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双相情感障碍:症状、治疗和生活建议

疾病详情
我情绪波动大,时而低落,时而兴奋,担心可能是双相抑郁,想了解治疗方法和日常生活建议。患者女性12岁
就诊科室: 中医内科
医生建议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是基础,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心理治疗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刺激和压力,学习放松和应对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患者
我最近情绪波动很大,时而低落,时而兴奋,是否可能是双相抑郁?
医生
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是情绪和精力在抑郁和(轻)躁狂状态之间交替。抑郁状态下,你可能会感到情绪低落、精力下降、不想和别人交流、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而在(轻)躁狂状态下,你可能会情绪高昂、兴奋话多、精力旺盛、睡眠需求减少、自我感觉良好,或者容易发脾气、总是想哭、自残等。
患者
我在轻躁狂状态下有很多有意义的产出,但在抑郁状态下就完全不同了。请问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医生
在急性期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稳定期则需要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的综合运用。
患者
我想知道在轻躁狂状态下,是否需要用药?
医生
即使在轻躁狂状态下,也需要用药来维持情绪稳定。否则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躁狂发作。同时,心理治疗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患者
我了解了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但不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对。请给些建议。
医生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同时,避免过度刺激和压力,学习放松和应对技巧也很有帮助。
患者
我还想知道,如果我在轻躁狂状态下有很多计划和想法,是否应该全部执行?
医生
在轻躁狂状态下,虽然你有很多计划和想法,但需要理智地评估它们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过度的行为可能会对你和周围的人造成伤害。
相关文章

文章 如何识别轻躁狂病人?

 

 

 

在临床上,正确识别轻躁狂病人对鉴别是抑郁障碍还是双相障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一种高兴的情绪表达而拒绝求医。

 

一般来说,轻躁狂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睡眠少、动力足、精力盛、自信心爆棚、工作动机增强、俨然一位社会活动家、体力活动增多、计划多、想法多、不害羞、不压抑、比平时话多、极端高兴的心境、过度乐观、爱开玩笑、打闹多、笑声多、思路快;还有的人会表现出旅行多、开车鲁莽、花钱多、乱购物、愚蠢的商业行为或投资、好冲动、不耐心、注意力容易被转移、性欲增强、对性的兴趣增加、吸烟多、饮酒多、吸毒等。

 

以上表现可以明显地被别人所观察到,而感到有些诧异。但对自己的影响也不是很大。但诊断还是要基于医生的专业评判。

主任医师常向东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轻躁狂与躁狂的不同

躁狂与轻躁狂的共性就是都符合躁狂的症状标准,不同的是躁狂有功能损害,轻躁狂无功能损害。

这里从躁狂的 7 条症状标准中一一阐述躁狂与轻躁狂的不同。

1、话多:

如果不但话多,而且很难被打断,妨碍了有效的社交互动,属躁狂;如果只是话多,但可以被打断,不妨碍有效的社交互动,属轻躁狂。

2、思维快:

思维快到自感脑子乱,乱得要爆炸,妨碍了思考功能,属躁狂;思维快到感觉自己变聪明,学习能力提高,作文写得比平时多,属轻躁狂。

3、注意涣散:

注意和想法变得很快,损害了学习、工作、生活、社交的功能之一,属躁狂。例如,考试时会多次走神,想考完后该去做什么,从而影响了考试成绩;如果注意和想法变得很快,但不妨碍功能,属轻躁狂,例如一会想去这旅游,一会想去那旅游,不妨碍功能。

4、自夸:

病人在公共场合说自己好美、好漂亮,妨碍了社交功能,属躁狂。病人只在家说自己好美、好漂亮,不妨碍社交功能,属轻躁狂。

5、胆大导致严重后果:

爱打扮,爱逛街,买好吃的,买香水,涂口红,要旅游,虽好花钱,但未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属轻躁狂;买宠物花几百,买打火机花几百;买台球杆花一千多,造成明显经济损失,属躁狂。女病人在 QQ 空间发黄色图片,或因性欲亢进,导致性行为举动出格,影响社会功能,属躁狂;如果只是喜欢跟男同学亲近,邀男同学来家看电视,不影响社会功能,属轻躁狂。

6、精力充沛和睡眠需要量减少:

病人精力充沛,好管闲事,惹人讨厌,妨碍了社交功能,属躁狂;病人精力充沛,睡眠少(一天睡 5~6 小时)也不觉得累,不损害功能,属轻躁狂。

7、活动增多:

病人社会活动多,起床就出去玩,玩到深更半夜才回来,每天如此,不上学、不上班,影响了社会功能,属躁狂;病人参加各种比赛、各种补习,还组织班级活动,不损害社会功能,属轻躁狂。

