙伴们来访前,先把他们最常争抢的玩具收起来。别太担心,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学会分享与礼貌,只是现在你还需要耐心地给他们当当裁判。

      场景三:马戏演出意外前奏

      孩子的行为:你计划了很久,咬牙买了昂贵的票,预备带孩子去看大马戏团的演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你自己小时候想看一场马戏的那种渴望至今还铭记在心。可是,当你们在喧闹看台的第一排就坐,演出开始的时候,孩子却开始又哭又喊,吵着要回家。

      解读宝贝心思:“这里又吵又拥挤,每个人都穿着奇怪的衣服跳来跳去,就像我在动画片里看到的小怪物。我一点也不喜欢!我只想离开这里!”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很多你认为会让你的孩子高兴的东西其实往往会吓着他们。如果你打算带孩子去参加某些隆重而且热闹的活动,最好多花些心思帮他做好心理准备。可以给他看一些与他将要面对的场景相同的录相、书等。耐心地给他讲讲他将会遇到些什么状况。这样,等他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了。

      场景四:遭遇一相情愿的尴尬

      孩子的行为:一家人到海边玩,儿子专心地在沙滩上挖一个坑。这时,你发现了一只小螃蟹——一定能让儿子高兴得尖叫起来的东西。你试图吸引儿子的注意力,但他却毫无反应,依旧继续他枯燥的,在你看来毫无意义的挖沙游戏。

      解读宝贝心思:“当我正在专心做某件事的时候,别试图用你认为有意思的东西来转移我的注意力。把心思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对我来说实在太麻烦了。”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当你发现了新鲜有趣的东西,当然很想跟自己的孩子分享。但小孩子却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行动。他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外一件事上。如果你真的很想让他看那只小螃蟹,最好把螃蟹放进小盒子里,递给孩子,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看。要知道,专注地玩耍可以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对他来说也很重要哦。场景五:令人费解的执着

      孩子的行为:玩“认形状”的游戏时,你18个月大的女儿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将一个三角形的积木塞进一个方形的孔里。你把那个三角从孩子手里拿走,试图演示三角应该放进三角形的孔。可是小家伙丝毫不理会,还在争抢中用一个大方块积木打了你的头。

      解读宝贝心思:“如果我不是尝试过各种可能的方法,我怎么能知道那个三角不能塞进方孔里呢?我不但要学习了解我能做什么事,还得知道我不能做什么。还有,别以为我是白费力气,我是在练习我的精细动作呢。”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在你试图帮助孩子之前,先问问他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如果他在拒绝你的同时又显得很焦躁,你可以试试温柔地把着他的手给他一点指引,但保证是他自己在完成“工作”。很多时候,做父母是非常需要耐心的。在你的孩子慢慢适应自己越来越能干的同时,你也需要适应自己越来越不被需要。

      场景六:对浴缸的顽强抵抗

      孩子的行为:女儿通常很喜欢洗澡。但是今天她却一反常态,似乎非常怕水,在你试图把她抱进浴缸时又哭又喊。

      解读宝贝心思:“昨天洗澡时我发现肥皂泡泡都从浴缸底那个圆洞洞里漏走了,我很害怕自己也会从那里漏下去。”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当你的孩子表现得非常恐惧,请尊重他的感受。来自多伦多的儿科专家TOBIN说:“我们并不是总能了解我们的孩子,就像他们也常常觉得我们不可理喻。”孩子们会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被允许跑到街上去,跟那些漂亮的汽车打个招呼。同样对于他们突然表现出来的情绪,我们也要给他们些时间来度过难关。所以。如果孩子突然坚持不肯到浴缸里洗澡,那就暂且来一次海绵浴吧。

      场景七:总是“不”字当头

      孩子的行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就成了儿子最喜欢的语言。你问他:“你饿了吗?”他一边一口吃下两块小圆饼干,一边干脆地回答:“不!”。你友好地邀请他:“我们一起来跟天线宝宝做游戏吧。”“不!”他严词拒绝,同时却开始在玩具筐里寻找他最喜欢的“小波”。

      解读宝贝心思:“我那么喜欢说‘不!’是因为我本来会说的词就不太多。而且,我喜欢看到我说‘不’时你生气的样子,这让我觉得自己很有权威。”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随便你那爱说“不”的小家伙去展现他的个人意志吧。如果你觉得他实际上很想要你提供的某个东西,你还是照旧给他,故意忽略他的拒绝。另外,换一下提问的方式也是个办法。如果问他:“你吃晚饭吗?”没有效果,倒不如说:“这盘鸡肉真香啊我想我一口就能把它都吃光。”

