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骨折的并发症你绝对别忽视

骨折的并发症你绝对别忽视
发表人:吴文辉

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损伤,其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预后。本文将介绍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帮助大家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早期并发症

1. 休克:严重损伤可能导致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引发休克。

2. 脂肪栓塞综合征:骨折处血肿张力过大,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3. 重要内脏器官损伤:如肝、脾破裂、胸肺损伤、膀胱和尿道损伤、肠损伤等。

4. 重要周围组织损伤:如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

5. 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晚期并发症

1. 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不起,特别是年老体弱和伴有慢性病患者,易发生肺炎。

2. 褥疮:长期卧床,身体骨突起处受压,易形成褥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下肢长时间制动,易发生血栓。

4. 感染:开放性骨折,清创不彻底,易发生感染。

5. 损伤性骨化:关节扭伤、脱位或骨折后,骨膜下血肿机化,造成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6. 损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关节面破坏,长期磨损易引起关节炎。

7. 关节僵硬:患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活动障碍。

8. 急性骨萎缩:关节附近的病性骨质疏松,表现为疼痛和血管舒缩紊乱。

9. 缺血性骨坏死:骨折使某一骨折段血液供应被破坏,发生缺血性坏死。

10. 缺血性肌挛缩: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导致严重残疾。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骨折疾病介绍:
骨折是由创伤或骨骼疾病所致,以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为改变的疾病,创伤性骨折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疲劳性骨折等所致。骨折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部分骨折患者还会有休克、发热等全身表现。骨折可进行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然后予以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然后在不影响固定及骨折恢复的情况下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大部分骨折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部分可引发畸形愈合或伴有并发症,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骨折后,如果长时间出现肿胀不消的情况,这可能是骨折未完全愈合、损伤严重或运动过度导致的。

    1. 骨折未愈合:如果骨折部位未能完全复位,伤口难以正常愈合,血液循环受阻,导致肿胀持续不消。

    2. 损伤严重:严重的骨折损伤会导致软组织损伤,静脉回流受阻,进而引发肿胀。

    3. 运动过度:白天肿胀严重,夜间消退,可能是运动过度所致。建议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常见于儿童、老年人及交通事故等。骨折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骨折后,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复位和固定,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跌倒、碰撞等意外伤害,增强身体素质,避免骨折的发生。

    骨折治疗主要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等。复位是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位置,固定是利用石膏、夹板等材料将骨折断端固定,功能锻炼是在固定期间进行适当的肌肉力量训练,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恢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患肢休息,注意饮食营养,适当补充钙、磷等矿物质,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治疗需要耐心和信心,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避免再次受伤。

  • 在传统的观念中,奶奶带孩子似乎意味着土气的穿着和熟练的广场舞姿。然而,来自俄罗斯的一项研究却为奶奶们正名了:奶奶带大的孩子,其创造力水平更高。

    研究表明,由奶奶带大的孩子,其创造潜力比其他孩子高40%。俄罗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莫斯科市内一家私立学校进行研究,对一年级和二年级共30名学生进行了创造能力和智力测试。结果发现,奶奶带大的孩子在思维方式上比同龄人更奇特,更容易得出别出心裁的解决办法,这正是天才们所具备的特点。

    专家表示,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教育方法不同造成的。奶奶们通常比父母更常夸孩子,对他们有求必应,同时也给了他们充分的选择和自我表现的空间,这种“纵容”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而父母往往对孩子要求严格,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天赋。

    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由奶奶看护的宝宝受伤风险只有由托儿所或其他亲戚甚至自己妈妈所看护宝宝的一半。也就是说,奶奶看孩子很少出现因骨折或流血而去看医生的情况,而这种受伤风险不只是打绷带和装石膏,甚至还可能导致孩子死亡。

    那么,在隔代教育模式下,我们该如何扬长避短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对老人的功劳给予充分肯定

    2.和老人达成共识,坚持原则

    3.要及时有效的沟通

    4.让老人多学习先进育儿知识

    5.产生矛盾时要懂得放弃

  • 深圳市区的小女孩芳芳上周不幸从楼梯上摔落,导致手腕骨折。得知这一消息后,芳芳的家人急忙为她购买了大量钙片,希望能帮助她更快地恢复。然而,医生却指出,大量服用钙片并不能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这一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骨折并非由缺钙引起

