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每天一万步有助稳血糖

每天一万步有助稳血糖
发表人:医疗星辰探秘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运动健身的行列。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控制体重,还能有效稳定血糖水平。那么,每天一万步的运动量是否适合糖尿病患者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据美国贝丝·伊斯雷尔医学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每天一万步,每周五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简单有效的运动方案。这项研究证实,每天多走路可以改善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胰岛素敏感度,对中年人来说,适当增加低强度运动量尤为重要。

然而,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时间:对于病情控制良好的糖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每天一万步的运动量。但要注意,完成一万步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因此要确保运动过程中充分补充水分和能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2. 注意运动时的装备:选择透气性好的衣服鞋袜,避免对皮肤和足部造成过度摩擦。运动前不要打胰岛素,以免出现低血糖。

3. 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运动原则为“尽量多动”。可以尝试做家务、园艺、购物等日常活动,以锻炼身体。

总之,每天一万步的运动量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有益的。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并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安全,才能达到控制血糖、改善健康状况的目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尿糖阳性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尿糖阳性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只是与体重、饮食和运动有关,却忽略了颈围这一关键指标。

    美国弗雷明汉心脏研究学会专家指出,颈围粗细可以反映上半身脂肪分布情况,进而影响血糖水平。研究表明,颈围过大的人更容易出现血糖偏高的情况。

    北京同仁医院袁申元教授的研究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围与体重指数、腰围、代谢综合征等指标呈正比。

    那么,如何正确测量颈围呢?首先,被测者应保持身体直立,眼睛平视,两臂自然下垂。测量者将皮尺水平置于颈后第七颈椎上缘,前面于喉结下方进行测量。男性颈围大于等于38厘米,女性颈围大于等于35厘米,就是超重的临界值;男性颈围大于等于39厘米,女性颈围大于等于35厘米,则是代谢综合征的临界值。

    如果您发现颈围达到临界值,请务必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除了颈围,以下是一些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1. 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重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2. 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高糖、高脂食物。

    3.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保持良好的睡眠:缺乏睡眠会影响血糖水平。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压力和焦虑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众多研究表明,脂质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甘油脂作为一种重要的脂类物质,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循环甘油脂水平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关联。特别是在亚洲人群中,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肝脏内脂肪堆积。研究表明,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风险密切相关,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近日,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杂志的研究表明,在中国人群中,较高的血浆DAGs和TAGs水平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相关,这可能部分由肝脏脂肪堆积所解释。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了1781名年龄在50-70岁的中国人。研究发现,在6年随访期间,463名参与者发生了2型糖尿病。在调整了传统危险因素后,43种甘油脂与2型糖尿病风险显著相关。进一步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后,仍有9种甘油脂处于显著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对脂肪肝指数进行额外调整后,这些结果得到显著削弱。

    该研究结果提示,在我国,关注循环甘油脂水平和肝脏脂肪堆积对于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 积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2. 适量增加运动,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脂肪肝。

    4. 积极控制体重,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总之,关注循环甘油脂水平和肝脏脂肪堆积,对于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和运动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往往更加关注饮食,而忽略了运动的重要性。

    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具体原因如下:

    1.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和受体的亲和力,从而降低血糖。

    2. 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糖代谢,达到降糖目的。

    3. 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然而,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空腹运动不可取,饭后是运动最佳时间。空腹运动容易导致低血糖,甚至昏迷。

    2. 运动量需因人而异,适合自己最好。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两种锻炼可以互补。

    3. 可以使用血糖仪记录血糖数据,作为衡量运动量的参考。

    总之,运动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有效手段。只要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 我是一个母亲,我的女儿在7月和8月吃了很多甜食,包括饮料、巧克力和雪糕。在8月初的一个晚上,她喝了一瓶一升的饮料之后突然出现尿频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她在学校白天去厕所的次数大概是9次,这对她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特别担心她的健康状况,因此带她去做了一些检查。8月时,她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分别是8.7和7.6,随机血糖分别是7.4和6.7,糖化血红蛋白是5.0,尿常规两次检验均为正常。

    我非常担心,因为我觉得这些症状可能与她摄入过多的甜食有关。我一度焦虑失眠,对此感到非常抱歉。通过线上咨询,我得知孩子的胰岛功能正常,医生建议我暂时控制她的饮食,观察一段时间,不要过于焦虑自责。我很感激医生的耐心和指导,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来做。

  • 最近,我感觉尿糖异常,想要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问诊开始时,医生助理提醒我可能会辅助医生了解我的病情,方便医生更快地给出诊疗建议。医生询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说尿糖异常并且最近喝了一些啤酒和饮料。医生询问了我的血糖情况,我表示没有进行检查。医生告诉我尿糖阳性不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需要查血糖情况。我询问是否需要空腹检查,医生建议查一下空腹静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我有些担心,问万一是糖尿病会严重吗,医生询问了我的身高体重并建议查一下。问诊结束后,我感到医生非常耐心细致,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和关心。