      场景八:成长的反反复复

      孩子的行为:每次玩滑梯的时候,女儿都要求你抓着她的手帮她滑下来。但今天她却一反常态地让你靠后站,她要自己滑。而从小公园回家的路上,她却又突然不肯自己走路了,一定要你抱着她。

      解读宝贝心思:“有的时候我想当大人,有时候我只想做回小婴儿。还有的时候我又想当大人又想做小宝宝。我知道你可能觉得很难理解。唉,有的时候连我自己也理解不了自己。”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你需要学会容忍孩子变化无常的情绪。当他把你推开的时候,不要表现得很生气。两岁多的孩子正在磕磕绊绊地学会独立,而这个时候,如果他知道你就在身边,就会表现得更加自信。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面对太多新的情感、责任和能力而觉得应接不暇--这方面,跟青春期很像。而与青少年不同的是,小宝宝语言能力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复杂感受。

  • 很多幼儿园都要求小朋友入学体检。听到体检,不少宝爸宝妈以为很简单。想象中的体检应该很顺利,宝宝到了医院以后,爸爸妈妈陪着去量身高,称体重、测听力、测视力等等。很顺利的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全部体检项目。

     

    小朋友真正去医院里体检时,哭闹不配合,可着实让不少宝爸宝妈跟着出了一身汗!

     

     

     

    实际上,有不少小朋友到了医院之后,健康检查时会到处躲闪,哇哇大哭,不配合医生,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体检项目,却变得颇有难度。一个很简单的量身高,称体重,量头尾,甚至测听力,都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我们先看一下, 幼儿园入园健康体检,检查项目主要有哪些

     

    1.建立健康档案。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测试。

     

    2. 称体重。量身高。量头围。

     

    3. 左眼、右眼的验光和斜视度测定。

     

    4.通过耳声发射检查,来测左耳、右耳的听力。

     

    5.口腔检查包括牙齿数和龋齿数。

     

    6.心肺听诊触诊。胸廓肝脾触诊。

     

    7. 验血检查:主要有血常规、血型、肝功里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微量元素、血铅、乙肝抗体等。

     

    小朋友去医院检查时,害怕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1. 之前因为打疫苗,或者因感冒发烧去医院,有过打过针儿或抽血的经历。对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本能的害怕。

     

    2.医院环境相对嘈杂,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小朋友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3.体检项目对我们大人而言挺简单,对小朋友而言,他们还太小,面对的是完全未知的事情,不知道体检时会发生什么,本能的恐惧和害怕。

     

    小朋友,去医院检查时,会有哪些恐惧不配合表现呢?

     

    1.小朋友原本活泼好动。进了医院,紧紧的搂着爸爸或妈妈的脖子,让爸妈抱着,坚决不肯下来自己走路。

     

    2. 做检查时,比如测听力,在爸妈怀里,反复躲闪,一直不配合医生戴上耳机。

     

    3. 心肺听诊时,紧紧用手挡着自己胸前,不让医生用听诊器听诊。

     

    4. 测视力时,一直大哭。不睁开眼正视验光仪。

     

    5. 口腔检查时,不配合,张开嘴巴。嘴巴闭的紧紧的。或者冲医生吐口水。

     

    6. 还有的小朋友,因为害怕验血,直接在地上打滚,父母怎么拉,都不起来。

     

    如何科学让宝宝远离体检恐惧,顺利体检?

     

    小朋友去医院哭闹不配合的时候,哭的满身是汗,家长也跟着着急。其实,家长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可以让小朋友,减少害怕,顺利完成检查项目。

     

    1.在家时提前预演模拟几次体检过程。

     

    用生动有趣的话,让小朋友了解将会面临的体检过程,心理有个底。比如:

     

    ①测视力:医生叔叔有个望远镜,想让你看看里面有没有小猪佩奇的房子。到时候你要看看里面有没有,告诉医生叔叔好不好?


    ②测听力:一些小朋友平时从来没用过耳机,看到医生,把耳机塞到耳朵里,总是躲闪。针对小朋友的听力测试一般是放的汪汪队、ABC字母歌等儿歌。这时可以引导他,医生想考考你,能不能听出来里面放的是汪汪队还是其他儿歌?

     

    ③验血:拿家里的圆珠,用笔尖在小朋友的手上,轻轻点几下,并引导,验血时就是这样,医生给你轻轻点一下,把里面的小虫子给你捉出来就好啦。

     

    ④心肺听诊:现在市面有一款模仿医生过家家的玩具,十几块钱一套。家里有玩具听诊器的,可以先拿着玩具听诊器,让孩子听这玩,告诉她,到了医院,医生就这样给你听听,并很夸张的配上噗通-噗通-噗通的声音,让小朋友觉得很有趣。触诊,是医生想要摸摸你有没有吃饱哦?