    医生解释道,骨折多由创伤或其他病理因素导致,并非由机体缺钙引起。相反,在骨折发生后,骨折的断端会释放出大量的钙质。同时,由于骨折部位容易导致全身或局部骨骼废用性脱钙,这两种脱失的钙盐会形成游离钙被吸收入血,使血钙含量增高。此时再摄入大量的钙剂,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

    此外,医生还指出,大量服用钙剂还可能引起胃酸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些不良反应很容易导致患者的营养障碍,反而不利于骨折的愈合。事实上,正常饮食所摄入的钙盐就能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因此,骨折后过多服用钙片是无益的。

    骨折后如何科学补钙

    那么,骨折后应该如何科学补钙呢?医生建议,骨折后应该适量补充钙剂,并注意以下几点:

    • 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钙剂。
    • 注意补充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
    • 适当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 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总之,骨折后补钙并非越多越好,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科学合理地进行补钙,才能更好地促进骨折的愈合。

  • 近年来,大闸蟹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蟹中之王”。然而,大闸蟹在入侵美国纽约州哈德逊河水域后,却引发了环保部门的担忧。本文将为您介绍大闸蟹的营养价值、食用方法以及如何预防相关疾病。

    一、大闸蟹的营养价值

    大闸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脂肪含量较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

    1. 蛋白质:大闸蟹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种类齐全,易于人体吸收,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修复组织。

    2. 脂肪:大闸蟹中的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3. 碳水化合物:大闸蟹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适中,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

    4. 维生素和矿物质:大闸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磷、铁等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二、大闸蟹的食用方法

    1. 清蒸:清蒸是大闸蟹最传统的食用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其鲜美口感和营养成分。

    2. 红烧:红烧大闸蟹味道鲜美,肉质鲜嫩,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

    3. 香辣蟹:香辣蟹口感麻辣,辣而不燥,是一道深受人们喜爱的菜肴。

    4. 蟹粥:蟹粥是一道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美食,适合各年龄段人群食用。

    5. 盐焗:盐焗大闸蟹口感鲜美,肉质鲜嫩,是一道独特的美食。

    三、大闸蟹的注意事项

    1. 食用前要彻底清洗大闸蟹,去除泥沙和细菌。

    2. 大闸蟹性寒,脾胃虚寒者、孕妇、幼儿等人群应适量食用。

    3. 食用大闸蟹时,要避免食用蟹鳃、蟹心等部位,以免引起中毒。

    4. 食用大闸蟹后,若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大闸蟹相关疾病预防

    1. 螃蟹性寒,食用过多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因此要适量食用。

    2. 部分人群对大闸蟹过敏,食用后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过敏体质者应谨慎食用。

    3. 大闸蟹体内可能含有寄生虫,食用未煮熟的大闸蟹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因此要确保大闸蟹煮熟后再食用。

    4. 食用大闸蟹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骨折的恢复至关重要。

    一、饮食调理原则

    1. 早期(1-2周):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消肿止痛。

    2. 中期(2-4周):以养血生肌、接骨续筋为主。饮食应以高蛋白、高钙、高磷的食物为主,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瘦肉等,以促进骨折愈合。

    3. 后期(5周以上):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为主。饮食应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的食物为主,如枸杞子、核桃、芝麻、牛骨、羊骨等,以增强体质,预防骨折复发。

    二、食疗方

    1. 早期:三七粉5克,当归10克,炖鸡或排骨,每日1剂,连续服用7-10天。

    2. 中期: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炖猪骨或牛骨,每日1剂,连续服用2周。

    3. 后期: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炖羊肉或牛肉,每日1剂,连续服用3-4个疗程。

    三、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医嘱,不要擅自调整饮食方案。

    2. 饮食应以易消化、易吸收为主,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

    3.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 股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对股骨骨折的护理和康复存在疑问。本文将围绕股骨骨折的护理、康复以及日常保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关于股骨骨折后是否可以侧卧的问题。一般来说,股骨骨折后不建议侧卧。侧卧时,肢体的重量可能会使骨折部位发生移位,不利于骨折的愈合。但具体多久可以侧卧,还需根据骨折的具体治疗方法及愈合情况来判断。例如,通过钢板或髓内钉固定等手术治疗方案的患者,若手术刀口没有明显疼痛,半个月左右基本就可以侧卧了。

