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耳鸣是小事?别小看它!

耳鸣是小事?别小看它!
发表人:全球医疗视野

  耳鸣,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症状,却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风险。近日,一位53岁的刘先生就因为耳鸣,差点在开车途中发生意外。

  3月16日上午,刘先生因耳朵疼痛,驾车前往医院就诊。然而,在行驶途中,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幸亏及时停车,才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经过医生检查,刘先生被诊断为耳鸣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导致短暂眩晕。医生提醒,眩晕、肢体活动差、身体平衡障碍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驾驶安全风险,应避免驾驶。

  那么,耳鸣究竟是什么?它又有哪些危害呢?

  耳鸣是指患者主观上感受到耳内有声响,而客观检查却未发现任何异常。耳鸣的原因很多,包括耳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药物副作用等。

  耳鸣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耳鸣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工作和学习效率,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如何预防和治疗耳鸣呢?首先,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注意保护听力。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此外,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要积极控制病情。

  对于耳鸣的治疗,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耳部疾病引起的耳鸣,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耳鸣,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总之,耳鸣并非小事,我们应重视耳鸣的预防和治疗,避免其带来的危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耳鸣疾病介绍:
常见病,耳鸣是没有外界声源时所感知到的声音。耳鸣源于拉丁词tinnere,原意为耳部响铃样声音,现指主观上感觉而内或头部有声音,但外界并无相应声源存在。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预后欠佳。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耳朵作为人体重要的感官器官,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耳部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其中,听力下降是最常见的耳部问题之一。在即将到来的全国爱耳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耳朵健康知识,预防听力下降,保护我们的听力。

    一、耳朵的结构与功能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收集声波,中耳将声波放大并传递给内耳,内耳将声波转换为神经信号,最终传递到大脑,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二、听力下降的原因

    1. 耳部疾病:如中耳炎、耳硬化症、耳聋等。

    2.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使用耳机音量过大等。

    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凝药等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4.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逐渐下降。

    5. 其他因素:如遗传、自身免疫疾病等。

    三、听力下降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措施

    (1)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

    (2)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

    (3)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4)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2.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病因,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针对耳部疾病,如中耳炎、耳硬化症等,进行手术治疗。

    (3)听力辅助设备:对于听力下降较重的患者,可使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设备。

    四、如何保护耳朵

    1. 保持耳朵清洁,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朵。

    2.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

    3. 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

    4.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5.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五、总结

    耳朵健康是我们生活质量的保障。了解耳朵的结构与功能、听力下降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保护耳朵,对于预防听力下降、保护我们的听力具有重要意义。

  • 大脑供血不足是引起耳鸣、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的常见原因之一。当大脑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时,就会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出现。

    为了改善脑部血循环,治疗大脑供血不足,建议患者前往医院就诊,进行多普勒、颅内段血管彩超检查,以明确诊断。

    针对脑部血循环问题,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以下治疗方案:

    1. 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波立维,以预防血栓形成。

    2. 若颈部血管有斑块、狭窄,可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来降脂、稳定斑块。

    3. 静点活血化瘀药物,如疏血通、血栓通、天麻素、长春西汀、前列地尔等,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预防脑动脉硬化。

    2. 保持低盐低脂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

    3. 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如麻油、橄榄油、香油,以及鱼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4. 适当运动,如太极拳、跳舞等,以增强体质,减少脑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5. 规律服用药物,针对血压和血糖变化进行规律服药。

    6. 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

    7. 注意营养补充,避免贫血等异常症状。

    8. 定期监测血压情况,避免血压偏低或偏高。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中年男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尤其是肾脏功能出现衰退。肾虚是中年男性常见的健康问题,表现为腰酸背痛、耳鸣、眩晕眼花等症状。

    肾虚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三种类型。肾阴虚表现为遗精、尿频、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肾阳虚表现为腰酸背痛、性欲减退、早泄、阳痿等;肾阴阳两虚则表现为肾阴虚和肾阳虚的症状同时出现。

    肾虚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因包括房事过频、遗泄无度、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为了预防和治疗肾虚,中年男性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2. 适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 饮食调理,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如羊背骨、羊肉、山药、枸杞等。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

    5. 如有需要,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总之,中年男性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肾脏健康,通过合理的饮食、锻炼和心理调节,预防和治疗肾虚,保持健康的生活。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出现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进而引发心脏疾病。当心脏不堪重负时,往往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提醒我们要关注心脏健康。

    一、心脏不好有哪些症状?