     

    ⑤口腔检查:张大嘴巴,啊-啊-啊!医生想看看,你有没有吃太多的棒棒糖,有没有小虫子在咬你呀。

     

    总之,提前用形象有趣的表达,提前给孩子预演几次健康检查的过程,能很大程度上消除孩子的恐慌心理,让孩子进了医院后,顺利的接受检查。

     

     

    2.积极的心理暗示。

     

    告诉小朋友,要勇敢。每完成一项检查,要很夸张的夸赞她,让她获得积极的暗示,觉得自己表现很棒。

     

     

     

    3.给与积极的诱导,如果能顺利完成,可以一些适度奖励,比如去儿童乐园玩或者买一个她喜欢的小画书或者玩具。当然,如果小朋友顺利完成健康检查后,一定要按承诺实现,不可以许下空头承诺。

     

    如果你家孩子去医院时,哭闹,你会怎么做?欢迎留言评论。

     

    A. 别哭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B. 一会检查完,妈妈替你打这个医生阿姨。

     

    C. 宝贝,你很勇敢哦。你可以努力试一试。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哦。

     

     

    事实上,以上三个选项,我在医院里曾经不止一次的碰到。不同的家长对孩子引导教育方式也不同。希望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与积极的引导,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   对父母来说,使孩子拥有快乐性格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家庭充满快乐和温馨。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具有快乐的性格,成年后能够幸福生活的比不幸家庭长大的孩子要多得多。下面有9种快乐秘方,你可以在孩子身上尝试一下:

      1、有时间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

      家中父母希望居室整洁,周围的邻居又喜欢安静。孩子一旦开始喊叫、跳跃,父母便会想办法制止,孩子只好越来越乖了。表面上,是父母管教有方,但由此带来的是:孩子的热情和活力在一点点丧失,孩子的心灵也感受到了压抑。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带着童真的想像力尽情地玩耍,需要有时间去抓萤火虫、打雪仗、看蜘蛛做网、蚂蚁搬家——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2、关心他人

      孩子需要认同自己是家庭和社会有价值的成员,父母应尽量给孩子提供接触社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如让他把家里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帮助照看比自己年纪小的小朋友;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长辈,懂得分享。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在很小的年纪就能享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3、体育活动

      和孩子一起滑雪、一起骑车、一起打球……这些活动不但能增进孩子的健康,更能让孩子笑口常开。并且在活动中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好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技能,有利于让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观。

      4、笑出声来

      笑出来,对你和孩子的健康都有好处。有些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严肃的形象,以为这样才有尊严。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笑出声来,并不会失去你的尊严。让你的家中充满笑声,并经常给孩子一个拥抱,它们是最好的爱的表达。有没有听说过:“一个人一天需要4次拥抱,才能存活;8次拥抱,才能维持;16次拥抱,才能成长。”亲子间感情不要放在心里,爱她就要表达出来。

      5、更具体的表扬

      父母应特别强调孩子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就越清楚哪些是好的行为。表扬其实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父母说的话语,二是孩子据此作出的推断。表扬越具体,孩子越能够根据父母的话对自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或掌握了一种技能的时候,不要总是简单地说:“做得不错”,要指出他们具体细节的成功。比如“你今天把那个摔倒的小妹妹扶起来,真让妈妈高兴。““我喜欢你画的这些树。”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满足。当然,也要注意不要表扬过度。从小要让孩子认识到,真正的表扬来自于他们战胜了挑战之后。

      6、艺术的魅力

      音乐、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会极大地丰富孩子的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操。这些艺术形式将成为一个感情的释放口,帮助他们表达自己和对世界的情感,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快乐。

      7、不要苛求完美

      孩子毕竟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父母不可太过于追求完美,父母如果总是对孩子表示不满和批评,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失去自信。所以,下一次当你再要抱怨的时候,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他们的年龄有关?10年后他们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唠叨个没完。记住: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总比他把袜子放在哪里要重要得多。

      8、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

      当孩子认为自己能解决一些问题时,可以让他们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能树立起信心,并且有了下次自己解决难题的勇气。当他们遇到难题时,你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技巧:发现问题;让孩子描述出他想要的结果;帮他设计出要达到这个结果的步骤;让他自己想,哪一步他能够自己完成,哪一步需要别人的帮助;在他确实需要帮助的步骤上提供帮助。

      9、给孩子显示自己的机会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才和技能,展示这些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喜悦。“妈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不好?”这时即使你在厨房做饭,也要满足他这个愿望,并适时地给予肯定:“你讲得真是太棒了。”要知道,能和你分享他喜欢的这个故事,对他是多么地快乐。孩子的热情、能通过你的分享和肯定,转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这些品质对他们一生的快乐都是最宝贵的。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今天和大家聊聊儿科中成药,给大家说说儿童用药指导原则。


