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视易患青光眼 如何早发现

近视易患青光眼 如何早发现
发表人:医疗趋势观察站

据路透中文网报道,近视人群患青光眼的机率比正常视力人群高出两倍。美国40岁以上人群中,青光眼患者超过200万人。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它会损害视神经,导致视力逐渐下降。虽然目前已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无法逆转视力损失。研究表明,近视与青光眼常常同时出现,但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此外,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一些研究无法进行有效的比较。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青光眼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症状:

1. 视力逐渐下降,验光配镜视力矫正不到1.0(对数视力表为5.0)。高度近视者,即使佩戴合适的眼镜,也可能出现头痛、眼胀感。

2. 晚上看灯光时出现虹视,即灯光旁出现五彩缤纷的晕圈。

3. 眼胀、头痛、视物模糊。在情绪激动或暗处停留过久后,上述症状可出现,休息后可缓解。

4. 过早出现老花眼,如40岁以前出现老花眼,且老花镜度数变化很快。

5. 视野缩小,尤其是中心视野缩小。

除了以上症状外,以下因素也可能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

1. 高眼压:眼压是指眼球内部的压力,高眼压是青光眼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2. 家族史: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患病的风险较高。

3.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青光眼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4. 性别:女性患青光眼的风险高于男性。

5. 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等。

为了预防青光眼,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长时间用眼、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等。

3. 注意饮食,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4. 避免长时间处于暗处,如看电影、看电视等。

5. 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可凝青光眼疾病介绍:
青光眼是一种由病理性眼压升高所导致的眼部疾病,其特征为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青光眼危害性大,致盲几率接近30%,是常见致盲眼病之一[1],且有一定遗传倾向,患者直系亲属遗传几率为10%-15%。青光眼病情不可逆,但通过降眼压药物或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眼压,缓解症状,保留残余视功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也给我们的眼睛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今天是全国爱眼日,让我们一起关注眼部健康,远离眼部疾病。

    案例一:李女士在暗处看微信,眼睛红肿还呕吐

    50多岁的李女士最近学会了玩微信,一学会就沉迷其中,连续在暗处玩了两个小时。结果眼睛开始红肿、胀痛、看不清东西,头也痛了起来,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医生诊断,李女士患有青光眼,这是由于眼轴短,对光线敏感导致的。

    案例二:小林玩游戏十小时,视网膜脱落

    27岁的小林高度近视,平时经营网店。放假期间,他宅在家里玩游戏,连续玩了十个小时。突然,他发现眼前出现闪光,而且总觉得眼内有“飞蚊”的黑影。医生诊断,小林患有视网膜脱落,这是由于高度近视导致的。

    如何预防眼部疾病?

    1. 避免过度用眼。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导致眼睛疲劳,增加眼部疾病的风险。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让眼睛休息一下,远眺一下。

    2. 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看书、看电脑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眼睛过度疲劳。

    3. 注意用眼环境。在暗处看书、看手机,会增加眼睛的负担,容易导致眼部疾病。建议在明亮的环境下用眼。

    4.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特别是高度近视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眼部问题。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都会增加眼部疾病的风险。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手术,用于治疗各种角膜疾病。然而,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青光眼。本文将介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所致青光眼的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一、症状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的症状可能与其他类型的青光眼相似,包括:

    • 视力下降
    • 眼胀、眼痛
    • 头痛
    • 恶心、呕吐
    • 虹视(看到彩色光环)

    需要注意的是,术后早期由于角膜水肿、散光等因素,症状可能不明显。因此,术后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二、诊断方法

    诊断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 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青光眼病史,以及是否有使用抗青光眼药物。
    •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是否有上述症状,并进行眼部检查。
    • 眼压测量:使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或Tono-pen眼压计测量眼压。
    • 视野检查:评估患者的视野情况。
    • 眼部影像学检查:如OCT、超声生物显微镜等,帮助诊断。

    三、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建议:

    • 术后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 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感染。
    • 避免过度用眼。
    • 注意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通过了解症状、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特点是眼压持续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然而,目前并没有确切的研究数据表明青光眼的失明率是多少。

    正常情况下,眼睛内的房水由产生房水的组织和排出房水的组织维持动态平衡,以稳定眼内压力。当排出系统出现异常,导致眼压升高时,长时间的高眼压会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严重时可导致失明。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时,会出现眼睛疼痛、头疼、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眼压,并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降低眼压。