    其次,股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也影响着患者的康复。股骨骨折可分为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粗隆下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上骨折、股骨髁间骨折等。不同部位的骨折,其治疗和康复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过早负重和抬腿,以免影响骨骼愈合。

    2. 及时进行X片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并发症。

    3. 注意饮食,多吃富含钙制品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同时也要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促进病情恢复。

    4. 在病情有所缓解后,进行恢复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活动度。

    5. 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跌倒,尤其是上下楼梯、过马路等场合。

    2. 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凉。

    3.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 足部多发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治疗恢复时间一直是患者关注的焦点。一般来说,足部多发骨折经过治疗后,患者需要在4~5周左右才能适当下地活动。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由于骨骼发育尚未成熟,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如支具、石膏固定,并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外敷。成年患者如出现骨折部位分离错位,则需采用手术治疗,进行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术后服用接骨类药物。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恢复时间相对较长,一般在8~10周左右才能考虑适当下地。

    足部多发骨折的治疗方案还需根据骨折是否脱位来选择。此外,足部多发骨折的发生与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病等因素密切相关。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骼强度下降,而脆性骨病则是一类特殊疾病,使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容易骨折。

    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避免随意活动,并可采用冰袋冷敷以减轻肿胀。当骨痂逐渐形成后,应尽早进行足部活动,以促进康复。

    此外,预防足部多发骨折的关键在于加强日常保养。老年人应注重补钙和锻炼,增强骨骼强度;儿童和青少年则应避免过度运动和不当姿势,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足部多发骨折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恢复。

  • 趾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愈合时间因骨折程度而异。一般来说,趾骨骨折的愈合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期愈合和后期愈合。

    初期愈合通常发生在骨折后的4-6周左右,此时骨折端开始形成骨痂,骨折线逐渐模糊。对于单纯性的趾骨骨折,愈合相对容易,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逐渐恢复。

    粉碎性趾骨骨折的愈合过程较为复杂,属于不稳定性骨折。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局部持续固定,一般固定4-5周,骨折端会有明显的连接,病人能够适当活动。在此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光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对于趾骨骨折的治疗,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保守治疗。闭合性趾骨骨折,如果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只需做石膏外固定,配合接骨、补钙药物治疗,避免患肢负重,经过一段时间都可以达到临床愈合。

    如果趾骨骨折对位对线不良,或者出现开放性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首选在闭合复位下克氏针穿针固定。在急性期应该做Ⅰ期手术治疗,对骨折做解剖复位,并且行克氏针固定,同时尽量Ⅰ期缝合伤口。

    在趾骨骨折的恢复过程中,患者应注意多休息,将患肢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同时要加强营养,多吃含钙较高的食物,有助于骨折的愈合。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防止出现感染的情况。

    趾骨骨折的治疗和恢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日常的保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骨折早日愈合,恢复健康。

  • 骨质疏松症,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单位体积的骨组织量逐渐降低,骨小梁间隙增大,骨基质减少,从而导致骨量降低和骨强度降低。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主要包括:

    1. 疼痛: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腰背疼痛,尤其在久坐、久站或夜间休息时疼痛加重。

    2. 身材变短、驼背:由于脊柱椎体压缩变形,导致身材变短,背部弯曲,形成驼背。

    3.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小,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 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脊柱和髋部骨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或生活不能自理。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双膦酸盐、维生素D、钙剂等。物理治疗包括低频电疗、光疗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建议中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骨健康状况。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加骨密度。

    2.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如牛奶、奶制品、豆制品、鱼类等。

    3.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抑制骨的形成,加重骨质疏松。

    4. 避免跌倒:注意家居安全,防止跌倒。

  • 岁月的流逝在母亲的身上留下了痕迹,曾经健步如飞的身影如今却步履蹒跚。腰酸背痛、身高降低,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骨质疏松的阴影。作为子女,我们有必要了解骨质疏松的危害,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延缓,最终导致骨量不断丢失。女性由于生理特点,更容易受到骨质疏松的侵袭。

    预防骨质疏松,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重视骨密度检测: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可以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 增加钙质摄入:通过饮食增加钙质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同时,可以选择适量的钙剂补充。

    3.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打太极等,可以增强骨骼的强度。

    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都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5. 积极治疗:如果已经确诊为骨质疏松,应遵医嘱进行积极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关心母亲的身体健康,定期陪伴她进行体检,关注她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让她远离骨质疏松的困扰。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