    很多人认为中药起效慢、副作用小,这真是“千古奇冤”。中药如果对证,疗效立竿见影,反之如果用药与证型不符,则危害甚大。


    中药有汤药、药丸、药散、药膏、中药饮片等等。


    汤药消化吸收快,荡涤五脏六腑,治疗急症更加高效,中成药以丸药为主,消化吸收需要一定时间,治疗急症不如汤药起效快。


    小儿体质娇弱,用药更是要慎之又慎,如果各位家长想要把中成药作为孩子生病时的解决办法,平时就要对《辨体质、选药膳》和舌诊等内容好好系统的学习。

     


    接下来说一说儿科用药的原则:


    1、儿科用药原则第一条:治疗要及时、正确、审慎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患病,且病情变化快,要根据患儿发病时的身体状态,同时参考平时的体质,进行准确的辨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有效的控制疾病发展变化,避免延误病情,比如小儿普通感冒病情轻浅,只有发热、怕冷、咳嗽等症状。


    但其中有一部分由于调护不当,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可逐渐发展为小儿肺炎,当然,准确的辨证对于家长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本应是中医儿科医师的职责,但是各位家长们,可以通过学习《辨体质选药膳》这套音频知识,了解辨别自家孩子体质,这对预防和调理孩子体质是大有好处的,在家通过符合孩子体质的药膳和食疗,让孩子边享用美味的食物,边调理好身体,比起让孩子吃药,药膳食疗是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是对身体好的。


    但是辩证需要系统的学习,而不是琐碎零散的碎片化学习,很容易认知不全,而辨错体质,选错药膳,没调理好孩子的身体反而加重病情。


    2、儿科用药原则第二条:力求精简,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小儿脏腑轻灵,对药物的反应比成年人敏感的多,再加上个头小、体重轻、新陈代谢旺盛,用药上一定要精简,不可杂药乱投,要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服药难易等情况灵活掌握。


    另外,要注意“中病即止”,意思是:用药一段时间后,如病情已明显好转,相关症状已比较轻浅时,应及时减少药量或停药,以免过度用药损伤正气。


    例如:患儿实热体质,平时容易“上火”,使用清热泻火类中药本属正确的治疗,但如果没能中病即止,过度服用此类苦寒药物,很有可能损伤脾肾阳气,导致孩子出现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频数等虚寒表现。


    再如:过量或过久的使用抗生素,导致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失调,一些平时存在于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成为致病菌,从而引起二次感染。


    所以要根据患儿病情、体质针对性用药。

     

     

    3、儿科用药原则第三条:不可乱投“补药”

     

    中医治疗疾病时,有“虚则补之”这一概念,意思是:人体感受病邪开始发病后,由于身体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出现一系列虚弱的表现,这时需要使用补益类的药品来扶助人体正气以驱邪外出,虽然补益类的药物对体质虚弱的孩子非常有帮助,可以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


    但如果孩子不属虚证,生病是因为外感风寒、风热实邪,或内有痰湿、食积、瘀血等有型实邪,这种情况下再投补益药非但不能祛除病邪,反而会起到“助纣为虐”负面效果。而且长期使用某些补药还可能导致性早熟。

     

    4、最后一个原则是掌握药量

     

    儿童用药剂量常常随年龄大小、发育状况、病情轻重而不同。切记不可自行判断用药量,药量需咨询医师或药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相信很多家庭都会对教育孩子方法有不同的方式,但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如果教育方式有所偏差,很可能会导致孩子走向弯路,直到长大成人,便难以纠正。而作为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方式没有问题,但如果孩子出现问题时,又难以从中纠正,这便是问题。那么,教育孩子方法有哪些?

    现在家庭都是八零后的父母,有些年轻的父母甚至是九零后,他们本身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自身其实也是一个孩子,从上一辈父母的溺爱中长大,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通常会表现得力不从心。如果任由其发展,难免会让一个原本聪明听话的孩子走向社会弊端。下面我们总结几点教育孩子方法,或许你能从中学习到一些。

    1、给予更多的陪伴: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家长的陪伴,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尽管离开了母体,但在其意识当中,与母体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辈子都无法脱离。家长要给予自己孩子更多的宽容与爱,让孩子在一个包容、理解的环境中长大,培养他大爱的精神,才会让他心理健康,不会走向歧途。

    2、培养良好的习惯:

    孩子的模仿能力从一岁就开始了,家长是一面镜子,想要自己孩子成功,家长是最好的榜样,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开始,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要耐心的引导,方能让孩子养成正常的行为习惯。

    3、培养自我独立的能力:

    孩子总会长大,家长从其小时候就要开始培养其自理自力的行为能力,努力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事,潜心学习,刻苦钻研,才会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努力。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