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为何越治越多

糖尿病为何越治越多
发表人:生命之光传递者

糖尿病,这个曾经被视为“富贵病”的疾病,如今已经成为了威胁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4.62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92亿。那么,为什么糖尿病的患病率会越来越高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糖尿病的成因。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导致血糖升高。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运动量减少,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风险因素不断增加,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其次,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糖尿病的中晚期,治疗难度加大。此外,一些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不足,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导致病情加重。

那么,如何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呢?首先,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其次,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前期病变。最后,对于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此外,近年来,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胰岛素、磺脲类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在控制血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一些新型的糖尿病药物,如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等,也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总之,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需要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积极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槭糖尿病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都会关注自己的饮食,那么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桂圆吗?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桂圆。桂圆,又称龙眼,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新鲜的桂圆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桂圆干由于经过晒干处理,其含糖量会相应增加。

    那么,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食用桂圆呢?答案是:不建议经常食用。因为桂圆干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加重病情。此外,桂圆肉性质温热,容易助热上火,加重糖尿病患者阴虚火旺的症状。

    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值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适量食用新鲜桂圆,但建议控制在60克以内,大概10个左右。

    在选择水果时,糖尿病患者应主要考虑水果的含糖量和血糖指数。以下是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推荐水果:

    1. 含糖量低的水果: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

    2. 含糖量适中的水果: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等。

    此外,还有一些不宜食用或慎用的水果,如葡萄、红枣、柿子等,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

    除了水果,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适量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2. 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GI(升糖指数)的食物。

    3.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4. 多吃蔬菜,保证膳食纤维摄入。

    5. 限制饮酒和含糖饮料。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重控制血糖,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研究发现,苦瓜这种看似普通的蔬菜,竟然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苦瓜的成分。苦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同时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其中,苦瓜皂甙和植物胰岛素被认为是其主要的降糖成分。

    据临床观察,使用苦瓜皂甙制剂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其降血糖总有效率可达到78.3%。而苦瓜中的植物胰岛素对动物的血糖也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除了苦瓜本身,苦瓜的提取物也具有降糖作用。研究表明,苦瓜提取物中的萜类、植物甾醇、甾体类和肽类等成分,能够刺激胰岛素释放,从而降低血糖。

    除了降糖作用,苦瓜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苦瓜不仅对糖尿病患者有益,对其他慢性疾病患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苦瓜并非万能的。糖尿病患者在食用苦瓜时,仍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调理,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苦瓜作为一种天然的降糖食品,值得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当然,在食用苦瓜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他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核心问题在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一些饮食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

    肉类选择:

    糖尿病患者应优先选择白肉,如鱼肉、鸡胸肉等,因为其脂肪含量较低,且富含优质蛋白质。红肉如猪肉、牛肉等脂肪含量较高,建议适量食用。在烹饪过程中,尽量选择清蒸、水煮等方式,避免油炸、烧烤等高温烹饪方式,以减少脂肪摄入。

    脂肪控制:

    脂肪是高能量食物,过多摄入会导致体重增加和血脂升高,不利于血糖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脂肪摄入量,选择低脂或脱脂乳制品,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

    蔬菜选择:

    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选择多种颜色的蔬菜,如绿叶蔬菜、橙色蔬菜、紫色蔬菜等,以确保营养均衡。同时,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豆类蔬菜,如毛豆、四季豆等,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

    水果选择:

    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糖分。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糖水果,如草莓、蓝莓、猕猴桃等,并注意控制食用量。建议将水果作为加餐食用,避免在餐后立即食用。

    调味品选择:

    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盐和油脂的摄入,避免高盐、高脂的调味品,如酱油、豆瓣酱、油炸酱等。可适量使用醋、柠檬汁等调味品,增加食物的口感。

    除了以上饮食技巧,糖尿病患者还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以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到心脑血管疾病的困扰。其中,胆固醇水平的控制成为糖尿病患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超过60%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未达标。这一数据反映出,糖尿病患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仍需加强。

    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早、进展快、病变更弥漫,因此,及早进行血管干预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至关重要。

    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邹大进教授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糖尿病大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作为冠心病和卒中两大疾病的潜在人群,其胆固醇控制水平是目前最薄弱环节。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这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高血糖是导致血管损害的“先锋”,而胆固醇则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洪水”。因此,控制胆固醇水平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邹大进教授强调,糖尿病患者胆固醇的控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不到20%,而在欧美国家,这一比例已达到60%。

    为了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国内外众多指南均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胆固醇筛查。邹大进教授提醒,高危人群和极高危人群的血脂水平,必须控制在合适范围,以降低心血管发病几率。

    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干预也是防治糖尿病所致大血管病变的重要举措。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外,茶饮也成为许多糖尿病患者关注的话题。那么,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喝哪些茶呢?以下是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茶饮推荐。

    1. 绿茶

    绿茶含有丰富的儿茶素,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作用。研究表明,儿茶素可以减缓肠道对糖分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此外,绿茶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

    2. 红茶

    红茶中的茶多酚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同时,红茶中的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此外,红茶还可以强壮骨骼,对女性糖尿病患者尤其有益。

