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养生之道:老人散步算算步速

养生之道:老人散步算算步速
发表人:医疗新知速递

随着春季的到来,老年人纷纷走出家门,享受户外清新的空气。散步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运动,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特别是快速散步,还能有效预防关节炎的发生。

对于老年人来说,散步速度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散步可以分为慢速(每分钟60—70步)、中速(每分钟70—90步)、快速(每分钟90步以上)。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散步速度,才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建议采用慢速散步。每分钟60—70步的速度,有助于降低血压,避免运动过激导致血压骤升,引发危险。同时,患有下肢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也不宜快速行走,以免加重血管负担。这类老年人可以选择慢速散步,每次30分钟左右,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对于脑卒中康复期的老年人,中速散步是比较合适的选择。每周坚持散步3次以上,可以有效改善运动功能,促进康复。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也可以选择中速散步,锻炼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快速散步则适合没有常见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每分钟90—120步的速度,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预防关节疾病。但已经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则应避免快速散步,以免加重病情。

除了散步速度的选择,散步姿势和方式也至关重要。对于胃病患者,可以尝试在散步时旋转按摩腹部,有助于改善胃肠道功能。对于腰腿痛的老年人,可以尝试倒退散步,有助于缓解疼痛。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可以尝试大幅度摆动双臂,增强胸腔功能。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风病疾病介绍: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并引起损伤或坏死脑组织所支配的躯体功能异常表现的疾病。该病的发作与年龄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药物因素、原发疾病因素等有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等。临床上有药物和手术疗法,及早治疗非常关键。预后情况总体而言不容乐观,若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则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卒中面积的增大,继发脑疝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接受医学干预后部分轻症患者可治愈且无后遗症。重症患者不能完全治愈,且可能会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该病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完全康复有一定的难度。影响正常生活质量。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670万人死于脑卒中,其中我国占一半以上。脑卒中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许多患者因延误治疗而付出惨痛的代价。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4.5小时内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最终导致死亡或残疾。

    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为了预防脑卒中,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慢性疾病,并定期进行体检。

    一旦出现脑卒中的症状,如突然出现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面瘫等,应立即就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脑卒中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

    此外,医院也应加强脑卒中救治能力建设,建立脑卒中绿色通道,提高救治效率。

  • 心脑血管疾病:在线问诊的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线问诊来解决他们的健康问题。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可以从中受益。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广泛的术语,包括了多种与心脏和大脑血管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这些疾病通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而在线问诊可以提供一个便捷、经济且高效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点。

    在线问诊平台通常配备了专业的医生团队,他们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种服务尤其重要。因为这类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服用频率等。在线问诊可以帮助患者及时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避免了因延误治疗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此外,许多在线问诊平台还提供了远程监测服务。例如,患者可以使用智能设备来监测自己的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并将数据上传到平台上供医生参考。这样一来,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当然,在线问诊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面对面诊疗。对于一些复杂或紧急的情况,患者仍然需要到医院进行实体就诊。然而,对于日常的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的长期治疗,线上问诊无疑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补充。

    总的来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从在线问诊中受益匪浅。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专业的医疗服务,实现对自身健康的更好管理。

  • 近年来,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慢性病中的‘头号杀手’。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我国各地纷纷推出‘首诊测血压’的举措。2018年1月,广西省卫计委宣布,35岁以上人群首诊必测血压,这一政策旨在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首诊测血压’并非无的放矢。根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超过2.7亿。高血压不仅会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还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据统计,2013年,我国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高达2103亿元。

    高血压的防控,需要从源头抓起。‘首诊测血压’的实施,有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及时进行干预。对于35岁以上人群来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压测量,对于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首诊测血压’,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高血压: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 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及时发现血压异常。
    •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首诊测血压’制度的实施,是我国高血压防控工作的重要举措。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力量。

  • 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为了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管理尤为重要。那么,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高血压患者应多选择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等,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研究表明,粗纤维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肥胖风险。建议每日摄入20-35克粗纤维。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因人而异,但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摄入500-750克新鲜蔬菜,2-3种水果。

    其次,高血压患者应增加钾、钙、镁的摄入。钾有助于对抗钠的不利作用,而钙和镁则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许多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中钠含量较高,钙含量较低,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因此,保证高钙食物的摄入非常重要。

    此外,高血压患者应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鱼类和大豆。研究表明,鱼类蛋白可以降低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大豆蛋白虽然没有直接的降血压作用,但有助于预防脑卒中。

