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喂宝宝吃药 胶囊外衣不能脱

喂宝宝吃药 胶囊外衣不能脱
发表人:疾病解码者

给宝宝喂药,胶囊壳该不该剥掉?

许多家长在给宝宝喂药时,往往会将胶囊壳剥掉,将胶囊内的粉末倒在小勺子里喂给孩子。然而,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胶囊的作用。胶囊是将药物的微粒装入胶囊壳中制成的,彩色的胶囊壳成分是明胶,它能溶于胃酸,对人体无害。药物穿上了胶囊的衣裳,可以掩盖自身的苦味和特殊气味,方便服用。另外,包上糖衣的药片也是常见的一类药物,薄薄、甜甜的糖衣裹在药物外面,让良药不再苦口。

装入胶囊或包上糖衣的药物大多对胃和食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直接服用会产生上腹部不适,甚至胃出血等副作用。有些药物在胃中释放还会被胃酸分解破坏,从而降低药效。

那么,为什么不能将胶囊壳剥掉呢?因为缓释型的胶囊剂和包衣药片可在体内缓慢释放,保持长时间的药效。如果脱去了它们的外衣,药物结构被破坏,失去了缓释的意义,就达不到用药的目的。因此,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副作用,大家在服药时最好保持药物的原有面貌,不要随意脱去它们的“衣裳”。尤其是儿童,身体机能不如成人,难以承受一些药物的刺激,所以,儿童服药时,更应保持药品原貌。

给孩子喂药,不主张首选胶囊制剂,如果一定要服用胶囊,那么在服用时,最好先让孩子含一口水,再将胶囊放人口中,仰头吞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新生儿药物戒断综合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早期。这种疾病是由于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导致胆汁在体内积累,引起皮肤和眼睛发黄。在香港秋季,由于天气干燥,新生儿皮肤较为敏感,更容易出现此类症状。

    家庭预防措施包括:保持新生儿室内空气湿润,避免直接接触刺激性物质;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养;定期检查新生儿的黄疸指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光疗。药物治疗方面,可以使用苯巴比妥等药物,帮助肝脏代谢胆红素。光疗则是通过光照射皮肤,使胆红素转化为非毒性物质,从而减轻黄疸症状。

    此外,家庭护理也很重要。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定期更换尿布,防止尿布疹。在秋季,适当增加室内湿度,避免新生儿受凉。

    在家庭护理过程中,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黄疸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要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如如何正确喂奶、换尿布等,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总之,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家长要重视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症状,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 宝宝的健康是每位父母最为关心的问题,但面对宝宝生病时如何用药,许多家长都感到迷茫。担心药量过大导致副作用,又担心药量过小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本文将介绍几种科学计算宝宝用药剂量的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为宝宝用药。

    一、简易快速计算法

    当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时,可以使用简易快速计算法。具体公式如下:

    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3)

    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月龄+2)

    例如,成人服用痢特灵每次100毫克,8岁儿童一次应服用多少?按照公式计算:100(毫克)×0.05×(8+2)=50(毫克)。即8岁儿童服用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

    二、根据小儿体重计算

    许多药物已计算出每公斤体重,换算成天或每次的用量。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以按实际测得的体重(千克)计算用药量。具体公式如下:

    小儿剂量=每公斤每天(或每次)用药量×体重(千克)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50(即成人平均体重)

    对于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以按以下公式推算:

    婴儿6月前体重(千克)=月龄×0.6+3

    3个月~12个月体重(千克)=月龄×0.5+3

    1周岁以上体重(千克)=年龄×2+7

    三、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用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①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

    体重(公斤)×0.035+0.1=体表面积(平方米)

    ②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

    例如,30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1.15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25平方米,40公斤体重者为1.35平方米。

    四、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这种计算方法只要知道成人剂量就可以按年龄比例推算出小儿剂量,简便易行。具体比例如下:

