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颤病人先得防中风

房颤病人先得防中风
发表人:绿色医疗倡导者

房颤,即房性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我国约有800万患者,在心脏科住院患者中占比极高。房颤患者不仅需要忍受心脏无规律跳动的痛苦,更面临着血栓脱落引发脑卒中的风险。据统计,近1/3的脑卒中与房颤有关,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比无房颤者高出5倍以上。

预防脑卒中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不少关于抗凝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谈抗凝色变。抗凝药物确实可能诱发出血,但医生和患者不必过分恐慌。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降低并发症风险。一项研究发现,仅有6.6%的高风险房颤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

误区二:盲目用药。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凝药物,但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华法林适用于高风险患者,阿司匹林适用于低风险患者。此外,患者需定期复查,根据指标调整药物剂量。

误区三:忽视饮食和药物相互作用。华法林与许多药物、食物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出血。患者需严格遵守医生指导,避免不当饮食和用药。

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逐渐应用于临床,具有安全、便捷等优点,有助于提高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积极性。

总之,房颤患者应积极预防脑卒中,正确使用抗凝药物,并遵循医生指导,降低脑卒中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风病疾病介绍: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并引起损伤或坏死脑组织所支配的躯体功能异常表现的疾病。该病的发作与年龄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药物因素、原发疾病因素等有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等。临床上有药物和手术疗法,及早治疗非常关键。预后情况总体而言不容乐观,若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则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卒中面积的增大,继发脑疝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接受医学干预后部分轻症患者可治愈且无后遗症。重症患者不能完全治愈,且可能会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该病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完全康复有一定的难度。影响正常生活质量。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细胞缺氧坏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缺血性脑卒中也可能引发脑出血的风险。

    特别是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几率更高,这种情况被称为脑卒中出血转化。其原因是,由于脑组织缺血坏死,血管也会发生坏死。在经过溶栓、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扩容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后,虽然血管得以再通,但坏死血管可能无法承受血管内压力,从而导致梗死脑组织内出血。

    此外,临床上也存在混合性卒中的情况。混合性卒中是指脑内两个血管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发生出血和梗死。高血压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混合性卒中的主要病因。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是一种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疾病。该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一天中疾病的高峰期通常在中午附近。

    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可能有短暂的肢体无力,也可能会出现无症状的突发性脑梗死,随后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单侧面部麻木或嘴角歪斜、言语不清、视力模糊以及恶心呕吐等。出血性中风症状突然出现,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

    对于脑卒中患者,保持呼吸和循环功能至关重要。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是否正常,用体温计监测体温,保持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饭前饭后监测血糖,通常需要维持在正常水平,需要考虑中风的类型、部位和详细的血管解剖。最佳治疗方案可以在神经介入医生、神经外科医生和影像学医生的综合评估后确定,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讨论疾病操作风险和自然风险。

    为了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血压和血糖等。

    在脑卒中发生后,及时就医并接受正确的治疗至关重要。除了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也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缺血性脑卒中可能导致脑出血,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

  •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严重残疾的首要原因,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那么,为什么脑卒中的患者需要使用阿司匹林呢?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血栓形成,即血液在血管内凝固成块,堵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而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发生。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大量临床试验的证实。例如,一项名为女性健康研究的临床试验表明,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年,可以降低首次脑梗死发生率24%。

    那么,脑卒中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是多少呢?一般来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是每天100毫克(75~150毫克)。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这个剂量,具体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阿司匹林需要服用多长时间呢?如果没有禁忌症,阿司匹林需要终身服用,以维持抗血小板的效果,预防脑卒中复发。

    当然,阿司匹林也有一些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是消化道不适。为了减少副作用,患者应选择肠溶片剂型,并在饭后服用。此外,对于本身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阿司匹林,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吞咽障碍,一个看似微小但可能致命的问题,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患者。据估计,我国约有340-740万吞咽障碍人群,其中卒中患者更是吞咽障碍的高发人群。每年,我国新发卒中患者约250万,其中30-65%的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吞咽障碍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导致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吞咽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等。吞咽障碍会导致患者进食困难,食物容易误吸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等严重后果。长期吞咽障碍还会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吸入性肺炎、肺脓肿等严重感染。

    针对吞咽障碍,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依靠康复训练和饮食调整。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训练、言语治疗、物理治疗等,旨在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饮食调整则包括选择合适的食物种类、调整食物的质地、控制进食速度等,以降低误吸风险。

    为了提高吞咽障碍的诊疗水平,雀巢健康科学与中国卒中学会建立了合作联盟,旨在全面提高医师对卒中管理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吞咽障碍及营养方面的技能。此外,雀巢健康科学还推出了创新产品“顺凝宝”,帮助吞咽障碍患者安全进食。

    “顺凝宝”是一款针对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补充剂,采用独特的流变学作用机制,有效降低误吸风险。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吞咽情况,选择不同稠度的“顺凝宝”,如糖浆稠度、蛋羹稠度和布丁稠度,方便进食。

    除了康复训练和饮食调整,患者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过度劳累等,以降低吞咽障碍的发生风险。

  • 脑卒中,也称为中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特点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该疾病主要由脑部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损伤。尽管中风突发性强,但通过观察一些前驱症状,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阵发性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等,可以提前预防。控制高血压、维持血压正常、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预防中风的关键。此外,中老年人如果总分超过20分,应立即就医进行全面检查。

  • 癫痫,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5000万癫痫患者,其中中国患者近1000万。癫痫的发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社会负担。

    幸运的是,大多数癫痫患者(约70%)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有效控制。然而,仍有约30%的患者药物控制效果不佳,需要借助外科手术治疗。

    癫痫外科手术是现代医学的巨大进步,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手术治疗。手术前,医生会进行严格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手术类型主要包括切除性手术和辅助性手术。

