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我国儿童肿瘤发病率逐年攀升,每年新增病例约260万,其中近4万儿童患有恶性肿瘤。对此,吉大一院小儿外科创始人王桂茹教授提醒,家长需关注孩子身体变化,警惕肿瘤潜伏。
病例:8岁女孩患上白血病
家住农安县万顺乡的刘女士的女儿,1个多月来一直低烧不退。起初,刘女士以为孩子只是感冒,吃了感冒药也没有好转。直到一周前,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女儿竟然患上了白血病。
王桂茹教授表示,儿童肿瘤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装修污染、食品安全等因素有关。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对疼痛的敏感度较低,肿瘤往往被忽视,导致发现时已到晚期。
警惕:持续低烧可能是肿瘤信号
王桂茹教授提醒家长,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警惕肿瘤潜伏:
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治疗:良性肿瘤治愈率可达100%
王桂茹教授表示,儿童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良性肿瘤的治愈率可达100%。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
吉大一院肿瘤中心李薇主任表示,癌症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普及抗癌防癌知识,提高健康素质,对预防癌症至关重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因其发现晚、转移快、预后差等特点,一直困扰着医学界。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李琦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GUT》上发表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揭示了胰腺癌转移的新机制,并提出了靶向治疗的新策略。
胰腺癌的肿瘤微环境复杂,主要由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基质细胞构成,这些细胞与胰腺癌细胞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城墙’,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李琦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白介素33(IL-33)及其受体ST2在胰腺癌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IL-33–ST2–ERK/p38–MYC-CXCL3信号通路,IL-33可以促进胰腺癌的转移。
该研究还发现,靶向肿瘤微环境中基质成分是治疗胰腺癌转移的新思路。李琦教授团队已初步筛选出有效的中药复方和活性成分,为中医药治疗胰腺癌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李琦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还表明,IL-33刺激TAMs极化是上调CXCL3的主要驱动力,上调的CXCL3不仅可以有效介导TAMs和CAFs的串话,也可以将CAFs转换为肌成纤维细胞,促进肌成纤维细胞更强有力的结合癌细胞,进而促进转移。因此,这条信号轴可能作为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并作为药物靶点,治疗胰腺导管癌的转移。
这一研究成果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血小板计数异常升高。这种病症并非由血小板生成过多直接引起,而是由多种疾病或因素导致的继发性反应。
感染是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例如,肺部感染、结核病、骨髓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以及某些坏死性贫血,都会刺激身体产生更多的炎症递质和因子,进而刺激血小板生成和释放。
除了感染,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如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和卵巢癌,其肿瘤细胞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粘附和释放的过度活跃,从而加速血小板的破坏,引起代偿性血小板增多。
手术也是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脾脏切除术后,由于抗血小板抗体的形成减少,导致血小板增多。此外,其他手术引起的血小板增加可能与身体的反馈防御调节有关。
药物也可能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例如,长春新碱、咪康唑和吉西他滨等药物,可以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诱导血小板的形成,或者抑制血小板生成调节系统,从而引起血小板增多。
针对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增多症,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血小板增多症,需要使用化疗或放疗进行治疗。此外,还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血小板药物等。
对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外,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例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清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你知道吗?我们平时很少听说心脏癌、脾脏癌,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心脏和脾脏为什么很少患肿瘤。
心脏:无上皮组织,癌症绝缘体
首先,心脏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它很难发生癌症。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而没有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癌症的常见发源地,例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因此,心脏没有上皮组织,自然也就很难发生癌症。
其次,心脏和血管构成了一个封闭的血液循环系统。这意味着有害物质很难直接侵袭心脏。相反,许多致癌物质都可能对其他器官造成伤害,引发癌症。而心脏深藏在人体核心位置,有害物质在进入血流之前,已经在肝脏、脾脏和肾脏得到了解毒和净化处理,因此,心脏受到致癌物质侵害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心脏的功能也决定了它不易发生癌症。心脏是血液循环的泵站,血液永不停息,使转移中的恶性肿瘤细胞不易在心脏中停留。这也是为什么心脏上的转移性肿瘤多是由肺或纵隔内的恶性肿瘤局部侵袭而来。
尽管如此,心脏并非绝对不患肿瘤。血管肉瘤、横纹肌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也可发生于心脏;另外,黑色素瘤、肾癌、肺癌、绒毛膜癌、乳腺癌等也能转移到心脏,成为继发性恶性肿瘤。但与其他器官相比,心脏的恶性肿瘤仍然非常罕见。
脾脏:免疫卫士,癌症低发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脾脏。脾脏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能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以及衰老死亡的细胞,特别是红细胞及血小板。脾脏中的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参与人体的免疫活动,还有调节血量、储血和产生淋巴细胞的功能。总的来说,脾脏是人体的免疫器官。
尽管脾脏有如此重要的免疫功能,但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仍然很低。这是因为脾脏在人体中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公安局”,可以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脾脏不会患癌。但与其他器官相比,脾脏患癌的几率仍然较小。
脑肿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其中转移性脑瘤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它指的是其他器官或组织的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到脑部形成的肿瘤。根据文献资料,转移性脑瘤在临床上是恶性肿瘤,可以来源于几乎所有的全身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甚至某些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等。
脑转移瘤的发生通常与原发肿瘤的生长速度、血液供应情况以及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袭性等因素有关。由于转移瘤的生长速度快,且周围水肿严重,患者常常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等临床表现。根据肿瘤发生的位置,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功能障碍,如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
治疗转移性脑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全身状况、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等。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手术可以切除部分肿瘤组织,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放疗可以针对肿瘤部位进行照射,控制肿瘤生长;化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靶向治疗则可以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进行干预。
除了积极的治疗外,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等。
