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给宝宝喂药,胶囊壳该不该剥掉?
许多家长在给宝宝喂药时,往往会将胶囊壳剥掉,将胶囊内的粉末倒在小勺子里喂给孩子。然而,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胶囊的作用。胶囊是将药物的微粒装入胶囊壳中制成的,彩色的胶囊壳成分是明胶,它能溶于胃酸,对人体无害。药物穿上了胶囊的衣裳,可以掩盖自身的苦味和特殊气味,方便服用。另外,包上糖衣的药片也是常见的一类药物,薄薄、甜甜的糖衣裹在药物外面,让良药不再苦口。
装入胶囊或包上糖衣的药物大多对胃和食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直接服用会产生上腹部不适,甚至胃出血等副作用。有些药物在胃中释放还会被胃酸分解破坏,从而降低药效。
那么,为什么不能将胶囊壳剥掉呢?因为缓释型的胶囊剂和包衣药片可在体内缓慢释放,保持长时间的药效。如果脱去了它们的外衣,药物结构被破坏,失去了缓释的意义,就达不到用药的目的。因此,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副作用,大家在服药时最好保持药物的原有面貌,不要随意脱去它们的“衣裳”。尤其是儿童,身体机能不如成人,难以承受一些药物的刺激,所以,儿童服药时,更应保持药品原貌。
给孩子喂药,不主张首选胶囊制剂,如果一定要服用胶囊,那么在服用时,最好先让孩子含一口水,再将胶囊放人口中,仰头吞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宝宝的健康是每位父母最为关心的问题,但面对宝宝生病时如何用药,许多家长都感到迷茫。担心药量过大导致副作用,又担心药量过小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本文将介绍几种科学计算宝宝用药剂量的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为宝宝用药。
一、简易快速计算法
当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时,可以使用简易快速计算法。具体公式如下:
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3)
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月龄+2)
例如,成人服用痢特灵每次100毫克,8岁儿童一次应服用多少?按照公式计算:100(毫克)×0.05×(8+2)=50(毫克)。即8岁儿童服用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
二、根据小儿体重计算
许多药物已计算出每公斤体重,换算成天或每次的用量。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以按实际测得的体重(千克)计算用药量。具体公式如下:
小儿剂量=每公斤每天(或每次)用药量×体重(千克)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50(即成人平均体重)
对于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以按以下公式推算:
婴儿6月前体重(千克)=月龄×0.6+3
3个月~12个月体重(千克)=月龄×0.5+3
1周岁以上体重(千克)=年龄×2+7
三、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用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①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
体重(公斤)×0.035+0.1=体表面积(平方米)
②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
例如,30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1.15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25平方米,40公斤体重者为1.35平方米。
四、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这种计算方法只要知道成人剂量就可以按年龄比例推算出小儿剂量,简便易行。具体比例如下:
出生~1月:1/18~1/14
1月~6月:1/14~1/7
6月~1岁:1/7~1/5
1岁~2岁:1/5~1/4
2岁~4岁:1/4~1/3
4岁~6岁:1/3~2/5
6岁~9岁:2/5~1/2
9岁~14岁:1/2~2/3
14岁~18岁:2/3~3/4
五、注意事项
在为宝宝用药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
2.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有不适及时停药并就医。
3. 选择适合宝宝年龄和体重的药物。
4. 注意药物的保存方法,避免药物变质。
那天,我的两岁宝宝因为感冒咳嗽,我在网上查到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于是,我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给宝宝喂了150mg的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然而,不久后,我注意到宝宝的情况似乎没有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迹象。
我立刻在网上寻求帮助,一位来自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在得知情况后,立刻给出了建议。医生告诉我,宝宝可能服用了过量的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并建议我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洗胃。
可是,由于我们离医院较远,我担心宝宝的情况会恶化。医生耐心地告诉我,如果洗胃不方便,可以考虑催吐。他还详细解释了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的副作用,并告诉我需要观察宝宝的情况。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观察着宝宝,并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幸运的是,宝宝的情况并没有恶化。三天后,宝宝的症状明显好转,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解答,让我在宝宝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同时,我也意识到,虽然线上咨询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但面对紧急情况,及时就医仍然是最重要的。