    并非所有青光眼患者都会失明,及时治疗和控制眼压,可以避免失明。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1.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眼,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3. 避免长时间处于强光环境下,减少眼睛疲劳。

    4. 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5.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6.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7. 遵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复查。

    总之,了解青光眼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失明风险。

  •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带着母亲来到了***医院眼科,她59岁,患有中重度的抑郁症,最近眼睛出现了一些问题。病历在手里,心情却沉重。

    医生***的态度让我倍感温暖,她耐心地询问了我的母亲的病情,详细地查阅了病历,然后告诉我们,治疗青光眼要么用药,要么手术。如果用药能控制眼压,可以先用药观察,手术可以暂缓。但如果后期出现眼压反复升高、眼睛疼痛、视力下降等问题,就必须要考虑手术了。

    听到这里,我有些慌了,担心母亲的情绪会影响手术。医生***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她安慰我说,抑郁症患者青光眼很常见,情绪波动会引起眼压波动,不利于控制眼压,但情绪稳定后是可以手术的。

    我母亲左眼现在看东西模糊,右眼已经做过激光手术。医生建议我们先用药观察,如果病情稳定,可以暂时不考虑手术。如果病情加重,再考虑手术。

    在这次线上问诊中,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深感安心。虽然病情还在观察中,但我对母亲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这一常见的眼科疾病,其晚期治疗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依然有多种手段可以应对这一疾病。

    药物治疗:对于早期轻度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是首选。通过使用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噻吗洛尔滴眼液等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眼压,延缓病情进展。

    激光治疗:对于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激光治疗成为了一种可行的选择。选择性小梁成形激光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缓解病情。

    手术治疗:对于晚期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成为必要的手段。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常见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力。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也不容忽视。多喝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时间处于黑暗环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等,都有助于控制眼压,延缓病情进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总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晚期虽然治疗难度较大,但并非无望。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患者依然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青光眼,这个看似陌生的名字,却与我们的视觉健康息息相关。许多患者对青光眼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患病后生活将受到极大影响。然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坚教授指出,青光眼其实只是一种慢性病,患者无需过度担忧,更无需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

    李大哥是一位热爱生活的酒友,去年被确诊为青光眼后,家人担心饮酒会对病情产生影响,劝他戒酒。李大哥对此感到困惑,因为他术后已有一年,眼压控制得很好,偶尔喝一杯酒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

    葛坚教授表示,只要不过量,青光眼患者可以适量饮酒。他强调,青光眼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老朋友,无需过度担忧,更无需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最可怕之处在于视神经损伤不可恢复。然而,葛坚教授指出,通过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眼压波动,延缓疾病发展,帮助患者保留有用视力。

    葛坚教授强调,青光眼患者要学会用喜欢的生活方式与疾病共存。定期检查监测眼部情况,可以有效预防病情加剧。这个过程是终身的,就像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监测血压一样。

    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说,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护理事项:

    1. 适量饮水:青光眼患者应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眼压升高。

    2. 慎用止痛药:青光眼患者应慎用具有散瞳作用的止痛药,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

    3. 晚期患者注意飞行安全:晚期青光眼患者乘坐飞机时需警惕眼压升高。

    4. 注意情绪波动:情绪波动容易导致眼压升高,患者应注意情绪调节。

    5. 避免长时间弯腰:长时间弯腰、低头、屏气等动作会增加腹压,导致眼压升高。

  • 随着冬季的到来,人们纷纷穿上厚重的衣物,以防感冒、心脑血管等疾病复发。然而,很多人却忽略了眼睛的保暖问题。事实上,寒冷的刺激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引发一系列眼部疾病。

    冬季气温骤降,寒冷的空气会对眼睛产生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短时间内眼压急剧升高。这会引发头痛、眼睛胀痛、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诱发青光眼。因此,保暖对于预防眼部疾病至关重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冬季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这种疾病发病急,患者的瞳孔容易受寒冷刺激放大,诱发房水出口房角突然关闭,导致眼压升高,引发青光眼。如果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没有及时治疗,将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神经损害。

