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贫血,孕期用药后胎动频繁,担忧对宝宝影响。患者女性19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7
37岁女性,姨妈不准时,伴有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等症状,询问益气维血片是否可以催经?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9
7个月男宝宝轻度贫血,体重22斤,辅食吃得还可以,想了解原因和治疗方法。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
总交流次数:21
文章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概念是什么?有什么症状?
贫血,是很多人熟悉的词汇。然而,对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你是否了解它的概念和症状呢?这种疾病发病人群广泛,任何年龄段都可能患病,尤其是20-60岁的人群。那么,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究竟是什么?它的症状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详细解析。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顾名思义,是一种溶血性贫血。它主要是由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红细胞破坏过多,从而引发贫血。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等因素。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发热:约90%的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程度轻重不一。发热的原因可能与感染、溶血产物释放等因素有关。
2. 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精神改变、局部运动或感觉缺陷、视觉模糊甚至昏迷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反复发作,变化不定。
3. 出血症状: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如淤点、淤斑、紫癜、鼻出血、视网膜出血等。严重者可能出现颅内出血。
4. 贫血症状: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如乏力、头晕、心悸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
5. 肾脏损害:患者可能出现肉眼血尿,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针对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感染因素引起的,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需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此外,还需进行输血、补充铁剂等对症治疗。
为了预防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2.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3.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油漆、农药等。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医者荣耀
文章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什么意思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听起来可能比较陌生,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它主要由于微血管的损伤,导致红细胞在血管内被破坏,从而引起贫血。那么,这种疾病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治疗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病因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微血管损伤:由于血管内膜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红细胞在流经血管时被挤压、撕裂,从而发生溶血。
2. 纤维蛋白沉积: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使管腔狭窄,增加红细胞破坏的风险。
3.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阻塞,加重红细胞破坏。
二、症状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症状:
1. 贫血: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
2. 黄疸:由于红细胞破坏,释放出胆红素,导致皮肤、巩膜等出现黄色。
3. 尿色加深:由于红细胞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导致尿液颜色加深。
4. 肾脏损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肾脏损害症状。
5.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意识模糊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三、治疗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纠正贫血: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2.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 抗凝治疗:肝素、华法林等。
4. 血浆置换:清除血液中的异常物质,缓解症状。
四、预防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2. 饮食均衡,摄入富含铁、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
3.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医者仁心
文章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血液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发病原因
1. 微血管损伤:微血管损伤是导致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血管炎等疾病均可能导致微血管损伤,进而引发溶血。
2. 凝血系统异常:凝血系统异常也可能导致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如凝血因子异常、抗凝血药物使用不当等。
3. 其他原因:某些药物、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二、发病机制
1. 微小血管损伤:微小血管损伤导致红细胞在流经血管时受到破坏,发生溶血。
2. 纤维蛋白沉积:受损血管壁上的纤维蛋白沉积,进一步加重血管狭窄,导致红细胞更容易受到破坏。
3.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也可能导致红细胞受到破坏,引发溶血。
三、临床表现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贫血、黄疸、脾肿大、血红蛋白尿等。
四、诊断
1. 完全性血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2. 血常规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提示骨髓代偿性增生。
3. 红细胞渗透性试验:红细胞渗透性增加,提示红细胞易碎。
五、治疗
1. 原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血管炎等。
2. 支持治疗:输血、补充铁剂等。
3. 抗贫血治疗: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
药事通
马振兴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
李颖飞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
河北燕达医院
李星锐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