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药品实体销售环境的不断改善,网络售药逐渐兴起,但也带来了假药向互联网蔓延的趋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为了打击网络售假,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并普及药品安全知识。
网络售药方便快捷,但也给虚假医药信息发布和假劣药品销售提供了空间。
公安部于2013年部署专项行动,打掉多个非法售药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缴获大量假药。
虚假药品广告是网上售假药的推手,许多不法商家利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
网上售药存在诸多问题,如宣传欺骗性强、渠道多样、窝点隐蔽等。
专家建议,要完善监管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共同打击网上售假行为。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追求美丽的过程中,过度追求减肥的现象屡见不鲜。近日,一名少女因减肥心切,一次性吞下25片减肥药,导致急性中毒,险些丧命。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减肥需谨慎,切不可盲目跟风。
案例中的少女,为了追求苗条身材,在一家商店领取了大量免费减肥药。在服用药物时,她不顾医生的建议,擅自将药量增加至25倍。结果,在服用药物两个小时后,她出现急性中毒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在临床上,类似因减肥过度导致急性中毒的案例并不少见。许多减肥药含有大量的刺激性成分,如利尿剂、泻药等,长期或过量服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减肥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物,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服用。
那么,如何科学减肥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总之,减肥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坚持,科学进行。切不可盲目跟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健康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口腔疾病不仅影响美观,更可能引发一系列全身性疾病。本文将围绕口腔健康展开,从口腔疾病的类型、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科普。
一、口腔疾病的类型
1. 牙齿龋坏:由于口腔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导致牙齿硬组织脱钙、软化,形成龋洞。
2. 牙周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3. 口腔溃疡:口腔黏膜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疼痛明显。
4. 口腔异味:口腔内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恶臭气体。
二、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
1. 均衡饮食:避免过多摄入糖分、酸性食物。
2. 每日刷牙: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3. 定期口腔检查: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4. 使用牙线: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
5. 戒烟限酒:烟酒可刺激口腔黏膜,加重口腔疾病。
三、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
1. 牙齿龋坏:根据龋坏程度,进行充填、根管治疗等。
2. 牙周病:包括洁牙、刮治、牙周手术等。
3. 口腔溃疡:使用药物治疗,如漱口水、药膏等。
4. 口腔异味:保持口腔卫生,使用漱口水。
四、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预防多种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我是一个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的患者,最近因为服用劳拉西泮出现了严重的药物中毒情况。在一次医生的问诊中,医生非常细心地询问了我的服药情况和症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医生告诉我,劳拉西泮是一种镇静安定药,如果一次服用20颗肯定是超过了医嘱的剂量,容易导致严重的药物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医生建议我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就医,并已经进行了洗胃处理和大量输液,以加快药物的排泄。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果断前往医院就诊,接受了进一步的治疗。医生的耐心和细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我深深感激医生的救治之恩。
根据统计,在儿童药物中毒的病例中,家长错误用药是主要原因。为了避免此类悲剧,家长需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首先,妥善保管药品,避免孩子误服。其次,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异常行为,及时发现误服药物的情况。一旦发生误服,家长要迅速采取措施,减少药物吸收,并及时就医。
对于误服一般性药物的情况,可以通过大量饮水稀释药物,促进药物排出。对于误服有毒药物的情况,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根据药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例如误服强碱药物可服用食醋等,误服强酸药物可使用肥皂水等。
对于误服药物时间在4-6小时以内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在家进行催吐,减少药物吸收。催吐方法是用筷子轻轻触碰孩子的咽后壁,引起恶心呕吐。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家长要携带错吃的药物或药瓶,以便医生了解情况,及时采取解毒措施。
此外,家长还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让他们了解药物的危险性,避免误服。同时,家长要定期清理家中药品,确保药品的安全存放。
总之,家长要重视儿童药物中毒的预防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孩子的安全。
轻微药物中毒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现象,其症状表现多样,但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胸闷、心悸等。
药物中毒的主要症状以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部分药物还可能引起呼吸循环系统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心悸等。
除了上述症状,药物中毒的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皮肤巩膜黄染、无尿等临床症状。针对轻微药物中毒,可口服蒙脱石散、整肠生、奥美拉唑、复方消化酶、培菲康、四联康等药物对症治疗,缓解不适症状。
若症状严重,建议及时挂号消化内科,进行胃肠镜、腹部CT、基础生化、血常规、粪常规等相关检查。如有催吐、洗胃的需要,应尽早进行,一般在胃排空的4-6小时内。同时,导泻、大量补液、适当给予碳酸氢钠等措施也有助于加速药物排泄。
若患者出现无尿现象,应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此外,若患者出现低血压、惊厥、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进行对症治疗。
为预防药物中毒,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烧烤等刺激性食物。
2. 讲卫生,不吃未煮熟食物,不吃变质过期食物,不喝生水,尽量不吃路边摊。
3. 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患者的生命体征要进行监测,如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
5. 家人要给予患者心理指导和心理疏导,尽量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和其他不良情绪。
近年来,银杏叶药品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一项关于银杏叶药品的抽检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10月15日公布的通告,第三阶段银杏叶药品中槐角苷专项监督抽验结果显示,在第一、第二阶段抽检中检出的不合格药品中,共有125批药品检出槐角苷,涉及27家企业。这些企业分别分布在天津、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和贵州等省(区、市)。
此次抽检结果显示,部分企业涉嫌非法添加或使用非法添加的银杏叶提取物用于银杏叶药品生产。相关企业已对不合格药品采取召回措施,并公布了召回信息。