    许多青光眼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视神经损伤严重,视野明显缩小。这是由于患者缺乏对青光眼的了解,导致早期症状被忽视。事实上,在急性发作前的一段时间内,患者会有一些先兆症状,如鼻根部酸胀感、眼酸胀并伴有同侧头疼、视物模糊甚至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往往会被误认为是感冒、肠胃炎等,延误了最佳就医时机。

    除了青光眼,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也是眼部疾病的高危人群。因此,预防眼部疾病尤为重要。建议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远视的眼病患者都要注意预防。此外,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用眼、劳累、情绪激动、在黑暗处呆时间过久等。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疲劳,适量饮水,注意保暖,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每年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一次专业眼科检查。

    总之,冬季要注意眼睛的保暖,预防眼部疾病。如果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 电视眼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电视作为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长时间盯着电视屏幕,却可能引发一种被称为“电视眼病”的视力问题。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每日看电视时间已超过3小时,远超世界平均水平。长时间看电视,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女性和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容易导致视力下降、眼疲劳等问题,甚至引发青光眼、白内障等严重眼病。

      二、发病机制:

      电视屏幕的亮度、色彩和画面质量等因素,都与“电视眼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过亮的屏幕、过艳的色彩以及画面拖动等问题,都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

      1、过亮的屏幕会消耗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导致视力暂时性减退。

      2、过艳的色彩会伤害视网膜锥细胞上的视色素,导致视力下降。

      3、画面拖动会导致眼睛调节焦距功能下降,引发眼疲劳、头晕等症状。

      三、预防与治疗:

      为了预防“电视眼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控制看电视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观看。
    • 调整电视屏幕亮度,避免过亮或过暗。
    • 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眼睛过度疲劳。
    •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视力问题。
    • 选择合适的电视屏幕,避免画面拖动等问题。

      对于已经患有“电视眼病”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四、相关科室:

      眼科、视力康复科、神经内科等。

      五、相关药品:

      视力保护药、眼药水等。

      六、日常保养: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2、适当进行眼部锻炼,如眼球转动、远近交替看等。

      3、保持室内光线适宜,避免过强或过弱。

      4、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

  • 青光眼,这个名字听起来令人恐惧,它真的是一种会导致失明的眼病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青光眼的神秘面纱,了解这种被称为“视力杀手”的疾病。

    首先,我们需要纠正一个误区:青光眼并非眼睛发绿光。眼压高也不等于就是青光眼。青光眼的真正定义是,眼压超越了眼球内部组织,特别是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的特征性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

    据统计,青光眼是全球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白内障。我国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率为0.52%,5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2.07%。青光眼致盲率为9.04%至10%。广州的调查数据显示,青光眼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老年群体。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青光眼呢?首先,我们要做到“早诊断、早干预”。绝大多数青光眼患者在早期没有任何不适,但常规的全面眼科检查就可以发现青光眼。以下五类人群需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50岁以上、亲属中有青光眼患者、高度近视患者、45岁前老视的人。

    除了定期检查,以下几种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预防青光眼: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 控制饮食,减少摄入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如果不幸确诊为青光眼,不要过于恐慌。青光眼是可以被控制的,通过治疗可以阻止视功能进一步恶化。目前,治疗青光眼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

    最后,提醒大家,保护眼睛健康至关重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青光眼,才能拥有清晰的视力。

  • 青光眼晚期症状有哪些?

    青光眼晚期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 角膜上皮水肿:患者会出现眼睛干涩、异物感等症状。

    2. 眼睛刺疼:患者会感到眼睛不适,有刺痛感。

    3. 虹膜萎缩:虹膜颜色变淡,视力逐渐下降。

    4. 视野缺损:患者视野逐渐缩小,直至完全失明。

    5. 眼底改变:眼底出现血管扩张、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等症状。

    青光眼是青光眼性视野疾病的共同特征,也是青光眼性视野疾病的第二大病因。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根据病因,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指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解剖结构等因素有关。

    继发性青光眼:指由其他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指出生时就存在的青光眼。

    治疗青光眼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激光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前列腺素类似物、碳酸酐酶抑制剂等。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青光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眼部保护,避免过度使用眼睛,防止眼睛疲劳。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计划。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和太极拳,避免举重和剧烈运动,以避免眼压升高。

    此外,患者应选择健康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少喝酒精。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总之,了解青光眼晚期症状,对预防和治疗青光眼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