    1. **呼吸困难**:心脏不好的人在轻微活动或安静状态下,会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等症状,尤其在活动后更为明显,而在夜间卧床或坐位时情况减轻。

    2. **胸闷**:如果不是情绪问题或呼吸系统等脏器发生改变,而是感觉胸口沉重,可能就是心肌缺血的表现。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心肌梗死。

    3. **耳鸣**:心脏不好的人在早期可能会出现耳鸣症状,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发生异常,但还没有影响到全身。45岁以上的中年人若出现连续耳鸣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

    4. **易疲劳**:很多心脏病患者刚开始就是休息不够,整天疲劳工作,导致左心功能受损,心排出量降低,无法满足外周组织灌注。

    二、年轻人如何保护心脏?

    1. **均衡饮食**:少食煎炸食物和高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烟戒酒。

    2. **坚持运动**:促进血液流动和脂肪分解,调节内分泌水平,起到健身降脂的作用。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作息规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4. **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发现症状不明显的心脏疾病,及时治疗。

    三、如何预防心脏疾病?

    1. **了解心脏疾病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2.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熬夜等。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风险。

  • 鼓膜内陷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表现为鼓膜向内凹陷,容易引起耳鸣。耳鸣不仅影响患者的听力,还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针对鼓膜内陷引起的耳鸣,治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消炎治疗:使用抗生素如头孢、阿奇霉素等,消除咽鼓管炎症,改善通气。

    2. 促排治疗:使用促排药如切诺、吉诺通等,促进中耳积液排出,缓解耳鸣。

    3. 局部理疗:采用局部照射、超短波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鼓膜恢复。

    4. 鼓膜穿刺注药:对于病情较重者,可通过鼓膜穿刺将药物注入中耳,消除炎症。

    5. 鼓膜置管:对于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鼓膜置管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

    3. 进行适当的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鼓膜内陷耳鸣的治疗需要耐心和坚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促进病情恢复。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体经常会发出各种声音,这些声音有时可能是健康的标志,有时也可能是疾病的预警。学会倾听和解读这些声音,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1、夜间打鼾:警惕睡眠呼吸暂停。

      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夜间打鼾声音响亮,甚至伴有呼吸暂停,醒来时感觉头晕、乏力,这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信号。睡眠呼吸暂停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

      2、耳朵嗡嗡声:可能是内耳问题。

      耳朵里出现嗡嗡声、铃声等,可能是内耳受损的表现,常见于噪声暴露、耳部感染等情况。如果耳鸣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3、肚子咕噜咕噜响:警惕肠梗阻。

      正常情况下,肠道蠕动会产生咕噜声。但如果咕噜声异常响亮,且伴有腹痛、呕吐等症状,可能是肠梗阻的信号。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

      4、鼻子哨声:可能是鼻中隔穿孔。

      鼻子发出哨声,可能是鼻中隔穿孔导致的。鼻中隔穿孔可能是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引起。如果出现鼻子哨声,应及时就医。

      5、下颚咔哒声:警惕颞下颌关节紊乱。

      下颚骨咔哒声、弹响声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的表现。颞下颌关节紊乱会影响咀嚼、发音等功能,需要及时治疗。

      6、关节弹响:警惕骨关节疾病。

      关节弹响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骨关节疾病的信号。如果关节弹响伴有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7、打嗝不止:警惕消化道疾病。

      短暂的打嗝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打嗝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是消化道疾病的表现,如胃炎、胃溃疡等。

      8、关节响:警惕骨关节炎。

      关节响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骨关节炎、关节结核等疾病的表现。如果关节响伴有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身体不适,其中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然而,你是否知道,耳鸣有时也可能是心脏疾病的早期信号呢?

