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颤患者起居饮食防中风

房颤患者起居饮食防中风
发表人:全球医疗视野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上升。据统计,我国房颤患者人数已达到500万。房颤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更重要的是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房颤患者中风的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5倍,中风后死亡率高达50%,致残率超过70%。因此,预防和治疗房颤,降低中风风险至关重要。

房颤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饮食方面: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烟酒和刺激性食物。

2. 适度运动:散步、太极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心情舒畅。

4. 定期复查:监测心脏功能和心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5. 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服用抗凝药物,预防中风。

除了以上生活习惯,以下几方面也是预防和治疗房颤的重要措施:

1. 病因治疗:针对房颤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

2. 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律,减少房颤发作。

3. 抗凝治疗:预防中风,降低中风风险。

4. 心脏起搏器植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5. 心脏复律手术:治疗顽固性房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夏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户外进行体育锻炼,而跑步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深受大家喜爱。那么,在炎炎夏日,究竟什么时候跑步最为适宜呢?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解答。

    1. 早晨跑步的弊端

    一些人在早晨起床后,会选择空腹进行跑步。然而,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早晨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低,空腹跑步容易导致心脏、肝脏负担加重,引发心律不齐等症状,甚至可能引发猝死。因此,建议在跑步前30分钟至1小时内适当进食,如少量面包、水果或喝点温水,以补充能量。

    2. 傍晚跑步的优势

    傍晚时段,气温相对凉爽,人体机能处于最佳状态,是跑步的最佳时机。此外,傍晚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选择开阔的公园或学校附近进行跑步,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跑步注意事项

    1. 饮食

    跑步前后,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跑步前30分钟至1小时内进食,补充能量;

    (2)跑步后2小时,避免进食,以免影响运动效果;

    (3)跑步后适量饮用运动饮料或淡盐水,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2. 洗澡

    跑步后,身体处于较高温度状态,不建议立即洗澡或洗头,以免受凉感冒。

    3. 着装

    夏季跑步时,应穿着透气、吸汗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以保持身体干爽舒适。

    4. 防晒

    夏季阳光强烈,跑步时应涂抹防晒霜,避免晒伤。

    5. 紧急情况处理

    跑步过程中,如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总之,夏季跑步时,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运动效果,预防运动损伤。

  • 近年来,吸烟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吸烟对她们心脏健康的危害更为严重。一项由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新研究发现,吸烟会导致女性心脏猝死风险翻倍。

    该研究调查了101018名女性参试者,在长达30年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吸烟与女性心脏猝死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研究发现,每天吸烟超过25支的女性,猝死风险是不吸烟女性的三倍多。而烟龄在35年以上的女性,心脏猝死风险是不吸烟女性的2.5倍。

    研究负责人鲁皮恩德·桑德胡博士表示,戒烟是降低女性心脏猝死风险的关键。戒烟后,女性心脏猝死风险会大大降低。对于没有心脏病症状的吸烟女性,戒烟5年内心脏猝死风险即可显著降低。而对于已确诊患有心脏病的女性,戒烟的益处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体现。

    此外,研究还发现,即使少量吸烟(每天1-14支香烟)也会导致女性心脏猝死风险比正常女性高出近两倍。女性烟龄每增加5年,其心脏猝死危险就会增加8%。

    美国心脏协会发言人妮卡·戈登伯格博士表示,这项研究再次提醒我们,为了心脏和全身健康,女性应尽量避免吸烟,吸烟者应尽早戒烟。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运动、均衡饮食、保持良好心态等,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 猝死,这个看似突然又神秘的现象,其实并非毫无预兆。据相关数据统计,心源性猝死中,约有80%是由冠心病引发的。2005年,著名演员高秀敏因急性心肌梗死不幸去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那么,哪些人群更容易发生猝死呢?首先,冠心病患者是猝死的高危人群。除了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也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其次,暴饮暴食、情绪易激动的人,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稳定的情绪波动,更容易引发猝死。此外,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的人,以及吸烟者,也都是猝死的高风险群体。

    寒冷天气也是导致猝死的一大诱因。研究表明,猝死多发于寒冷季节的星期一上午,尤其12月和1月的星期一上午10时至11时发生率最高。这是因为寒冷天气容易导致心血管痉挛,诱发大面积心梗,最终导致猝死。

    那么,如何预防猝死呢?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暴饮暴食、情绪波动等不良习惯。其次,要关注心血管健康,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此外,还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最后,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以便在突发情况下及时施救。

    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人来说,以下六个关键词可以帮助他们远离猝死:

    1. 不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2. 心态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猝死的风险,应尽早戒烟限酒。

    4. 学会赖床: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魔鬼时间”在凌晨到上午10点,醒后尽量在床上躺一会儿再起床。

    5. 不要贪凉:避免在寒冷天气中过度追求凉爽,以免引发心血管痉挛。

    6. 饮食清淡:保持合理体重,避免过重负担心脏。

  • 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却隐藏着心血管疾病的高发风险。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这种血管收缩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案例:近日,某体育场内一名晨练的男子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医生诊断其为突发心脏病致死。这类突发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尤为常见。

    心源性猝死“偏爱”秋季

    秋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猝死原因:

    1. 心肌梗死

    2. 脑出血

    3. 肺栓塞

    4.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5. 哮喘

    6. 过敏

    7. 猝死症候群

    8. 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

    9. 毒品、某些药品过量

    10. 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

    突发猝死 现场如何急救?