小儿善存片作为一款家庭常备的补益药物,在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家长对其作用和安全性都十分关注,尤其是关于小儿善存片对宝宝身高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除了遗传、营养摄入等先天因素外,后天的生活习惯、运动锻炼等也对身高发育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致宝宝身高发育不良的原因:
小儿善存片作为一种营养补充剂,其主要成分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等,可以为宝宝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研究表明,适量补充这些营养素可以帮助宝宝健康成长,促进身高发育。
那么,小儿善存片会不会影响宝宝长高呢?实际上,小儿善存片中的营养素并不会对宝宝身高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合理补充这些营养素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吸收钙质,促进骨骼生长,从而有助于宝宝长高。
当然,任何药物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小儿善存片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如果出现上述不良反应,请及时咨询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况应慎用或禁用小儿善存片:
总之,小儿善存片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补充剂,可以帮助宝宝健康成长,促进身高发育。但家长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剂量,避免过量服用,并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妈妈们来说,照顾宝宝是一件既幸福又辛苦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健康问题时不时会出现,需要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指导。
近日,一位患者向***医生咨询了关于宝宝戒奶的问题。患者描述了宝宝9个月大,晚上经常醒,头发有枕秃的情况。医生通过询问了解到宝宝妈妈发烧了,想开始戒奶,询问了相关的医院检查情况。经过沟通,医生提醒患者根据宝宝的情况适时添加新的辅食,并建议带孩子上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展现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和耐心细心的品质,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和支持。通过及时的沟通和指导,帮助患者解决了关于宝宝健康的疑惑,增加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度。
“小儿用药只要注意按年龄折算剂量就行了。”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虽然按年龄折算剂量是小儿用药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对于小儿的合理用药来说,仅仅关注剂量是不够的。
由于小儿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他们的新陈代谢旺盛,血循环时间较短,肝肾功能尚不成熟,药物排泄较快。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药物的转运、分布、解毒、排泄等功能逐渐完善,各期的用药特点也有所不同。
新生儿用药特点:
新生儿皮肤薄,局部用药吸收较多,应注意避免引起中毒。口服药物吸收差异较大,如氯霉素吸收慢,磺胺药可全部吸收。皮下和肌肉注射由于周围血循环不足,往往影响药物吸收和分布,静脉注射吸收最快,药效可靠。磺胺药可引起新生儿黄疸加重,甚至侵入脑组织造成核黄疸,因此不宜用于新生儿。氯霉素可引起新生儿灰婴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对巴比妥类、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排泄缓慢,直至满月后,肾功能才逐渐完善。因此,新生儿用药量宜少,用药间隔应适当延长,同时用药也不宜过久,以免发生中毒。
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出生后28天至满3岁为婴幼儿期。婴幼儿期的吞咽能力差,大多数不会自服药品,口服给药要注意不要误入气管,特别是石蜡油等药物,误入后会引起吸入性肺炎。婴幼儿期的腹泻,不要过早应用止泻剂,以免肠内毒素吸收增加,病情加重;便秘时应从改善饮食着手,适当加些含有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蜂蜜等,不要一便秘就用泻药。吗啡、杜冷丁等药物容易引起中毒,抑制呼吸,一般不宜用;但该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耐受性都较大,年龄愈大,剂量也相对偏大。
儿童期用药特点: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机体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如对于镇静药、阿托品、磺胺类药、激素等的耐受性较大;酸碱类药物较易发生酸、碱血症;应用利尿药较易引起低血钾、低血钠现象;应用大量或多种抗生素(尤其是口服广谱抗生素时)比较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四环素可使牙釉发育不良,牙龈发黄,因此7岁以内忌用。用药时,必须熟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发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新生儿禁用药物:
由于下列药物可导致新生儿疾病,甚至死亡,故家庭用药时须特别注意:氯丙嗪可致麻痹性肠梗阻;磺胺类、亚硝酸类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缺氧性全身发紫;奎宁易发生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为皮肤稍挤压即出现局部青紫;伯氨喹啉易引起溶血性贫血,表现为呼吸急促、全身青紫,有血样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