    陈阿姨就是一位不幸的例子。她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多年,平时注重调养锻炼,身体状况一直不错。但近期,她突然出现心绞痛,紧急入院后被诊断为冠心病。令人惊讶的是,在心绞痛发作前一两个月内,她的双侧耳朵还多次出现过高音调耳鸣。起初,她以为这只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衰老现象,并未重视。然而,医生却告诉她,耳鸣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

    据统计,在有耳鸣的冠心病患者中,有86.7%的患者耳鸣症状比心绞痛先出现,8.6%的患者心绞痛和耳鸣同时出现。这是因为耳蜗对缺血缺氧比较敏感,因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长时间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内耳症状时,要考虑动脉硬化、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等疾病的发生。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呢?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饮食清淡、戒烟限酒等。其次,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 1. 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 2.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3. 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ACE抑制剂、ARB类药物等,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支架手术。

    最后,要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耳鸣和耳聋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30%-50%患有耳鸣、耳聋,65岁以后达72%。此外,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耳鸣、耳聋的发生率也高于健康人群。

    耳鸣、耳聋虽然与衰老有关,但正确的饮食调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以下是一些有助于缓解耳鸣、耳聋的饮食建议:

    1. 补充含铁食物

    铁元素对于维持红细胞功能至关重要。缺铁会导致红细胞变硬,运输氧的能力降低,进而影响耳部养分供给,导致听力下降。富含铁的食物包括紫菜、虾皮、海蜇皮、黑芝麻、黄花菜、黑木耳、苋菜等。

    2. 补充含锌食物

    锌元素对于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缺锌会导致耳鸣、耳聋等听力问题。富含锌的食物包括牡蛎、肝脏、粗粮、干豆类、坚果、蛋、肉和鱼等。

    3. 多吃富含维生素C、E的蔬菜、硬干果

    维生素C、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对氧的利用率,改善末梢血流量,对内耳起到保护作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包括新鲜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包括黑芝麻、植物油、核桃、花生等。

    4. 适当摄入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

    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有助于维持内耳血管的正常微循环。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蛋类、蘑菇、银耳等。

    5. 多吃有活血作用的食物

    活血化瘀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稠度,有利于保持耳部小血管的正常微循环。富含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包括黑木耳、韭菜、红葡萄酒、黄酒等。

    此外,还要注意少吃过甜、过咸、含胆固醇过多、纤维素过少的食物,避免加重耳鸣、耳聋症状。

    总之,耳鸣、耳聋虽然是一种常见病,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耳鸣作为一种常见的耳部症状,常常困扰着人们。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严重的耳鸣还可能引起耳聋。因此,了解耳鸣的成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耳鸣的成因。耳鸣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听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逐渐下降,这是导致耳鸣的主要原因之一。
    • 噪声污染: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容易导致耳蜗损伤,从而引发耳鸣。
    • 耳部疾病:耳部感染、中耳炎、耳硬化症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耳鸣。
    • 其他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全身性疾病,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耳鸣。

    了解了耳鸣的成因,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如何预防和治疗耳鸣。

    1. 预防耳鸣

    (1)避免接触噪声: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如工厂、音乐会等。

    (2)保护耳朵: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朵,以免损伤耳道和耳膜。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耳道清洁,预防耳部感染。

    (4)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减少压力。

    2. 治疗耳鸣

    (1)药物治疗:针对病因,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过敏药物等治疗。

    (2)心理治疗:对于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耳鸣,可进行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

    (3)听力康复:对于听力下降引起的耳鸣,可佩戴助听器,进行听力康复训练。

    3. 饮食调理

    (1)牛奶:牛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改善血液循环和耳聋症状有一定帮助。

    (2)豆制食品:豆制食品中含有丰富的铁、锌等矿物质,有助于改善耳鸣症状。

    (3)含锌食物:含锌丰富的食物有鱼、牛肉、猪肝、鸡、鸡肝、鸡蛋、各种海产品;苹果、橘子、核桃、黄瓜、西红柿、白菜、萝卜等。

    总之,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症状,了解其成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至关重要。如果您患有耳鸣,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他们热衷于使用高音量耳机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然而,这种看似美好的享受,却可能给他们的听力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将探讨高音量耳机对青少年听力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音量耳机对听力的危害。长期使用高音量耳机,会导致内耳毛细胞损伤,从而引发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此外,高音量还会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那么,如何避免高音量耳机对听力的危害呢?首先,我们要控制音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音量环境下。其次,可以选择合适的耳机,如入耳式耳机,以减少对耳道的损伤。此外,还要注意定期休息,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

    除了控制音量和选择合适的耳机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长时间使用耳机。
    • 使用耳机时,尽量将音量控制在60%以下。
    • 避免在睡觉时使用耳机。
    •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总之,高音量耳机对青少年听力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要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听力,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