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颤病人先得防中风

房颤病人先得防中风
发表人:绿色医疗倡导者

房颤,即房性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我国约有800万患者,在心脏科住院患者中占比极高。房颤患者不仅需要忍受心脏无规律跳动的痛苦,更面临着血栓脱落引发脑卒中的风险。据统计,近1/3的脑卒中与房颤有关,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比无房颤者高出5倍以上。

预防脑卒中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不少关于抗凝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谈抗凝色变。抗凝药物确实可能诱发出血,但医生和患者不必过分恐慌。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降低并发症风险。一项研究发现,仅有6.6%的高风险房颤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

误区二:盲目用药。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凝药物,但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华法林适用于高风险患者,阿司匹林适用于低风险患者。此外,患者需定期复查,根据指标调整药物剂量。

误区三:忽视饮食和药物相互作用。华法林与许多药物、食物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出血。患者需严格遵守医生指导,避免不当饮食和用药。

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逐渐应用于临床,具有安全、便捷等优点,有助于提高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积极性。

总之,房颤患者应积极预防脑卒中,正确使用抗凝药物,并遵循医生指导,降低脑卒中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风病疾病介绍: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并引起损伤或坏死脑组织所支配的躯体功能异常表现的疾病。该病的发作与年龄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药物因素、原发疾病因素等有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等。临床上有药物和手术疗法,及早治疗非常关键。预后情况总体而言不容乐观,若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则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卒中面积的增大,继发脑疝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接受医学干预后部分轻症患者可治愈且无后遗症。重症患者不能完全治愈,且可能会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该病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完全康复有一定的难度。影响正常生活质量。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家庭护理至关重要。

    一、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1. 痉挛: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肌肉紧张、抽搐等。预防痉挛的关键是保持患者处于合适的肌张力状态,并在肌张力增高后及时采取抗痉挛措施。

    2. 废用综合征:脑卒中患者因瘫痪而长时间卧床,容易出现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神经系统功能退化等废用综合征。预防废用综合征的关键是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避免长期卧床。

    3. 误用综合征:错误的康复训练会导致误用综合征,表现为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等。预防误用综合征的关键是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4. 上肢容易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手部肿胀等。预防的关键是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5. 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的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时可导致肺栓塞。预防的关键是保持适当的活动,必要时佩戴弹力袜。

    二、脑卒中康复护理要点

    1. 情志护理: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制定连续不断的训练计划,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

    3. 加强语言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交流能力。

    4. 注意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避免肥厚之品及辛辣刺激食物。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 颈动脉作为人体重要的血管之一,其健康问题却往往被忽视。虽然心脏和头部血管的检查备受关注,但颈动脉筛查却鲜少提及。正如卫生部原副部长王陇德院士所言,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却长期缺乏应有的关注。

    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而颈动脉狭窄作为脑卒中的重要诱因,其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颈动脉狭窄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狭窄,从而降低脑卒中的风险。此外,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也是预防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国在脑卒中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自2009年实施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颈动脉超声检查,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北京市也积极开展社区颈动脉筛查,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筛查服务。

    然而,颈动脉狭窄的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我们需要提高公众对颈动脉狭窄的认识,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共同为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而努力。

  •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这些疾病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疗。在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平台,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同时也能避免因疫情等原因导致的线下就诊不便。此外,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健康资讯和健康管理服务,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进行预防保健。

  • 前日,52岁的杨先生在家洗澡时晕倒在地,被紧急送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查发现是脑卒中,经紧急介入手术,医生从颈动脉和脑动脉中取出约14截血栓,累计长度约13厘米。记者了解到,眼下气温急降,突发脑卒中患者较上周同期增长20%。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患者错失黄金救治时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令人揪心。

    脑卒中二次袭击击倒中年男子前日中午,杨先生在家洗澡,足足40分钟过去也没见洗好出来。妻子感觉不对,呼唤他也听不到回应。开门一看,他晕倒在地。家人吓了一跳,赶紧将他送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到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栓堵塞的血管长达13厘米,需要尽快进行介入手术来取栓。下午4时20分许,杨先生被推入手术室。所幸取栓过程十分顺利,医生从血管中共取出14截大大小小的血栓。从发病到取栓成功约6小时,总算在救治的黄金时间线上“压哨”完成。

    据了解,杨先生在4年前发生过一次脑卒中,当时是右脑血管梗堵。康复后他放松警惕,没有遵医嘱按时吃药,依旧每天一包烟、二两酒。“杨先生是典型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煜敏介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熬夜、肥胖、抽烟、喝酒等都属于脑卒中高危因素。目前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人,但年轻化趋势明显。因此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加强锻炼,积极关注身体信号,一旦出现症状要立即就医。

  • 山西,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出生缺陷问题。据统计,山西省神经管畸形发生率高达102.27/万人口,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这背后的原因,与当地居民叶酸摄入不足息息相关。

    叶酸,作为一种重要的B族维生素,在预防出生缺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孕早期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补充充足的叶酸,可以有效降低胎儿患神经管畸形的危险。然而,由于山西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叶酸摄入量普遍不足,导致出生缺陷风险居高不下。