    对于初次发作的癫痫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核磁共振和脑电图,以排除脑肿瘤和血管病的可能性。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以避免长期发作对大脑造成的损害。

    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癫痫外科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刺激器植入体内,通过电极与迷走神经连接,调整刺激电流,从而减少癫痫发作,改善患者症状。

    仁济医院功能外科已成功开展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近10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 2017年5月,在炎热的五月,2017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七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张允岭教授在开幕式暨脑卒中防治高峰论坛上,发表了题为‘脑卒中中医防治进展’的精彩报告,为我国脑卒中防治事业贡献了宝贵经验。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中医在脑卒中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张允岭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首先,张允岭教授强调了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的重要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作为首批参与国家卫计委脑防委‘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工程’的医院,已累计筛查高危人群1万余人次,为早期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张允岭教授介绍了中医在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作用。中医‘毒损脑络’理论认为,脑卒中急性期主要病机为毒邪侵袭,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可提高临床疗效。

    第三,张允岭教授重点介绍了中医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治疗方法,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最后,张允岭教授呼吁加强脑卒中防治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张允岭教授的精彩报告,为我国脑卒中防治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贡献力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团队 张綦慧 赵珈艺

  •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一直备受关注。许多高血压患者都关心自身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本文将围绕高血压的评估、风险预测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高血压。

    首先,高血压的评估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血压分级、合并危险因素、脏器病变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血压分级包括1级、2级和3级,分别对应不同的血压范围。合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半胱氨酸血症、吸烟等。脏器病变情况则涉及心、脑、肾等器官的受损情况。治疗效果则取决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的疗效。

    其次,高血压患者的风险预测主要基于以下因素:血压分级、合并危险因素的个数以及脏器病变情况。例如,对于1级高血压患者,若无其他危险因素,则10年内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小于15%。而对于2级高血压患者,若伴有1-2个危险因素,则10年内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在15-20%之间。若伴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则风险会更高。

    针对高血压的防治,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具体措施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复查,可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科学评估、风险预测以及积极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我还记得那天早上,起床后突然感到一阵头晕,接着就摔倒了。等我醒来时,发现自己右半边身体完全无力,无法动弹。恐惧和焦虑充斥着我的心头,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好朋友,她立即联系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医生。

    医生听完我的描述后,非常严肃地告诉我可能是脑卒中,并建议我立即去医院神经内科或者脑血管病科住院。医生还说需要做头颅CT和CTA检查,以便更好地了解我的病情。虽然我很害怕,但我知道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在医院里,医生们对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他们发现我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右半边身体无力。医生告诉我可能会失语,并且需要很长时间的康复。听到这些消息,我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但我也知道我必须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我逐渐恢复了一些功能。虽然我知道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我也明白,只要我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我会重新站起来,重新掌握我的生活。

    脑卒中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的无力、麻木、视力模糊、语言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或者脑血管病科 调理要点 1.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2.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4.按医嘱服用药物,如抗血小板药、降压药等; 5.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 那天,我独自坐在电脑前,心情沉重。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脑卒中让我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后遗症也让我痛苦不堪。在亲友的建议下,我决定尝试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

    一位来自老年病科的医生接诊了我。她温和的声音让我感到一丝安慰。我告诉她我的症状,她耐心地询问了我发病以来的情况。在了解了我的病史后,医生建议我可以尝试使用脑血疏口服液来缓解症状。

    我有些犹豫,因为我不确定这种药是否适合我。医生看出了我的顾虑,详细解释了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她告诉我,一天三次,一次一只,饭前服用。听到这里,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觉得这位医生真的很专业,也很关心患者。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用药。刚开始的时候,效果并不明显,但我没有放弃。在医生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慢慢地,我感觉到自己的症状有所缓解,生活也变得有了希望。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医生还提醒我注意血压的控制,并且提醒我要把处方截屏后,附在选择的商家后面购买。她还特别强调,如果我在服用这种药的同时还在服用抗凝药物,要注意减量或者停用,以免有出血的风险。这些细致的关怀让我深感温暖。

    这段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医生的专业。虽然医生和患者之间相隔千里,但医生的专业知识和关爱却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相信,在互联网医院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战胜病痛,重拾健康的生活。

  • 清晨,本是充满活力的时刻。然而,有些疾病却喜欢在此时悄悄袭来,让人痛苦不堪。近日,英国《每日邮报》邀请多位医学专家总结出在早晨容易加重的9种疾病,并给出了相应的缓解措施。

    1. 咳嗽:胃酸反流是清晨咳嗽的常见原因。建议晚餐选择清淡食物,必要时就医检查。

    2. 痛风:夜间温度低、血液流动变缓、皮质醇含量低等因素可能导致痛风在早晨加重。建议睡前喝水,缓解病情。

    3. 肠易激综合征:清晨皮质醇激素含量高可能导致症状加重。建议避免饮酒、碳酸饮料,低脂饮食,减少咖啡因摄入。

    4. 咽喉痛:干燥空气、鼻塞等因素可能导致咽喉痛在早晨加重。建议使用加湿器,喝蜂蜜水,吸入热盐水蒸汽。

    5. 耳鸣:早晨醒来后,耳鸣声更响亮。建议分散注意力,进行耳鸣训练。

    6. 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在早晨六点至中午期间发作风险更高。建议起床时动作缓慢,避免剧烈运动,喝白开水。

    7. 晨吐:怀孕期间恶心可能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量激增有关。建议食用姜根、姜汁饼干,补充维生素B6。

    8. 纤维肌痛:早晨起来后感觉疼痛和僵硬可能与皮质醇含量降低有关。建议适当运动。

    9. 背痛:床垫过软、姿势欠佳等因素可能导致背痛。建议选择支撑力更强的床垫。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