    出生~1月:1/18~1/14

    1月~6月:1/14~1/7

    6月~1岁:1/7~1/5

    1岁~2岁:1/5~1/4

    2岁~4岁:1/4~1/3

    4岁~6岁:1/3~2/5

    6岁~9岁:2/5~1/2

    9岁~14岁:1/2~2/3

    14岁~18岁:2/3~3/4

    五、注意事项

    在为宝宝用药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

    2.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有不适及时停药并就医。

    3. 选择适合宝宝年龄和体重的药物。

    4. 注意药物的保存方法,避免药物变质。

  •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儿科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这种疾病的特点是新生儿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导致血液无法有效地从心脏输送到肺部进行氧合。这种情况下,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心率加快等症状。在香港夏季,由于高温和湿度较高,家庭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通风:确保新生儿居住的房间保持适当的通风,避免过热和潮湿的环境,有助于减少PPHN的发生风险。
    2. 注意新生儿保暖:虽然夏季气温较高,但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需注意适当保暖,避免体温过低。
    3. 饮食调整:家庭成员应合理膳食,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4. 避免接触过敏原:新生儿对过敏原比较敏感,家庭成员应避免接触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
    5. 定期体检: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治疗策略:
    1. 西医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新生儿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如血管扩张剂等,以降低肺动脉压力。
    2. 氧疗:对于呼吸困难的新生儿,可能需要给予氧疗,以帮助改善呼吸。
    3. 呼吸机支持:在严重情况下,新生儿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4.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肺动脉瓣狭窄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家庭在新生儿出现PPHN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家庭护理。

  • 那天,我的两岁宝宝因为感冒咳嗽,我在网上查到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于是,我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给宝宝喂了150mg的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然而,不久后,我注意到宝宝的情况似乎没有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迹象。

    我立刻在网上寻求帮助,一位来自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在得知情况后,立刻给出了建议。医生告诉我,宝宝可能服用了过量的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并建议我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洗胃。

    可是,由于我们离医院较远,我担心宝宝的情况会恶化。医生耐心地告诉我,如果洗胃不方便,可以考虑催吐。他还详细解释了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的副作用,并告诉我需要观察宝宝的情况。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观察着宝宝,并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幸运的是,宝宝的情况并没有恶化。三天后,宝宝的症状明显好转,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解答,让我在宝宝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同时,我也意识到,虽然线上咨询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但面对紧急情况,及时就医仍然是最重要的。

  • 小儿善存片作为一款家庭常备的补益药物,在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家长对其作用和安全性都十分关注,尤其是关于小儿善存片对宝宝身高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除了遗传、营养摄入等先天因素外,后天的生活习惯、运动锻炼等也对身高发育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致宝宝身高发育不良的原因:

    • 家族身高普遍偏矮
    • 出生时体重或身高偏低
    • 青春期发育迟缓
    • 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均衡
    • 缺乏运动锻炼

    小儿善存片作为一种营养补充剂,其主要成分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等,可以为宝宝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研究表明,适量补充这些营养素可以帮助宝宝健康成长,促进身高发育。

    那么,小儿善存片会不会影响宝宝长高呢?实际上,小儿善存片中的营养素并不会对宝宝身高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合理补充这些营养素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吸收钙质,促进骨骼生长,从而有助于宝宝长高。

    当然,任何药物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小儿善存片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 胃部不适
    • 腹泻
    • 便秘
    • 皮疹

    如果出现上述不良反应,请及时咨询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况应慎用或禁用小儿善存片:

    • 慢性肾功能衰竭
    • 高钙血症
    • 高磷血症
    • 肾性佝偻病

    总之,小儿善存片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补充剂,可以帮助宝宝健康成长,促进身高发育。但家长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剂量,避免过量服用,并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持续黄疸不退。在澳门春季,由于天气变化较大,湿度较高,家庭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针对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潮湿,减少新生儿感冒的风险。
    2. 加强新生儿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D的食物,有助于改善黄疸症状。
    3. 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黄疸。
    4. 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因感冒引起的黄疸加重。
    5. 给新生儿提供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治疗策略:
    1. 根据医生建议,给予新生儿药物治疗,如光疗、药物治疗等。
    2. 注意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变化,如黄疸加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
    3.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4. 定期监测新生儿肝功能,了解病情变化。
    5.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生活习惯,确保治疗措施的有效实施。

  •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妈妈们来说,照顾宝宝是一件既幸福又辛苦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健康问题时不时会出现,需要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指导。

    近日,一位患者向***医生咨询了关于宝宝戒奶的问题。患者描述了宝宝9个月大,晚上经常醒,头发有枕秃的情况。医生通过询问了解到宝宝妈妈发烧了,想开始戒奶,询问了相关的医院检查情况。经过沟通,医生提醒患者根据宝宝的情况适时添加新的辅食,并建议带孩子上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展现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和耐心细心的品质,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和支持。通过及时的沟通和指导,帮助患者解决了关于宝宝健康的疑惑,增加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度。

  •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多发生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内。在冬季,由于气温较低,新生儿容易受到寒冷刺激,从而引发生理性黄疸。以下是关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介绍以及广州地区冬季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介绍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异常所引起的一种症状。胆红素是血红蛋白代谢后的产物,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肝脏将其转化为胆汁,然后通过肠道排出体外。然而,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胆红素的代谢速度较慢,容易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从而引发黄疸。