    除了出生缺陷,叶酸缺乏还会引发一系列疾病。例如,山西省高血压发病率为28.8%,其中半数以上人群患有H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与叶酸缺乏密切相关,补充叶酸可以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

    为降低出生缺陷率和H型高血压发病率,山西实施了为育龄女性增补叶酸的计划。育龄女性在孕前3个月及孕早期3个月分别服用一盒叶酸,每人总共服用6盒。此外,山西居民还应该注重饮食平衡,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类、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值得注意的是,叶酸补充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摄入反而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因此,补充叶酸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山西育龄女性最需要补充叶酸。通过科学补充叶酸,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和H型高血压发病率,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 中风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康复过程受到患者和家属的高度关注。其中,饮食调理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风病人的饮食原则是既要保证营养充足,又要易于消化吸收。急性期患者由于身体虚弱,消化功能减弱,容易出现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适量摄入牛奶、豆浆、米粥、软面条、鸡蛋、鱼类、瘦肉等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多饮水有助于预防便秘和泌尿系感染。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患者,身体虚弱症状逐渐缓解,但仍然需要注重饮食调理。此时,可适当增加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黄芪、党参、当归、田七、丹参等药材,以及鸡肉、瘦肉、蛇类、龟类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补”的原则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避免过度滋补。

    此外,中风病人应避免食用浓茶、酒及煎炸肥腻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以下是一些适合中风病人的食疗方:

    1. 芪蛇汤: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患肢肿胀、麻木、语言不利等症状。

    2. 田参鸡肉汤: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患肢肿胀、疼痛、语言不利、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3. 地黄龟肉汤: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患肢挛缩、僵硬、头晕、面红、口干、腰酸等症状。

  • 全球十大致死疾病与线上问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问诊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医疗信息和进行初步诊断的重要途径。然而,对于那些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我们仍需了解其相关知识。本文将介绍全球十大致死疾病,并探讨线上问诊在这些疾病中的应用。

    全球十大致死疾病

    1. 心血管疾病
    2. 脑卒中
    3. 慢性阻塞性肺病
    4. 肺癌
    5. 糖尿病
    6. 阿尔茨海默病
    7. 肝硬化
    8. 结核病
    9. 艾滋病
    10. 疟疾

    线上问诊的应用

    线上问诊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尤其在疫情期间,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某些严重疾病,如上述十大致死疾病,线上问诊仅能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还需结合线下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

    线上问诊为大众提供了更多医疗资源,但同时也提醒我们,对于某些重大疾病,仍需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健康。

  • 心脑血管类疾病与线上问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问诊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医疗信息和进行初步诊断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介绍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常见类型及其相关症状,并探讨线上问诊在这些疾病管理中的作用。

    心脑血管类疾病

    • 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痛、气短、乏力等。
    • 高血压:血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心脏、肾脏等器官损害。
    • 脑卒中:突发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可致死亡或永久性残疾。

    线上问诊的优势

    1. 节省时间:无需排队等候,随时随地咨询医生。
    2. 隐私保护:避免了面对面就诊时的尴尬和不适。
    3. 专业指导:通过在线交流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

    注意事项

    • 线上问诊不能完全替代线下就诊,必要时仍需前往医院检查。
    • 对于复杂病情,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预防脑卒中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许多中老年人通过加强运动、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以及长期服用抗凝血、抗血小板药物和降血脂药物来预防脑卒中。

    然而,专家指出,虽然这些药物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引发脑出血。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脑卒中的发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在亚洲和非洲,脑卒中患者中有30%-50%是脑出血,而在欧美国家,这一比例仅为10%。在中国,脑出血对人们的威胁尤为严重。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的比例高达50%,且患者多数处于中年阶段,平均发病年龄约为55岁。

    脑出血的预防关键在于控制血压。通过积极控制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显著降低。例如,欧洲脑卒中的发病率在10年前约为20%,通过积极控制血压,现在已经下降到10%。同样,日本通过积极控制血压,脑卒中患者中的脑出血比例也下降到了20%。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坚持按医嘱服用降压药。

    此外,专家还提醒人们,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抗凝血、抗血小板药物和降血脂药物。对于没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人来说,不建议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盲目服用这些药物,一旦发生脑出血,后果将不堪设想。

    总之,预防脑卒中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合理用药等。同时,也要提高对脑出血的警惕,加强预防意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以下是一些预防脑卒中的建议: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凝血、抗血小板药物和降血脂药物。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 心脑血管疾病有哪几种?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饮食习惯、运动量、精神压力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线上问诊来获取医疗信息和咨询医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心脑血管疾病的种类:

    1.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常见症状包括胸闷、心绞痛等。

    2.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3. 脑卒中: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常见的类型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

    4.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过早搏动、房颤、室颤等。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5.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满足身体对血液的需求,导致肺部水肿、体液潴留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等。

    6.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影响血液流动。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7.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全身各个器官,尤其是心血管系统。

    8. 肥胖症: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过多,超过正常范围。肥胖症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9.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过高。长期高脂血症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以上就是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介绍。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联系在线医生进行咨询。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