当病人符合躁狂症状标准(活动增加或睡眠需要量减少时需要符合 3 条,易激惹则需符合 4 条),但没一条损害功能,属轻躁狂;有一条以上损害功能的,属躁狂。

例如,病人突然感到头脑清爽、世界清亮了,感觉信心满满,这是轻躁狂。又如,病人去黄山写生期间,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黄色,眉毛染成白色,变得特别健谈,同学们都觉得他变了一个人;称自己能力强,夜里 2~3 点钟将宿舍同学叫醒,要发功,说自己刀枪不入,这是躁狂。

躁狂病人只要出现精神病症状,就算有功能损害,属躁狂,不再考虑轻躁狂。

例如,病人 4 年前话少,懒动,活着没意思,逐渐缓解,25 天前激惹,话多,感到马路上有车跟踪她,自己的电话被窃听,家里有摄像头,这是伴精神病症状的躁狂。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躁狂闹的家里或单位没法管理而需强制住院的,则必然损害了社会功能,属躁狂,不再考虑轻躁狂。

主治医师胡晓宇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我最近总是情绪低落,自测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需要帮助吗?

夜幕低垂,我独自坐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咨询室里,屏幕那头是那位温柔的女医生。她的声音,像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

“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她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带着一丝关切。

“我想确定一下我是否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但内心却像被翻江倒海般汹涌。

“哪方面的问题?”医生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好奇。

“就是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我深吸一口气,把心中的恐惧说了出来。

医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发过来一份抑郁症的症状和判断标准。我仔细阅读,发现自己符合其中的大部分症状。

“核心症状:1.情绪低落:每天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持续最少2周 2.兴趣减退: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兴趣下降或丧失兴趣,任何事都提不起劲 3.快感缺失: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不能从平日从事的活动中获得乐趣 附加症状:1: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2:自责或者不适当的罪恶感 3:消极想法或者消极行为 4:思维迟缓或者注意力降低 5:情绪易激惹或者反应反应迟滞 6:睡眠改变:睡眠差或者嗜睡 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体重改变”

我一一对照,发现自己核心症状有两个,附加症状都有过。

“你可以自己判断一下严重程度,如果是抑郁症是需要去医院就诊的。”医生的话让我心头一紧。

“嗯,就是我用自测表测试时显示是双相情感障碍,这个是什么意思?”我忍不住问。

“双相就是抑郁+躁狂。”医生简洁地回答。

我沉默了,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我有时也有点暴躁,但那都是压在心底的,我没有表现出来。

“我有时也有点暴躁,不过我没有表现出来,这个说明我有双相吗?”我小心翼翼地问。

“暴躁不是双相。”医生的话让我松了一口气。

“我刚查了一下双相,有个轻躁狂,比躁狂程度轻,具体是什么情况?”我继续追问。

“你觉得自己有躁狂?”医生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好奇。

“我有过这种情况,不过次数不多。就没有在意。”我回答。

“什么情况?”医生追问。

“就是躁狂,不过我不太喜欢和人说话,大部分时间就一直压在心里。”我解释道。

“你觉得躁狂是什么样?”医生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探究。

“从字面上,我一直以为就是容易生气,不过我知道了双相后,我才知道躁狂不只是生气。”我回答。

“是的。”医生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认同。

“我只对我的同学表现得情感高涨,话很多这些和躁狂很像的情绪,对我的家人却十分冷淡,不常说话,独自一人时我就有抑郁的情绪,我这种情况可能有双相吗?”我问道。

“双相躁狂的诊断最少要持续三天。”医生回答。

“我有一次突然学习很好,感觉对学习不像以前一样,十分积极,不过两周后就又和以前一样,这算是躁狂吗?”我继续追问。

“可能是。”医生回答。

“我从有了自杀的想法到现在已经有五年了,但因为各种原因我没有对家人说过,自杀的想法也不像一开始那么强烈了,就想上完高中后再去医院看看,这样能行吗?”我问道。

“你这是在耽误自己的人生。”医生的话让我心头一紧。

“你能有效率学习?”医生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关切。

“就因为怕无法好好学习,我就在想要不要现在说,怕给他们添麻烦。今天我同学也说让我和家人说,不过我想等考试分数下来后和他们说。”我解释道。

“谢谢您这么晚还和我对话。”我最后说。

屏幕那头,医生没有说话,但我能感觉到她的关切。我知道,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虽然路还很长,但我相信,我会好起来的。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

双相情感障碍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包括抑郁和躁狂两个极端。患者可能会经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信心丧失、消极想法等抑郁症状,以及情感高涨、话多、精力充沛等躁狂症状。易感人群包括有家族史、经历过创伤或压力的人群。 推荐科室 精神科或心理科 调理要点 1.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2.遵循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如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等。 3.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4.学习和实践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认知行为疗法等。 5.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寻求支持和理解。

健康饮食指南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