对于转移性脑瘤患者来说,选择一家专业的医院和科室至关重要。建议患者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神经外科医院进行治疗,以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转移性脑瘤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妇科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成为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跃居为继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之后的第三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这一现象可能与女性寿命延长、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疗检查技术的进步有关。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其发病率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之比已由50年代的1∶5上升到1∶2。这可能与现代女性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生育年龄推迟等因素有关。
宫颈癌在广泛普查普治的基础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于HPV感染高危人群进行监测至关重要。
面对妇科肿瘤疾病谱的变化,我国妇科肿瘤学领域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制定推出宫颈癌等5种常见妇科肿瘤全国诊治标准,标志着我国妇科肿瘤诊治水平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为了预防和治疗妇科肿瘤,女性朋友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卵巢囊肿,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卵巢囊肿的形成可能与先天因素有关,如遗传等。此外,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不稳定也是导致卵巢囊肿的重要原因。例如,黄体囊肿就是一种常见的卵巢囊肿类型,通常与体内性激素水平波动有关。
其次,炎症性因素也可能引发卵巢囊肿。例如,免疫力和卫生问题、性生活情况等都可能增加炎症发生的风险,进而导致卵巢囊肿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卵巢囊肿都需要治疗。许多生理性卵巢囊肿,如怀孕后的黄体囊肿和卵泡囊肿,会随着时间推移自然消失。但对于那些持续存在的卵巢囊肿,或者有恶变风险的囊肿,则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卵巢囊肿的治疗方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囊肿大小、良恶性、生育要求以及症状等。对于无症状、囊肿较小的患者,可以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对于需要治疗的卵巢囊肿,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药物治疗包括激素类药物和活血化瘀药等。手术治疗则包括囊肿剥除、卵巢切除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保持心情舒畅,都有助于卵巢囊肿的康复。
卵巢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了解其病因、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狼疮性肾炎是SLE患者最常见的肾损害类型,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治疗狼疮性肾炎时,免疫抑制剂是常用的药物之一。
环磷酰胺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常用免疫抑制剂,尤其在病情较重的情况下。然而,近期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环磷酰胺可能增加患者患肾细胞癌的风险。
以下是关于环磷酰胺与肾细胞癌的案例报道:
患者,女性,52岁,因痫性发作入院。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血肌酐水平升高,尿蛋白明显增多,ANA和抗dsDNA抗体阳性,伴低补体血症。诊断为SLE。
患者随后被诊断为狼疮性肾炎,接受了静脉注射环磷酰胺的治疗。经过6次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持续性镜下血尿。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左肾存在一外生性肿物,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细胞癌。
这例病例提示,在使用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时,患者需警惕肾细胞癌的风险。尤其是对于持续性镜下血尿的患者,需进一步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除了环磷酰胺,其他免疫抑制剂如霉酚酸酯等也可能增加患者患恶性肿瘤的风险。因此,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时,医生需权衡利弊,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狼疮性肾炎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恶性肿瘤风险。
肿瘤,这个看似可怕的词汇,其实并非等同于癌症。肿瘤是一种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它可能良性也可能恶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肿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普:
肿瘤的分类
根据肿瘤的良恶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侵犯周围组织,也不会转移。而恶性肿瘤则生长迅速,可能侵犯周围组织,甚至发生转移,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肿瘤的成因
肿瘤的成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长期吸烟、饮酒、熬夜、饮食不规律等都可能增加患肿瘤的风险。
肿瘤的治疗
肿瘤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肿瘤的预防
预防肿瘤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此外,定期体检也是早期发现肿瘤的重要手段。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不会侵犯周围组织。而恶性肿瘤则生长迅速,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可能侵犯周围组织,甚至发生转移。
肿瘤的早期症状
肿瘤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以下症状可能提示肿瘤的发生: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总之,肿瘤并非等同于癌症,了解肿瘤的成因、分类、治疗和预防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肿瘤。
妇科肿瘤是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其中卵巢肿瘤尤为常见。卵巢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而早期识别肿瘤的良恶性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子宫腺肌病,也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可以是弥漫型或局限型,与子宫肌瘤相似,但没有明确的包膜。子宫腺肌病可能与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
卵巢囊肿是卵巢肿瘤的一种,卵巢肿瘤很常见,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最多见。卵巢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就诊时往往已属晚期,预后较差。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如盆腔、卵巢、肠壁等。这种异位的内膜在功能上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会随月经周期而变化,但不会像恶性肿瘤一样浸润周围组织。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子宫肌瘤与雌激素水平有关,其症状与肌瘤的大小和位置有关。
妇科恶性肿瘤包括绒毛膜癌、输卵管肿瘤、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等。这些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破坏性,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胆道恶性肿瘤,被誉为“癌中之王”,其隐匿的症状和恶性程度,让许多患者难以察觉。相较于大家熟悉的胃癌、肠癌,胆道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
胆道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胆囊癌和胆管癌,其病因复杂,与胆囊结石、息肉、胆道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
胆囊癌是胆道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与胆固醇代谢异常、胆囊排空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胆管癌则可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其病因与胆道感染、胆道阻塞等因素有关。
胆道恶性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胆道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为了预防胆道恶性肿瘤,建议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对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高危人群,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加强锻炼等,也有助于降低胆道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