针对此次事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相关企业于10月25日前向所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报告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及情况,并要求各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相关企业立案调查,查清企业非法添加的事实及相关责任人。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药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同时,患者在使用药品时应提高警惕,关注药品质量,避免因使用不合格药品而造成健康损害。
以下是一些关于银杏叶药品的科普知识:
1. 银杏叶药品的主要成分是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2. 银杏叶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自身情况。
3. 银杏叶药品不宜与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同时使用,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4. 购买银杏叶药品时,应注意选择正规渠道,查看药品的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和药品,让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今天,我们就来揭秘那些假冒伪劣药品的危害,并教大家如何辨别真伪,保护自身健康。
一、假冒伪劣药品的危害
1. 药效不确定:假冒伪劣药品的成分、剂量、生产工艺等都无法保证,导致药效不确定,甚至可能产生副作用。
2. 损害身体健康:长期服用假冒伪劣药品,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器官损害等严重后果。
3. 危害社会信誉:假冒伪劣药品的流通,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正规药品企业的信誉。
二、如何辨别假冒伪劣药品
1. 观察包装:假冒伪劣药品的包装往往粗糙、印刷模糊,与正品存在明显差异。
2. 检查批号:正品药品的批号清晰可见,假冒伪劣药品的批号可能模糊不清或不存在。
3. 查看生产日期:正品药品的生产日期明确,假冒伪劣药品的生产日期可能模糊或不存在。
4. 询问销售人员:正规药品销售人员会主动介绍药品的成分、功效、使用方法等信息,假冒伪劣药品销售人员可能避而不谈。
5. 咨询医生:在购买药品时,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确认药品的真实性。
三、如何预防假冒伪劣药品
1.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尽量选择药店、医院等正规渠道购买药品,避免购买来路不明的药品。
2. 储存药品要规范:药品应存放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3. 注意药品有效期:药品有效期过期后,应立即停止使用。
4. 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在使用药品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肾病综合征,这一听起来陌生的名词,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系列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症状。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肾病综合征的神秘面纱,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首先,感染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是细菌、病毒还是寄生虫,都可能引发肾脏炎症,进而导致肾病综合征。例如,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肾炎,若不及时治疗,就可能恶化成肾病综合征。此外,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血吸虫病、丝虫病等感染也可能诱发此病。
药物中毒和过敏反应也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诱因。一些药物,如青霉胺、丙磺舒、非甾体抗炎药等,若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而疫苗和抗毒素药物等,若出现过敏反应,也可能引发肾病综合征。
肿瘤也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原因。恶性肿瘤的癌细胞可能侵入肾脏,引起肾脏损伤,进而引发肾病综合征。常见的肿瘤包括乳腺癌、卵巢癌、甲状腺癌、白血病、淋巴瘤等。
此外,一些系统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肾病综合征。如红斑狼疮、皮肌炎、过敏性紫癜等,由于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出现并发症,肾病综合征便是其中之一。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肾病综合征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感染和药物中毒。其次,对于已经患有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高热量和高蛋白食物。同时,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肾病综合征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病因,积极预防和治疗,就能有效地控制病情,远离疾病困扰。
近年来,随着儿童用药的普及,药物致聋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据《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药物中毒导致耳聋,其中1~4岁儿童占比最大。
孩子生病,打针吃药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必经之路。然而,许多家长对疫苗/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致聋等问题的认识不足,往往将其视为不幸的“概率性事件”,难以预防。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生张宏征指出,药物致聋是可以避免的。通过进行简单的耳聋基因检测,可以筛查出宝宝是否携带有对耳毒性药物敏感的突变基因,从而有效预防药物致聋的发生。
耳聋基因检测是目前避免药物致聋最有效的手段。据统计,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儿童超过80万人;90%聋儿的父母听力正常,60%致聋原因是基因缺陷;而每100个听力正常人群中,就有6人存在耳聋突变基因。
目前,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基因突变主要有四种:mtDNA、GJB2、PDS和GJB3。其中,mtDNA基因突变是导致药物致聋的罪魁祸首。GJB2基因突变引起的耳聋大多发生在宝宝学习说话之前,且多会导致双耳中重度或极重度耳聋。PDS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而GJB3基因突变则可导致显性或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
哪些人适合做耳聋基因检测呢?主要包括新生儿、孕前、孕早期夫妇、耳聋患者及有家族史者、耳毒性药物使用者、有家族用药致聋历史者等。
耳聋基因检测简单易行,只需常规的指尖采血即可进行。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耳聋基因检测的准确率不断提高,检测费用也逐渐降低,为家庭带来了福音。
张宏征主任特别提醒,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不少父母在生育二胎时年龄偏大,基因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因此,耳聋基因检测对于二胎家庭的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药监部门近日发布提醒,呼吁患者切勿轻信未经审批的药品广告,以免上当受骗,延误病情。
据悉,药监部门对省内媒体发布的药品广告进行了严格监控,发现以下六类违法广告:非药品冒充药品功效宣传、自制小报发布禁止广告、未经审批擅自发布、擅自篡改审批内容、批文过期夸大疗效、利用专家形象宣传。
专家提醒,患者在选择药品时应谨慎,务必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关注药品的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等信息。
以下是一些与医疗相关的科普内容:
1. 疾病预防: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预防措施,定期体检,提高自身免疫力。
2. 药品知识:了解药品的种类、作用、副作用,正确使用药品。
3. 治疗建议: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4.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5. 医院选择:选择正规医院就诊,了解医院科室设置、医生资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