    3. 石榴茶

    石榴茶由石榴皮和叶制成,含有丰富的铬元素。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石榴茶还具有抗菌、抗炎、软化血管等作用,对糖尿病患者有益。

    4. 牛蒡茶

    牛蒡茶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素和菊糖,可以降低血糖、血脂,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牛蒡茶还具有消渴、减肥、预防结石等作用,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长期饮用。

    5. 玉米须茶

    玉米须具有利尿、消肿、降低血糖等作用。中医认为,玉米须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现代研究表明,玉米须可以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茶饮时,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进行选择,避免饮用刺激性强的茶饮。同时,茶饮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

  • 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然而,许多患者在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测得的血糖值与医院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理解血糖监测。

    1. 家庭血糖仪与医院血糖仪的差异

    首先,家庭血糖仪和医院血糖仪的测量原理和设备精度存在差异。家庭血糖仪通常采用手指指尖血样进行测量,而医院血糖仪则可能采用动脉血或静脉血。指尖血样由于取样部位的特殊性,其血糖浓度可能略低于动脉血或静脉血。

    2. 测量时间的影响

    血糖水平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进食、运动、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血糖值。因此,在测量血糖时,建议在空腹状态下进行,并尽量保持测量时间的一致性。

    3. 取样部位的影响

    指尖血样虽然方便快捷,但取样部位的不同也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差异。例如,手指指尖的血糖浓度可能低于手臂或其他部位的血糖浓度。

    4. 测量方法的影响

    测量方法不当也可能导致血糖值不准确。例如,在吸取血液过程中,如果在“嘀”声响起前或响起后,将血糖试纸从血液上移开,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5. 血液凝固的影响

    血液一旦与空气接触,就会开始凝固。如果血液凝固,就无法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6. 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因素外,血糖仪的校准、试纸的保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测量结果。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时,应充分了解以上常见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糖尿病,这个困扰着无数患者的慢性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除了常规的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近年来,手术治疗糖尿病也逐渐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那么,哪些人适合手术治疗糖尿病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手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

    糖尿病手术,实际上是指通过改变人体的消化系统,改善代谢功能,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手术的主要原理包括:

    1. 胃缩容:通过缩小胃部容积,减少食物摄入量,从而降低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

    2. 肠道重建:改变肠道结构,调节肠道激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3. 减重: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

    二、哪些人适合手术治疗糖尿病

    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手术治疗,以下几类人群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1. 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BMI)≥35。

    2. 2型糖尿病患者,BMI在30~35之间,但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或并发症。

    3. 2型糖尿病患者,BMI为28~29.9,且有向心性肥胖,至少符合两条代谢综合征标准。

    4. 2型糖尿病患者,BMI≥40或BMI≥35但伴有严重合并症,年龄≥15岁。

    5. 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下,身体状况良好,手术风险较低。

    三、手术治疗糖尿病的禁忌症

    以下情况不适合手术治疗糖尿病:

    1. 患有1型糖尿病。

    2. 胰岛功能已基本丧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

    3. 患有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或心肺功能无法耐受手术者。

    4. BMI﹤28且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能满意控制血糖的患者。

    5. 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患者。

    四、手术治疗糖尿病的风险与效果

    手术治疗糖尿病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等。但总体来说,手术成功率较高,部分患者术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

    五、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1.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术。

    2. 术后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3. 定期复查,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

  • 今天我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咨询了关于购买司美格鲁肽的问题。一开始,我希望医生可以给我开处方,但医生告诉我司美格鲁肽不适合用于减肥目的,只能作为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使用。

    虽然我有一些困惑和不满,但医生很耐心地向我解释了药物的使用原则,让我明白了减肥不能随意用药的道理。最后,我明白了医生的用心和专业,虽然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复,但我感到很满意。

    问诊结束后,医生也提醒我如果需要诊疗,可以前往医院就诊,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还可能给患者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精神抑郁症,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对病情造成不良影响。

    一项针对糖尿病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精神抑郁的状况比较普遍。该研究通过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抑郁自评表测定,发现其中66.2%的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其中中重度抑郁者占1/3。

    糖尿病并发抑郁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焦虑、睡眠障碍、性欲减退、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这些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速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糖尿病性抑郁是可以预防的。首先,患者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多参加社交活动和体育锻炼。其次,患者可以参加糖尿病专题讲座,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措施。此外,当患者出现中重度抑郁时,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合理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2.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严格用药: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4.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 糖尿病,这个曾经被视为“富贵病”的疾病,如今已经成为了威胁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4.62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92亿。那么,为什么糖尿病的患病率会越来越高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糖尿病的成因。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导致血糖升高。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运动量减少,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风险因素不断增加,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其次,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糖尿病的中晚期,治疗难度加大。此外,一些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不足,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导致病情加重。

    那么,如何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呢?首先,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其次,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前期病变。最后,对于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此外,近年来,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胰岛素、磺脲类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在控制血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一些新型的糖尿病药物,如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等,也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总之,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需要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积极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