    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避免肥胖也是高血压患者饮食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于超重患者,应根据理想体重调整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减少油炸食品和动物性油脂的摄入量,每天肉类控制在75克以内。

    最后,高血压患者应限制膳食中的钠盐摄入。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1.5-3.0克。可以使用盐勺控制食盐用量,并利用蔬菜本身的味道来调味。

  •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它不仅影响中老年人,近年来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然而,很多人对中风的认识存在误区,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中风是一种病

    中风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对多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其中,脑梗死和脑出血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误区二:中风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虽然中老年人更容易患中风,但年轻人也不可忽视。高血压、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等都是中风的高危因素。

    误区三:瘦人不会得中风

    肥胖会增加中风风险,但瘦人并非没有风险。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是中风的重要诱因。

    误区四:血压低或正常者不会得中风

    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增加中风风险。血压过低会导致脑部缺血,增加中风风险。

    误区五:中风治好后不会再发

    中风容易复发,复发率高达25%。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以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误区六:父母患中风子女也会得

    中风并非遗传病,但具有遗传倾向。中风患者的子女应加强自我保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误区七:中风病人要静养

    中风病人应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预防中风,需要纠正以上误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两种类型。它具有“三高”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超过150万,因脑卒中死亡的患者接近130万。

    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统计,50%~60%的脑卒中患者患有高血压。长期患有高血压且未得到有效治疗,或者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脂和肥胖等疾病,都容易发生脑卒中。

    控制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并采取以下措施:

    • 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 运动: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 减压: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除了高血压,脑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缺乏运动、不良生活习惯等。因此,预防脑卒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脑卒中有一定的先兆症状,如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头痛、头晕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针对脑出血和脑梗塞等疾病进行治疗;康复治疗主要针对脑卒后的功能障碍进行治疗。

    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包括:

    •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 戒烟限酒。
    • 适量运动。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定期体检。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慢性病康复24小时服务是指在治疗如脑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时,患者需要在康复医院或康复科接受24小时的连续服务。慢性病通常会对人体造成长期的损害,因此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康复服务有助于减轻慢性病的负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鼓励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然而,康复服务并非万能,它不能完全替代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此外,康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疼痛、疲劳、焦虑等副作用,需要适当管理和调整。

  •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到了,你是否意识到,种下一棵树,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研究表明,城市绿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负相关关系。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降低PM2.5和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那么,城市绿化究竟是如何保护我们的心脑血管的呢?

    首先,绿色植物可以降低噪音,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长期处于噪音污染中,容易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

    其次,绿色植物可以释放负氧离子,改善空气质量。负氧离子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绿色植物还能调节气温,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会导致人体体温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城市绿化来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呢?

    首先,我们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为城市增添绿色。其次,我们要多到公园、绿地等地方散步、运动,享受绿色植物的益处。最后,我们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2016年10月15日,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与心脏联盟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心联乔治心脏健康研究中心,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预防。该研究中心将与中国临床专家合作,开展心血管疾病预防干预、诊断治疗、医疗服务、卫生政策等方面的临床研究,以期降低中国心脑血管疾病负担。

    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与心脏联盟的强强联合,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心血管疾病研究和预防。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而心脏联盟则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专家团队。双方的合作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研究和预防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心联乔治心脏健康研究中心将开展多项心血管疾病研究项目,包括:

    • 开展心血管疾病预防干预研究,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 开展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研究,探索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提高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
    • 开展心血管疾病医疗服务研究,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 开展心血管疾病卫生政策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心联乔治心脏健康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心血管疾病研究和预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将受益于这一合作成果。

  • 心脑血管疾病的线上管理:互联网医院的新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这些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它们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近年来,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服务的兴起,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优势在于它们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医疗服务。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家中就能接受专业的医疗咨询和指导,避免了繁琐的就医流程和长时间的等待。同时,通过线上平台,医生也可以更好地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线上管理心脑血管疾病并非没有挑战。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可靠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以便医生能够获取患者的详细健康信息,包括血压、心率、血糖等指标。其次,医生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正确解读这些数据并做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最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至关重要,他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线上平台,如何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寻求帮助。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服务提供商正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例如,一些平台开始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风险,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同时,许多平台也在加强与传统医疗机构的合作,确保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的无缝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

    总的来说,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服务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服务的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新模式将会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帮助更多的人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困扰。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