    服务结束后,我对此次线上问诊的体验非常满意,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细心关怀让我感到很安心。我决定继续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且会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 我三天都吃了麻辣烫,会不会影响尿酸呢?这个问题困扰着我,于是我决定向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我的情况,了解到我最近尿酸升高的情况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医生告诉我,麻辣烫中的辣椒会导致机体内的有机酸分泌增多,从而影响尿酸的排泄。虽然麻辣烫是美味,但是多吃对身体并不好。医生建议我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对医生的建议感到很满意,决定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多加运动,以期尿酸能够恢复正常水平。医生还告诉我,健身不会导致尿酸升高,只要适度就好。我感到很放心,对未来的健康充满信心。

    最后,我再次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耐心倾听让我受益匪浅,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生活方式,追求健康。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长时间久坐,尤其是女性。据《美国预防医学杂志》最新刊登的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长时间坐着的女性更容易罹患2型糖尿病,而在男性中则没有发生类似情况。

    英国莱斯特大学健康科学与心血管科学系的研究人员发现,久坐时间最长的女性,其胰岛素水平相对更高、C-反应蛋白以及腹部脂肪释放的多种化学物质水平、瘦素和白介素-6等炎症标志物质水平都更高。而久坐与患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在女性中的表现比男性更明显。

    新研究负责人托马斯·耶茨博士表示,女性久坐时间过长,会对胰岛素抵抗及慢性炎症形成不良影响,这一点在男性中则没有体现。

    那么,女性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2. 健康饮食:保持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的摄入。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前期症状。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减轻压力,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总之,女性久坐易患糖尿病,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

  •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进入秋冬季节,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足部健康,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截肢。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导致足部皮肤破损、感染,最终形成糖尿病足。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 观察足部变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观察足部皮肤,注意是否有红肿、破溃、疼痛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足部,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洗完脚后,及时擦干,保持足部干燥。

    3. 选择合适的鞋袜:穿着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摩擦和挤压足部。定期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防止足部受伤。

    4. 避免高温环境: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如热水浴、桑拿等,以免足部皮肤烫伤。

    5. 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6.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

    此外,以下是一些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

    1. 清创:清除足部伤口周围的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

    2. 抗感染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 血液循环改善:使用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改善血液循环。

    4. 神经病变治疗:针对神经病变进行治疗,减轻足部疼痛和麻木感。

    总之,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治疗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足部,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 炎炎夏日,西瓜作为消暑解渴的佳品,深受人们喜爱。然而,西瓜并非人人适宜,以下人群需谨慎食用或避免食用西瓜。

    一、糖尿病患者

    西瓜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若食用过多,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建议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并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

    二、肾功能不全者

    肾功能不全者排尿功能受损,过多摄入水分可能导致水肿加重,诱发心力衰竭。建议肾功能不全者减少西瓜摄入,以免加重病情。

    三、感冒初期患者

    西瓜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感冒初期食用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长。建议感冒初期患者避免食用西瓜,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四、口腔溃疡患者

    西瓜有利尿作用,口腔溃疡患者过多食用可能导致溃疡愈合所需水分流失,加重病情。建议口腔溃疡患者避免食用西瓜,以免影响溃疡愈合。

    五、产妇

    产妇体质虚弱,过多食用西瓜可能导致脾胃受损,影响产后恢复。建议产妇适量食用西瓜,避免过量。

    六、饭前饭后不宜食用西瓜

    西瓜中大量水分会稀释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建议饭前饭后避免食用西瓜,以免影响消化。

    七、西瓜不宜过量食用

    西瓜属于生冷食品,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脾胃受损,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建议适量食用西瓜,避免过量。

    八、少吃冰西瓜

    冰西瓜对胃刺激较大,容易引起脾胃损伤。建议适量食用,避免过量。

  • 我是一个34岁的男性,最近几年体检发现我的尿糖指数偏高,体重也超标了,达到了195斤,身高178厘米。更糟糕的是,我还被诊断出有脂肪肝和乙肝。这些问题让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尤其是当我看到自己日益增长的体重和健康问题时。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通过互联网医院找到了一个专业的医生进行在线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的问题,并详细解释了我的病情。他告诉我,尿糖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血糖高,但如果血糖高到一定程度,尿糖就会增高。对于我的体重问题,医生建议我控制饮食,减少糖分的摄入,尤其是避免喝含糖饮料如红牛等。相反,他推荐我喝黑咖啡,使用脱脂奶,并且可以适量加一些不含糖的奶精。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我都会喝一杯黑咖啡,使用脱脂奶,并且控制好糖分的摄入。同时,我也开始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散步和慢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体重开始下降,尿糖指数也逐渐恢复正常。更重要的是,我感到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这次在线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健康问题不应该被忽视或轻视。即使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也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通过互联网医院和在线问诊,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改善我们的健康状况。

    代谢性疾病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尿糖高、体重超标、脂肪肝等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推荐科室 内分泌科、肝病科、营养科等科室都可以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调理要点 1. 控制饮食,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 2. 适当进行运动,例如散步、慢跑等; 3.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糖、尿糖、肝功能等指标; 4. 如果需要,可以服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