    二、广州地区冬季家庭预防策略
    1. 注意保暖:新生儿对寒冷的抵抗力较弱,冬季应加强保暖措施,避免新生儿受凉。
    2. 合理喂养:保持新生儿良好的喂养习惯,确保其营养摄入充足,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代谢。
    3. 观察黄疸情况: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黄疸情况,如黄疸程度加重,应及时就医。
    4. 保持室内通风:冬季室内空气较干燥,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利于新生儿呼吸。
    5.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新生儿对有害物质的抵抗力较弱,家长应避免新生儿接触有害物质,如二手烟等。

    三、广州地区冬季家庭治疗策略
    1. 光疗:光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将新生儿暴露在蓝光下,促进胆红素的代谢。
    2.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
    3. 适量补充水分:保持新生儿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代谢。
    4. 保持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新生儿身体恢复。
    5. 定期复查: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新生儿黄疸情况。

    四、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注意事项
    1. 注意观察黄疸程度: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黄疸程度,如黄疸程度加重,应及时就医。
    2.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冬季室内空气较干燥,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注意保暖:新生儿对寒冷的抵抗力较弱,冬季应加强保暖措施。
    4. 合理喂养:保持新生儿良好的喂养习惯,确保其营养摄入充足。
    5.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新生儿对有害物质的抵抗力较弱,家长应避免新生儿接触有害物质。

  • 小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和婴儿早期。在广州春季,由于气候变化,小儿黄疸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以下是关于小儿黄疸的介绍以及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小儿黄疸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完善,无法及时处理血液中的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从而引发皮肤、眼睛等部位黄染。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新生儿感染。
    2. 适当晒太阳,促进胆红素的分解。
    3. 注意新生儿喂养,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当。
    4.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及时发现异常。
    5. 避免接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儿。

    治疗策略:
    1. 光照疗法:通过光照使胆红素分解,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
    2.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降低胆红素水平。
    3. 营养支持:保证新生儿营养需求,增强抵抗力。
    4.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家庭护理:
    1.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2. 定期检查黄疸指数,观察病情变化。
    3. 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养。
    4. 注意保暖,防止新生儿受凉。
    5. 遵医嘱进行治疗。

    总结来说,小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家长应重视预防措施,及时就医,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 “小儿用药只要注意按年龄折算剂量就行了。”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虽然按年龄折算剂量是小儿用药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对于小儿的合理用药来说,仅仅关注剂量是不够的。

    由于小儿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他们的新陈代谢旺盛,血循环时间较短,肝肾功能尚不成熟,药物排泄较快。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药物的转运、分布、解毒、排泄等功能逐渐完善,各期的用药特点也有所不同。

    新生儿用药特点:

    新生儿皮肤薄,局部用药吸收较多,应注意避免引起中毒。口服药物吸收差异较大,如氯霉素吸收慢,磺胺药可全部吸收。皮下和肌肉注射由于周围血循环不足,往往影响药物吸收和分布,静脉注射吸收最快,药效可靠。磺胺药可引起新生儿黄疸加重,甚至侵入脑组织造成核黄疸,因此不宜用于新生儿。氯霉素可引起新生儿灰婴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对巴比妥类、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排泄缓慢,直至满月后,肾功能才逐渐完善。因此,新生儿用药量宜少,用药间隔应适当延长,同时用药也不宜过久,以免发生中毒。

    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出生后28天至满3岁为婴幼儿期。婴幼儿期的吞咽能力差,大多数不会自服药品,口服给药要注意不要误入气管,特别是石蜡油等药物,误入后会引起吸入性肺炎。婴幼儿期的腹泻,不要过早应用止泻剂,以免肠内毒素吸收增加,病情加重;便秘时应从改善饮食着手,适当加些含有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蜂蜜等,不要一便秘就用泻药。吗啡、杜冷丁等药物容易引起中毒,抑制呼吸,一般不宜用;但该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耐受性都较大,年龄愈大,剂量也相对偏大。

    儿童期用药特点: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机体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如对于镇静药、阿托品、磺胺类药、激素等的耐受性较大;酸碱类药物较易发生酸、碱血症;应用利尿药较易引起低血钾、低血钠现象;应用大量或多种抗生素(尤其是口服广谱抗生素时)比较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四环素可使牙釉发育不良,牙龈发黄,因此7岁以内忌用。用药时,必须熟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发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新生儿禁用药物:

    由于下列药物可导致新生儿疾病,甚至死亡,故家庭用药时须特别注意:氯丙嗪可致麻痹性肠梗阻;磺胺类、亚硝酸类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缺氧性全身发紫;奎宁易发生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为皮肤稍挤压即出现局部青紫;伯氨喹啉易引起溶血性贫血,表现为呼吸急促、全身青紫,有血样尿。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