    心脏性猝死发生突然,需要立即开展急救。以下是一些急救方法:

    1. 胸外心脏挤压

    2. 口对口吹气

    3. 电击除颤

    秋季防猝死

    1. 稳定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2. 注意“魔鬼时间”

    3. 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4. 选择清淡饮食

    5. 戒烟限酒

    6. 保持良好心态

    7. 掌握周边医疗机构分布情况

    8.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和急救卡

  • 心源性猝死,一种突发性、致命性极高的疾病,每年在我国夺走180万人的生命。令人遗憾的是,院外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仅有1%,远低于美国12%—14%的平均水平。尽管心源性猝死来势汹汹,没有明显先兆,但通过早期检测,我们仍有机会拯救这些宝贵的生命。

    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在猝死前会出现劳累或情绪激动的情况,如罗阳先生心脏病发病前就长期劳累工作,试飞成功后喜悦过度。此外,心前区闷痛、呼吸困难、心悸、极度疲乏感等也是猝死前的常见症状。

    预防心源性猝死,我们需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保持低脂饮食、经常运动等。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者,更要坚持长期、有效的治疗,不可随意停药,将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定期体检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手段,以下几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潜在风险:

    1. CT检查或冠脉造影:是诊断心源性猝死的金标准,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性质和程度,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2. 心脏电生理检查:可以诱发或终止快速性心律失常,检测心脏功能,决定是否植入起搏器。

    3.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发现常规检查无法发现的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4. 普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适合一般人群的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健康状况。

    5. 心脏磁共振成像: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在繁忙的城市中,有一位50岁的环卫工李大哥,他的生活充满了辛勤和汗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他的生命陷入了危机。

    一天晚上,李大哥在垃圾站处理垃圾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随后倒地不起,心跳呼吸全无。幸运的是,他的工友们及时发现并进行了心肺复苏,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李大哥的生命体征一度十分危殆。

    中山三院胸痛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启动了绿色通道,为李大哥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救治。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李大哥患有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堵塞严重。手术团队迅速进行了心脏介入治疗,成功开通了堵塞的血管,挽救了李大哥的生命。

    术后,李大哥在心脏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医护人员为他进行了脑保护、抗感染、营养心肌等治疗,并进行了康复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大哥终于逐渐恢复了意识,并逐渐康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及时救治。而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等救治体系的建立,为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我们也要关注环卫工等高危职业人群的健康,加强预防保健,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 冠心病,这一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便是胸痛,然而,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会出现胸痛。根据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副主任医师闫炀介绍,部分冠心病患者可能完全没有心绞痛的表现。

    临床上,医生更倾向于有症状的患者,因为这类患者会及时就医,对自身健康更加重视。然而,对于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其风险程度往往更高。这些患者可能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忽视了对疾病的预防,一旦发病,可能以心肌梗死或猝死等严重症状就医,此时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因此,对于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发现并处理疾病,才能有效预防疾病发作,提高患者预后。

    除了胸痛外,冠心病还可能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对于这些症状,患者应保持警惕,及时就医。此外,冠心病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3.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服药。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关注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总之,冠心病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胸痛,无症状的患者风险更高。关注心血管健康,预防疾病发作,才能保障自身健康。

  •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特殊性,更容易受到心血管疾病的侵袭,甚至面临猝死的危险。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这主要是因为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密切的关联。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血糖、血脂、血压等多种异常,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工作压力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人体会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进而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工作压力还会加重病情,增加猝死的可能性。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能导致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和猝死。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 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
    • 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工作压力。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
    •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控制病情。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猝死风险,享受健康生活。

  • 猝死是一种突发性的心脏骤停,急救措施包括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和紧急医疗救援。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生命支持技术,旨在尽快恢复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在猝死发生时,时间非常关键,尽早开始心肺复苏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紧急医疗救援则可以确保患者得到专业医疗干预,进一步评估病情。患有急性心脏疾病或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基础病史的人,猝死风险更高,抢救成功的概率相对较低。预防猝死的关键在于定期体检、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对于有潜在心血管风险的人群,应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猝死急救的关键在于迅速行动,通过心肺复苏术和紧急医疗救援来挽救生命。预防措施同样重要,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及时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猝死风险。

  • 近年来,猝死事件频发,尤其年轻人群的猝死率呈上升趋势。这种被称为“青壮年急死综合征”的猝死现象,让人不禁对健康产生担忧。本文将围绕猝死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如何识别猝死先兆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大家了解并预防猝死。

    一、猝死的原因

    猝死是指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通常在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猝死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是导致猝死最常见的原因。

    2. 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等,也可能导致猝死。

    3. 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也可能增加猝死风险。

    4. 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应激因素,也可能诱发猝死。

    二、预防猝死的措施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2. 定期体检:特别是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3. 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4.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

    5. 学习急救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救助他人。

    三、识别猝死先兆

    猝死往往突然发生,但也有一些先兆,如:

    1. 持续的胸痛或胸闷。

    2. 呼吸困难、头晕、恶心。

    3. 意识丧失、抽搐。

    4. 心慌、心悸。

    如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就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